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0895发布日期:2022-03-16 23:0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2.无尘投料机可将投料时产生的物料粉尘等与人体、相关设备进行有效隔离,其中,过滤除尘系统对有效隔离粉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在进料口顶部设置过滤器和除尘风机,在除尘风机作用下,进料仓内产生负压,将粉尘吸到过滤器内与物料分离,达到除尘的目的。常见的过滤器为单个或多个滤芯结构,其设置在进料仓中部用于吸附并过滤粉尘,但一次性投料太多或物料产生粉尘量较大时,单滤芯结构存在过滤效率低下,粉尘过滤不及时,粉尘反向喷出进料口对工作人员、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多滤芯结构虽然能够提高过滤和吸附效率,但占用了大量的进料仓空间,不利于物料和粉尘的有效、快速分离,不适用于在小型投料机中应用,且设备成本较高。
3.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在保证粉尘分离效果的同时提高除尘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通过在过滤除尘空间的周向和中部分别设置第一、第二除尘系统,两者共同作用对空间内的粉尘进行吸附和过滤,在不改变无尘投料机原有空间体积的条件下合理增大了除尘系统与粉尘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除尘效率和除尘效果。
5.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包括:
6.外壳,其为上下贯通的槽型结构,所述外壳上部的一侧设有进料口;
7.第一除尘系统,其沿周向内套在所述外壳的内侧并支撑在无尘投料机的筛分系统的顶部,所述第一除尘系统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并沿所述外壳的内周形成气体通道;
8.密封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除尘系统的顶部,所述密封板包括第一密封板,其沿所述进料口的外周设置并设置为用于封闭同侧的所述气体通道的顶部;第二密封板,其设置在与所述进料口相邻的另一侧并设置为用于封闭同侧的所述第一除尘系统的顶部,所述第二密封板的中部设有安装孔,其与所述第一除尘系统的内部连通;
9.第二除尘系统,其位于所述第一除尘系统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第二密封板上;
10.除尘风机,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板的顶部并封闭所述第二密封板周围的气体通道的顶部和所述第二除尘系统的顶部。
11.优选的是,所述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无尘投料机的进料板设置在所述进料口处,所述进料板倾斜向下设置并封闭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第二密封板的间隙,所述
进料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密封板的顶部铰接。
12.优选的是,所述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所述气体通道的底部与所述筛分系统连通。
13.优选的是,所述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所述第一除尘系统包括多个过滤板,其沿所述外壳的内周连续设置并形成闭环结构,任一过滤板竖直设置且不与所述进料口重合,所述过滤板与所述筛分系统的顶部可拆卸连接。
14.优选的是,所述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所述第二除尘系统包括除尘滤筒,其顶端与所述安装孔卡接固定,底端竖直向下伸入所述第一除尘系统的内部。
15.优选的是,所述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所述除尘风机包括多个第一出风口,其沿所述第二密封板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除尘风机的底部,任一第一出风口与同侧的所述气体通道连通;第二出风口,其与所述第二除尘系统对应设置在所述除尘风机的底部,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气管与所述第二除尘系统的内部连通。
16.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过滤除尘空间的周向和中部分别设置第一除尘系统、第二除尘系统,两者共同作用对空间内的粉尘进行吸附和过滤,在不改变无尘投料机原有空间体积的条件下合理增大了除尘系统与粉尘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除尘效率和除尘效果,能够适用于一次性投料量大、物料产生粉尘量较大、无尘投料机大小受限等多种工作环境,适用范围广。
18.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未安装除尘风机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除尘风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外壳;2、进料板;3、除尘滤筒;4、过滤板;5、气体通道;61、第一密封板;62、第二密封板;7、除尘风机;71、第一出风口;72、第二出风口;73、密封圈;8、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5.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包括:
27.外壳1,其为上下贯通的槽型结构,所述外壳1上部的一侧设有进料口;
28.第一除尘系统,其沿周向内套在所述外壳1的内侧并支撑在无尘投料机的筛分系统的顶部,所述第一除尘系统与所述外壳1间隔设置并沿所述外壳1的内周形成气体通道5;
29.密封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除尘系统的顶部,所述密封板包括第一密封板61,其沿所述进料口的外周设置并设置为用于封闭同侧的所述气体通道5的顶部;第二密封板62,其设置在与所述进料口相邻的另一侧并设置为用于封闭同侧的所述第一除尘系统的顶部,所述第二密封板62的中部设有安装孔,其与所述第一除尘系统的内部连通;
30.第二除尘系统,其位于所述第一除尘系统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第二密封板62上;
31.除尘风机7,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板62的顶部并封闭所述第二密封板62周围的气体通道5的顶部和所述第二除尘系统的顶部。
32.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壳1为无尘投料机整体外壳1的一部分(用于过滤除尘系统的部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壳1继续向下延伸为筛分系统提供相对封闭的工作空间,筛分系统与过滤除尘系统的工作空间通过筛板/筛网分隔,第一除尘系统可设置在筛分系统的支架等固定结构上,第一除尘系统与外壳1构成内嵌套结构,相当于沿外壳1的周向侧壁设置过滤装置;第二除尘系统位于第一除尘系统的内部,从而,在外壳1与密封板、除尘风机7共同构成的封闭空间(过滤除尘系统的内部作业空间)内,分别在封闭空间的内周和中上部设有除尘装置,除尘风机7的出风口正对封闭空间的顶部设置。在除尘风机7工作时,可通过出风口吸入封闭空间的气体,在封闭空间内形成负压环境,通过进料口进入过滤除尘系统内部的物料在经筛分系统分离后形成的粉尘上浮,并在除尘风机7造成的负压环境下自动向第一除尘系统和第二除尘系统移动,达到对物料进行高效除尘的效果。上述第一除尘系统和第二除尘系统的配合结构,可在有限的封闭空间内尽可能增大除尘装置与物料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过滤除尘效率,且不会过度占用原有的作业空间;另外,在物料从进料口加入无尘投料机的阶段即可提前开启除尘风机7,对物料进行吸尘处理,防止粉尘颗粒四散后除尘不及时,对无尘投料机的外部环境或工作人员造成影响。密封板用于对过滤除尘系统的顶部进行适应性密封,同时留出供除尘风机7的出风口与下方第一除尘系统、第二除尘系统连通的通道。由于外壳1的一侧还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存在打开和闭合两种工作状态,对除尘风机7与气体通道5的连接存在干涉,因此,以进料口的位置为界将密封板分为两部分,与进料口的外周相邻的气体通道5的顶部直接通过第一密封板61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板61包括三个首尾相连的条形板,其封闭该侧的第一除尘系统与外壳1的顶部间隙(即对应节段的气体通道5的顶部);位于进料口另一侧的第一除尘系统的顶部与进料口(不与气体通道5相邻)的侧边在平面上形成闭环结构,在该闭环结构上设置第二密封板62,一方面对位于进料口另一侧的第一除尘系统的顶部进行封闭,另一方面方便对无尘投料机的进料板2进行安装,进料板2用于切换进料口的工作状态(打开/闭合)。进料口两侧的气体通道5在侧向是连通的,虽然第一密封板61封闭了同侧的气体通道5的顶部,但在除尘风机7工作时,该侧气体通道5中的气体仍可从侧向流入另一侧的气体通道5中,并从顶部流入除尘风机7的出风口内。除尘风机7选用具有多个出风口的常规风机,其安装在第二密封板62
上并与其表面贴合,同时,除尘风机7的底部与同侧的气体通道5的顶部和第二除尘系统的顶部配合封闭,并在对应位置设有出风口,使除尘风机7与气体通道5、第二除尘系统分别构成封闭气腔,从而顺利在过滤除尘系统内部形成负压环境。
3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过滤除尘空间的周向和中部分别设置第一、第二除尘系统,两者共同作用对空间内的粉尘进行吸附和过滤,在不改变无尘投料机原有空间体积的条件下合理增大了除尘系统与粉尘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了除尘效率和除尘效果,能够适用于一次性投料量大、物料产生粉尘量较大、无尘投料机大小受限等多种工作环境,适用范围广。
34.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无尘投料机的进料板2设置在所述进料口处,所述进料板2倾斜向下设置并封闭所述第一密封板61与所述第二密封板62的间隙,所述进料板2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密封板62的顶部铰接。其中,进料板2倾斜向下设置,方便工作人员从无尘投料机上部进行投料,进料板2的顶部与第二密封板62铰接,当进料板2处于闭合状态时,进料板2上除铰接侧以外的侧边分别与同侧的第一密封板61抵接,使过滤除尘系统内部形成可靠的密闭空间,并在第一除尘系统、第二除尘系统的协同作用下对物料进行高效除尘,减小环境污染。
35.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所述气体通道5的底部与所述筛分系统连通。具体的,所述气体通道5的底部不采取额外的密封措施,由于第一除尘系统支撑在筛分系统上,气体通道5的底部与筛网/筛板的顶部连通。在除尘风机7工作时,气体通道5一方面通过内侧的第一除尘系统吸气,对过滤除尘系统内部粉尘进行过滤,另一方面对底部筛分系统吸气,在筛分系统上方形成一定的气流,配合振动系统能够更充分的对物料进行筛分,且防止物料堵塞筛网/筛板。
36.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所述第一除尘系统包括多个过滤板4,其沿所述外壳1的内周连续设置并形成闭环结构,任一过滤板4竖直设置且不与所述进料口重合,所述过滤板4与所述筛分系统的顶部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过滤板4的数量根据外壳1的形状和具体结构设计,多个过滤板4绕外壳1内轮廓线连续设置且两两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一侧的顶部设有进料口,由于进料口存在打开和闭合两种工作状态,过滤板4需避开进料口设置,即在进料口同侧的外壳1处的过滤板4的顶端位于进料口的底端,并在该侧的过滤板4与外壳1顶部之间设置第一密封板61,在实现正常进料功能的同时避免影响第一除尘系统的密封性能,保证第一除尘系统与除尘风机7能够正常协同工作。单个过滤板4为竖直设置的板状结构,其底端与筛分系统的固定结构可通过卡接等方式连接,在拆除顶部的除尘风机7和密封板后,能够方便的对过滤板4进行拆装和更换。
37.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所述第二除尘系统包括除尘滤筒3,其顶端与所述安装孔卡接固定,底端竖直向下伸入所述第一除尘系统的内部。其中,除尘滤筒3为常规的滤筒结构,其轴线处中空,沿周向设有环形滤芯,滤芯的顶部通过支架设置在第二密封板62的安装孔处并与其卡接固定。在安装时,除尘风机7安装在第二密封板62的顶部并从上方封闭安装孔,除尘风机7在安装孔处设有出风口,从而,除尘风机7能够通过除尘滤筒3顺利吸附位于过滤除尘空间中部的粉尘颗粒,与第二除尘系统配合形成更加高效的除尘系统。在无尘投料机长期工作后,仅需从上方拆除除尘风机7即可将除尘滤筒3从安装孔上拆下,即可方便的进行除尘滤筒3的更换。
38.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无尘投料机的过滤除尘系统,所述除尘风机7包括多个
第一出风口71,其沿所述第二密封板62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除尘风机7的底部,任一第一出风口71与同侧的所述气体通道5连通;第二出风口72,其与所述第二除尘系统对应设置在所述除尘风机7的底部,所述第二出风口72通过气管8与所述第二除尘系统的内部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出风口71用于与第一除尘系统(形成的气体通道5)连通,由于第一除尘系统沿外壳1的周向设置,为保证除尘效果,需要设置多个第一出风口71,其沿气体通道5的周向间隔设置,能够均匀、快速的在气体通道5内形成负压,并进一步作用在第一除尘系统内部(过滤除尘空间内)。第二出风口72独立设置,用于与第二除尘系统的内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除尘系统位于过滤除尘空间的中部,为保证除尘效果,在第二出风口72处设置竖直向下延伸的气管8,气管8的底端靠近第二除尘系统的内底面,从而,在第二除尘系统内部也形成气流通道,能够更充分的吸收第二除尘系统周围的粉尘颗粒,进一步提高了除尘效率。另外,在除尘风机7的底部与安装孔对应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密封圈73,其与安装孔配合密封第二除尘系统的顶端开口,能够更好的保证第二出风口72与第二除尘系统连接后的密封效果,从而保证除尘效果。
39.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