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组件和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2211发布日期:2022-07-20 02:1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活塞组件和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塞组件和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2.千斤顶是汽车维修的重要设备,当汽车需要更换轮胎时,就需要使用液压千斤顶将汽车升起,更换完轮胎之后再进行复位。
3.由于液压千斤顶作为一种起升的设备,存在额定承重,而且不同液压千斤顶之间的额定承重存在差距,使用过程中经常不清楚重物的重量是否超过液压千斤顶的额定承重,一旦超出液压千斤顶的额定承重,不仅会对液压千斤顶的结构造成破坏,还可能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所以如何预防当重物的重量超出液压千斤顶的额定承重时,继续使用液压千斤顶而不会对液压千斤顶的结构造成损害,便成了本领域中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塞组件和液压千斤顶,有效预防当装备有活塞组件的装置使用时超过其额定承重,继续使用装置对其结构造成损害,以及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管、活塞开关和液压杆,所述活塞管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开关连接;所述液压杆设置在所述活塞管内,在所述活塞管内进行升降运动;其中,所述液压杆包括活塞杆和活塞帽,所述活塞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活塞帽的直径,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和所述活塞帽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帽设置在所述活塞开关和活塞杆之间;所述活塞帽设置于所述活塞管内,将活塞管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当所述活塞帽沿着所述活塞管朝所述上腔室的方向运动时,将所述活塞管外储油区的液压油抽到所述下腔室内;当所述活塞帽沿着所述活塞管朝着所述下腔室的方向运动时,将下腔室内的液压油排出至所述活塞管外的液压区;所述液压杆还包括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设置于所述活塞帽远离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活塞杆的侧面,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连通形成通道,导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所述液压杆还包括机械安全阀,所述机械安全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之间的通道内,当所述液压区的压力和所述下腔室的压力差值小于额定数值时,所述机械安全阀关闭,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不导通;当所述液压区和所述下腔室的压力差值超过额定数值时,致使所述机械安全阀开启,导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
6.可选的,所述机械安全阀包括阀门、伸缩件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处,所述伸缩件设置在所述阀门和所述限位件之间,且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阀门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抵接。
7.可选的,述阀门同时对应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设置,当所述液压区的压力和所述下腔室的压力差值小于额定数值时,所述阀门同时密封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
8.可选的,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帽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杆体的外表面上设
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切口;所述第一杆体内部中空,且所述阀门、所述伸缩件和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内;所述第二开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上,与所述第一开孔导通。
9.可选的,所述阀门为球体,且所述阀门与所述第一杆体的内表面相贴。
10.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杆体的内壁螺纹连接。
11.可选的,所述活塞杆还包括第三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形成贯穿所述活塞杆的通孔。
12.可选的,所述活塞帽与所述活塞管相贴的一面设置有活塞帽凹槽,所述活塞帽凹槽为环形设置,所述活塞帽凹槽内设置有活塞帽密封圈,所述活塞帽密封圈与所述活塞管的内壁相贴。
13.可选的,所述活塞管上设置有活塞管孔,所述活塞管孔位于所述上腔室,所述活塞管孔导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储油区。
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底托、油筒、外壳、承台、密封盖、把手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活塞组件,所述油筒的一端与底托连接,所述活塞组件设置于油筒中,将油筒划分为储油区和液压区,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油筒上,与所述油筒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密封盖上,连接所述液压杆,控制所述液压杆沿长度方向在所述活塞管内运动,所述液压杆朝密封盖方向运动时,所述储油区中的液压油进入所述活塞管内,所述液压杆管朝着所述活塞开关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塞管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液压区中,所述活塞组件通过密封盖带动外壳朝着远离所述底托的方向运动。
15.相对于传统没有设置机械安全阀的活塞组件来说,本技术在活塞组件中设置机械安全阀,而且还将机械安全阀设置于液压杆的内部,不会对活塞组件的其它结构造成影响。如果传统的产品需要进行升级,只需要更换带有机械安全阀的液压杆即可;装置加装了机械安全阀后,能够有效预防当使用时超过其额定承重,继续使用装置对其结构造成损害,以及对使用者造成伤害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比如使用过久之后的活塞组件结构疲劳了,无法承受出厂时设置的额定承重时,直接更换相应的机械安全阀即可。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液压千斤顶的示意图;
17.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液压千斤顶的截面图;
18.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液压千斤顶的爆炸图;
19.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液压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5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压杆设置机械安全阀处的内部结构图;
21.图6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活塞组件的爆炸图。
22.其中,10、液压千斤顶;100、液压区;200、储油区;300、活塞管;310、活塞管孔;320、上腔室;330、下腔室;400、液压杆;410、活塞杆;411、第一杆体;412、第二杆体;413、切口;420、活塞帽;421、活塞帽凹槽;422、第一开孔;423、第二开孔;424、第三开孔;500、活塞开关;600、机械安全阀;610、阀门;620、伸缩件;630、限位件;20、密封盖;30、油筒;40、外壳;50、承台;60、把手;70、底托;80、活塞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液压千斤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液压千斤顶的竖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液压千斤顶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液压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压千斤顶10,所述液压千斤顶10包括活塞组件80、底托70、油筒30、外壳40、承台50、密封盖20、把手60,所述油筒30的一端与所述底托70连接,所述活塞组件80包括活塞管300、活塞开关500和液压杆400,所述液压杆400与所述把手60连接,所述活塞管300与所述密封盖20连接,所述活塞开关500设置于所述油筒30中,将所述油筒30划分为储油区200和液压区100,所述外壳40套设于所述油筒30上,且与所述油筒30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组件80的一端通过所述密封盖20与所述外壳40连接,所述把手60设置于所述密封盖20上,且连接所述液压杆400,并控制所述液压杆400沿长度方向在活塞管300内运动,当所述液压杆400沿着所述活塞管300朝密封盖20方向运动时,所述储油区200中的液压油进入所述活塞管300内,当所述液压杆300沿着所述活塞管300朝着所述活塞开关500的方向运动时,所述活塞管300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液压区100中,所述活塞组件80通过密封盖20带动外壳40朝着远离所述底托70的方向运动。
25.其中,所述活塞管300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开关500连接;所述液压杆400设置在所述活塞管300内,在所述活塞管300内进行升降运动;所述液压杆400包括活塞杆410和活塞帽420,所述活塞杆410的直径小于所述活塞帽420的直径,所述活塞杆410的一端和所述活塞帽420固定连接,所述活塞帽420设置在所述活塞开关500和活塞杆410之间;所述活塞帽420设置于所述活塞管300内,将活塞管300分为上腔室320和下腔室330,当所述活塞帽420沿着所述活塞管300朝所述上腔室320的方向运动时,将所述活塞管300外储油区200的液压油抽到所述下腔室330内;当所述活塞帽420沿着所述活塞管300朝着所述下腔室330的方向运动时,将下腔室330内的液压油排出至所述活塞管300外的液压区100。
26.所述液压杆400还包括第一开孔422和第二开孔423,所述第一开孔422设置于所述活塞帽420远离所述活塞杆410的一端,所述第二开孔423设置于所述活塞杆410的侧面,所述第一开孔422和所述第二开孔423连通形成通道,导通所述上腔室320和所述下腔室330;所述液压杆400还包括机械安全阀600,所述机械安全阀600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422和所述第二开孔423之间的通道内,当所述液压区100的压力和所述下腔室330的压力差值小于额定数值时,所述机械安全阀600关闭,所述上腔室320和所述下腔室330不导通;当所述液压区100和所述下腔室330的压力差值超过额定数值时,致使所述机械安全阀600开启,导通所述上腔室320和所述下腔室330。
27.由于所述液压千斤顶10在所述液压杆400内设置了所述机械安全阀600,所以当所述液压千斤顶10承受压力超过额定承重时,致使所述机械安全阀600打开,导通所述第一开孔422和所述第二开孔423,所述液压杆400不管怎么做往复运动,所述下腔室330内的液压油都不会被压入所述液压区100内。此时所述液压千斤顶10处于不工作状态,不会因为已经超过所述液压千斤顶10承重能力范围还继续将所述液压油压入所述液压区100内,而对液压千斤顶10结构造成破坏和对使用者带来伤害;而且所述液压千斤顶10是在所述液压杆400内设置机械安全阀600,故当传统的液压千斤顶10不具备机械安全阀600保护装置需要
升级时,可以直接更换带有机械安全阀600的液压杆400即可,不需要对千斤顶的其他结构作出改变。还可以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比如所述液压千斤顶10使用久了机械结构就会疲劳,所能承受的重量就会低于出厂时的额定承重,那么这时就可以通过更换设置有机械安全阀600的所述液压杆400,所述活塞组件还可以设置于液压千斤顶以外的其它液压设备。
28.如图5所示,所述机械安全阀600包括阀门610、伸缩件620和限位件630,所述限位件630与所述活塞杆410固定连接,所述阀门610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422处,所述伸缩件620设置在所述阀门610和所述限位件630之间,且所述伸缩件620的一端与所述阀门610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630抵接。具体的,本技术的机械安全阀600采用的是纯机械的结构,不需要压力传感器,结构更为简单,当我们支撑的物体的重量超出液压千斤顶10额定承重时,即使强行下压所述液压千斤顶10,所述下腔室330内的液压油也无法被压入所述液压区100内。
29.主要通过,当所述液压区100内的液压油的油压过大,下压所述液压千斤顶10的把手60,致使所述液压杆400向下运动时,所述下腔室330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开孔422致使所述阀门610向上运动,挤压所述伸缩件620,所述伸缩件620的长度变短,所述阀门610打开,此时第一开孔422和第二开孔423导通所述上腔室320和所述下腔室330,所述下腔室330内的所述液压油进入所述上腔室320中,而不会进入所述液压区100中,故不管所述液压杆400怎么运动,所述液压千斤顶10都不会继续将重物升起,如果不加装这个安全阀,当重物的重量超过所述液压千斤顶10的额定承重时,所述液压杆400是无法运动的,强行下压时就极有可能导致所述液压杆300损坏。
30.其中,所述阀门610同时对应第一开孔422和第二开孔423设置,当所述液压区100的压力和所述下腔室330的压力差值小于额定数值时,所述阀门610同时密封第一开孔422和第二开孔423。由于所述第一开孔422是与所述下腔室330导通,所述第二开孔423对应所述上腔室320,当所述液压千斤顶10承重超过额定承重时,所述阀门610打开,即所述阀门610向上挤压所述伸缩件620,所述第一开孔422和所述第二开孔423导通,当所述液压千斤顶10承重小于额定承重时,所述阀门610关闭,同时堵住所述第一开孔422和所述第二开孔423,通过所述阀门610同时密封所述第一开孔422和所述第二开孔423,可以防止液压油通过所述第二开孔423进入所述限位件630和所述阀门610之间,影响所述阀门610工作,避免所述上腔室320和所述下腔室330内的所述液压油进入所述阀门610和所述限位件630之间影响所述伸缩件620正常收缩。
31.所述阀门610为球体,且所述阀门610与所述第一杆体411的内表面相贴。当然所述阀门610还可以是其它的结构,例如为圆柱体或圆锥体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所述阀门610不管是什么形状,都必须密封所述第一开孔422亦或是密封所述第二开孔423,在所述液压千斤顶10承重没有超过额定承重时,防止所述第一开孔422和所述第二开孔423之间导通。
32.所述限位件630与所述第一杆体411的内壁螺纹连接。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所述限位件630相对于所述第一杆体411的上下运动,达到调节所述伸缩件620初始伸缩量,进而调整所述液压千斤顶10的额定承重量的目的,当所述限位件630朝着远离所述伸缩件620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限位件630初始长度变长,所述液压千斤顶10的额定承重量减小,当所述限位件630朝着靠近所述伸缩件620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伸缩件620初始长度变短,千斤顶的额定承重量变大。
33.所述活塞杆410还包括第三开孔424,所述第三开孔424与所述第二开孔423形成贯穿所述活塞杆410的通孔。当所述液压千斤顶10承重超过额定承重时,所述阀门610向上挤压所述伸缩件620,所述第一开孔422、所述第二开孔423和第三开孔424连通,此时所述液压油流速特别快,冲击力是十分的大,通过在所述第二开孔423对应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三开孔424,所述第二开孔423和所述第三开孔424形成通孔,可以均衡活塞管300所受到的冲击力,还可以平衡所述液压杆400,避免所述液压杆400和所述活塞管300之间产生挤压,破坏所述液压千斤顶10。
34.所述活塞帽420与所述活塞管300相贴的一面设置有活塞帽凹槽421,所述活塞帽凹槽421为环形设置,且内设置有活塞帽420密封圈,所述活塞帽420密封圈与所述活塞管300的内壁相贴。所述活塞帽420通过在所述活塞帽凹槽421内设置所述活塞帽420密封圈,所述活塞帽420密封圈与所述活塞管300的内壁相贴,将所述活塞管300分为上腔室320和下腔室330,有效防止所述活塞帽420在所述活塞管300内产生的磨损,以及避免所述上腔室320与所述下腔室330通过所述活塞帽420和所述活塞管300之间的间隙导通。
35.如图6所示,所述活塞杆410包括第一杆体411和第二杆体412,所述第一杆体411的一端与所述活塞帽420连接,所述第一杆体4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412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杆体412的外表面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切口413;所述第一杆体411内部中空,且所述阀门610、所述伸缩件620和所述限位件630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411内;所述第二开孔423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411上,与所述第一开孔422导通。所述活塞杆410包括第一杆体411和第二杆体412,其中第一杆体411可以为实心以增强结构强度,所述机械安全阀600安装至所述第一杆体411中,方便拆装,所述第二杆体412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切口413,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杆体411时,安装工具的受力,减小安装难度。
36.其中,所述活塞管300上设置有活塞管孔310,所述活塞管孔310位于所述上腔室320,所述活塞管孔310导通所述上腔室320和所述储油区200。具体的,当液压千斤顶10承重超过额定承重时,所述阀门610向上挤压所述伸缩件620,所述第一开孔422和所述第二开孔423导通,所述下腔室330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上腔室320中,此时所述上腔室320和所述下腔室330均存在液压油,当所述液压杆400向所述上腔室320移动时,由于所述活塞管孔310导通所述储油区200,就可以将所述上腔室320内的液压油通过所述活塞管孔310排到所述储油区200内。
3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