1.本技术属于管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材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2.医用编制管,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中间层由金属丝纺织而成;内层与外层均由管材挤出机挤出成型,内管挤出后,经冷却成型、校验、金属纺织中间层后,再次送入挤出机进行外管挤出,即可制得成品。
3.对内管进行金属网丝纺织/外管进行挤出的过程中,现有技术多采用人工对管材进行转运,造成管材的本质弯曲难以捋顺,操作较为不便;进而造成不方便后续工艺的进行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管材转运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方便后续工艺的进行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管材转运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材转运装置,包括管材转运牵引结构,所述管材转运牵引结构包括蓄能主体、引动主体和卷绕轮,所述卷绕轮的内端转动安装在蓄能主体的外端,所述蓄能主体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引动主体的外端;所述蓄能主体包括蓄力弹簧、断电开关和固定轴,所述蓄力弹簧的后端与引动主体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所述蓄力弹簧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卷绕轮的外侧;所述蓄力弹簧套在固定轴的外周,所述固定轴的后端与引动主体的外端固定安装,所述断电开关位于固定轴的内侧,所述断电开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轴的内端,所述断电开关的上端正对蓄力弹簧的内侧,所述引动主体通过断电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串联,所述卷绕轮转动连接在固定轴远离引动主体的一端。
6.优选的,所述蓄能主体还包括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下端抵接接断电开关的上端,所述挤压块位于蓄力弹簧的内侧;所述挤压块滑动嵌接在固定轴的内侧壁。
7.优选的,所述蓄能主体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转动安装在固定轴的前部外端,所述卷绕轮的内端固定安装在轴承的外端。
8.优选的,所述引动主体包括电机、固定座、蜗轮和蜗杆;所述电机通过断电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的外壳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上端,所述电机的转子与蜗杆的侧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下端啮合在蜗轮的外端,所述蜗轮转动安装在固定轴的后部外端,所述蜗轮的前端与蓄力弹簧的后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引动主体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端与固定座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前端与固定轴的后端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卷绕轮包括收线环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端固定连接在轴承的外端;所述收线环的内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杆的外端。
11.优选的,所述卷绕轮还包括挡环,所述挡环对称固定连接在收线环的侧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引动主体带动蓄力弹簧,再通过蓄力弹簧带动卷绕轮转动的方式,尽量避免卷绕轮过度绷紧目标管材,提高保护管材的目的,通过转运拉直管材,便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14.2、通过蓄力弹簧收紧后触发断电开关断开引动主体的工作电源,以免蓄力弹簧蓄能过度,同时也起到了保护引动主体的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蓄能主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引动主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卷绕轮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管材转运牵引结构;2、蓄能主体;3、引动主体;4、卷绕轮;5、蓄力弹簧;6、挤压块;7、断电开关;8、固定轴;9、轴承;10、电机;11、固定座;12、蜗轮;13、固定块;14、蜗杆;15、收线环;16、挡环;17、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参照图1-2,一种管材转运装置,包括管材转运牵引结构1,管材转运牵引结构1包括蓄能主体2、引动主体3和卷绕轮4,卷绕轮4的内端转动安装在蓄能主体2的外端;蓄能主体2包括蓄力弹簧5、断电开关7和固定轴8,蓄力弹簧5的后端与引动主体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蓄力弹簧5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卷绕轮4的外侧;通过蓄力弹簧5拧力带动卷绕轮4转动,利用蓄力弹簧5储蓄动能;蓄力弹簧5套在固定轴8的外周,固定轴8的后端与引动主体3的外端固定安装,断电开关7位于固定轴8的内侧,断电开关7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固定轴8的内端,断电开关7的上端正对蓄力弹簧5的内侧,引动主体3通过断电开关7与外接电源电性串联,卷绕轮4转动连接在固定轴远离引动主体3的一端;断电开关7为现有技术;当蓄力弹簧5储蓄动能收紧后,其内径缩小,直到蓄力弹簧5挤压触发断电开关7停止使引动主体3停止蓄能,通过自动关闭的方式保护装置,蓄能主体2的后端固定安装在引动主体3的外端。
22.蓄能主体2还包括挤压块6,挤压块6的下端抵接接断电开关7的上端,挤压块6位于蓄力弹簧5的内侧;利用蓄力弹簧5收紧后挤压挤压块6,通过挤压块6触发断电开关7;挤压块6滑动嵌接在固定轴8的内侧壁;通过固定轴8限制挤压块6转动,提高了挤压块6动转的稳定性。
23.蓄能主体2还包括轴承9,轴承9转动安装在固定轴8的前部外端,卷绕轮4的内端固定安装在轴承9的外端;卷绕轮4通过轴承9与固定轴8转动安装,固定轴8的上部设置有槽口,轴承9罩在固定轴8的外侧,利用轴承9束缚固定轴8的位置。
24.参照图2-3,引动主体3包括电机10、固定座11、蜗轮12和蜗杆14;电机10为现有基础技术;电机10通过断电开关7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电机10的外壳固定连接在固定座11的上端,电机10的转子与蜗杆14的侧端固定连接,蜗杆14的下端啮合在蜗轮12的外端,蜗轮12转动安装在固定轴8的后部外端,蜗轮12的前端与蓄力弹簧5的后端固定连接;利用电机10
带动蜗杆14,通过蜗杆14带动蜗轮12转动,通过蜗轮12为蓄力弹簧5蓄能。
25.引动主体3还包括固定块13,固定块13的外端与固定座11的外端固定连接,固定块13的前端与固定轴8的后端固定连接;引动主体3通过固定块13与固定轴8固定连接,通过螺纹杆蜗杆14转动方式带动齿轮蜗轮12,利用齿轮蜗轮12和螺纹杆蜗杆14相互啮合的方式,起到齿轮蜗轮12转动后自锁的作用。
26.参照图2和图4,卷绕轮4包括收线环15和固定杆17,固定杆17的内端固定连接在轴承9的外端;固定杆17通过轴承9与固定轴8转动安装;收线环15的内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杆17的外端。
27.卷绕轮4还包括挡环16,挡环16对称固定连接在收线环15的侧端;利用挡环16遮挡在收线环15外侧的方式限制收卷范围,提高了收线环15收线工作的稳定性。
28.工作原理:利用电机10带动蜗杆14,通过蜗杆14带动蜗轮12,利用蜗轮12为蓄力弹簧5积蓄动能,当蓄力弹簧5动能集满后,挤压挤压块6断开断电开关7,通过卷绕轮4断开电机10的工作电源,利用蓄力弹簧5带动轴承9,通过轴承9带动卷绕轮4转动,最后利用收线环15收卷管材。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