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17991发布日期:2022-12-20 21:5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园林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园林垃圾,也称绿色垃圾或园林植物废弃物,主要是指园林植物自然掉落或人工修剪所产生的植物残体,主要包括树叶、草屑、树木与灌木剪枝等,其主要成分为木质纤维,园林垃圾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多糖和木质素等,基本是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其堆肥处理的基础较好,相比较生活垃圾等其他城市固体废物,其原料污染少、不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堆肥后产品安全性好、市场价值高,堆肥产品可自产自销,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3.一些园林垃圾通过人工收集处理将其放置在园林垃圾箱内,但是大部分的垃圾箱上方呈一体设置,上方无法转动,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垃圾箱的侧面将其树叶、草叶和剪枝放置在垃圾箱内部,这种设置容易发生树叶洒落在垃圾箱外侧,需要重新处理,并且园林垃圾可能包括有一些土壤、粉末成分,在进行植物园林纤维类垃圾再利用的时候会存在混杂而造成处理分类工艺复杂的问题,并且还存在烟头垃圾等存在火灾隐患,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园林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园林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垃圾箱体和门体,所述垃圾箱体前侧转动连接有呈左右分布的门体,所述垃圾箱体内部设有垃圾外壳,所述垃圾外壳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挡块,挡块用于支撑垃圾内壳,所述挡块上方设有垃圾内壳,所述垃圾内壳下方设有下层收集框,所述下层收集框下方与垃圾外壳呈滑动连接,所述下层收集框另一侧设有扣槽,扣槽的设置方便下层收集框的取出工作,所述垃圾箱体上方后侧固定连接有凸板,所述凸板上方转动连接有遮挡盖,所述凸板前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水平板,所述垃圾箱体上方两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可以支撑遮挡盖,所述垃圾箱体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上方与遮挡盖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垃圾外壳上方设有固定在垃圾箱体内壁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方设有固定在垃圾箱体内壁的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外接控制单元,所述烟雾传感器上方设有固定在垃圾箱体内壁的防护框,所述防护框呈c型设置,且防护框位于喷水管的外侧,防护框保证在倾倒垃圾时,实现对喷水管和烟雾传感器的保护作用,所述垃圾箱体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输出端与喷水管连通,所述水泵下方设有水箱,所述水箱外侧与垃圾箱体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垃圾内壳是由钢丝纵横交错焊接而成,所述垃圾内壳形成编织而成
的钢丝网的孔的长宽规格为30mm
×
30mm,泥土灰尘杂质可以通过其网孔掉落至下层收集框,保证在对垃圾处理时,避免灰尘扬起,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9.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空心筒、滑动杆、伸缩弹簧和顶块构成,所述空心筒下方与垃圾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空心筒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且滑动杆外侧设有伸缩弹簧,所述滑动杆顶部与顶块固定连接,且伸缩弹簧上方固定连接有顶块,伸缩机构用于对遮挡盖的支撑,当其遮挡盖下方与挂钩分离时,其可以将遮挡盖弹起,方便垃圾倒入垃圾内壳内部。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框和转轴,所述固定框外侧与垃圾箱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外侧设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与遮挡盖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外侧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外侧与固定框固定连接,这种设置在倾倒垃圾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脚带动转动板移动,进而实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分离,方便垃圾直接倒入垃圾内壳内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固定框、转轴、转动板、第一挂钩、限位弹簧、第二挂钩、水泵和喷水管,当工作人员一手拿扫把,一手拿畚斗,移动至垃圾箱体外侧时,通过用脚带动转动板移动,此时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分离,然后在伸缩机构的作用,遮挡盖可以自动弹起,此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垃圾放置在垃圾内壳内部,这种设置无需从侧面将垃圾放入,十分方便,而设置的烟雾传感器、水泵和喷水管可以对垃圾箱内部进行监测处理,一旦垃圾箱内部发生火灾,烟雾传感器检测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其水泵启动并且带动水箱内部的水通过喷水管喷出,实现灭火的情况,垃圾放入垃圾外壳内部,其垃圾中掺杂的泥土杂质或其他小型杂质可以通过垃圾外壳掉落至下层收集框内部,在对垃圾外壳内部的垃圾进行处理时,将垃圾内壳垃圾倒出,这种设置不易产生扬尘情况,然后滑动下层收集框可以对内部的泥土杂质进行集中处理。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垃圾外壳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挂钩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垃圾箱体、2-门体、3-遮挡盖、4-水平板、5-伸缩机构、6-固定机构、601-固定框、602-转轴、603-转动板、604-第一挂钩、605-限位弹簧、606-第二挂钩、607-支撑板、7-水箱、8-水泵、9-喷水管、10-烟雾传感器、11-防护框、12-垃圾外壳、13-挡块、14-垃圾内壳、15-下层收集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0.一种园林垃圾智能分类回收系统,包括垃圾箱体1和门体2,所述垃圾箱体1前侧转动连接有呈左右分布的门体2,所述垃圾箱体1内部设有垃圾外壳12,所述垃圾外壳12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挡块13,挡块13用于支撑垃圾内壳14,所述挡块13上方设有垃圾内壳14,所述垃圾内壳14下方设有下层收集框15,所述下层收集框15下方与垃圾外壳12呈滑动连接,所述下层收集框15另一侧设有扣槽,扣槽的设置方便下层收集框15的取出工作,所述垃圾箱体1上方后侧固定连接有凸板,所述凸板上方转动连接有遮挡盖3,所述凸板前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水平板4,所述垃圾箱体1上方两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机构5,伸缩机构5可以支撑遮挡盖3,所述垃圾箱体1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6,所述固定机构6上方与遮挡盖3固定连接。
21.所述垃圾外壳12上方设有固定在垃圾箱体1内壁的喷水管9,所述喷水管9上方设有固定在垃圾箱体1内壁的烟雾传感器10,烟雾传感器10外接控制单元,所述烟雾传感器10上方设有固定在垃圾箱体1内壁的防护框11,所述防护框11呈c型设置,且防护框11位于喷水管9的外侧,防护框11保证在倾倒垃圾时,实现对喷水管9和烟雾传感器10的保护作用,所述垃圾箱体1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8,所述水泵8输出端与喷水管9连通,所述水泵8下方设有水箱7,所述水箱7外侧与垃圾箱体1固定连接。
22.所述垃圾内壳14是由钢丝纵横交错焊接而成,所述垃圾内壳14形成编织而成的钢丝网的孔的长宽规格为30mm
×
30mm,泥土灰尘杂质可以通过其网孔掉落至下层收集框15,保证在对垃圾处理时,避免灰尘扬起,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23.所述伸缩机构5包括空心筒、滑动杆、伸缩弹簧和顶块构成,所述空心筒下方与垃圾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空心筒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且滑动杆外侧设有伸缩弹簧,所述滑动杆顶部与顶块固定连接,且伸缩弹簧上方固定连接有顶块,伸缩机构5用于对遮挡盖3的支撑,当其遮挡盖3下方与挂钩分离时,其可以将遮挡盖3弹起,方便垃圾倒入垃圾内壳14内部。
24.所述固定机构6包括固定框601和转轴602,所述固定框601外侧与垃圾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601内部固定连接有转轴602,所述转轴602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603,所述转动板603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604,所述第一挂钩604外侧设有第二挂钩606,所述第二挂钩606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07,所述支撑板607顶部与遮挡盖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603外侧设有限位弹簧605,所述限位弹簧605外侧与固定框601固定连接,这种设置在倾倒垃圾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脚带动转动板603移动,进而实现第一挂钩604和第二挂钩606分离,方便垃圾直接倒入垃圾内壳14内部。
25.工作流程:使用时接通电源,当工作人员一手拿取扫把一手拿畚斗移动至垃圾箱体1外侧,传统的处理方式需要将其畚斗从侧面放入垃圾箱1内部,此时容易发生垃圾掉落,而本装置只需通过一脚踢动转动板603,此时转动板603以转轴602为中心转动并且带动上方的第一挂钩604与第二挂钩606分离,此时在伸缩机构5的作用下,上方的遮挡盖3被顶起,此时可以将畚斗内部的垃圾放置垃圾外壳12内部,而大型的树叶、杂草位于垃圾内壳14内部,而泥土等杂质可以掉落至下层的下层收集框15中,实现树叶或杂草与泥土灰尘分离的目的,实现分类存储,当其需要对垃圾进行处理时,可以通过将垃圾内壳14取出,然后倾倒
垃圾内壳14内部的垃圾,此时在倾倒时不宜产生扬尘情况,可以对下层的下层收集框15取出然后对泥土杂质进行集中处理,而设置的烟雾传感器10可以检测垃圾内部14的情况,一旦发生着火情况,其可以控制单元控制水泵8,并且通过水泵8将水箱7内部的水源通过喷水管9喷出,实现灭火,而设置的水平板4可以使遮挡盖3呈水平放置,同时遮挡盖3可以带动支撑板607移动,支撑板607下方的第二挂钩606与第一挂钩604连接实现固定遮挡盖3的目的。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