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电控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58728发布日期:2022-05-26 08:2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车电控装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车电控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动叉车得到广泛应用。电动叉车与一般叉车的差别在于其具有电控装置,电控装置是一个或多个低压开关设备以及与之相关的控制、测量、信号、保护、调节等设备,用于电动叉车的控制。
3.现有技术中,电控装置一般设置在叉车车体的外侧,例如设置在叉车的上方,并配合显示器使用,操作者需要向上伸手操作,如电控装置发生故障,操作者需要保持伸手维修的姿势;且由于显示器与电控装置设置成一整体,导致体积大,固定在叉车上方也影响车体的重心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电控装置结构,主要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控装置与显示器设置成一整体并固定在叉车上方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叉车电控装置结构,包括叉车主体、交互构件和控制构件,所述交互构件连接于所述叉车主体的外表面,所述叉车主体设有内置腔,所述控制构件连接于所述内置腔,所述交互构件和控制构件电连接;
7.所述控制构件包括主框架、导航模组、转换模组、电源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所述主框架呈类方柱形结构,所述导航模组设于所述主框架下部的一侧,所述转换模组设于所述主框架下部的另一侧,所述电源模块设于所述转换模组的上方,所述开关控制模块设于所述导航模组的上方,所述导航模组、转换模组、电源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同设于所述主框架内、且彼此之间留有配合间隙。
8.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护罩板,所述防护罩板连接于所述叉车主体的外表面,且设置于所述交互构件的外侧。
9.进一步地,所述导航模组包括导航控制单元和第一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呈几字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包括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之间,所述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主框架,所述第一竖板与所述导航控制单元紧密连接、并将所述导航控制单元限位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和主框架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一竖板均开设有散热通孔。
11.进一步地,所述转换模组包括转接板和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内设有容置腔,所述转接板固定于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固定于所述主框架。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在正对于所述转接板的至少一个侧面开设有散热通
孔。
13.进一步地,还包括侧盖板,所述侧盖板连接于所述主框架外表面,所述侧盖板开设有维修窗,所述维修窗正对于所述导航模组和转换模组,所述维修窗外侧还连接有封板。
14.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通风模块,所述第一通风模块固定于主框架、且正对于所述电源模块,所述侧盖板开设有正对于所述第一通风模块的通风口。
15.进一步地,还包括接口模块,所述接口模块连接于所述主框架外侧、并用于与所述交互构件的电插头连接。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将交互构件与控制构件分离,操作者直接在叉车主体的外表面即可操作交互构件,无需向上伸手操作;更重要的是控制构件的体积得到进一步压缩,并且将导航模组、转换模组、电源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整合在类方柱形结构的主框架中,将主框架固定在叉车主体的内置腔中,控制构件既能得到保护,防止碰撞,各模组之间的连接更紧凑,减小叉车主体的体积,适于在空间有限的场景中使用。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9.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叉车电控装置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叉车电控装置结构中去掉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构件去掉侧盖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构件的主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构件的导航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构件的转换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
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30.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31.参照图1至图7,在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叉车电控装置结构,包括叉车主体1、交互构件2和控制构件3,叉车主体1是叉车用于固定驱动部件、控制部件等的重要部分,叉车主体1包括有外罩12,外罩12高度一般在操作员的腰间,交互构件2连接于叉车主体1的外表面,即交互构件2在外罩12的顶部,操作员将手自然抬起到腰部即可控制交互构件2,自然方便;叉车主体1设有内置腔11,控制构件3连接于内置腔11,内置腔11在外罩12内部,外罩12能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控制构件3受到外力影响,交互构件2和控制构件3电连接,实现人机交互控制功能;通过将交互构件2与控制构件3分离,操作者直接在叉车主体1的外表面即可操作交互构件2,无需向上伸手操作;控制构件3的体积得到进一步压缩,使得控制构件3能完整地放置在内置腔11中,也进一步提高防护功能。
32.结合图3至图5,更具体地,控制构件3包括主框架31、导航模组32、转换模组33、电源模块34和开关控制模块35,转换模组33主要负责系统电源控制以及导航模组32信号分发,导航模组32用于控制驱动部件工作,电源模块34用于提供电源,开关控制模块35与交互构件2连接,以实现交互构件2的指令控制,以上导航模组32、转换模组33、电源模块34和开关控制模块35构成了控制构件3最主要的四个板块;其中,主框架31呈类方柱形结构,且呈细长条形状,垂向高度较高,使得主框架31可以固定在内置腔11中的一侧,占地面积小,有效利用高度空间;在主框架31中,导航模组32设于主框架31下部的一侧,转换模组33设于主框架31下部的另一侧,导航模组32和转换模组33呈左右两侧布置,电源模块34设于转换模组33的上方,开关控制模块35设于导航模组32的上方,电源模块34和开关控制模块35也呈左右两侧布置,导航模组32、转换模组33、电源模块34和开关控制模块35同设于主框架31内、且彼此之间留有配合间隙,导航模组32和转换模组33处于下面一层,电源模块34和开关控制模块35处于上面一层,且留有配合间隙,布局合理,各模组之间的连接更紧凑,减小叉车主体1的体积。
33.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护罩板21,防护罩板21连接于叉车主体1的外表面,且设置于交互构件2的外侧,即将交互构件2保护在防护罩板21之下,防护罩板21与叉车主体1之间围成一个用于放置交互构件2的空间。
34.结合图6,在本实施例中,导航模组32包括导航控制单元321和第一连接支架322,第一连接支架322呈几字型结构,第一连接支架322包括第一横板323、第二横板324和第一竖板325,第一竖板325连接于第一横板323和第二横板324之间,第一横板323、第二横板324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主框架31,第一横板323、第二横板324固定在主框架31下部的左侧面,第一竖板325与导航控制单元321紧密连接、并将导航控制单元321限位连接于第一连接支架322和主框架31之间,在安装过程中,随着第一横板323、第二横板324的固定,导航控制单元321被第一竖板325和主框架31夹持住,实现限位连接;更进一步地,导航控制单元321可先固定在第一连接支架322上,然后再随着第一横板323、第二横板324向主框架31侧面接近,而完成导航控制单元321的限位连接。
35.特别地,为了提高导航控制单元321的散热效果,主框架31的左侧面在对应导航控
制单元321的位置开设有通孔,第一横板323、第二横板324和第一竖板325均开设有散热通孔4,即主框架31和第一连接支架322在其与导航控制单元321接触的接触面处均进行镂空处理,有利于通风散热。
36.结合图7,在本实施例中,转换模组33包括转接板331和第二连接支架332,第二连接支架332内设有容置腔,转接板331固定于容置腔,第二连接支架332固定于主框架31下部的右侧面,且第二连接支架332设有开口,通过开口能直接操作转接板331的接口部分,转接板331除了接口部分,其余部分均在第二连接支架332内部,得到有效防护。
37.特别地,为了提高转接板331的散热效果,第二连接支架332在正对于转接板331的至少一个侧面开设有散热通孔4,在正对转接板331的顶面、底面、侧面的位置,第二连接支架332均可开设散热通孔4,有利于通风散热。
38.结合图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侧盖板51,侧盖板51连接于主框架31外表面,侧盖板51呈类l型的结构,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框架31位于内置腔11的右侧,主框架31的右侧是靠近叉车主体1外罩12的一侧,主框架31的左侧是靠近外罩12内驱动部件的一侧,主框架31的背部正对于内置腔11的深处,而主框架31的前侧正对于外界,也是当控制构件3出现问题后,维修人员从主框架31的前侧进行维修,所以主框架31的前侧为维修面,因此侧盖板51的形状与主框架31的前侧、右侧的侧面外形相适应,侧盖板51封住主框架31的前侧和右侧,在侧盖板51处开设有维修窗52,维修窗52正对于主框架31的前侧,维修窗52正对于导航模组32和转换模组33,维修窗52外侧还连接有封板,当在前侧处拆卸封板,即可通过维修窗52对控制构件3进行维修。
39.结合图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通风模块61,第一通风模块61固定于主框架31、且正对于电源模块34,侧盖板51开设有正对于第一通风模块61的通风口54,以便第一通风模块61散热流场流动。还包括接口模块63,接口模块63连接于主框架31外侧、并用于与交互构件2的电插头连接,接口模块63位于主框架31的左侧。当然地,为了提高转换模组33的散热能力,在转换模组33的右侧方也配置一个第二通风模块62,相对应地在侧盖板51处开设有通风口54。
40.综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一种叉车电控装置结构,将交互构件2与控制构件3分离,操作者直接在叉车主体1的外表面即可操作交互构件2,无需向上伸手操作;控制构件3的体积得到进一步压缩,并且将导航模组32、转换模组33、电源模块34和开关控制模块35整合在类方柱形结构的主框架31中,将主框架31固定在叉车主体1的内置腔11中,控制构件3既能得到保护,防止碰撞,各模组之间的连接更紧凑,减小叉车主体1的体积。
41.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