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1541发布日期:2023-03-08 17:2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塑料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瓶。


背景技术:

2.塑料瓶作为饮料等液体产品的容器而被通用。在此,根据被填充的产品或填充方法等的条件,有时塑料瓶的内压会提高。为了良好地维持产品的外观及流通性,关于应用于这样的用途的塑料瓶,要求即使在内压提高的情况下也不要发生变形。于是,作为可抵抗内压上升的塑料瓶的特征性形状,如日本国特表2013-525212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所公开那样,采用了具有所谓花瓣形状的底部的塑料瓶。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表2013-525212号公报(或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043255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5.但是,即使现有的采用了花瓣形状的底部的塑料瓶,有时耐压性也会不足。另外,现有的塑料瓶有时难以在具有较高的耐压性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耐冲击性较低的塑料瓶,有可能因运送中的落下等的原因而发生破损。
6.于是,追求提供一种塑料瓶,其在进一步提高耐压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
7.本发明所涉及的塑料瓶是一种具备花瓣形状的底部的塑料瓶,其特征为,所述底部具有:多个凹部,从所述底部的中心部以放射状延展;及多个脚部,被所述凹部相互隔开,所述凹部的至少一个具备向所述底部的内侧缩进的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着所述凹部的延展方向延展,所述第二加强筋连续于所述第一加强筋。
8.根据该结构,能够在进一步提高耐压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
9.以下,对本发明的适当的形态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限于以下所记载的适当的形态例。
10.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塑料瓶的一个形态优选如下,全部所述凹部均具备所述第一加强筋及所述第二加强筋。
11.根据该结构,提高耐压性及耐冲击性的效果更加显著。
12.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塑料瓶的一个形态优选如下,所述第二加强筋从所述第一加强筋向所述脚部延伸。
13.根据该结构,耐压性容易进一步提高。
14.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塑料瓶的一个形态优选如下,所述凹部分别具备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
15.根据该结构,耐压性容易进一步提高。
16.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塑料瓶的一个形态优选如下,在从所述第一加强筋进一步向所述底部的内侧缩进的形态下,所述第二加强筋沿着所述凹部的延展方向延展。
17.根据该结构,耐压性容易进一步提高。
18.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塑料瓶的一个形态优选如下,设置有5个以上、7个以下所述脚部。
19.根据该结构,耐压性容易进一步提高。
20.通过参照附图记述的以下所例示且非限定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更多的特征、优点应该更加趋于明确。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塑料瓶的主视图。
22.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塑料瓶的仰视图。
23.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塑料瓶的底部的立体图。
24.图4是比较例1的塑料瓶的底部的立体图。
25.图5是比较例2的塑料瓶的底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塑料瓶的基本结构
27.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塑料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塑料瓶100(以下,简单称为瓶100)由作为液体注入口的口部1、连续于口部1且伴随朝着底面方向而逐渐扩径的肩部2、连续于肩部2的圆筒状的主体部3、成为瓶100底的底部4所构成。并且,以下说明中的“上下”为将瓶100的口部1侧定义为“上”,将底部4侧定义为“下”。
28.瓶100例如能够以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热塑性树脂为主材料通过双轴延伸吹塑成形等延伸成形法一体成形。并不特意限定瓶100的容量,可做成通常流通的280ml、350ml、500ml等200ml~2l左右。另外,并不特意限定填充于瓶100的液体,例如可例示清凉饮料(碳酸饮料、水果饮料、咖啡饮料、茶类饮料、矿泉水、豆乳类、蔬菜饮料、运动饮料、可可饮料等)、酒精饮料、奶制品饮料等饮料以及汤等液体食品以及沙司、酱油等液体调料等。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以瓶100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内容量为450ml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29.如图1~3所示,瓶100的底部4由具有多个脚部5和设置在两个脚部5之间的凹部6的花瓣形状所构成。并且,由于底部4以花瓣形状所构成,因此即使在内压为正压时,瓶100也难以发生变形。因此,瓶100能够在如下用途中适当地被采用,即填充碳酸饮料的用途,或应用在填充内容物之后通过因滴下的液氮的气化而产生的氮来从容器挤出空气(尤其是氧)而防止内容物的氧化的填充方法的用途等。
30.更详细而言,脚部5被凹部6相互隔开,具有朝着瓶100的下方突出的形状(图2、图3)。脚部5的突出方向的顶端,成为在将瓶100设置于桌子等的面时发生接触的接触部51。离瓶100的口部1的深度在底部4的中心部41最浅,沿着脚部5逐渐增加,在接触部51的内侧最深。并且,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6个脚部5。
31.另外,如图1~3所示,在邻接的两个脚部5之间设置有凹部6。脚部5设置有6个,与此对应凹部6也设置有6个。凹部6从底部4的中心部朝着瓶100的圆周方向外侧以放射状延
展。在凹部6设置有后述的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以下,尤其对加强筋的两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对两个实施方式中的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了相同符号。
32.加强筋的第一实施方式
33.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凹部6(图2),设置有沿着凹部6的延展方向延展且向底部4的内侧缩进的第一加强筋61。另外,以从第一加强筋61向脚部5延伸的形态,设置有第二加强筋62。并且,如图2所示,从各第一加强筋61向两侧的脚部5延伸6个第二加强筋62。更具体而言,从沿着第一加强筋61的延展方向离开的三个根端部62a,分别向两侧的脚部5延伸有各1个(总计2个)这些6个第二加强筋62。并且,第一加强筋61的延展方向正交于各第二加强筋的延展方向。
34.加强筋的第二实施方式
35.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凹部6(图3)设置有:第一加强筋63,沿着凹部6的延展方向延展且向底部4的内侧缩进;及第二加强筋64,从第一加强筋63进一步向底部4的内侧缩进。在此,与第一加强筋63同样,第二加强筋64也沿着凹部6的延展方向延展。另外,第二加强筋64在第一加强筋63的延展长度的大致整体的跨度上延展。通过上述的构造,第一加强筋63和第二加强筋64形成两层缩进构造。
36.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任意一个中,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均形成连续的呈一体的加强筋。根据这些实施方式,可同时提高瓶100的耐压性及耐冲击性。
37.其他实施方式
38.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塑料瓶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只要不发生矛盾,则还可以组合应用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结构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结构。
39.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在全部凹部6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加强筋及第二加强筋只要设置于多个凹部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40.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设置有6个第二加强筋6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而是当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加强筋以从第一加强筋向脚部延伸的形态被设置时,其数量既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多个。例如,对于一个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可设置有1个以上、8个以下。另外,优选第二加强筋的深度为0.1mm以上、1.0mm以下,优选第二加强筋的粗细度为0.1mm以上、2.0mm以下。在此,第二加强筋的深度是指第二加强筋的向底部4的内侧缩进的深度。另外,第二加强筋的粗细度是指在与第二加强筋的延伸方向、缩进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第二加强筋的尺寸。
41.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将从各根端部62a向两侧的脚部5各延伸1个(总计2个)第二加强筋6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即,在该实施方式中,2个第二加强筋62共同具有一个根端部62a。但是,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而是当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加强筋以从第一加强筋向脚部延伸的形态被设置时,各第二加强筋还可以分别具有单独的根端部。另外,相反地还可以由3个以上的第二加强筋共同具有一个根端部。
42.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加强筋61的延展方向与各第二加强筋的延展方向发生正交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当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加强筋以从连续设置于
第一加强筋的根端部向脚部延伸的形态被设置时,并不特意限定第一加强筋61的延展方向与各第二加强筋的延展方向发生交叉的角度。
43.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加强筋64在第一加强筋63的延展长度的大致整体的跨度上延展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而是当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加强筋以从第一加强筋进一步向底部的内侧缩进的形态被设置时,第二加强筋的延展长度还可以小于第一加强筋的延展长度。另外,此时在第一加强筋的延展方向上可设置多个第二加强筋。
4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设置有6个脚部5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并不特意限定本发明所涉及的脚部的数量。但是,从耐压性容易提高的观点上,优选设置有5个以上、7个以下脚部,尤其优选设置有5个以上、6个以下。
45.即使关于其他结构,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也均为例示,应理解为本发明的范围并不被这些内容所限定。如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则应该容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改变。从而,在并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被改变的其他实施方式,理所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46.实施例
47.以下,表示非限定的实施例而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48.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瓶
49.实施例1:使用了具有第一实施方式(图2)的加强筋的瓶。
50.实施例2:使用了具有第二实施方式(图3)的加强筋的瓶。
51.比较例1:使用了除了具有图4所示的底部4a以外其他构造则与实施例1相同的瓶。
52.比较例2:使用了除了具有图5所示的底部4b以外其他构造则与实施例1相同的瓶。
53.实施例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瓶,如在实施方式的项中已说明的那样,其特征为在凹部6具有:第一加强筋61;及第二加强筋62,从第一加强筋61向脚部5延伸。实施例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瓶,如在实施方式的项中已说明的那样,其特征为在凹部6具有:第一加强筋63;及第二加强筋64,从第一加强筋63进一步向底部4的内侧缩进。比较例1是在其凹部6a并不具有加强筋的瓶。比较例2是在其凹部6b具有未被分割的加强筋61b的瓶。
54.耐压试验
55.在实施例、比较例的各瓶中将86℃的热水填充了450ml。在填充有热水的瓶上拧紧瓶盖,将内部做成规定的试验压力,之后保持了规定的试验时间。之后,对各瓶,测定了在将瓶静放于水平面上时中心部41的离水平面的高度。之后,关于这样的水平面的高度,算出了从填充热水之前的测定值的减少值。对实施例、比较例,将以上的试验分别各实施了10瓶,记录了测定值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56.耐冲击试验
57.在实施例、比较例的各瓶中填充水,之后拧紧瓶盖,将总重量做成了470g。之后,从1m的高度以底部朝下的姿势落下各瓶。关于落下的各瓶,通过目视观察了破损与否。对实施例、比较例,将以上的试验分别各实施了10瓶。
58.结果
59.表1中示出了对实施例、比较例的各瓶的耐压试验及耐冲击试验的结果。如表1所
示,耐压试验中,实施例的瓶与比较例的瓶相比,试验后的中心部41的离水平面的高度的减少量更少。即,这点表示实施例的瓶的变形量相对较少。并且,由于比较例1的瓶发生了中心部41比接触部51更突出的程度的变形,因此无法决定试验后的中心部41的离水平面的高度的减少量的值。另外,关于耐冲击试验,全部例子均表示了充分的耐冲击性。
60.表1
[0061][0062]
工业实用性
[0063]
本发明例如可利用于填充碳酸饮料的用途、与产品一起填充液氮的用途等容器内压容易提高的饮料产品。
[0064]
符号说明
[0065]
100-塑料瓶(瓶);
[0066]
1-口部;
[0067]
2-肩部;
[0068]
3-主体部;
[0069]
4-底部;
[0070]
41-中心部;
[0071]
5-脚部;
[0072]
51-接触部;
[0073]
6-凹部;
[0074]
61-第一加强筋(第一实施方式);
[0075]
62-第二加强筋(第一实施方式);
[0076]
62a-第二加强筋的根端部(第一实施方式);
[0077]
63-第一加强筋(第二实施方式);
[0078]
64-第二加强筋(第二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