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拣机用的供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6671发布日期:2022-04-09 10:1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拣机用的供件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货物分拣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拣机用的供件设备。


背景技术:

2.自动分拣机是按照预先设定的计算机指令对物品进行分拣,并将分检出的物品送达指定位置的机械。随着激光扫描、条码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自动分拣机在物流中的使用日益普遍。在邮政部门自动信函分拣机及自动包裹分拣机已经使用多年。
3.相关技术中,设计有一种分拣机供件设备,参照图1,其包括机架1,机架1与分拣机2相连,机架1上设置有传送带43、主动辊41、从动辊42和电机3,主动辊41和从动辊42均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传送带43张紧在主动辊41和从动辊42上,电机3与主动辊41相连;货物从分拣机2上分拣到传送带43上,通过传送带43进行货物输送。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分拣机一次性分拣的货物较多时,分拣后的多个货物可能同时运输至传送带上,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拥堵的现象,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货物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拥堵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分拣机用的供件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拣机用的供件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分拣机用的供件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与分拣机相连,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所述第一传输组件位于机架靠近分拣机的一侧,所述第二传输组件位于机架的另一侧,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控制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传输速度的控制组件,所述第一传输组件的传输速度小于第二传输组件的传输速度。
8.由于分拣机一次性分拣的货物较多时,分拣后的多个货物可能同时运输至传送带上,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拥堵的现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货物通过分拣机分拣后,部分货物从分拣机上运输至第一传输组件,再通过第一传输组件传送至第二传输组件,通过控制组件使第一传输组件的传输速度小于第二传输组件的传输速度,第二传输组件上的转速较快,先接触第二传输组件的货物被快速带动进行传输,从而增大相邻货物间的传送间距,减小货物在传送带上出现拥堵的情况。
9.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在机架上,所述驱动齿轮连接在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上,所述传动齿轮与主动辊相连,所述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相啮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组件包括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和第一驱动件,当需要传送带进行货物运输时,启动第一驱动件,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传动齿轮带动主动辊转动,传送带开始工作;驱动件通过齿轮传动实现传送带的转动,传动更加平稳、传动比精确、工作可靠、效率高。
11.可选的,所述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均包括主动辊、从动辊和传送带,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均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张紧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均包括主动辊、从动辊和传送带,当控制组件运行时,控制组件带动主动辊转动,主动辊利用传送带带动从动辊同向转动,从而实现货物在传送带上的移动,结构简单,传动平稳。
13.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若干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传送带的两侧,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相邻连接板上。
14.当主动辊和从动辊转动连接在机架上时,一般通过安装座来对主动辊和从动辊进行固定,当传送带较长时,可能导致传送带张紧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的张紧力不足,出现打滑现象,影响货物在传送带上的传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机架的两侧焊接若干连接板,主动辊和从动辊均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上;连接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传送带对主动辊与从动辊的张紧效果,减小主动辊出现打滑的可能性,同时提高了传送带的传输能力。
15.可选的,所述连接板靠近主动辊的一侧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侧壁与连接板相连。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连接板靠近主动辊一侧连接挡板;挡板的设置,减小连接板与传动带之间的间隙,防止一些体积较小的货物从空缺处掉落或直接卡设在空缺处的可能,提高了供件设备的安全性。
17.可选的,所述连接板沿机架高度方向开设有行程槽,所述行程槽内滑移设置有滑移块,所述滑移块的侧壁与挡板相连,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挡板升降的升降组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连接板上开设行程槽,在行程槽内设置滑移块,滑移块的一侧与挡板相连,挡板底部设置有升降组件,通过升降组件实现挡板的升降,减小传送带上货物较多出现拥堵时,货物从传送带上掉落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供件设备的安全性。
19.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转动杆和升降杆,所述机架上开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第二驱动件位于收容槽内,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转动杆相连,所述转动杆与升降杆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杆远离第二驱动件的一端与挡板相连。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转动杆和升降杆,通过启动第二驱动件,使转动杆转动,转动杆与升降杆内侧壁螺纹连接,此时升降杆向上移动,挡板上移,从而保护货物运输时不易掉落。
21.可选的,相邻所述传送带之间设置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的宽度小于相邻传送带之间的间隙,所述阻隔板的两端连接在相邻连接板的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相邻传送带之间设置阻隔板,阻隔板的宽度小于相邻传送带之间的间隙;阻隔板的设置减小相邻传送带之间发生接触的可能性,同时减小传送带之间的间隙,减小较轻较小的货物无法运输至相邻传送带的可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操作人员设置第一传输组件、第二传输组件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实现第一传输组件的传输速度小于第二传输组件的传输速度,从而增大相邻货物间的传送间距,减小货物在传送带上出现拥堵的情况;
25.2.操作人员通过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和第一驱动件的设置,驱动件通过齿轮传动实现传送带的转动,传动更加平稳、传动比精确、工作可靠、效率高;
26.3.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杆、升降杆和第二驱动件的设置,启动第二驱动件,使转动杆转动,转动杆与升降杆内侧壁螺纹连接,此时升降杆向上移动,挡板上移,从而保护货物运输时不易掉落。
附图说明
27.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分拣机供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分拣机用的供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第一驱动件与主动辊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3的a部分放大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分拣机用的供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图5中的a-a向剖视图。
33.图7为图6的b部分放大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分拣机;3、电机;4、第一传输组件;41、主动辊;42、从动辊;43、传送带;5、第二传输组件;6、控制组件;61、驱动齿轮;62、传动齿轮;63、第一驱动件;7、连接板;71、行程槽;8、挡板;81、滑移块;9、升降组件;91、转动杆;92、升降杆;93、第二驱动件;10、阻隔板;11、收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2-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分拣机用的供件设备。
37.实施例1
38.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一种分拣机用供件设备。参照图2,分拣机用的供件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一侧与分拣机2焊接固定,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传输组件4和第二传输组件5,第一传输组件4位于机架1靠近分拣机2的一侧,第二传输组件5位于机架1远离分拣机2的一侧,第一传输组件4和第二传输组件5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机架1上还设置有若干控制组件6,本技术中控制组件6的数量为两个;控制组件6控制第一传输组件4和第二传输组件5的传输速度,第一传输组件4的传输速度小于第二传输组件5的传输速度,当多个货物从第一传输组件4上运输至第二传输组件5上时,由于第二传输组件5上的转速较快,先接触第二传输组件5的货物被快速带动进行传输,从而增大相邻货物间的传送间距,减小货物在传送带43上出现拥堵的情况。
39.参照图2,机架1的两侧焊接有若干连接板7,本技术中连接板7的数量为两个,连接板7位于第一传输组件4和第二传输组件5的两侧,连接板7靠近第一传输组件4和第二传输组件5的一侧均焊接有挡板8,相邻连接板7之间焊接有阻隔板10,阻隔板10位于第一传输组件4和第二传输组件5之间,且阻隔板10的宽度小于第一传输组件4和第二传输组件5之间的间隙。
40.参照图2和图3,第一传输组件4和第二传输组件5均包括主动辊41、从动辊42和传
送带43,主动辊41和从动辊42均通过轴承转动在连接板7上,传送带43张紧在主动辊41和从动辊42上;通过控制组件6带动主动辊41转动,传送带43在主动辊41的带动下转动,此时从动辊42同转,从而实现货物在传送带43上的移动。
41.参照图3和图4,控制组件6包括驱动齿轮61、传动齿轮62和第一驱动件63,第一驱动件63焊接在机架1上,第一驱动件63可以是驱动电机,驱动齿轮61焊接固定在第一驱动件63的输出端,驱动齿轮61与传动齿轮62相啮合,传动齿轮62焊接固定在主动辊41上;启动第一驱动件63,驱动齿轮61转动,驱动齿轮61带动传动齿轮62转动,主动辊41与传动齿轮62同转,从而带动传送带43转动。
42.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启动两个不同转速的第一驱动件63,第一驱动件63转动,驱动齿轮61转动,此时传动齿轮62带动主动辊41转动,主动辊41带动从动辊42同转,传送带43开始工作,此时货物从分拣机2上分拣进入传送带43上,货物从第一传输组件4上开始运输,当运输至第二传输组件5时,此时货物在传送带43上的运输速度加快,相邻货物之间产生一定的间距,直至货物依次从第二传输组件5的末端运输出去;通过设置第一传输组件4、第二传输组件5和控制组件6,控制组件6实现第一传输组件4的传输速度小于第二传输组件5的传输速度,多个货物从第一传输组件4上运输至第二传输组件5上时,第二传输组件5上的转速较快,先接触第二传输组件5的货物被快速带动进行传输,拉开了相邻货物间的传送间距,速度差越大时,相邻货物间的传送间距越大,从而减小货物在传送带43上出现拥堵的情况。
43.实施例2
44.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板7沿自身宽度方向开设有行程槽71,挡板8靠近连接板7一侧焊接有滑移块81,滑移块81滑移连接在行程槽71内。
45.参照图6和图7,机架1上开设有若杆收容槽11,收容槽11内设置有升降组件9,升降组件9远离收容槽11底壁的一端与在挡板8相连,升降组件9包括升降杆92、转动杆91和第二驱动件93,第二驱动件93可以是驱动电机,第二驱动件93的一端焊接在收容槽11的底壁上,转动杆91的一端与第二驱动件93的输出端焊接固定,转动杆91的另一端与升降杆92的内侧壁螺纹连接,升降杆92远离转动杆91的一侧与挡板8相连。
46.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启动第二驱动件93,转动杆91转动,升降杆92上移,挡板8向上移动,此时滑移块81在行程槽71内移动,直至滑移块81移动到行程槽71最上端时,关闭第二驱动件93,此时挡板8位于连接板7的上方;通过转动杆91、升降杆92和第二驱动件93的设置,使挡板8上移,从而保护货物运输时不易掉落。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