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储物箱、副储物箱及储物箱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4584发布日期:2022-04-07 03:4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主储物箱、副储物箱及储物箱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存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储物箱、副储物箱及储物箱组。


背景技术:

2.为了便于用户在携带多个储物箱(比如工具箱)的情况下方便进行整体移动和使用,各个储物箱之间通常堆叠在一起,并且各个储物箱之间通常通过互锁的方式锁紧在一起,从而便于用户移动和使用。
3.各个储物箱之间如何能够牢固的互锁,市面上已经有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实现方式。现在市面上大致有以下三种形式的锁定方式:第一种实现方式是锁扣为一个单一的塑料件,可以转动用来扣住上一个箱体的下底突出部达到互锁的目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是把箱体常规使用的前部两段式锁扣移到了侧面,用以实现上下箱之间的锁定;第三种实现方式是将锁扣部件的材质由纯塑料改为钢丝和塑料的结合体。但是以上锁定方式都只能针对相同长宽尺寸的外形的箱体进行互锁,并不能针对不同长宽大小尺寸的外形的箱体进行互锁,随着很多专业用户所需携带的工具种类越来越多样,对于不同大小的箱体间的互锁也有了急迫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不同大小尺寸的储物箱之间不能互锁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与不同大小尺寸的其它储物箱互锁的主储物箱、用于与主储物箱互锁的副储物箱以及具有不同大小尺寸并且互锁的储物箱的储物箱组。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主储物箱,包括:
6.第一箱体,具有第一端面;
7.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锁紧机构,沿第一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两侧边缘;及
8.至少一个第一锁紧机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锁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并位于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锁紧机构之间;
9.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锁紧机构用于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锁紧机构相对设置以在第一方向上形成第一锁紧间隙,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二锁紧机构之间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形成第二锁紧间隙。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卡勾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箱体,以使一个所述第一锁紧机构能够与一个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形成所述第一锁紧间隙。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勾的一端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以使所述第一卡勾的另一端能够伸出或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
12.当所述第一卡勾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凹槽时,一个所述第一锁紧机构能够与一
个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形成所述第一锁紧间隙。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主储物箱的第二凹槽,固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第二连接轴及与所述第二连接轴旋转连接的第二卡勾,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可通过所述第二卡勾的翻转实现锁定。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开设在主储物箱的第二凹槽,固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的导轨,以及能够在所述导轨内移动的第二卡勾,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可通过第二卡勾的伸缩实现锁定。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的边缘开设有两个用于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配合的第二锁紧位,两个所述第二锁紧位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与上述主储物箱配合的副储物箱,所述副储物箱包括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具有第三端面、设置在所述第三端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锁紧机构及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相对设置的第三锁紧机构,所述第二锁紧机构与第三锁紧机构之间形成第三锁紧间隙。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副储物箱还包括第二锁紧机构,所述与第三端面相对的第四端面,所述第四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相对的第二锁紧位及与所述第三锁紧机构相对的第一锁紧位。
18.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储物箱组,所述储物箱组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主储物箱以及至少一个上述副储物箱;一个所述主储物箱能够与至少一个所述副储物箱相互堆叠并锁紧;
19.当一个所述主储物箱堆叠并锁紧一个所述副储物箱时,所述主储物箱的第一锁紧机构卡合于所述副储物箱的第一锁紧位,所述主储物箱的第二锁紧机构卡合于所述副储物箱的第二锁紧位,以使所述副储物箱限位于所述第一锁紧间隙中。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储物箱的所述第一端面开设有多个凹陷部,所述主储物箱的第二端面开设有多个凸台;所述副储物箱的第三端面开设有多个所述凹陷部,所述副储物箱的第四端面开设有多个所述凸台,每个所述凸台能够限位于一个所述凹陷部中以阻止相互堆叠的一个所述主储物箱与所述副储物箱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21.上述主储物箱、副储物箱及储物箱组,通过在主储物箱的一个端面的边缘设置两个间隔且对称设置第二锁紧机构,同时在两个第二锁紧机构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一锁紧机构,以使一个第一锁紧机构和一个第二锁紧机构能够形成一个第一锁紧间隙,或使两个间隔且对称设置的第二锁紧机构能够形成一个第二锁紧间隙,不但能够利用第一锁紧机构和第二锁紧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副储物箱限位于主储物箱的第一锁紧间隙中,从而使不同大小尺寸的主储物箱与副储物箱堆叠在一起时实现互锁,并且还能够利用多个第二锁紧机构的相互配合使一个主储物箱限位于另一个主储物箱的第二锁紧间隙中,从而使相同大小尺寸的主储物箱堆叠在一起时也实现互锁。进而大大拓展了上述主储物箱、副储物箱及储物箱组的使用便捷性与多样性,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储物箱组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储物箱组的爆炸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储物箱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储物箱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储物箱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储物箱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储物箱的又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储物箱和第二储物箱堆叠时的沿第二方向的剖视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锁紧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锁紧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锁紧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33.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锁紧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34.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锁紧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35.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锁紧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36.图15为第二锁紧机构为第一实施例时第一储物箱和第二储物箱相互锁紧时沿第三方向的剖视图;
37.图16为第二锁紧机构为第二实施例时第一储物箱和第二储物箱相互锁紧时沿第三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4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储物箱100、副储物箱300及储物箱组 10,下面以工具箱为例,对本技术中的储物箱组10及储物箱组10中的主储物箱100和副储物箱300的结构进行说明,该储物箱组10既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相同大小尺寸的主储物箱100,也可以包括不同大小尺寸的主储物箱100和副储物箱300,各个储物箱之间堆叠在一起时,相邻上下两层的储物箱能够实现互锁以方便用户携带和使用。
42.本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该主储物箱100和副储物箱300的结构也可用于除工具箱以外的其它储物箱,在
此不作限定。
4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的储物箱组10,包括堆叠并锁紧在一起的三个主储物箱100和两个副储物箱300,主储物箱100与副储物箱300的尺寸不同。其中两个相邻的主储物箱100沿第三方向上下堆叠并锁紧在一起,两个副储物箱300沿第一方向并排对齐放置并锁紧于两个相邻的主储物箱100之上,另一个主储物箱100又堆叠并锁紧于两个沿第一方向并排放置的副储物箱300 的上方。两个相邻的主储物箱100之间相互对齐堆叠,每个副储物箱300的长边对齐于一个主储物箱100的短边,从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储物箱组10可以有不同尺寸大小的储物箱相互对齐堆叠并锁紧在一起。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主储物箱100呈矩形立方体结构,包括第一箱体110、第一锁紧机构120及第二锁紧机构130,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箱体110具有沿第三方向相对平行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在第一端面111的中部设置了两个第一锁紧机构120,并且在第一端面111的两条短边的边缘分别设置了两个沿第一方向以第一箱体110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且间隔设置的第二锁紧机构130,每个第一锁紧机构120与一个第二锁紧机构130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
45.如此,一个第一锁紧机构120和一个与其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锁紧机构130 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形成一个第一锁紧间隙,第一锁紧间隙可用于锁紧副储物箱 300,一个第二锁紧机构130能够和另一个第二锁紧机构130在第一方向上形成一个第二锁紧间隙,第二锁紧间隙可用于锁紧主储物箱100。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储物箱100的第二端面112的两条相对的短边边缘对应地设置有两个间隔排布的第二锁紧位140,每个第二锁紧位140沿第三方向与一个第二锁紧机构130相对设置。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第二锁紧位140开设于主储物箱100的第二端面112。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锁紧位140为具有容纳腔的安装座,容纳腔远离第一箱体110的一端开口。
47.在储物箱组10为图1所示的方向放置时,主储物箱100的长边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主储物箱100的短边方向与第二方向一致。图中x方向为第一方向, y方向为第二方向,z方向为第三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48.当一个主储物箱100与另一个主储物箱100互相堆叠在一起时,位于下方的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端面111贴合于位于上方的主储物箱100的第二端面 112,并且每个第二锁紧机构130卡合于一个第二锁紧位140,从而使其中一个主储物箱100限位于另一个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位中,以实现两个主储物箱100之间互相锁紧。
49.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储物箱100在第二端面112还设置有多个凸台,主储物箱100的凸台包括四个第一凸台150,分别设置于第二端面112的四个角的位置,在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端面111设置有多个凹陷部,凹陷部包括第一凹陷部113和第二凹陷部114,第一凹陷部113具有四个,设置于第一端面111的四个顶角的位置,与四个第一凸台150相对应。两个第二凹陷部114沿第二端面 112的短边方向对称地设置于第二端面112的中部靠近长边的位置。当两个主储物箱100沿第三方向上下堆叠时,每个第一凸台150限位于一个第一凹陷部113 中,以更进一步限制两个相邻的主储物箱100在相互堆叠时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副储物箱300包括第二箱体 310,在第二
箱体上具有第三端面311和相对平行于第三端面311的第四端面 312,副储物箱300的长度和宽度的尺寸小于主储物箱100。在第二箱体310的第三端面311上仅设置有一个第二锁紧机构320及与第二锁紧机构320相对的第三锁紧机构330,并且该第二锁紧机构320和第三锁紧机构330均设置于第三端面311的一条长边的边缘,第二锁紧机构320和第三锁紧机构330之间形成第三锁紧间隙,第三锁紧间隙可用于锁紧另一个副储物箱300。在第四端面312 的两条长边的边缘各设置有一个第一锁紧位340和一个第二锁紧位350,一个第一锁紧位340和一个第二锁紧位350相对设置。第一锁紧位340可与第三锁紧机构330锁定,从而实现两个副储物箱300之间的堆叠互锁;第一锁紧位340 还可与主储物箱100的第一锁紧机构120锁定,从而实现副储物箱300与主储物箱100之间的堆叠互锁。第二锁紧位350可与副储物箱300的第二锁紧机构 320锁定,从而也可以实现两个副储物箱300之间的堆叠互锁;第二锁紧位350 还可与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机构130锁定,从而也能实现副储物箱300与主储物箱100之间的堆叠互锁。在储物箱组10为图1所示的方向放置时,副储物箱300的长边方向与第二方向一致。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9和图15所示,副储物箱300的第一锁紧位 340开设于副储物箱300的第四端面312的一条长边边缘,第一锁紧位340优选为位于副储物箱300的第四端面312的一条长边边缘的筋位。副储物箱300的第二锁紧位330开设于副储物箱300的第四端面312。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副储物箱300的第二锁紧位350也为具有容纳腔的安装座,容纳腔远离第二箱体310的一端开口。
52.再结合图1和图2所示,当一个副储物箱300堆叠于一个主储物箱100的上方时,位于下方的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端面111贴合于位于上方的副储物箱 300的第四端面312,并且主储物箱100的一个第一锁紧机构120卡合于一个副储物箱300的第一锁紧位340,主储物箱100的一个第二锁紧机构130卡合于一个副储物箱300的第二锁紧位350,从而使一个副储物箱300限位于一个主储物箱100的第一锁紧位340,以实现一个主储物箱100和一个副储物箱300之间相互锁紧。
53.当两个副储物箱300堆叠于一个主储物箱100的上方时,主储物箱100的两个第一锁紧机构120分别卡合于两个副储物箱300的各自的第一锁紧位340,主储物箱100的两个第二锁紧机构130分别卡合于两个副储物箱300的各自的第二锁紧位350,从而使两个副储物箱300分别限位于一个主储物箱100的两个第一锁紧间隙中,以实现位于上方的两个副储物箱300与一个位于下方的一个主储物箱100的相互锁紧。
54.当一个主储物箱100堆叠于两个副储物箱300上方时,位于上方的主储物箱100的第二端面112贴合于位于下方的副储物箱300的第三端面311,两个副储物箱300的各自的第二锁紧机构320沿第一方向能够形成一个第四锁紧间隙,两个副储物箱300的第二锁紧机构320分别卡合于上方的主储物箱100的两个第二锁紧位140,从而使位于两个副储物箱300上方的一个主储物箱100限位于第四锁紧间隙中,以实现位于上方一个主储物箱与位于下方的两个副储物箱300的相互锁紧。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副储物箱300在第四端面312也设置有多个凸台,副储物箱300的凸台包括四个第三凸台360和两个第四凸台370,四个第三凸台360分别设置于第四端面312的四个角的位置,两个第四凸台370 沿第四端面312的短边方向对称设置于第四端面312的中部,在副储物箱300 的第三端面311设置有多个凹陷部,凹陷部包括
第三凹陷部313,第三凹陷部 313具有四个,设置于第三端面311的四个角的位置,与四个第三凸台360相对应。
56.当一个副储物箱300堆叠于一个主储物箱100的上方时,副储物箱300的两个第三凸台360限位于主储物箱100的两个第一凹陷部113中,以限制主储物箱100和副储物箱300在相互堆叠时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发生相对移动。副储物箱300的两个第四凸台370限位于主储物箱100的两个第二凹陷部114 中,其中每个第四凸台370的一个侧面贴合于一个第二凹陷部114的侧壁,以进一步限制主储物箱100和副储物箱300在相互堆叠时沿第三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57.当一个主储物箱100堆叠于两个副储物箱300上方时,位于上方的主储物箱100的四个第一凸台150中有两个第一凸台150限位于其中一个位于下方的副储物箱300的两个第三凹陷部313,另外两个第一凸台150限位于另一个位于下方的副储物箱300的两个第三凹陷部313,以实现限制主储物箱100和副储物箱300在相互堆叠时沿第二方向或第三方向发生相对移动的目的。主储物箱100 或副储物箱300的凸台与对应的凹陷部的数量和形状不限,可以为圆形、方形、多边形,也可以为长条形,只要能限制两个堆叠的储物箱之间沿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相对位移即可。
58.需要说明的是,主储物箱100的第一锁紧机构120和第二锁紧机构130,副储物箱300的第二锁紧机构320的第三锁紧机构330的数量可以不限,可以在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端面111多设置一些数量的第一锁紧机构120和第二锁紧机构130,进而可实现更多数量的副储物箱300与一个主储物箱100的堆叠及锁紧配合。并且储物箱之间的堆叠方式不限,不限于将副储物箱300堆叠锁紧于主储物箱100的最上方,也可以将多个副储物箱300堆叠锁紧于两个主储物箱 100的中间。
59.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主储物箱100的第一锁紧机构120和第二锁紧机构130均为可伸缩的结构,主储物箱100的第一锁紧机构 120或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机构130能够分别相对于第一箱体110活动以在第一箱体110的第一端面111上沿第一方向形成第一锁紧间隙,或在第一箱体 110的第一端面111上沿第一方向形成第二锁紧间隙,从而使副储物箱300能够限位于主储物箱100的第一锁紧间隙中进而实现主储物箱100与副储物箱300 的相互锁紧,或使一个主储物箱100限位于另一个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间隙中进而实现两个主储物箱100之间的相互锁紧。
60.具体地,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锁紧机构120包括设置在第一箱体110上的第一连接轴121和第一卡勾122,在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端面111安装有第一锁紧机构120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凹槽115。在本实施例中,主储物箱100安装了两个第一锁紧机构120,因此在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端面111开设了两个第一凹槽115。第一连接轴121优选为两根,两根第一连接轴121的一端分别固设于第一凹槽115沿第二方向的相对两个侧壁,并且两根第一连接轴121同轴设置,第一卡勾122靠近第一凹槽115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连接轴121的两个安装孔1221,每个安装孔1221分别套设于一根第一连接轴121,从而使第一卡勾122能够绕两根第一连接轴121的中心轴旋转,实现第一锁紧机构120的翻转。
61.当主储物箱100的第一锁紧机构120卡合于副储物箱300的第一锁紧位340 时,第一卡勾122相对于第一连接轴121旋转以使第一卡勾远离第一连接轴121 的一端伸出第一凹槽115,同时第一卡勾122的弯折部勾住并抵持于筋位的外壁,并与第二锁紧机构130配合
形成第一锁紧间隙从而限制主储物箱100和副储物箱30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移。当不需要将主储物箱100与副储物箱 300相互锁紧时,第一卡勾122相对于第一连接轴121沿相反方向旋转,以使第一卡勾122完全收容于第一凹槽115中,从而使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端面111 保持平整。
6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锁紧机构120相对于第二箱体310的活动方式不限于可旋转的活动方式,也可以为可伸缩的活动方式。第一卡勾122的一端可活动地安装并收容于第一凹槽115中,当储物箱之间需要锁紧时,第一卡勾122安装于第一凹槽115的一端沿第一方向朝向副储物箱300的方向移动使另一端伸出第一凹槽115并卡合于第一锁紧位340,从而第一卡勾122与第二锁紧机构 130形成配合以在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端面111上沿第一方向形成第一锁紧间隙。当不需要将主储物箱100与副储物箱300相互锁紧时,第一卡勾122沿第一方向朝向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箱体110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卡勾122完全收容于第一凹槽115中。
63.如图11、图12和图15所示,以安装于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机构130 为例,介绍第二锁紧机构130的结构。图中为第二锁紧机构130的第一实施例,第二锁紧机构130包括一根第二连接轴131和第二卡勾132,在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端面111安装有第二锁紧机构130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凹槽116,第二凹槽116开设于第一端面111的边缘,并且第二凹槽116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一端开口。第二连接轴131的两端分别固设于第二凹槽116沿垂直于第三方向的相对两个侧壁,第二卡勾132套设于第二连接轴131以使第二卡勾132能够绕第二连接轴131的中心轴旋转。
64.结合图1、图15和图16所示,当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机构130卡合于副储物箱300的第二锁紧位140时,或当一个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机构130 卡合于另一个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位140时,第二卡勾132相对于第二连接轴131旋转以完全收容于第二凹槽116,使第二锁紧机构130能够与第一锁紧机构120相配合从而在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端面111沿第一方向形成第一锁紧间隙,或使主储物箱100的两个第二锁紧机构130能够相配合从而在主储物箱 100的第一端面111沿第一方向形成第二锁紧间隙,此时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箱体110的侧面保持平整,同时第二卡勾132的弯折部勾住第二锁紧位140中安装座的容纳腔的底腔壁,并抵持于安装座的容纳腔的侧腔壁,以限制主储物箱 100和副储物箱300之间或两个主储物箱100之间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相互位移。
65.当不需要将主储物箱100与副储物箱300相互锁紧或不需要将两个主储物箱100之间锁紧时,第二卡勾132相对于第二连接轴131沿相反方向旋转,以使第二卡勾132远离第二连接轴131的一端伸出第二凹槽116。
66.如图13、图14和图16所示,同样以安装于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机构 130为例,图中为第二锁紧机构130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二锁紧机构130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锁紧机构130相对于第一箱体110的活动方式为可伸缩的活动方式。具体地,第二锁紧机构130包括两根导轨123,导轨123沿第二方向固设于第二凹槽116的底壁,第二卡勾132的底部开设有与导轨123匹配的两条行程槽(图未示),每条行程槽套设于一根导轨123以使第二卡勾132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当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机构130卡合于副储物箱300 的第二锁紧位140时,或一个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机构130锁住另一个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位140时,第二卡勾132沿导轨123移动以完全收容于第二凹槽116,从而使主储物箱100的
第一箱体110的侧面保持平整,同时第二卡勾132的弯折部抵持于安装座的容纳腔的侧腔壁和底腔壁,以限制主储物箱 100和副储物箱300之间或两个主储物箱100之间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的相互位移。
67.当不需要将主储物箱100与副储物箱300相互锁紧或不需要将两个主储物箱100之间锁紧时,第二卡勾132沿导轨123朝相反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卡勾 132的一端伸出第二凹槽116。
68.副储物箱300的第二锁紧机构320与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机构130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副储物箱300的第二锁紧机构320的结构为可伸缩的实施方式,通过卡勾的伸缩实现锁定。副储物箱300的第三锁紧机构330 的结构与主储物箱100中第二锁紧机构320可旋转的实施方式类似,也是通过一个卡勾翻转的方式实现锁定,在此均不再赘述。
69.上述储物箱组10,通过将主储物箱100的第一锁紧机构120、第二锁紧机构130、第二锁紧位140、多个凸台和多个对应的凹陷部以及副储物箱300的第二锁紧机构320、第三锁紧机构330、第一锁紧位340、第二锁紧位350、多个凸台和多个对应的凹陷部配合使用,能够同时限制两个堆叠在一起的储物箱之间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相对位移,从而达到相互锁紧的目的。
70.当用户需要使用单个储物箱时,需要将储物箱组10中相互锁紧的储物箱解锁。当解锁两个相同大小的主储物箱100时,此时需要首先解锁一个主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机构130,将第二卡勾132相对于主储物箱100的第一箱体110 拉出以突出于第一箱体110侧面,使第二卡勾132脱离第二锁紧位140,再解锁另一个第二锁紧机构130,使另一个第二锁紧机构130的第二卡勾132脱离其对应的第二锁紧位140,从而实现两个相同尺寸大小的主储物箱100的解锁。当解锁两个不同尺寸大小的主储物箱100和副储物箱300时,以副储物箱300堆叠于主储物箱100之上为例,首先对一个第一储物箱100的第二锁紧机构130进行解锁,之后再解锁第一锁紧机构120,使第一锁紧机构120的第一卡勾122脱离其对应的副储物箱300的第一锁紧位340,从而实现两个不同尺寸的主储物箱 100和副储物箱300的解锁。当解锁两个尺寸大小相同的副储物箱300时,首先对一个副储物箱300的第二锁紧机构320进行解锁,使第二锁紧机构320脱离其对应的第二锁紧位350,再对一个副储物箱300的第三锁紧机构330进行解锁,使第三锁紧机构330脱离其对应的第一锁紧位340,从而实现两个相同尺寸的副储物箱300的解锁。
7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