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料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4548发布日期:2022-04-09 09:0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卸料漏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卸料漏斗。


背景技术:

2.皮带机构是常见的物料运输装置,其运输成本低、运行安全、载重大。具体实践中,在包括皮带机构在内的整条运输线中,运输线的转运处或者卸料处通常需要配合使用卸料漏斗。
3.如果自皮带机构向卸料漏斗转移的物料的速率较大,则容易对卸料漏斗造成冲击,导致卸料漏斗出现结构损伤,例如卸料漏斗的皮带撕裂、断裂或者被划伤,卸料漏斗的皮带托辊变形等。除此之外,进入卸料漏斗的物料也容易附着于卸料漏斗的内壁,不仅影响卸料漏斗对物料的转运效率,而且增大了操作人员的维护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卸料漏斗,可改善卸料漏斗的使用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卸料漏斗,包括漏斗壳和设于所述漏斗壳内的缓冲挡板;所述漏斗壳设有用以供输料线的末端伸入的入料口;所述缓冲挡板包括用以在物料冲击时移动且在物料停止冲击时复位的挡料端;所述挡料端连接有紧邻所述漏斗壳的重锤;所述挡料端在复位时带动所述重锤敲击所述漏斗壳。
6.优选地,所述缓冲挡板的顶端铰接于所述漏斗壳,所述缓冲挡板的底端垂悬。
7.优选地,所述漏斗壳设有多个可供所述缓冲挡板以不同间距对准末端的铰接部。
8.优选地,所述重锤处于所述漏斗壳的外部。
9.优选地,所述挡料端和所述重锤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挡料端、所述重锤和所述连接杆三者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为水平分布的直杆;所述漏斗壳的侧壁设有可供所述直杆穿出的重锤口。
11.优选地,所述直杆设有多个重锤安装孔;全部所述重锤安装孔沿所述直杆的杆长方向间隔分布。
12.优选地,所述重锤口的下部边缘设有下辊;所述连接杆架设于所述下辊。
13.优选地,所述漏斗壳包括固定壳板和活动壳板;所述活动壳板的顶部铰接于所述固定壳板;所述活动壳板的底部垂悬于所述下辊的上方。
14.优选地,所述漏斗壳设有柔性挡体;所述柔性挡体的底部为所述重锤口的上部边缘。
15.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卸料漏斗包括漏斗壳和缓冲挡板和重锤。
16.漏斗壳设有以供输料线的末端伸入的入料口,由输料线运输的物料自前述入料口进入漏斗壳内;缓冲挡板设于漏斗壳内,缓冲挡板具有紧邻输料线的末端分布、用于阻挡物
料的挡料端,挡料端在物料冲击缓冲挡板时移动且在物料停止冲击缓冲挡板时复位;重锤连接于挡料端,当物料停止冲击缓冲挡板时,挡料端在复位时带动重锤敲击漏斗壳,令漏斗壳产生振动。
17.由于重锤敲击漏斗壳时无需引入额外的动力,而是依赖于包括输料线和卸料漏斗在内的生产线的原有结构和运动关系,因此,可视重锤令漏斗壳自震动。
18.上述卸料漏斗利用缓冲挡板实现了物料缓冲,确保绝大部分的物料可以沿漏斗壳的内腔顺利转运出料,避免大量物料因冲击而附着于漏斗壳;还利用缓冲挡板和重锤实现了漏斗壳的自震动,震落原本附着于漏斗壳的物料,确保该卸料漏斗对物料的转运效率。
19.可见,该卸料漏斗可应用于金属或者非金属行业的物料转运生产线,能够降低物料对卸料漏斗的冲击,还能够提高卸料漏斗对物料的转运效率,降低操作人员对卸料漏斗的维护负担。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3为图1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其中,01-末端、1-漏斗壳、11-固定壳板、12-活动壳板、13-顶板、131-限位槽、14-铰接轴i、2-缓冲挡板、3-重锤、4-连接杆、41-重锤安装孔、5-钢丝绳、6-转轴、7-下辊、8-铰接轴ii、9-上辊。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7.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卸料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卸料漏斗,包括设有入料口的漏斗壳1和设于漏斗壳1内的缓冲挡板2;该卸料漏斗通过入料口与输料线连接,具体指,输料线安装于卸料漏斗的上游,输料线的末端01自漏斗壳1的入料口伸入,因此,自输料线的末端01卸除的物料进入漏斗壳1内,由漏斗壳1实现前述物料的转运。
29.在该卸料漏斗中,缓冲挡板2处于漏斗壳1内,且紧邻输料线的末端01设置。处于输料线的末端01的物料在刚刚脱离输料线时,仍然具有一定速度,因此会朝向缓冲挡板2的挡
料端飞去并冲击挡料端,令挡料端产生一定位移例如l1,而当物料停止冲击挡料端时,挡料端则向前述冲击方向的反向产生一定位移例如l2以实现复位。
30.为了令挡料端在物料的冲击下相对于漏斗壳1移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缓冲挡板2可采用悬吊、铰接、滑动连接等方式与漏斗壳1连接。至于实现挡料端复位的方式,包括且不限于在缓冲挡板2与漏斗壳1之间设置复位机构。根据缓冲挡板2和漏斗壳1的实际连接方式,挡料端所产生的位移可以与物料的冲击方向相同,也可以与物料的冲击方向存在一定差异。
31.在该卸料漏斗中,挡料端连接有紧邻漏斗壳1分布的重锤3,当物料冲击挡料端和停止冲击挡料端时,挡料端会产生方向不同的两种位移例如上述l1和l2。由于重锤3连接于挡料端且紧邻漏斗壳1,因此,当挡料端以上述l1运动时,挡料端带动重锤3远离漏斗壳1,当挡料端以上述l2运动时,挡料端带动重锤3靠近并敲击漏斗壳1,令漏斗壳1产生振动,进而令附着于漏斗壳1的内壁的物料脱离漏斗壳1。
32.上述挡料端和重锤3此二者可以相对固定,例如二者通过同一刚性结构实现定位连接,且二者经由刚性结构实现同步运动,包括且不限于同方向的同步运动和反方向的同步运动。上述挡料端和重锤3此二者可以铰接,例如重锤3和挡料端之间设有铰链或者柔性连接件。
33.上述重锤3可以设于漏斗壳1的内部,例如重锤3紧邻漏斗壳1的外壳内壁,或者重锤3紧邻处于漏斗壳1内的肋板;重锤3也可以设于漏斗壳1的外部,例如重锤3紧邻处于漏斗壳1的外壳外壁。
34.综上,针对自输料线向该卸料漏斗转移的物料,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卸料漏斗利用缓冲挡板2实现了物料缓冲,确保绝大部分的物料可以沿漏斗壳1的内腔顺利转运出料,避免大量物料因冲击而附着于漏斗壳1;并利用缓冲挡板2和重锤3实现了漏斗壳1的自震动,利用漏斗壳1的自震动来震落附着于漏斗壳1的物料,确保该卸料漏斗对物料的转运效率,也避免因物料长期附着于卸料漏斗而对卸料漏斗造成结构损伤。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卸料漏斗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36.为了简化缓冲挡板2与漏斗壳1的连接关系,上述卸料漏斗中,缓冲挡板2的顶端可铰接于漏斗壳1,同时令缓冲挡板2的底端垂悬。其中,缓冲挡板2的底端即挡料端。
37.当物料尚未冲击缓冲挡板2时,缓冲挡板2自然垂悬于漏斗壳1内;当物料冲击缓冲挡板2时,处于缓冲挡板2底端的挡料端在物料的冲击力作用下偏移,因此整个缓冲挡板2以其顶端为铰点产生偏摆;当物料停止冲击缓冲挡板2时,缓冲挡板2沿前述偏摆的偏摆轨迹做反向运动。可见,缓冲挡板2带动重锤3敲击漏斗壳1的过程中,缓冲挡板2做单摆运动。相较于在缓冲挡板2与漏斗壳1之间设置具有复位功能的机构而言,前述安装方式结构更为简单,也无需引入额外的动力。
38.在上述结构中,缓冲挡板2通常定轴铰接于漏斗壳1。采用定轴铰接关系可以约束缓冲挡板2及其挡料端的运动方向,充分起到阻挡物料的作用。此外,也可以采用钢丝绳5连接漏斗壳1和缓冲挡板2,实现二者的铰接。
39.考虑到实际生产中,由输料线运输的物料在粒径、脱离输料线时的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为了兼顾挡料端对物料的挡料效果和重锤3对漏斗壳1造成的自震动效果,该卸料漏斗在漏斗壳1上设有多个铰接部,安装于不同铰接部的缓冲挡板2与输料线的末端01
间距不同。
40.例如,漏斗壳1设有铰接部i、铰接部ii和铰接部iii,则安装于铰接部i的缓冲挡板2以间距s1间隔于输料线的末端01,安装于铰接部ii的缓冲挡板2以间距s2间隔于输料线的末端01,安装于铰接部iii的缓冲挡板2以间距s3间隔于输料线的末端01。前述s1>s2>s3。
41.由于自输料线的末端01脱离的物料往往以水平角度做平抛运动或者以倾斜朝上的角度为斜抛运动,因此,用于阻挡物料的缓冲挡板2可垂向安装,而上述s1、s2和s3可以指输料线的末端01和缓冲挡板2二者的水平间距。
42.当缓冲挡板2安装于铰接部i时,此时缓冲挡板2适用于阻挡粒径较大或者速率较大的物料;当缓冲挡板2安装于铰接部iii时,此时缓冲挡板2适用于阻挡粒径较小或者速率较小的物料。
43.上述铰接部i、铰接部ii和铰接部iii均可设置为用于供转轴6枢装的轴承座或者直线状的限位槽131。
44.以上仅以铰接部i、铰接部ii和铰接部iii为例进行说明。此外还可参考图1和图2,图2中示出了1#、2#、3#、4#、5#这五个作为铰接部的限位槽131。
45.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重锤3设于漏斗壳1的外部。处于漏斗壳1内的挡料端和处于漏斗壳1外的重锤3通过某一穿设漏斗壳1的结构实现连接,例如,挡料端和重锤3通过连接杆4连接。其中,挡料端可固定于连接杆4的一端,重锤3可固定或者通过铰接轴ii8铰接于连接杆4的另一端。
46.连接杆4是否贯穿漏斗壳1,可结合连接杆4的杆体形状考虑。例如,当连接杆4为直杆时,漏斗壳1的侧壁设有可供该直杆穿设的重锤口;当连接杆4为折杆或者曲杆时,基于连接杆4自身的形状特点,可以令连接杆4跨绕漏斗壳1的侧壁以满足挡料端和重锤3二者相对于漏斗壳1的安装位置要求。其中,直杆具体可采用钢条。
4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连接杆4优先设置为水平分布的直杆,该直杆连接有重锤3的一端通过设于上述重锤口穿出。重锤口一方面满足了挡料端和重锤3的安装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直杆的运动方向甚至运动范围加以约束,以便更好地控制重锤3的运动。
48.根据上文记载可知,缓冲挡板2和漏斗壳1可以通过多个铰接部实现安装,起到调整挡料端和末端01的间距的作用。因此,针对设有重锤口和直杆的卸料漏斗而言,直杆内可以设置多个重锤安装孔41,起到调节挡料端和重锤3的间距的作用,从而适应于安装于不同铰接部的缓冲挡板2。
49.针对设于直杆的多个重锤安装孔41而言,其数量可等于铰接部的数量。全部重锤安装孔41沿直杆的杆长方向间隔分布;全部重锤安装孔41之间的间距可一一对应于全部铰接部之间的间距。例如,可参考图1和图3,图3中示出了1#、2#、3#、4#、5#这五个重锤安装孔41,其中,1#铰接部和5#重锤安装孔对应,2#铰接部和4#重锤安装孔对应;即当缓冲挡板通过1#铰接部安装时,重锤3可安装于5#重锤安装孔,当缓冲挡板通过2#铰接部安装时,重锤3可安装于4#重锤安装孔,其余可类推。
50.由于直杆在重锤口处由重锤口的下部边缘进行支撑,因此,为了减小直杆和重锤口之间的摩擦力,令直杆带动重锤3顺畅运动,该卸料漏斗在重锤口的下部边缘设置有下辊7,直杆架设于下辊7的上方局部轮面。
51.此外,该卸料漏斗中,漏斗壳1包括固定壳板11和活动壳板12;活动壳板12的顶部通过铰接轴14铰接于固定壳板11,活动壳板12的底部垂悬于下辊7的上方。换言之,活动壳板12的底部相当于重锤口的上部边缘。
52.由于活动壳板12可以绕其顶部摆动,因此,重锤口的开口尺寸并非固定值,而是在一定尺寸区间内灵活可变。当连接杆4因为缓冲挡板2的摆动而倾斜时,倾斜至一定角度的连接杆4可以接触并推挤活动壳板12,令活动壳板12产生相应的偏摆,进而令重锤口的开口尺寸增大,以适应连接杆4的运动需求。
53.除了采用活动壳板12和固定壳板11以外,该卸料漏斗还可以采用柔性挡体来调整重锤口的开口尺寸。前述柔性挡体设置于下辊7的上方,柔性挡体的底部作为重锤口的上部边缘。
54.此外,还可以在活动壳板12的下部安装上辊9,以避免连接杆4卡在重锤口处。
5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漏斗壳1往往是顶部封闭、底部设有出料口、侧壁设有入料口的壳体。例如漏斗壳1的顶部设有与侧壁封闭连接的顶板13。因此,上述柔性挡体可采用兼具柔性和一定硬度的毡布等结构,尽可能降低对漏斗壳1的结构密封性的影响。
5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卸料漏斗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