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机用的灌装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19190发布日期:2022-05-18 20:0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装机用的灌装机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灌装机用的灌装机头。


背景技术:

2.在灌装机对膏状产品进行灌装时,在灌装过程中都会出现滴落污染瓶身和拉丝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下会导致相邻的两个灌装瓶之间易被物料拉丝影响,从而影响灌装品质,同时为了使包装达标,灌装后通常需要依靠人工对瓶身粘结的原料进行清洁,这样不仅十分耗时,同时还影响效率,并且在灌装机停机后,灌装口内粘连的膏状产品不便于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灌装机用的灌装机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一种灌装机用的灌装机头,包括灌装筒和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安装于所述灌装筒底部,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布袋、灌装环以及盖板,所述布袋呈漏斗形并且底部贯通,所述灌装环位于所述布袋底部开口处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灌装环下端,所述灌装环外部均匀固定有多个固定片,所述盖板外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固定片相对应的滑块;
5.所述灌装筒上端安装有电动缸,所述灌装筒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电动缸动力输出端贯穿所述灌装筒和所述柱体后与所述滑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底部穿过所述灌装环后与所述盖板顶端固定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灌装筒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进料管。
7.进一步的,所述灌装筒底部外侧和所述布袋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上下两个所述固定环通过螺栓相互固定。
8.进一步的,所述灌装环底部内侧开设有卡槽,所述盖板上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与所述卡槽插接。
9.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底部均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端贯穿所述滑块后与所述固定片底部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布袋外侧粘接有金属圈。
11.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底部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固螺栓上端贯穿所述盖板后与所述滑杆螺纹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该种灌装机用的灌装机头,通过进料管将膏状产品导入到灌装筒内,之后流入到出料组件内,膏状产品将从灌装环流出,并且通过灌装环和盖板之间的空隙流入到容器内,而在更换容器时,电动缸启动,带动滑杆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盖板向上滑动,从而使得卡环插入到卡槽内,这样出料组件将被封闭,并且灌装环将被带动上移而与柱体接触,这样膏状产品将停留布袋内,这样便可以减少出料组件外侧膏状产品挂壁,降低膏状产品的滴落量;另外,将紧固螺栓取下,使得盖板和滑杆分
离,之后将布袋和灌装筒之间的两个固定环上的螺栓拧下,使得两个固定环分离,这样便可以轻松的将出料组件拆下,接着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切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局部放大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料组件封闭示意图。
17.图中:灌装筒-1、进料管-2、出料组件-3、柱体-101、电动缸-102、滑杆-103、固定环-104、布袋-301、盖板-302、金属圈-303、灌装环-304、紧固螺栓-305、卡槽-306、卡环-307、固定片-308、限位杆-309、滑块-310。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灌装机用的灌装机头,包括灌装筒1和出料组件3,出料组件3安装于灌装筒1底部,出料组件3包括:布袋301、灌装环304以及盖板302,布袋301呈漏斗形并且底部贯通,灌装环304位于布袋301底部开口处并与其固定连接,盖板302位于灌装环304下端,灌装环304外部均匀固定有多个固定片308,盖板302外部固定连接有与固定片308相对应的滑块310,灌装筒1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进料管2;
20.正常使用时,膏状产品通过灌装筒1左右两侧的进料管2输入到灌装筒1内,之后流入到出料组件3内,由于布袋301为漏斗状,因此膏状产品会从布袋301上端向下聚集,并且通过灌装环304滑杆和103之间的空隙向下流动,而盖板302上端与滑杆103固定,使得膏状产品被滑杆103分散并向盖板302外侧流出,从而进入到需要灌装的容器内;
21.灌装筒1上端安装有电动缸102,灌装筒1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柱体101,柱体101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103,电动缸102动力输出端贯穿灌装筒1和柱体101后与滑杆103上端固定连接,滑杆103底部穿过灌装环304后与盖板302顶端固定连接,灌装环304底部内侧开设有卡槽306,盖板302上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卡环307,卡环307与卡槽306插接,滑块310底部均设置有限位杆309,限位杆309上端贯穿滑块310后与固定片308底部固定连接,布袋301外侧粘接有金属圈303;
22.在容器灌装完成后,电动缸102启动,使得电动缸动力输出端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滑杆103上移,这样与滑杆103底部固定的盖板302会被滑杆103带动而向上移动,盖板302带动其外侧的滑块310沿着限位杆309向上移动,由于布袋301是柔性的,这样限位杆309可以保证盖板302向上移动时,灌装环304始终保持与盖板302平行的状态;
23.在盖板302上移至灌装环304底部时,盖板302上端的卡环307会插入到卡槽306内,这样盖板302将会将灌装环304底部堵住,使得膏状产品无法从盖板302外侧流出,这时便可以更换新的容器了,而在盖板302堵住灌装环304之后,滑杆103将盖板302和灌装环304继续
向上移动,使得灌装环304内壁上端与柱体101底部接触,这样布袋301内的膏状产品将留在布袋301内,不再进入到出料组件35内,这样可以减少出料组件35外侧膏状产品挂壁,减少膏状产品的滴落量;
24.而由于灌装环304的关闭,使得布袋301内的膏状产品将停留在布袋301内壁上,并且布袋301外侧粘接的金属圈303可以加强布袋301的强度,同时可以使得布袋6保持形成一个“w”形,这样在灌装环304下移时,防止布袋301褶皱从而影响到膏状产品的流动;
25.在容器更换完成后,电动缸102动力输出端向下移动,带动滑杆103下移,使得灌装环304和盖板302下移,灌装环304将不再与柱体101底部接触,这样布袋301内的膏状产品将进入到灌装环304上,待布袋301完全展开,灌装环304将移动到最下端,此时滑杆103向下移动将会带动盖板302沿着限位杆309向下移动,使得盖板302和灌装环304之间的间隙打开,使得膏状产品从盖板302外侧流入到容器内;
26.灌装筒1底部外侧和布袋301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04上下两个固定环104通过螺栓相互固定;盖板302底部设置有紧固螺栓305,紧固螺栓305上端贯穿盖板302后与滑杆103螺纹连接;
27.在需要对布袋301和灌装环304清洗时,先将紧固螺栓305取下,使得盖板302和滑杆103分离,之后将布袋301和灌装筒1之间的两个固定环104上的螺栓拧下,使得两个固定环104分离,这样便可以轻松的将出料组件3拆下,接着进行清洗。
28.术语“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2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