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皮带运输机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7770发布日期:2022-06-08 09:42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皮带运输机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将主传动皮带上的物料按照设定比例分流的装置,属于皮带运输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皮带运输机是钢厂内极为常见的运输设备,其用于将生产原料从厂房运输到指定地点;从储料厂房内传出的皮带一般只有一两条,而需要生产原料的设备有很多,故需要将一条主传输皮带上的物料按比例进行分流,使物料输送到不同的生产设备内;目前对主传动皮带上物料的分流作业是通过一个固定在机架上的v型板来进行分流的,而主传输皮带上的物料分布不均,这导致v型板分流的两股物料数量不均匀,而且也不能根据不同生产设备对物料的需求量对分流量进行实时调整,导致生产协调性差,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原料供给作业;故需要一种分流装置,要求它能够按照不同生产设备对物料需求量的不同进行分流,从而确保生产设备能够获得要求量的物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皮带运输机的分流装置,它能够对主传输皮带上的物料进行精确分流,从而使不同的生产设备都能获得指定数量的物料。
4.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5.一种适用于皮带运输机的分流装置,包括刮平机构、升降机构、分料板、plc和横移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主传输皮带的两侧,且刮平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上,刮平机构位于主传输皮带的正上方;所述横移机构设置在主传输皮带的末端,且分料板设置在横移机构上;所述刮平机构包括斜刮板、压力传感器、水平连接板、气缸和升降刮板;所述斜刮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水平连接板下端面的两侧;所述升降刮板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槽,且升降刮板通过两侧的导向槽卡接在两侧的斜刮板上;所述气缸壳体设置在水平连接板上,且气缸活塞杆通过支架与升降刮板的上端面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量为多个,且其沿着垂直方向等距设置在升降刮板靠近气缸的端面上;所述气缸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
6.上述适用于皮带运输机的分流装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横梁和升降件;所述升降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主传输皮带的两侧;所述升降件包括基座、第一液压缸和导向杆;所述基座设置在主传输皮带的一侧,且第一液压缸和导向杆均垂直设置在基座的上端面;所述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孔,且横梁两端的导向孔被两侧不同的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与横梁下端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
7.上述适用于皮带运输机的分流装置,所述分料板形状为锥形,且分料板锥形的尖部朝向主传输皮带的首端。
8.上述适用于皮带运输机的分流装置,所述横移机构包括连接架、滑块、l型卡条、第二液压缸和水平台;所述水平台通过立柱设置在地面上,且水平台位于主传输皮带的末端;所述水平台的中心线与主传输皮带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l型卡条设置在水平台的上端面,且l型卡条的中心线与水平台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壳体设置在水平台的上端面,且第二液压缸活塞杆的轴心线与水平台的中心线平行;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分料板连接,连接架的另一端设置在l型卡条与水平台之间;所述水平台的上端面沿着其中心线方向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位于l型卡条的正下方;所述连接架下端面远离分料板的一端设置有滑块,且滑块插接在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通过连接杆与连接架的侧壁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中心线与水平台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
9.上述适用于皮带运输机的分流装置,副传输皮带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主传输皮带下端的两侧;副传输皮带的中心线与主传输皮带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分料板位于副传输皮带的正上方。
10.本实用新型通过刮平机构将主传输皮带上的物料进行了汇集归整,使物料呈方条状被分料板分开,从而提高了物料分流的精度,避免了以往因主传输皮带上物料分布不均匀导致分料板分料不均匀的情况发生;另外,还通过横移机构实现了分料板的横向移动,实现了分料量的可控化,提高了分料的灵活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分料板,2.斜刮板,3.压力传感器,4.水平连接板,5.气缸,6.升降刮板,7.横梁,8.基座,9.第一液压缸,10.导向杆,11.连接架,12.l型卡条,13.第二液压缸,14.水平台,15.副传输皮带,16.主传输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14.参看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刮平机构、升降机构、分料板1、plc和横移机构;刮平机构用于将主传输皮带16上散乱的物料汇集呈方条状,方便分料板1进行分流;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主传输皮带16的两侧,且刮平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上,刮平机构位于主传输皮带16的正上方;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刮平机构的垂直移动,从而将刮平机构设置在合适的高度;所述横移机构设置在主传输皮带16的末端,且分料板1设置在横移机构上;横移机构用于带动分料板1在水平方向上位移,从而调整物料分流的偏重。
15.所述刮平机构包括斜刮板2、压力传感器3、水平连接板4、气缸5和升降刮板6;所述斜刮板2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水平连接板4下端面的两侧;两个斜刮板2协同将主传输皮带16上的物料汇集成条状,两个斜刮板2靠近主传输皮带16首端的一侧之间的间距最大,两个斜刮板2靠近主传输皮带16末端的一侧之间间距最大,两个斜刮板2将较宽带物料堆汇集呈较窄的物料堆;所述升降刮板6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槽,且升降刮板6通过两侧的导向槽卡接在两侧的斜刮板2上;升降刮板6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从而调整物料堆顶端的高度;升降刮板6能够将物料堆的顶端刮平,从而提高分流精度;所述气缸5壳体设置在水
平连接板4上,且气缸5活塞杆通过支架与升降刮板6的上端面连接;气缸5带动升降刮板6在垂直方向上移动;所述压力传感器3的数量为多个,且其沿着垂直方向等距设置在升降刮板6靠近气缸5的端面上;压力传感器3能够感应到物料堆的顶端垂直高度,从而调整升降刮板6的高度,避免过多的物料堆积在升降刮板6上;所述气缸5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压力传感器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入端。
16.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横梁7和升降件;所述升降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主传输皮带16的两侧;所述升降件包括基座8、第一液压缸9和导向杆10;所述基座8设置在主传输皮带16的一侧,且第一液压缸9和导向杆10均垂直设置在基座8的上端面;所述横梁7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孔,且横梁7两端的导向孔被两侧不同的导向杆10穿过;所述第一液压缸9活塞杆的端部与横梁7下端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9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导向杆10为横梁7的升降起到导向作用;第一液压缸9带动横梁7垂直移动,从而带动刮平机构垂直移动。
17.所述分料板1形状为锥形,且分料板1锥形的尖部朝向主传输皮带16的首端;物料在接触到分料板1的锥头后被分开掉落到对应的副传输皮带15上。
18.所述横移机构包括连接架11、滑块、l型卡条12、第二液压缸13和水平台14;所述水平台14通过立柱设置在地面上,且水平台14位于主传输皮带16的末端;所述水平台14的中心线与主传输皮带16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l型卡条12设置在水平台14的上端面,且l型卡条12的中心线与水平台14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液压缸13的壳体设置在水平台14的上端面,且第二液压缸13活塞杆的轴心线与水平台14的中心线平行;所述连接架11的一端与分料板1连接,连接架11的另一端设置在l型卡条12与水平台14之间;l型卡条12与水平台14之间形成了一个u型卡槽,连接架11的一端就卡接在这个u型卡槽内;所述水平台14的上端面沿着其中心线方向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位于l型卡条12的正下方;所述连接架11下端面远离分料板1的一端设置有滑块,且滑块插接在限位槽内;通过连接架11上的滑块插接在限位槽内,避免了连接架11脱离l型卡条12与水平台14所围成的u型卡槽;所述第二液压缸13活塞杆的端部通过连接杆与连接架11的侧壁连接;所述连接架11的中心线与水平台14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液压缸13的信号控制端连接plc的信号输出端;第二液压缸13动作带动连接架11沿着第二液压缸13的中心线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设置在连接架11上的分料板1移动。
19.被分料板1分开后的物料分别进入对立的副传输皮带15上;副传输皮带15的数量为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主传输皮带16下端的两侧;副传输皮带15的中心线与主传输皮带16的中心线相互垂直;所述分料板1位于副传输皮带15的正上方。
20.实际使用过程:物料在主传输皮带16上移动,直至物料接触到斜刮板2,散乱排布的物料被两侧的斜刮板2汇集呈窄条状,升降刮板6将物料堆的上端刮平;一旦物料堆过高,会触发上方的压力传感器3,然后气缸5动作抬高升降刮板6,避免物料过多堆积在升降刮板6处;初始状态下,两个斜刮板2的垂直平分面与分料板1的垂直平分面重合,这时的物料堆被平均分流到不同的副传输皮带15上;如果需要按比例分流,控制第二液压缸13动作,改变分料板1的位置,从而改变物料分流的比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