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2.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电力施工时,经常需要敷设架空电缆,为了方便电力人员的施工,往往需要使用电缆牵引装置加以辅助。
3.但是,现有电缆用牵引装置其跨度往往不能够被调节,当在一些空间比较狭窄的巷道进行电力施工时,很难将电缆用牵引装置移入巷道内,且又由于巷道狭窄,升降机械很难进入,而电缆用牵引装置又不具备提升能力,进而会增加电力人员的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顶部安装有绕线装置,所述第一底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凸板,且第二凸板上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第二底板一侧具有容纳第二凸板的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上转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套接有与齿条啮合连接的圆柱齿轮,所述第二底板底部安装有驱动传动轴转动的驱动装置。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顶部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在纵向开设有滑槽,横向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竖板,所述绕线装置安装在两侧竖板之间。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绕线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竖板上的转盘,两侧所述转盘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套管和导杆,且导杆套设在套管内,所述竖板上固定安装有与转盘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第一通槽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自由端与竖板固定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第一底板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板,所述第二底板两侧开设有容纳第一凸板的第一凹槽。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第二底板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推杆。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底部两侧均安装有滚轮。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套接在传动轴上的蜗轮,所述第二底板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与蜗轮啮合连接的蜗杆。
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蜗杆转动,根据卡齿的啮合传动原理,驱动蜗轮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圆柱齿轮转动,圆柱齿轮驱动齿条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调节第一底板进出第二底板,实现装置的跨度调节,正常使用时,第一底板调节至远离第二底板的最远且不影响绕线装置使用的位置,以保证最大程度的收卷更多的电缆,当遇到空间比较狭窄的巷道时,则第一底板向靠近第二底板的方向调节,以保证装置可以顺利移入巷道内使用。
2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动伸缩杆驱动竖板在滑槽内移动,调节绕线装置的高度,装置增加电缆提升功能,避免狭窄巷道不便使用升降机械的问题,降低电力人员的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24.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的第二底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的在仰视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的绕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例说明:
29.1、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推杆;4、滚轮;5、侧板;6、第二驱动电机;7、竖板;8、滑槽;9、导杆;10、套管;11、第一通槽;12、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第二通槽;15、第一凸板;16、齿条;17、传动轴;18、第二凸板;19、圆柱齿轮;20、蜗轮;21、第一驱动电机;22、蜗杆;23、转盘;24、电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包括第
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顶部安装有绕线装置,第一底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凸板18,且第二凸板18上开设有第二通槽14,第二通槽14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16,第二底板2一侧具有容纳第二凸板18的第二凹槽13,且第二凹槽13上转动安装有传动轴17,传动轴17上套接有与齿条16啮合连接的圆柱齿轮19,第二底板2底部安装有驱动传动轴17转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套接在传动轴17上的蜗轮20,第二底板2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21,第一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与蜗轮20啮合连接的蜗杆22;
32.首先,电缆通过绕线装置收卷,其次,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1驱动蜗杆22转动,根据卡齿的啮合传动原理,驱动蜗轮20带动传动轴17转动,传动轴17带动圆柱齿轮19转动,圆柱齿轮19驱动齿条16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调节第一底板1进出第二底板2,实现装置的跨度调节,正常使用时,第一底板1调节至远离第二底板2的最远且不影响绕线装置使用的位置,以保证最大程度的收卷更多的电缆,当遇到空间比较狭窄的巷道时,则第一底板1向靠近第二底板2的方向调节,以保证装置可以顺利移入巷道内使用。
33.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的顶部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5,侧板5在纵向开设有滑槽8,横向开设有第一通槽11,滑槽8内滑动连接有竖板7,第一通槽11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24,电动伸缩杆24的自由端与竖板7固定连接,绕线装置安装在两侧竖板7之间;
34.通过电动伸缩杆24驱动竖板7在滑槽8内移动,调节绕线装置的高度,装置增加电缆提升功能,避免狭窄巷道不便使用升降机械的问题,降低电力人员的施工难度。
35.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绕线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竖板7上的转盘23,两侧转盘23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套管10和导杆9,且导杆9套设在套管10内,竖板7上固定安装有与转盘23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6;
36.电缆一端绕接在套管10外侧,通过第二驱动电机6驱动转盘23转动,从而将电缆的自由端逐圈绕接在套管10和导杆9外侧,实现电缆的收卷,其中,套管10和导杆9之间相对滑动,以满足于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之间的距离调节不受干涉。
37.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底板1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板15,第二底板2两侧开设有容纳第一凸板15的第一凹槽12,提高第一底板1的运动稳定性。
38.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底板2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推杆3,第一底板1和第二底板2底部两侧均安装有滚轮4,在滚轮4的滚动作用下,通过推杆3易推动装置整体移动。
39.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电缆一端绕接在套管10外侧,通过第二驱动电机6驱动转盘23转动,从而将电缆的自由端逐圈绕接在套管10和导杆9外侧,实现电缆的收卷,其次,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1驱动蜗杆22转动,根据卡齿的啮合传动原理,驱动蜗轮20带动传动轴17转动,传动轴17带动圆柱齿轮19转动,圆柱齿轮19驱动齿条16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调节第一底板1进出第二底板2,实现装置的跨度调节,正常使用时,第一底板1调节至远离第二底板2的最远且不影响绕线装置使用的位置,以保证最大程度的收卷更多的电缆,当遇到空间比较狭窄的巷道时,则第一底板1向靠近第二底板2的方向调节,以保证装置可以顺利移入巷道内使用,最后,通过电动伸缩杆24驱动竖板7在滑槽8内移动,调节绕线装置的高度,装置增加电缆提升功能,避免狭窄巷道不便使用升降机械的问题,降低电力人员的施工难度。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