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投放口盖板及垃圾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7436发布日期:2022-04-07 02:3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箱技术领域,是一种垃圾投放口盖板及垃圾箱。


背景技术:

2.现有垃圾箱投口盖板多为单板式,在直观上难以辨别垃圾箱内部是否装满,经常出现因垃圾箱内垃圾投满而顶起盖板的情况,从而导致垃圾箱内部气味外泄、垃圾外溢,影响周围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投放口盖板及垃圾箱,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垃圾箱存在垃圾装满时易顶起投口盖板导致垃圾箱内部气味外泄、垃圾外溢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垃圾投放口盖板,包括外盖板、内盖板和柔性防护罩,外盖板上设有上下贯通的开口,对应开口位置的外盖板上方盖有能相对外盖板向上抬起的内盖板,对应开口周边位置的内盖板上设有环绕开口设置的柔性防护罩,柔性防护罩能于内盖板相对外盖板向上抬起时展开。
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6.上述对应柔性防护罩外侧位置的内盖板上可设有环绕柔性防护罩设置的遮边,遮边底部和外盖板上表面相抵,柔性防护罩下端和外盖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7.上述开口内壁顶部可设有环绕开口设置的内环槽,柔性防护罩下端固定连接在内环槽底壁上。
8.上述开口内壁上可设有环绕开口设置的内环槽,内环槽内设有环绕开口设置的配重板,配重板坐于内环槽底壁上,柔性防护罩下端和配重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9.上述开口内壁上可设有环绕开口设置的内环槽,内环槽上下贯通,内环槽底部边缘沿内环槽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根支撑立柱,对应所述的多根支撑立柱内侧位置的内环槽下方设有环绕开口设置的配重板,对应每根支撑立柱位置的配重板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滑动套装在对应支撑立柱上套环,支撑立柱底部设有用于防止套环脱落的限位凸台,柔性防护罩下端和配重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10.上述柔性防护罩可为风琴式防护罩;或/和,柔性防护罩外侧设有警示标识层。
11.上述垃圾投放口盖板可还包括铰接轴,外盖板后侧铰接在铰接轴上,内盖板后侧铰接在铰接轴上或铰接在外盖板上,内盖板前侧能相对外盖板向上抬起。
12.上述外盖板和内盖板可均为矩形,外盖板中部开设有矩形开口,开口后端延伸至外盖板后端,内盖板后侧铰接在铰接轴上,柔性防护罩为环绕在开口前侧周边、左侧周边和右侧周边的上下贯通且开口朝后的“匚”字形柔性防护罩。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使用上述的垃圾投放口盖板的垃圾箱,包括垃圾箱本体和垃圾投放口盖板,垃圾箱本体上设有垃圾投口,对应垃
圾投口位置的垃圾箱本体铰接连接有用于启闭垃圾投口的外盖板,且外盖板能于向上翻转时开启垃圾投口。
14.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15.上述垃圾投口可朝向上方或前上方,对应垃圾投口位置的垃圾箱本体上设有铰接轴,外盖板后侧铰接在铰接轴上,内盖板后侧铰接在铰接轴上或铰接在外盖板上,内盖板前侧能相对外盖板向上抬起。
16.上述外盖板和内盖板可均为矩形,外盖板中部开设有矩形开口,开口后端延伸至外盖板后端,内盖板后侧铰接在铰接轴上,柔性防护罩为环绕在开口前侧周边、左侧周边和右侧周边的上下贯通且开口朝后的“匚”字形柔性防护罩,柔性防护罩的左右两侧边的高度由前至后逐渐降低。
17.上述垃圾箱可还包括用于驱动外盖板翻转的盖板驱动机构,盖板驱动机构包括顶推臂和驱动件,铰接轴上铰接连接有能相对外盖板转动的顶推臂,顶推臂和外盖板下表面相抵且顶推臂能于绕铰接轴向上翻转时推动外盖板绕铰接轴向上翻转,顶推臂上连接有用于驱动顶推臂绕铰接轴向上翻转的驱动件,驱动件安装在垃圾箱本体内。
18.上述顶推臂可包括顶推杆、连杆、铰接轴套和配重,铰接轴套转动套装在铰接轴外侧,顶推杆一端和铰接轴套固定连接,顶推杆和外盖板下表面相抵,连杆一端与铰接轴套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杆另一端连接有配重,驱动件包括铰接在垃圾箱本体内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连杆中部铰接连接在一起,顶推杆能于电动推杆的活塞杆向外伸出时绕铰接轴向上翻转以推动外盖板绕铰接轴向上翻转。
19.上述盖板驱动机构可还包括感应器、控制器、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推杆、感应器和蓄电池均与控制器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
20.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设计巧妙,其不仅能在垃圾箱内垃圾投满时起到提示作用,而且能防止垃圾箱内的气味外泄、垃圾外溢,保证垃圾箱周围环境干净、整洁,具有生产成本低、推广性好、使用安全的特点。
附图说明
21.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附图2为附图1中沿a-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23.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内盖板抬起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7.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8.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内盖板抬起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9.附图9为附图8的立体图。
30.附图10为附图7中沿a-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31.附图11为附图10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附图12为附图8中沿a-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33.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外盖板抬起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4.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外盖板1,2为内盖板2,3为柔性防护罩,4为内环槽,5为铰接轴,6为遮边,7为配重板,8为支撑立柱,9为套环,10为垃圾投口,11为顶推杆,12为连杆,13为配重,14为电动推杆,15为后箱壁,16为上箱壁,17为下箱壁,18为下竖板部,19为斜板部,20为上竖板部,21为第一容纳室,22为第二容纳室,23为垃圾桶,24为垃圾挡板部,25为连接板部,26为第一箱门,27为第二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35.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36.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3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8.实施一:如附图1-3所示,该垃圾投放口盖板包括外盖板1、内盖板2和柔性防护罩3,外盖板1上设有上下贯通的开口,对应开口位置的外盖板1上方盖有能相对外盖板1向上抬起的内盖板2,对应开口周边位置的内盖板2上设有环绕开口设置的柔性防护罩3,柔性防护罩3能于内盖板2相对外盖板1向上抬起时展开。
39.使用时,将该垃圾投放口盖板安装在一垃圾箱上,且该垃圾箱前部上侧具有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的倾斜箱壁,该倾斜箱壁上开设有垃圾投口10,在对应垃圾投口10上方位置的箱壁外侧上设置铰接轴5,将外盖板1后侧铰接在该铰接轴5上,将内盖板2后侧铰接在该铰接轴5上或铰接在外盖板1上,由此内盖板2前侧能相对外盖板1向上抬起,当需要投放垃圾时,只需抬起外盖板1打开垃圾箱上的垃圾投口10就可投放垃圾,而当垃圾箱内垃圾投满后,垃圾会通过开口顶起内盖板2,然而由于柔性防护罩3的设置,内盖板2被顶起时柔性防护罩3展开,通过防护罩对内盖板2与外盖板1之间形成的楔形开口进行封挡,由此防止垃圾箱内的气味、垃圾经由内盖板2与外盖板1之间的开口外泄、外溢,保证了垃圾箱周围的环境,另外由于投放垃圾人员可直观的观察到内盖板2被顶起、折叠套展开的情况,由此可知该垃圾箱内部垃圾已经投满,从而将垃圾投向另外的垃圾箱,即可对垃圾投放人员起到提示作用。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其不仅能在垃圾箱内垃圾投满时起到提示作用,而且能防止垃圾箱内的气味外泄、垃圾外溢。
40.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实施例一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41.如附图2-3所示,开口内壁顶部设有环绕开口设置的内环槽4,柔性防护罩3下端固定连接在内环槽4底壁上。内盖板2未被抬起时,柔性防护罩3位于内环槽4内,由此对柔性防护罩3起到保护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42.柔性防护罩3为风琴式防护罩。由此柔性防护罩3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来源广泛。
43.柔性防护罩3外侧设有警示标识层。通过设置警示标示层便于人员更直观的观察到展开状态下的柔性防护罩3,于本实施例中,警示标识层可为涂覆在柔性防护罩3外侧的红色涂层。
44.如附图1-3所示,该垃圾投放口盖板还包括铰接轴5,外盖板1后侧铰接在铰接轴5
上,内盖板2后侧铰接在铰接轴5上或铰接在外盖板1上,内盖板2前侧能相对外盖板1向上抬起。由此在安装到垃圾箱投口位置时,只需将铰接轴5安装到垃圾箱上即可,进一步提升安装效率。
45.具体的,外盖板1和内盖板2均为矩形,外盖板1中部开设有矩形开口,开口后端延伸至外盖板1后端,内盖板2后侧铰接在铰接轴5上,柔性防护罩3为环绕在开口前侧周边、左侧周边和右侧周边的上下贯通且开口朝后的“匚”字形柔性防护罩3。由此当内盖板2前侧相对外盖板1向上抬起时,内盖板2和外盖板1之间形成前大后小的楔形开口,“匚”字形柔性防护罩3可对该楔形开口进行很好的封挡。
46.实施例二: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仅在于:对应柔性防护罩3外侧位置的内盖板2上设有环绕柔性防护罩3设置的遮边6,遮边6底部和外盖板1上表面相抵,柔性防护罩3下端和外盖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遮边6对内盖板2起到支撑作用,由此防止内盖板2直接压在柔性防护罩3上,延长柔性防护罩3使用寿命,另外遮边6还开对柔性防护罩3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其日晒雨淋,进一步延长其使用寿命。
47.实施例三:如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仅在于:开口内壁上设有环绕开口设置的内环槽4,内环槽4内设有环绕开口设置的配重13板7,配重13板7坐于内环槽4底壁上,柔性防护罩3下端和配重13板7固定连接在一起。由此保证内盖板2被抬起时柔性防护罩3底端不会从内环槽4内脱出,从而对内盖板2和外盖板1之间的楔形开口进行封挡。
48.实施例四:如附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仅在于:开口内壁上设有环绕开口设置的内环槽4,内环槽4上下贯通,内环槽4底部边缘沿内环槽4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根支撑立柱8,对应所述的多根支撑立柱8内侧位置的内环槽4下方设有环绕开口设置的配重13板7,对应每根支撑立柱8位置的配重13板7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滑动套装在对应支撑立柱8上套环9,支撑立柱8底部设有用于防止套环9脱落的限位凸台,柔性防护罩3下端和配重13板7固定连接在一起。由此保证内盖板2被抬起时柔性防护罩3底端不会从内环槽4内脱出,从而对内盖板2和外盖板1之间的楔形开口进行封挡。
49.实施例五:如附图7-13所示,一种使用上述的垃圾投放口盖板的垃圾箱,包括垃圾箱本体和垃圾投放口盖板,垃圾箱本体上设有垃圾投口10,对应垃圾投口10位置的垃圾箱本体铰接连接有用于启闭垃圾投口10的外盖板1,且外盖板1能于向上翻转时开启垃圾投口10。由此该垃圾箱不仅能在垃圾投满时起到提示作用,而且能防止垃圾箱内的气味外泄、垃圾外溢。
50.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实施例五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51.如附图7-13所示,垃圾投口10朝向上方或前上方,对应垃圾投口10位置的垃圾箱本体上设有铰接轴5,外盖板1后侧铰接在铰接轴5上,内盖板2后侧铰接在铰接轴5上或铰接在外盖板1上,内盖板2前侧能相对外盖板1向上抬起。由此铰接连接在垃圾箱本体上的外盖板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就可封盖在垃圾投口10上,在垃圾箱本体内垃圾投满后堆高的垃圾可顶起内盖板2,于本实施中,垃圾投口10朝向前上方,内盖板2后侧铰接在铰接轴5上。
52.具体的,外盖板1和内盖板2均为矩形,外盖板1中部开设有矩形开口,开口后端延伸至外盖板1后端,内盖板2后侧铰接在铰接轴5上,柔性防护罩3为环绕在开口前侧周边、左侧周边和右侧周边的上下贯通且开口朝后的“匚”字形柔性防护罩3。由此当内盖板2前侧相
对外盖板1向上抬起时,内盖板2和外盖板1之间形成前大后小的楔形开口,“匚”字形柔性防护罩3可对该楔形开口进行很好的封挡,由于楔形开口的高度由前至后逐渐降低,由此可使柔性防护罩3的左右两侧边的高度由前至后逐渐降低。
53.如附图10-13所示,该垃圾箱还包括用于驱动外盖板1翻转的盖板驱动机构,盖板驱动机构包括顶推臂和驱动件,铰接轴5上铰接连接有能相对外盖板1转动的顶推臂,顶推臂和外盖板1下表面相抵且顶推臂能于绕铰接轴5向上翻转时推动外盖板1绕铰接轴5向上翻转,顶推臂上连接有用于驱动顶推臂绕铰接轴5向上翻转的驱动件,驱动件安装在垃圾箱本体内。通过驱动件驱动顶推臂绕铰接轴5向上翻转,进而推动外盖板1绕铰接轴5向上翻转以实现自动打开垃圾投口10的目的,另外由于顶推臂与外盖板1只是相抵而非固定连接,由此可直接手动抬起外盖板1以打开垃圾投口10。
54.如附图10-13所示,顶推臂包括顶推杆11、连杆12、铰接轴5套和配重13,铰接轴5套转动套装在铰接轴5外侧,顶推杆11一端和铰接轴5套固定连接,顶推杆11和外盖板1下表面相抵,连杆12一端与铰接轴5套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杆12另一端连接有配重13,驱动件包括铰接在垃圾箱本体内的电动推杆14,电动推杆14的活塞杆与连杆12中部铰接连接在一起,顶推杆11能于电动推杆14的活塞杆向外伸出时绕铰接轴5向上翻转以推动外盖板1绕铰接轴5向上翻转。通过设置配重13,由此在电动推杆14的活塞杆动作时,避免了电动推杆14的活塞杆单方向受力,使得电动推杆14的活塞杆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延长电动推杆14的使用寿命。
55.优选的,盖板驱动机构还包括感应器、控制器、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推杆14、感应器和蓄电池均与控制器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根据需求,感应器、控制器、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均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感应器可为雷达感应器,控制器为plc可编程控制器,通过设置感应器由此当人员靠近垃圾箱时,感应器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14的活塞杆伸出以抬起外盖板1打开垃圾投口10,由此当人员远离垃圾箱时,感应器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14的活塞杆缩回,外盖板1下降再次关闭垃圾投口10,由此实现自动启闭垃圾投口10的目的,通过设置太阳能电池板为盖板驱动机构的控制系统供电,由此节约了运行成本。
56.如附图7-13所示,垃圾箱本体由前箱壁、后箱壁15、上箱壁16、下箱壁17、左箱壁和右箱壁围合而成,前箱壁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竖板部18、斜板部19及上竖板部20,斜板部19由前至后由下至上倾斜设置,垃圾投口10设置于斜板部19上,对应垃圾投口10位置的垃圾箱本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垃圾箱本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容纳室21和第二容纳室22,垃圾投口10和第一容纳室21连通,第二容纳室22位于第一容纳室21的后部上方,隔板包括垃圾挡板部24和连接板部25,垃圾挡板部24上端和垃圾箱本体的箱壁固定连接,垃圾挡板部24下端和连接板部25前端固定连接,连接板部25后端和垃圾箱本体的箱壁固定连接,对应垃圾投口10下方位置的第一容纳室21内设有顶部敞口的垃圾桶23,垃圾挡板部24位于垃圾桶23的中部上方,垃圾挡板部24下端距离垃圾桶23顶部2厘米至30厘米,对应垃圾桶23位置的下竖板部18上设有垃圾桶更换口,垃圾桶更换口顶部高于垃圾桶23顶部2厘米至15厘米,垃圾桶更换口处设有第一箱门26,对应第二容纳室22位置的后箱壁15上设有第二箱门27。通过隔板将垃圾箱本体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容纳室21和第二容纳室22,在第一容纳室21内放置垃圾桶23,第二容纳室22位于垃圾桶23后部上方,由此对垃圾箱本体内位于垃圾
桶23后部上方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极大地提升了空间利用率,第二容纳室22可当做工具室使用,可在其内部放置一些清洁工具,如扫把、簸箕之类的工具,由此增加了垃圾箱的功能,使用时,随着垃圾不断从垃圾投口10投入,垃圾会逐渐高出垃圾桶23,直至内盖板2被垃圾顶起提示人们该垃圾箱垃圾已投满为止,而由于垃圾挡板部24设置,高出垃圾桶23的垃圾基本被阻挡在垃圾挡板部24左侧,而位于垃圾挡板右侧位置的垃圾桶23后上部空间并未被垃圾填满形成剩余空间,根据需求,内盖板2于垃圾桶内垃圾溢满被顶起时,高于垃圾桶更换口的垃圾体积小于垃圾桶剩余空间的体积,由此经由垃圾桶更换口向外拉动垃圾桶23时,垃圾桶23中位于顶部的垃圾被垃圾桶更换口顶壁阻挡,从而落入垃圾桶23后上部剩余空间内,由此避免了因垃圾堆积较高而导致外拉垃圾桶23时垃圾到处散落的问题,便于垃圾的快速清运,于本实施例中,垃圾挡板部24下端距离垃圾桶23顶部5厘米,垃圾桶更换口顶部高于垃圾桶23顶部2厘米。
57.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