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装置和工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6022发布日期:2022-08-23 22:5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锁定装置和工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锁定装置和工程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在一些工程设备的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工程设备时需要将工程设备吊装至工作地点,在吊装过程中,吊具的装取都需要人力来完成。但是一些无人工程设备完全不需要工人在现场作业,在这些工程设备吊装时,若专门安排工作人员操作挂钩和摘钩,会导致工作量大、人力成本高,并且在吊装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何在吊装时实现自动的吊具锁定工作,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锁定装置和工程设备,在对工程设备吊装时可以自动地锁定吊具,避免了工作人员操作挂钩和摘钩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锁定装置,包括:夹持机构,具有夹持区域;锁定机构,与所述夹持机构联动,所述锁定机构构造为:在第一状态下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允许待锁定物体进入所述夹持区域,或在第二状态下驱动所述夹持机构阻止所述待锁定物体脱出所述夹持区域;以及控制器,与所述锁定机构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根据不同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锁定机构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
5.结合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挂钩;以及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之间形成所述夹持区域;其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移动体,所述锁定机构进一步构造为:控制所述移动体沿第一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背向转动以打开所述夹持区域,或控制所述移动体沿第二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相向转动以关闭所述夹持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状态对应于所述夹持区域打开,所述第二状态对应于夹持区域关闭。
6.结合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挂钩朝向所述第二挂钩的一侧具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挂钩朝向所述第一挂钩的一侧具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相对设置并在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之间分隔出滑移区域和所述夹持区域,所述移动体在所述滑移区域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并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相抵以使得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背向转动;或所述移动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并与所述滑移区域的内侧壁相抵以使得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相向转动。
7.结合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体包括:盘体;以及推杆,一端与所述盘体连接;其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推动器,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器连接,所述推动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进一步配置为:根据不同的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推动器驱动所述推杆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运动。
8.结合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传感机构,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处于张开或闭合的状态。
9.结合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感机构包括:第一传感器,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挂钩的转动角度;以及第二传感器,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挂钩的转动角度。
10.结合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提示器,与所述第一传感机构通讯连接,所述提示器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传感机构对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处于张开或闭合的状态的检测结果,生成不同的提示信息。
11.结合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传感机构,配置为检测所述待锁定物体是否进入所述夹持区域。
12.结合第一方面,在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机壳,所述夹持机构位于所述机壳内;以及引导机构,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所述引导机构构造为引导所述待锁定物体进入所述夹持区域。
13.本方面在使用时,可以远程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一种控制信号控制锁定机构切换为第一状态时待锁定物体能够进入夹持机构的夹持区域,控制器根据另一种控制信号控制锁定机构切换为第二状态时待夹持机构便可以将锁定物体锁定住。其中,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锁定机构的过程,不依赖于计算机程序的改进。本方面中,通过控制器电控制锁定机构,进而控制夹持机构是否锁定待锁定物体,该过程可以在远程实现控制;并且仅需驱动锁定机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即可,该控制过程简单、快速且可靠。
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工程设备,包括:前述的锁定装置;以及远程遥控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远程遥控器配置为向所述控制器发送不同的所述控制信号。
1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工程设备,由于包括上述任一实现方式中的锁定装置,因此具有了上述任一项的锁定装置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16.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锁定装置中未装入待锁定物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锁定装置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所示为图3将吊钩锁定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本技术提供一种锁定装置,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包括夹持机构1、锁定机构2和控制器3。夹持机构1具有夹持区域,锁定机构2与夹持机构1联动。锁定机构2构造为在第一状态下驱动夹持机构1允许待锁定物体4进入夹持区域,或在第二状态下驱动夹持机构1阻止待锁定物体4脱出夹持区域。控制器3与锁定机构2通讯连接,控制器3配置为根据不同的控制信号控制锁定机构2切换为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22.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可以远程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器3,控制器3根据一种控制信号控制锁定机构2切换为第一状态时待锁定物体4能够进入夹持机构1的夹持区域,控制器3根据另一种控制信号控制锁定机构2切换为第二状态时夹持机构1便可以将待锁定物体4锁定住。其中,控制器3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锁定机构2的过程,不依赖于计算机程序的改进。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3电控制锁定机构2,进而控制夹持机构1是否锁定待锁定物体4,该过程可以在远程实现控制;并且仅需驱动锁定机构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即可,该控制过程简单、快速且可靠。
2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夹持机构1包括第一挂钩101以及第二挂钩102。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之间形成夹持区域。其中,锁定机构2包括移动体201,锁定机构2进一步构造为:控制移动体201沿第一方向运动以驱动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背向转动以打开夹持区域,或控制移动体201沿第二方向运动以驱动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相向转动以关闭夹持区域。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第一状态对应于夹持区域打开,第二状态对应于夹持区域关闭。此外,夹持机构还可以包括更多的挂钩,例如还可包括第三挂钩,则第一挂钩、第二挂钩和第三挂钩之间形成夹持区域。
24.本实施例中,第一挂钩101以及第二挂钩102均为转动安装,例如可以将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机壳或其他一些载体上,则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的另一端可以进行相向或背向转动,通过控制移动体201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上运动来驱动第一挂钩101以及第二挂钩102相向转动或者背向转动,进而打开或关闭夹持区域,该控制过程的机械联动过程简单快捷,能够保证夹持区域可靠地实现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的切换。
2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挂钩101朝向第二挂钩102的一侧具有第一凸台1011,第二挂钩102朝向第一挂钩101的一侧具有第二凸台1021,第一凸台1011与第二凸台1021相对设置并在第一挂钩101与第二挂钩102之间分隔出滑移区域和夹持区域。移动体201在滑移区域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并与第一凸台1011和第二凸台1021相抵以使得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背向转动。或者移动体201沿第二方向滑动并与滑移区域的内侧壁相抵以使得第一挂钩101与第二挂钩102相向转动。
26.本实施例中,通过移动体201对第一凸台1011和第二凸台1021的推动来使得第一挂钩101与第二挂钩102背向转动,以及通过移动体201对第一挂钩101与第二挂钩102内侧壁的相抵来使得第一挂钩101与第二挂钩102相向转动。整个机械联动过程简单可靠,不会有多余的机械运动,保证了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相向转动或背向转动过程的可靠性。
2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移动体201包括盘体2011和推杆2012,推杆2012的一端与盘体2011连接。其中,锁定机构2还包括推动器202,推杆2012的另一端与推动器202连接,推动器202与控制器3通讯连接,控制器3进一步配置为:根据不同的控制信号控制推动器202驱动推杆2012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运动。盘体2011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第一凸台1011和第二凸台1021,盘体2011沿第一方向运动时推动第一凸台1011和第二凸台1021。盘体2011可以增大与第一凸台1011和第二凸台1021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容易推动第一挂钩101与第二挂钩102实现背向转动。具体的,推动器202可选用往复电机、油缸等,推杆2012的一端与推动器202的输出端连接。
2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锁定装置还包括机壳10和引导机构,夹持机构1位于机壳10内,引导机构与夹持机构1连接,引导机构构造为引导待锁定物体进入夹持区域103。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引导机构有助于待锁定物体更易进入夹持区域103,使得操作待锁定物体进入夹持区域103的过程更加简单快捷。具体的,如图2所示,引导机构包括引导筒13,引导筒13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131,引导筒13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132,第一开口131与第二开口132相对,第一开口131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开口132的径向尺寸,第二开口132朝向夹持区域103。整个引导筒13可以是锥筒状,待锁定物体首先伸入第一开口131,尺寸较大的第一开口131起到导向作用,然后待锁定物体4继续伸入并从第二开口132伸出后进入夹持区域103。
29.在一实施例中,该锁定装置还包括第一传感机构,配置为检测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处于张开或闭合的状态。本实施例中,可以准确得知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处于张开或闭合的状态。当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张开时控制待锁定物体进入夹持区域,然后再控制锁定机构使得夹持机构1切换为第二状态。当控制锁定机构切换为第二状态时,可以检测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张开,此时可以将待锁定物体从夹持区域中取出。
30.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传感机构包括第一传感器5和第二传感器6,第一传感器5配置为检测第一挂钩101的转动角度。第二传感器6配置为检测第二挂钩102的转动角度。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传感器分别检测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能够提高检测准确性,准确地分别得知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是否进行了转动,以得知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相互张开或闭合。具体的,第一传感器5和第二传感器6可以选自限位开关、角度传感器和接近开关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例如第一传感器5和第二传感器6采用限位开关时,限位开关的本体安装在机壳10上,限位开关的探测端与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连接,当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转动时可以带动探测端运动,从而使得限位开关得到信号得知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正在转动。
31.具体的,可以预先设置限位开关的探测端的运动范围达到预设值时,限位开关被触发得到信号;并且预先设置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处于闭合时,限位开关的探测端处于初始位置。在工作过程中,当第一传感器5检测到第一挂钩101转动以带动第一传感器5的探测端运动超过预设值时,第一传感器5被触发,第二传感器6检测到第二挂钩102转动以带动第二传感器6的探测端运动超过预设值时,第二传感器6被触发,此时则检测得知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处于张开状态。当第一传感器5检测到其自身的探测端处于初始位置,且第二传感器6检测到其自身的探测端处于初始位置时,此时则得知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处于闭合状态。
3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锁定装置还包括提示器11,与第一传感机构通讯连接,提示器11配置为:根据第一传感机构对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处于张开或闭合的状态的检测结果,生成不同的提示信息。本实施例中,可以直观地提示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处于张开或闭合状态,操作待锁定物体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提示器11的提示来判断能否操作待锁定物体插入夹持区域中。具体的,提示器11可采用声光提示器,例如当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处于张开时提示器11发出红光,当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处于闭合时提示器11发出绿光。
3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锁定装置还包括第二传感机构12,第二传感机构12
配置为检测待锁定物体4是否进入夹持区域。第二传感机构12可以检测得知待锁定物体4是否进入夹持区域,当检测得知待锁定物体4进入夹持区域后,可操作锁定机构2来闭合夹持区域。具体的,第二传感机构12可以选自限位开关、角度传感器、接近开关和光电传感器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例如第二传感机构12采用接近开关时,将接近开关的探测端对准夹持区域来检测是否有物体进入夹持区域。
3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工程设备,在一实施例中,该工程设备包括前述的锁定装置以及远程遥控器,远程遥控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远程遥控器配置为向控制器发送不同的控制信号。
35.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的方法来实现夹持机构的打开和闭合,从而可以远程地控制夹持机构是否允许待锁定物体进入夹持区域。具体的,例如该工程设备为一种无人清扒设备时,当需要无人清扒设备介入工作时,通过远程遥控器操作锁定机构控制夹持机构打开以允许待锁定物体进入夹持区域,待锁定物体可以是用于运输该无人清扒设备的吊机的吊钩,吊钩插入夹持区域后远程操作锁定机构控制夹持机构闭合以阻止吊钩从夹持区域脱出,然后吊机便可以将无人清扒设备吊起并运输至工作位置以进行后续的清扒工作。
36.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锁定装置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3将吊钩锁定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需要将吊钩20伸入锁定装置30时,远程控制锁定装置30的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张开。如图4所示,当吊钩20伸入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之间的夹持区域后,移动体201沿箭头方向向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挂钩101和第二挂钩102夹住吊钩20。
37.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技术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38.本技术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39.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技术的装置和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技术的等效方案。
40.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技术。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因此,本技术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