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二次使用的乳制品包装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8977发布日期:2022-07-16 03:1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二次使用的乳制品包装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包装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二次使用的乳制品包装罐。


背景技术:

2.目前,乳制品分为液体乳、乳粉、炼乳类乳、脂肪类、干酪类、乳冰淇淋类、其他乳制品,液体乳包括杀菌奶、灭菌奶、酸奶等;乳粉包括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婴幼儿乳粉和其他配方乳粉;乳脂肪类,包括打蛋糕用的稀奶油、常见的配面包吃的奶油等;其他乳制品主要包括干酪素、乳糖、奶片等。
3.相关技术中,市场上的奶粉主要采用袋装或罐装来密封存储,罐装奶粉存容量大,且整体使用更方便,比较受宝妈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使用罐装奶粉作为婴儿的主要食物。然而,随着市场的增加,一些不法分子则开始回收旧的奶粉罐加入一些类似于奶粉的物质,以假乱真。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不合格的乳制品被婴儿食用后,严重的影响了婴儿的生命健康,使得婴儿发育迟缓更有甚者导致婴儿的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奶粉罐被回收二次利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二次使用的乳制品包装罐。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二次使用的乳制品包装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防止二次使用的乳制品包装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覆盖在所述罐体上,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抬升板,所述抬升板滑移嵌设在所述罐体内,所述罐体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对所述抬升板进行固定,所述罐体靠近所述盖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对所述抬升板进行固定。
8.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转动连接在所述罐体上,且所述抬升板上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通孔,且所述固定螺栓上设置有弹簧卡,所述弹簧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螺栓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板上的通孔,且所述弹簧卡与所述限位板卡接。
9.可选的,所述抬升板与所述罐体之间设置有抬升弹簧,所述抬升弹簧的两端抵紧在所述抬升板与所述罐体之间。
10.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与所述罐体滑移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抬升板卡接,且所述插杆与所述罐体之间设置有抵紧弹簧,所述抵紧弹簧的两端抵紧在所述罐体与所述插杆之间。
11.可选的,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固定在所述罐体内,且所述封闭板上开设有取用口,所述取用口贯穿所述封闭板,所述封闭板转动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覆盖在所述取用口处。
12.可选的,所述罐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环槽,且所述盖体的内侧设置有弹簧片,所述弹
簧片的一端与所述盖体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罐体上的环槽卡接。
1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防止二次使用的乳制品包装罐有益技术效果:
14.使用前抬升板被第一固定件固定砸罐体的底部,当人们开始使用时,将第一限位件与抬升板分离,随着奶粉的减少,抬升板缓慢的向罐体开口处的一侧移动,当奶粉取用完毕后,第二固定件对抬升板进行固定,通过减小罐体内容积的方法以防止不法分子重新向罐体内添加不合格的奶粉,以减少不合格的乳制品被婴儿食用,保护婴儿的生命健康,使得婴儿发育良好。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一种防止二次使用的乳制品包装罐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16.图2是图1局部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17.图3是图1局部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罐体;11、抬升弹簧;12、环槽;2、盖体;21、弹簧片;3、抬升板;31、限位板;311、通孔;32、插槽;4、第一限位件;41、限位套;42、固定螺栓;421、弹簧卡;5、第二限位件;51、安装套;52、插杆;53、抵紧弹簧;6、封闭板;61、取用口;62、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21.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2.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止二次使用的乳制品包装罐。
24.参照图1,一种防止二次使用的乳制品包装罐,包括罐体1,罐体1上设置有盖体2,盖体2覆盖在罐体1上。罐体1内设置有抬升板3,抬升板3嵌设在罐体1内,使用时,抬升板3可在罐体1内上下移动,罐体1上设置第一限位件4与第二限位件5,第一限位件4位于罐体1远离盖体2的一侧,第二限位件5位于罐体1靠近盖体2的一侧,使用前,第一限位件4将抬升板3固定在罐体1的底部,使用后,第二限位件5将抬升板3固定在靠近盖体2的一侧。通过减小罐体1内容积的方法以防止不法分子重新向罐体1内添加不合格的奶粉,以减少不合格的乳制品被婴儿食用,保护婴儿的生命健康,使得婴儿发育良好。
25.罐体1呈圆筒状,抬升板3整体呈圆板状,且抬升板3的轴线与罐体1的轴线同轴,抬升板3的侧壁与罐体1的内侧壁抵触,生产时,将奶粉铺设在抬升板3上。
26.第一限位件4包括限位套41与固定螺栓42,限位套41位于抬升板3与罐体1之间,限位套41位于罐体1的内侧相对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套41的一端与罐体1固定,另一端向罐体1内延伸。固定螺栓42与限位套41对应,固定螺栓42与对应的限位套41螺纹连接,且固定螺栓42的一端向靠近罐体1内侧延伸。抬升板3厚度方向靠近罐体1底部的一侧面上设置限位板31,限位板31与限位套41对应,限位板31竖直固定在抬升板3上,且限位板31上开设有通孔311,通孔311贯穿限位板31的两侧,固定螺栓42上设置有弹簧卡421,弹簧卡421的一端与固定螺栓42固定,另一端穿过限位板31上的通孔311,且弹簧卡421与对应限位板31卡接。使用前,人们转动固定螺栓42,将固定螺栓42从罐体1上取下,固定螺栓42从罐体1上取下的过程中,弹簧卡421与固定螺栓42之间发生断裂,从而使得,抬升板3可在罐体1内移动,固定螺栓42从罐体1上取下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使得抬升板3可在罐体1内移动,另一方面也破坏了罐体1的完整性,增加了不法分子仿制的成本。
27.抬升板3厚度方向的一侧面与罐体1之间设置有抬升弹簧11,抬升弹簧11的轴线与罐体1的轴线同轴,且抬升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抬升板3以及罐体1的底部固定,使用过程中,随着奶粉的减少,抬升弹簧11驱动抬升板3向靠近罐体1靠近盖体2的一侧移动,使用抬升板3在罐体1内移动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28.第二限位件5包括安装套51,安装套51在罐体1上相对设置有两个,且安装套51的一端与罐体1的外侧壁固定,另一端向远离罐体1的一侧移动,安装套51内设置有插杆52,插杆52的一端嵌设在安装套51内,另一端穿过罐体1并与罐体1滑移配合,且插杆52与安装套51之间设置有抵紧弹簧53,抵紧弹簧53抵紧在插杆52与安装套51之间,抬升板3上开设有插槽32,插槽32在抬升板3上相对开设有两个,使用时,抬升板3向盖体2移动的过程中,抬升板3向将插杆52向安装套51内按压,当抬升板3上的插槽32与插杆52相对应时,插杆52在抵紧弹簧53的作用下,插杆52远离抵紧弹簧53的一端与抬升板3上的插槽32插接配合。当插杆52插设在抬升板3上的插槽32内后,抬升板3则不能再向下移动,减小了罐体1内奶粉的储存容量。防止后期不法人员将不合格的奶粉重新填充入罐体1内,减小了罐体1二次使用的风险。
29.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盖体2与罐体1之间的密封性较差,罐体1内的奶粉容易受潮霉变,影响奶粉的正常使用。设计人员改进后,罐体1内设置有封闭板6,封闭板6整体呈圆板状,且封闭板6水平固定在罐体1内。封闭板6上开设有取用口61,取用口61贯穿封闭板6厚度方向的两侧,当需要取用奶粉时,可通过封闭板6上的取用口61对奶粉进行取用。封闭板6上设置有基板62,基板62转动固定在封闭板6上,当不需要取用奶粉时,将基板62转动至覆盖在封闭板6的取用口61处,以减少奶粉与外界空气的接触,提升奶粉的保存效果。
30.罐体1靠近开口处的侧壁上开设有环槽12,环槽12绕设在罐体1的侧壁上,且盖体2上设置有弹簧片21,弹簧片21的一端与盖体2固定,另一端向竖直方向的内侧倾斜,使用时,盖体2覆盖在罐体1上,盖体2上的弹簧片21抵紧罐体1的侧壁,当盖体2上的弹簧片21移动至环槽12处后,盖体2上的弹簧片21与罐体1上的环槽12卡接。当盖体2从罐体1上打开后,盖体2上的弹簧片21则会发生断裂,断裂后的盖
3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止二次使用的乳制品包装罐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打开盖体2,盖体2从罐体1上取下后,盖体2上的弹簧片21断裂,然后转动固定螺栓42,固定螺栓42
与弹簧卡421之间发生断裂,随着奶粉的取用,抬升板3在抬升弹簧11的作用下,向靠近盖体2的一侧移动,当抬升板3移动至靠近插杆52处后,插杆52在抵紧弹簧53的作用下插设在抬升板3的插槽32内,人们在取用奶粉时,当不需要取用时,转动基板62,将基板62覆盖在封闭板6的取用口61处。
3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