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接线盒组件上料用料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0930发布日期:2022-07-16 00:2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光伏接线盒组件上料用料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接线盒上料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光伏接线盒组件上料用料仓。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现有的光伏接线盒由盒体、线缆及连接器三部分构成。盒体9包括盒底含铜接线柱或塑料接线柱、盒盖、二极管(图中未示出);线缆可选用:1.5mm2、2.5mm2、4mm2及6mm2等这几种常用的线缆;连接器10可选用mc3与mc4两种规格;二极管型号可选用10a10、10sq050、12sq045、pv1545、pv1645、sr20200等。
3.目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组装工艺中,光伏接线盒是介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器,采用的方式如下:光伏电池板的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模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具板,光伏接线盒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引线焊接于盒体内接线柱,连接器连接太阳能充电控制装置,从而实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组装。
4.由上述可知,现有光伏接线盒的组装工序复杂,人力及设备成本高,且这些工序很难实现全自动化作业,大大降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接线盒组件上料用料仓。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光伏接线盒组件上料用料仓,包括
8.至少一组工装主体,包括相互垂直的靠板和工装板,所述工装板垂直固定有一组导杆;至少一个接线盒体套设于所述一组导杆,所述导杆穿过接线盒的通孔,所述靠板支承并定位所述接线盒;
9.底板,用于固定所述工装主体,且所述底板设置导线卡槽。
1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一组导杆之间的距离和所述接线盒的两个通孔的中心连线的距离相同。
11.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靠板的宽度小于所述接线盒的同侧两个凸起部之间的距离。
12.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靠板的一侧设置加筋板,且所述加筋板的一面和所述靠板的一面贴合。
13.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加筋板的宽度大于所述靠板的宽度。
14.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加筋板的高度小于所述靠板的高度。
15.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板沿所述底板的宽边方向凸出设置。
16.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板的厚度和所述底板的厚度相同。
17.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长边一侧固定至少一个定距棒。
18.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宽边两侧均设置拉手。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用于装载多个接线盒,分别对光伏接线盒的盒体、导线和接线器进行限位,从而固定接线盒,取放料便捷,上料效率高。
2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节省了人工供料的时间,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安全可靠性,使用更加灵活,对实现光伏接线盒的组装全自动化作业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图1是现有光伏接线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28.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9.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靠板;3、加筋板;4、导杆;5、定距棒;6、工装板;7、卡槽;8、拉手;9、接线盒;10、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1.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32.结合图2-图4,一种光伏接线盒组件上料用料仓,包括三组工装主体,相邻两组工装主体之间形成间距,防止工装主体装载的接线盒组件之间相互碰撞损坏。
33.每组工装主体包括靠板2、加筋板3和工装板6,工装板6垂直固定有一组导杆4,接线盒9套设于一组导杆4,导杆4穿过接线盒9的通孔,靠板2支承并定位接线盒9。
34.三组工装主体均固定于底板1之上,且底板1设置导线卡槽7,导线卡槽7用于卡接接线盒9和连接器10之间的导线。
35.具体地,一组导杆4之间的距离和接线盒9的两个通孔的中心连线的距离相同,该设置便于导杆4通畅地穿过接线盒9的通孔。
36.靠板2的宽度小于接线盒9的同侧两个凸起部之间的距离,该设置便于靠板2对接线盒9的主体定位。
37.靠板2的一侧设置加筋板3,且加筋板3的一面和靠板2的一面贴合,加筋板3提高靠板2的承载能力。加筋板3的宽度大于靠板2的宽度。加筋板3的高度小于靠板2的高度,该设置便于每一个接线盒9从靠板2的顶部落下。
38.工装板6沿底板1的宽边方向凸出设置,工装板6的厚度和底板1的厚度相同,工装板6对接线盒9起到支承的作用。
39.底板1的长边一侧固定两个定距棒5。两个定距棒5关于底板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定距棒5的长度大于连接器10的长度,防止底板1在后续运输过程中发生连接器10碰撞的现象,有利于保护接线盒9和连接器10。
40.底板1的宽边两侧均设置拉手8,拉手8便于操作人员手动搬运、转运料仓。
41.结合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2.一组工装主体可以装载多个接线盒,多个接线盒从下至上顺序堆叠在一组工装主体。装载过程如下:接线盒9的通孔穿过导杆4,接线盒9的同侧两个凸起部穿过靠板2的顶部并落下,工装板6抵接接线盒9的底部,工装板6支承接线盒9的主体重量。同时,导线卡槽7用于卡接接线盒9和连接器10之间的导线。
43.底板1可由市售的水平输送机进行水平往复输送,进行接线盒9的供料。
4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