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室冷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4744发布日期:2022-07-26 21:4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室冷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室冷藏集装箱。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双室冷藏集装箱,其能够满足不同储运温度的货物运输。但现有的双室冷藏集装箱的温控系统通常采用:将前室(冷冻室)内冷风通过顶部预埋风道抽到后室(冷藏室)内,使得后室(冷藏室)达到冷藏所需温度的目的。此系统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维护。但风道抽取的冷风直接吹到后室,使得后室迅速降温,但这样会导致后室的温度过冷。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双室冷藏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室冷藏集装箱,所述双室冷藏集装箱包括:
6.内板、外板和风道,所述风道位于所述内板和外板之间;
7.第一室,所述第一室用于与冷机连通,所述第一室的所述内板具有可开启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能够与所述风道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一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中;
8.第二室,所述第二室的所述内板具有可开启的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能够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风道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下游,所述风道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第二室中,所述第二室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回流至所述风道中;以及
9.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开度。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室冷藏集装箱,双室冷藏集装箱包括内板、外板、风道、第一室、第二室和控制装置,风道位于内板和外板之间,第一室用于与冷机连通,第一室的内板具有可开启的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能够与风道连通以使得第一室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风道中,第二室的内板具有可开启的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能够与风道连通,出风口沿风道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第二进风口的下游,风道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出风口进入第二室中,第二室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二进风口回流至风道中,控制装置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电连接,以控制第一进风口和和第二进风口的开度。这样,能够精确控制第二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和流量,防止第二室迅速降温而破坏货物,减小第二室内的温度波动,提高第二室的冷藏性能。
11.可选地,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双室冷藏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能够同时开启,来自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空气在所述风道中混合并能够通过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第二室内。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室中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所述温度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第二室内的温度,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温度监测装置所监测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开度。
14.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开度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开度成反比。
15.可选地,所述温度监测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室中且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16.可选地,所述第二室中还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侧方以使得所述风道中的空气通过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第二室中。
17.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均包括固定板和移动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内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板具有至少一个孔,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所述移动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能够移动以封闭或者暴露所述至少一个孔。
18.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还均包括电动推杆和滑轨,所述移动板与所述滑轨可移动地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移动板连接且所述电动推杆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19.可选地,所述内板为内顶板,所述外板为外顶板,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置至所述内顶板。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2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的双室冷藏集装箱的内部的侧视图;
22.图2为图1所示的双室冷藏集装箱的内部的俯视图;
23.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双室冷藏集装箱的第一进风口或第二进风口的俯视图;和
24.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双室冷藏集装箱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联动在一起的俯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0:双室冷藏集装箱
ꢀꢀꢀꢀꢀꢀꢀꢀꢀꢀꢀꢀ
101:内板
27.102:外板
ꢀꢀꢀꢀꢀꢀꢀꢀꢀꢀꢀꢀꢀꢀꢀꢀꢀꢀꢀꢀꢀꢀ
103:风道
28.104:冷机
ꢀꢀꢀꢀꢀꢀꢀꢀꢀꢀꢀꢀꢀꢀꢀꢀꢀꢀꢀꢀꢀꢀ
105:第一室
29.106:第二室
ꢀꢀꢀꢀꢀꢀꢀꢀꢀꢀꢀꢀꢀꢀꢀꢀꢀꢀꢀꢀ
107:第一进风口
30.108:第二进风口
ꢀꢀꢀꢀꢀꢀꢀꢀꢀꢀꢀꢀꢀꢀꢀꢀ
109:出风口
31.110:控制装置
ꢀꢀꢀꢀꢀꢀꢀꢀꢀꢀꢀꢀꢀꢀꢀꢀꢀꢀ
111:温度监测装置
32.112:风机
ꢀꢀꢀꢀꢀꢀꢀꢀꢀꢀꢀꢀꢀꢀꢀꢀꢀꢀꢀꢀꢀꢀ
113:固定板
33.114:移动板
ꢀꢀꢀꢀꢀꢀꢀꢀꢀꢀꢀꢀꢀꢀꢀꢀꢀꢀꢀꢀ
115:孔
34.116:电动推杆
ꢀꢀꢀꢀꢀꢀꢀꢀꢀꢀꢀꢀꢀꢀꢀꢀꢀꢀ
117:滑轨
35.118:连杆
ꢀꢀꢀꢀꢀꢀꢀꢀꢀꢀꢀꢀꢀꢀꢀꢀꢀꢀꢀꢀꢀꢀ
121:风机出风探头
36.131:回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7.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38.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39.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40.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41.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4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室冷藏集装箱100,双室冷藏集装箱100中可以具有不同的温度区域,以能够运输不同储运温度的货物。
43.双室冷藏集装箱100包括内板101、外板102和风道103,内板101位于外板102的内侧且内板101和外板102间隔开。内板101和外板102可以位于双室冷藏集装箱100的端部、顶部、侧部和/或底部。为了便于描述,内板101和外板102可以位于双室冷藏集装箱100的顶部,内板101可以为内顶板,外板102可以为外顶板。内板101和外板102之间可以设置有保温材料,以保持双室冷藏集装箱100的内部的温度。
44.风道103位于内板101和外板102之间。风道103可以与内板101连接。风道103与外板102间隔开,以避免双室冷藏集装箱100的外部的温度影响风道103中空气的温度。
45.双室冷藏集装箱100还包括冷机104、第一室105和第二室106,第一室105用于与冷机104连通。冷机104用于制冷,尤其地,冷机104能够直接降低第一室105的温度。第一室105直接与冷机104的出风口和回风口连通。可选地,第一室105和第二室106之间具有隔墙,隔墙具有单向的回风装置131,能够使得第二室106内的空气单向流至第一室105中。
46.第一室105具有内板101的一部分。第一室105的内板101具有可开启的第一进风口107。第一进风口107能够与风道103连通,以使得第一室105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
107进入风道103中。由此,第一室105内的空气能够进入风道103中,能够调节风道103内的空气的温度。
47.风道103可以连通第一室105和第二室106。第一室105内的温度和第二室106内的温度可以不相同。第一室105可以为冷冻室,第二室106可以为冷藏室。第一室105内的温度可以低于第二室106内的温度。
48.第二室106具有内板101的另一部分。第二室106的内板101具有可开启的第二进风口108。第二进风口108能够与风道103连通,以使得第二室106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二进风口108回流至风道103中。由此,第二室106内的空气能够进入风道103中,能够调节风道103内的空气的温度。
49.第二室106的内板101还具有可开启的出风口109,出风口109沿风道103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第二进风口108的下游。风道103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出风口109进入第二室106中。由此,风道103内的空气能够进入第二室106中,从而能够调节第二室106内的空气的温度。
50.第一进风口107、第二进风口108和出风口109能够同时开启和同时关闭,或者,第一进风口107、第二进风口108和出风口109可以不完全同时开启。双室冷藏集装箱100还包括控制装置110,控制装置110与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均电连接,以控制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由此能够灵活调节第一室105、第二室106和风道103的温度。为了防止货物遮挡第一进风口107、第二进风口108和出风口109,内板101为内顶板,外板102为外顶板,第一进风口107、第二进风口108和出风口109均设置至内顶板。
51.控制装置110可以根据第一室105和第二室106的温度差,以及第一室105和第二室106的温度分别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判断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大小及风量。尤其地,控制装置110可以判断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大小及风量,实现混合后空气温度与第二室106的设定温度差值逐渐变小,能够精准控温第二室106内的温度,使得第二室106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第一室105的温度设定由冷机104进行温度控制,第二室106的温度由第二室106的出风口109的实际出风温度进行调控。
52.具体地,当第二室106已处于设定温度后,第一室105和第二室106的温度保持恒定。比如第一室105的设定温度为-10℃,第二室106的设定温度为+5℃。当第二室106内的温度达到+5℃后,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一进风口107、第二进风口108和出风口109不开启,风道103停止工作,即第一室105和第二室106不连通。
53.当第二室106内的温度上升到+8℃,这时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一进风口107、第二进风口108和出风口109均开启,第一室105和第二室106通过风道103连通。第二进风口108沿风道103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出风口109的上游。因此,第二室106内的空气先通过第二进风口108回流至风道103内。第一室105内的-10℃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进风口107进入风道103中,第二室106内的+8℃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二进风口108进入风道103中,来自第一室105的空气和来自第二室106的空气能够在风道103中混合,风道103中的混合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09吹出,即-10℃的空气与+8℃的空气能够在风道103内混合后再通过出风口109吹出。这样,从风道103中排出的混合后的空气的温度与第二室106内的空气的温度的温差相对较小,即风道103中排出的混合后的空气与第二室106内的+8℃的空气的温差相对较小,可以较柔和的降温和控温。
5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室冷藏集装箱,双室冷藏集装箱包括内板、外板、风道、第一室、第二室和控制装置,风道位于内板和外板之间,第一室用于与冷机连通,第一室的内板具有可开启的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能够与风道连通以使得第一室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风道中,第二室的内板具有可开启的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能够与风道连通,出风口沿风道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第二进风口的下游,风道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出风口进入第二室中,第二室内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二进风口回流至风道中,控制装置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电连接,以控制第一进风口和和第二进风口的开度。这样,能够精确控制第二室内的空气的温度和流量,防止第二室迅速降温而破坏货物,减小第二室内的温度波动,提高第二室的冷藏性能。
55.第二进风口108沿风道103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出风口109的上游。优选地,为了减少风道103内的空气的能量损耗,如图2所示,风道10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双室冷藏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室105和第二室106沿双室冷藏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风道103中的空气沿双室冷藏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流动。第二进风口108沿双室冷藏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位于第一进风口107和出风口109之间。由此,保证第二室106内的空气进入风道103中,并在风道103中与第一室105内的空气混合,风道103中的混合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09排出并进入第二室106中。
56.可选地,风道103还可以与双室冷藏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成一定夹角,比如锐角。这样能够根据第一室105和第二室106中的货物灵活调节第一进风口107、第二进风口108和出风口109的位置。
57.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能够同时开启,来自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空气能够在风道103中混合并通过出风口109进入第二室106内。这样避免第二室106内的温度波动较大。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温度,第二室106中还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111,温度监测装置111用于监测第二室106内的温度。温度监测装置111可以为温度传感器。为了提高效率,第二室106中还设置有风机112,风机112位于出风口109的侧方,以使得风道103中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09进入第二室106中。风机112可以为抽风机,抽风机用于抽取风道103中的空气。
58.温度监测装置111靠近风机112的出风口109设置。优选地,风机112的出风口109还设置有风机出风探头121,以用于探测风机112的出风温度。温度监测装置111对应目标设定温度。在制冷模式下,风机出风探头121的目标控制温度是基于目标设定温度设定的过冷度。根据温度监测装置111的测量值和目标设定温度,以及制冷降温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计算出热负荷,来确定目标过冷度。所需热负荷越大,过冷度设置越大。过冷度越大,出风口109的目标温度相比目标设定温度的差值越大。
59.风机112的所排出的空气是由第一进风口107的低温空气和第二进风口108的高温空气混合。因此,通过调节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可以调节低温空气和高温空气的混入比例以调节出风口109的温度。
60.出风口109的目标温度确定后,通过控制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比例,将风机出风探头121测得的实际温度调节到目标温度。当实际出风温度高于目标温度,增大第一进风口107的开度,减小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当实际出风温度低于目标温度,减小第一进风口107的开度,增大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
61.这样,控制装置110可以根据温度监测装置111所监测的温度控制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控制装置110可以根据温度监测装置111所监测的温度准确控制第一室105的进入风道103中的空气的流量,控制装置110可以根据温度监测装置111所监测的温度准确控制第二室106的进入风道103中的空气的流量。为了提高温度监测的准确性,温度监测装置111位于第二室106中且靠近出风口109设置。由此可以直接测得出风口109排出的混合空气的温度。
62.可选地,第一进风口107的开度和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可以成反比。比如,控制装置110能够同时关闭第一进风口107以及打开第二进风口108,以使得风道103和第二室106连通,使得第二室106内的空气循环流动。
63.控制装置110能够同时增大第一进风口107的开合幅度(即开度)以及减小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合幅度,由此增加第一室105内的空气进入风道103的量,减小第二室106内的空气进入风道103的量,从而加快降低第二室106的温度。
64.控制装置110能够同时减小第一进风口107的开合幅度以及增大第二进风口108开合幅度,由此减少第一室105内的空气进入风道103的量,增大第二室106内的空气进入风道103的量,从而减缓第二室106的温度的降低。
65.控制装置110能够同时打开第一进风口107以及关闭第二进风口108,由此使得第一室105内的空气通过风道103和出风口109直接进入第二室106中,使得第二室106中能够快速降温。
66.控制装置110能够同时控制第一进风口107的开度等于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使得第一室105内的空气进入风道103的量等于第二室106内的空气进入风道103的量,以匀速调节第二室106内的温度。控制装置110还可以根据风量要求控制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同时增大或者减小。
67.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具体结构类似,如图3所示,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均包括固定板113和移动板114,移动板114能够相对于固定板113移动。固定板113与内板101固定连接。譬如,固定板113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内板101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板113具有至少一个孔115,固定板113的至少一个孔115用于与风道103连通。移动板114与控制装置110电连接,控制装置110能够控制移动板114移动。移动板114相对于固定板113能够移动以封闭或者暴露固定板113的至少一个孔115。
68.当第一室105的固定板的至少一个孔暴露时,第一进风口107打开,第一室105与风道103连通。当第一室105的固定板的至少一个孔均被移动板114封闭时,第一室105与风道103不连通。控制装置110控制移动板114相对于固定板113的位置,以调节暴露的孔115的数量,从而调节第一进风口107的开度。
69.当第二室106的固定板的至少一个孔暴露时,第二进风口108打开,第二室106与风道103连通。当第二室106的固定板的至少一个孔均被移动板封闭时,第二室106与风道103不连通。控制装置110控制移动板114相对于固定板113的位置,以调节暴露的孔115的数量,从而调节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
70.更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还均包括电动推杆116和滑轨117,滑轨117与固定板113固定连接。滑轨117的延伸方向与移动板114的移动方向相平行。移动板114与滑轨117可移动地连接。为了保证移动板114移动得平稳,两个滑轨117可以分别布
置在移动板114的两侧。移动板114能够相对于滑轨117移动。电动推杆116与控制装置110电连接,以使得控制装置110控制电动推杆116移动。电动推杆116与移动板114连接,以驱动移动板114移动。电动推杆116的移动方向与滑轨117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以使得电动推杆116沿滑轨117的延伸方向驱动移动板114移动,从而使得固定板113的至少一个孔115封闭或暴露。
71.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移动板114可以联动在一起。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移动板114可以由一个电动推杆116驱动移动。一个电动推杆116能够同时驱动两个移动板114移动。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移动板114可以通过连杆118连接。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移动板114能够同时移动。
72.第一进风口107的移动板所遮挡的固定板的孔的数量与第二进风口108的移动板所遮挡的固定板的孔的数量成反比。第一进风口107的开度增大,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减小。或者,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增大,第一进风口107的开度减小。比如,第一进风口107的移动板能够遮挡较多数量的固定板的孔,第二进风口108的移动板遮挡较少数量的固定板的孔。由此,第一进风口107的开度和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成反比。
73.这样,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通过可动的推杆实现打开和关闭。并且,可同时控制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实现风口的总面积不变。控制装置110可以根据第二室106内设置的温度监测装置111所监测到的第二室106内的温度调节第一进风口107的开度和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电动推杆116的动作可以根据温度监测装置111所监测到的第二室106内的温度的反馈值决定。控制装置110可以根据第二室106内设置的温度监测装置111所监测到的第二室106内的温度调节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移动板的位置。
74.冷机104设定控制第一室105的温度为-20℃,控制装置110设定控制第二室106的温度为5℃。第二室106中的温度监测装置111实时监测第二室106的温度。
75.如果温度监测装置111所监测到的第二室106的实际温度高于设定值2℃以上(即第二室106实际温度大于7℃以上),则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电动推杆116动作。比如,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二进风口108的固定板的至少一个孔均封闭,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一进风口107的固定板的至少一个孔均暴露,从而使得第二进风口108关闭,第一进风口107完全打开。
76.如果温度监测装置111所监测到的第二室106的实际温度高于设定值1℃-2℃(即第二室106实际温度6℃-7℃之间),则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电动推杆116动作。比如,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二进风口108的固定板的一半数量的孔暴露,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一进风口107的固定板的一半数量的孔暴露,从而使得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均打开一半。
77.如果温度监测装置111所监测到的第二室106的实际温度高于高于设定值1℃以内(即第二室106实际温度5℃-6℃之间),则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电动推杆116动作。比如,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二进风口108的固定板的四分之三的孔暴露,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一进风口107的固定板的四分之一的孔暴露,从而使得第二进风口108打开四分之三,使得第一进风口107打开四分之一。
78.如果温度监测装置111所监测到的第二室106的实际温度等于或低于设定值(即第
二室106实际温度5℃),则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电动推杆116动作。比如,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二进风口108的固定板的至少一个孔均暴露,控制装置110控制第一进风口107的固定板的至少一个孔均封闭,从而使得第二进风口108均完全打开,第一进风口107均完全关闭。
79.这样,控制装置110通过对第一进风口107和第二进风口108的开度的调节实现风道103内混合风源温度的调控,从而实现控制第二室106(冷藏室)内冷藏温度处于小波动的恒定状态。
8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81.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