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卷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7616发布日期:2022-04-23 19:15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卷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输送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纸卷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2.印刷行业的原料主要为纸卷,纸卷具有重载、体积大、圆形横截面的特点。因其重载及体积的特点,物流转运方式主要人工叉车。现如今,受德国工业4.0的影响,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自动化物流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以传输辊道的方式实现自动化生产物流,纸卷的横向运输,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3.现有的解决方式有通过转向盘实现功能、通过在纵向传输棍间添加升降横向输送棍实现功能及通过在纵向传输棍间衔接扇形传输辊道来实现功能,上述该技术有以下缺陷:1、转向盘体积大,空间利用率低;2、方案包含重载回转马达,成本高;3、机构复杂,不适用于重载情况;4、扇形传输辊道传输效率低,空间占用大。
4.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纸卷传输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纸卷传输装置。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纸卷传输装置,包括两条平行设置且转动方向相反的辊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辊道底部的功能板组、传动连接在所述功能板组底部的驱动件,所述功能板组设置有输送板及定位板,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输送板及所述定位板相对所述辊道上升或下降,各所述输送板顶面配合形成输送斜面,纸卷由所述输送斜面自由滚落,以实现所述纸卷在两条所述辊道之间的传输。
8.进一步的,所述辊道包括正向辊道、设置在所述正向辊道旁侧的反向辊道,所述功能板组包括前端板组、中端板组、后端板组,所述前端板组设置在所述正向辊道底部,所述中端板组设置在所述正向辊道与所述反向辊道之间,所述中端板组与所述前端板组对应设置,所述后端板组设置在所述反向辊道底部,所述后端板组与所述中端板组对应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正向辊道设置有数个阵列的正向辊轴,各相邻的正向辊轴之间设置有正向狭缝,所述前端板组间隔设置有前端输送板,相邻所述前端输送板之间间隔设置有前端定位板,所述前端输送板与所述前端定位板均位于所述正向狭缝的正下方,所述前端输送板与所述前端定位板底部均设置有前端驱动件,所述前端驱动件驱动所述前端输送板和/或所述前端定位板伸入或伸出所述正向狭缝。
10.进一步的,所述中端板组间隔设置有中端输送板,所述中端输送板底部设置有中端驱动件,所述中端驱动件驱动所述中端输送板上升或下降,所述中端输送板顶面的倾角等于所述前端输送板顶面的倾角。
11.进一步的,所述反向辊道设置有数个阵列的反向辊轴,各相邻的所述反向辊轴之间设置有反向狭缝,所述后端板组间隔设置有后端输送板,相邻所述后端输送板之间间隔
设置有后端定位板,所述后端输送板与所述后端定位板均位于所述反向狭缝的正下方,所述后端输送板与所述后端定位板底部均设置有后端驱动件,所述后端驱动件驱动所述后端输送板和/或所述后端定位板伸入或伸出所述反向狭缝,所述后端输送板顶面的倾角等于所述前端输送板顶面的倾角。
12.进一步的,所述前端输送板顶面的最低点、所述中端输送板顶面的最低点及所述后端输送板顶面的最低点均设置有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的长度大于所述前端输送板与所述中端输送板之间的距离,所述阻尼件的长度大于所述中端输送板与所述后端输送板之间的距离。
13.进一步的,所述反向辊轴两侧设置有反向连接板,靠近所述后端输送板顶面最低点一侧的所述反向连接板转动连接有挡停板,所述挡停板与所述后端输送板上设置的所述阻尼件滚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挡停板包括挡停短板、与所述挡停短板固接的挡停长板,所述挡停短板与所述挡停长板呈一直角或一钝角布置,所述挡停长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纸卷的半径,所述挡停短板前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所述后端输送板上设置的所述阻尼件滚动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顶部可拆卸的固接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顶面凹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所纸卷的曲率半径。
16.进一步的,还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功能板组两侧,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件电性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采用三部分的输送板共同组成输送斜面,纸卷在输送斜面上的运动过程无须额外增加设备,由其自发进行,简化装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18.其次,整体的功能板组位于两辊道之间或两辊道的下方,提高装置空间的利用率,无须占用较大的场地空间,使整体的装置更加的紧凑;
19.再次,各输送板底部最低点均设置有阻尼件,提高了纸卷在输送斜面上运动时的平稳性,保证纸卷在该处运动时的安全性,同时,设置挡停板,防止纸卷冲出装置,进一步保证了纸卷传输的安全性。
20.再次,各区域的输送板、定位板及驱动件可设置有多个,提高了整体的承重能力,进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功能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输送斜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后端板组的一个工作状态图;
27.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后端板组的另外一个工作状态图;
28.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工作原理第一步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工作原理第二步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工作原理第三步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工作原理第四步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工作原理第五步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工作原理第六步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工作原理第七步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纸卷传输装置中工作原理第八步时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说明:
38.1-辊道;11-正向辊道;111-正向辊轴;112-正向连接板;113-正向狭缝;12-反向辊道;121-反向辊轴;122-反向连接板;123-反向狭缝;13-挡停板;131-挡停短板;1311-滚轮;132-挡停长板;2-功能板组;21-前端板组;211-前端输送板;212-前端定位板;2121(2321)-定位件;21211(23211)-定位槽;22-中端板组;221-中端输送板;23-后端板组;231-后端输送板;232-后端定位板;24-阻尼件;25-弹性件;3-传感器;31-正向传感器;32-反向传感器;4-纸卷;5-驱动件;51-前端驱动件;52-中端驱动件;53-后端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参考图1至图3,一种纸卷传输装置,包括两条平行设置且转动方向相反的辊道1,还包括设置在辊道1底部的功能板组2、传动连接在功能板组2底部的驱动件5,功能板组2设
置有输送板及定位板,驱动件5驱动输送板及定位板相对辊道1上升或下降,各输送板顶面配合形成输送斜面,纸卷4由输送斜面自由滚落,以实现纸卷4在两条辊道1之间的传输,纸卷4在输送斜面上的运动过程无须额外增加设备,由其自发进行,简化装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次,整体的功能板组2位于两辊道1之间或两辊道1的下方,提高装配空间的利用率,无须占用较大的场地空间,使整体装置更加的紧凑。
41.参考图1,辊道1包括正向辊道11、设置在正向辊道11旁侧的反向辊道12,正向辊道11设置有数个阵列的正向辊轴111,各相邻的正向辊轴111之间设置有正向狭缝113,正向辊轴111两侧设置有正向连接板112,以将各正向辊轴111连接形成完整的正向辊道11,反向辊道12设置有数个阵列的反向辊轴121,各相邻的反向辊轴121之间设置有反向狭缝123,反向辊轴121两侧设置有反向连接板122,以将各反向辊轴121连接形成完整的反向辊道12,正向狭缝113与反向狭缝123的宽度均小于纸卷4的直径,防止纸卷4掉落。
42.参考图1至图3,功能板组2包括前端板组21、中端板组22、后端板组23,前端板组21设置在正向辊道11底部,中端板组22设置在正向辊道11与反向辊道12之间,中端板组22与前端板组21对应设置,保证中端板组22与前端板组21之间传输的连续性,后端板组23设置在反向辊道12的底部,后端板组23与中端板组22对应设置,保证中端板组22与后端板组23之间传输的连续性。
43.具体的是,前端板组21间隔设置有前端输送板211,相邻前端输送板211之间间隔设置有前端定位板212,前端输送板211与前端定位板212均位于正向狭缝113的正下方,前端输送板211与前端定位板212底部均设置有前端驱动件51,前端驱动件51驱动前端输送板211和/或前端定位板212伸入或伸出正向狭缝113。
44.中端板组22间隔设置有中端输送板221,中端输送板221底部设置有中端驱动件52,中端驱动件52驱动中端输送板221上升或下降,中端输送板221顶面的倾角等于前端输送板211顶面的倾角,保证传输的连续性。
45.后端板组23间隔设置有后端输送板231,相邻后端输送板231之间间隔设置有后端定位板232,后端输送板231与后端定位板232均位于反向狭缝123的正下方,后端输送板231与后端定位板232底部均设置有后端驱动件53,后端驱动件53驱动后端输送板231和/或后端定位板232伸入或伸出反向狭缝123,后端输送板231顶面的倾角等于前端输送板211顶面的倾角,进一步保证传输的连续性。
46.进一步的,输送板包括前端输送板211、中端输送板221、后端输送板231三部分,三部分输送板相互对应布置,根据实际需求,各输送板可设置有数个,前端输送板211、中端输送板221、后端输送板231同时升起时即可形成完整的输送斜面,以供纸卷4自由滚落。
47.定位板包括前端定位板212、后端定位板232两部分,两部分定位板对应布置,根据实际需求,各定位板可设置有数个,各定位板起到了将纸卷4运送至输送斜面的顶端以及将纸卷4从输送斜面脱离的作用。
48.参考图7,各定位板顶部可拆卸的固接有定位件2121(2321),定位件2121(2321)顶面凹设有定位槽21211(23211),定位槽呈圆弧状,定位槽21211(23211)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所纸卷4的曲率半径,保证了定位的准确性,定位件2121(2321)可拆卸的连接,方便根据纸卷4生产的不同规格进行相应的更换,提高装配的效率。
49.驱动件5包括前端驱动件51、中端驱动件52、后端驱动件53,各驱动件5可随功用步
骤单独或联动动作。各区域输送板、定位板及驱动件5可设置有多个,提高了整体的承重能力,进而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适用性,各驱动件5通过控制各定位板与各输送板的位置高度关系,实现纸卷4的传输。
50.参考图4,作为优选的是,前端输送板211顶面的最低点、中端输送板221顶面的最低点及后端输送板231顶面的最低点均设置有阻尼件24,具体的是,阻尼件24可为转动连接在各输送板上的板件,板件通过一弹性件25与输送板的配合连接,具体的是,弹性件25为弹簧把手,选用合适阻尼系数的弹性件25,对纸卷4起到良好缓冲作用的同时,可进行板件的复位,简单可靠,有效保护了纸卷4的完整性,值得注意的是,板件的工作厚度远小于纸卷4的直径,其对纸卷4滚落产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阻尼件24的长度大于前端输送板211与中端输送板221之间的距离,阻尼件24的长度大于中端输送板221与后端输送板231之间的距离,有效衔接各输送板,保证输过程中的平顺性。
51.参考图5及图6,靠近后端输送板231顶面最低点一侧的反向连接板122转动连接有挡停板13,挡停板13同样通过一弹性件25与反向连接板122配合连接,弹性件25对纸卷4起到良好缓冲作用的同时,可进行挡停板13的复位。具体的是,挡停板13包括挡停短板131、与挡停短板131固接的挡停长板132,挡停短板131与挡停长板132呈一直角或一钝角布置,保证了纸卷4抵靠在挡停板13上时的稳定性,挡停长板132的长度大于纸卷4的半径,防止纸卷4滚落时冲出挡停板13,值得注意的是,挡停长板132底部应安装有限位块(图中未示出),以限制挡停长板132过渡翻转,避免纸卷4出现倾覆的情况,保证挡停的有效性,挡停板13与后端输送板231上设置的阻尼件24滚动连接,具体的是,挡停短板131前端设置有滚轮1311,滚轮1311与后端输送板231上设置的阻尼件24滚动连接,采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方式减小了挡停短板131与阻尼件24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提高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在纸卷4滚落至后端输送板231上时,后端输送板231上的阻尼件24受力翻转,该阻尼件24翻转时可搭接在挡停短板131上,纸卷4抵靠在挡停板13上,当后端定位板232上升时,后端定位板232托起纸卷4,以使得纸卷4离开后端输送板231,此时,挡停板13及阻尼件24在弹性件25的约束下得到复位,方便后续重复功用;随后各输送板下降至位于辊道1底部的初始位置;最后,后端定位板232下降,当后端定位板232下降至反向辊道12底部时,纸卷4被留在反向辊道12上并被反向辊道12输送至特定工位。
52.参考图1,本装置还包括传感器3、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具体的是,本技术的传感器3为光电传感器3,此外,传感器3的选用并不限定为本技术的类型,传感器3设置在功能板组2两侧,传感器3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与驱动件5电性连接,用以检测功能板组2正上方的辊道1上有无纸卷4的情况,当传感器3检测到功能板上有纸卷4通过时,传感器3向控制器发送电信号,控制器控制驱动件5进行驱动工作。
53.参考图1及图8至图15,工作原理:
54.第一步,将纸卷4放置于正向辊道11上,纸卷4随正向辊道11一同正向运动,靠近正向辊轴111旁侧的正向传感器31检测到有纸卷4通过时,正向传感器31产生纸卷4的到位信号,并将该到位信号发射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正向辊道11及与反向辊道12停止工作。
55.第二步,启动与前端定位板212对应的前端驱动件51,该前端驱动件51驱动前端定位板212穿出至正向辊道11的特定位置,使纸卷4脱离正向辊道11,同时完成第一次定位工作。
56.第三步,启动与中端输送板221对应的中端驱动件52,该中端驱动件52驱动中端输送板221顶升至高出正向辊道11及反向轨道的特定位置,同时启动与后端输送板231对应的后端驱动件53,该后端驱动件53驱动后端输送板231顶升至高出正向辊道11的特定位置,至此,完成输送斜面的部分搭建。
57.第四步,启动与前端输送板211对应的前端驱动件51,该前端驱动件51驱动前端输送板211顶升至高出前端定位板212的特定位置,至此,完成输送斜面的整体搭建,同时,纸卷4由重力关系,沿输送斜面向靠近反向辊道12的方向滚落。
58.第五步,纸卷4滚落至后端输送板231后,启动与后端定位板232对应的后端驱动件53,该后端驱动件53驱动后端定位板232顶升至高出后端输送板231的特定位置,同时,纸卷4完成第二次定位。
59.第六步,同时启动与对应的前端驱动件51、与对应的中端驱动件52及与对应的后端驱动件53进行整体的回缩,使得前端输送板211、中端输送板221及后端输送板231复位至低于各辊道1的初始状态。
60.第七步,启动后端定位板232对应的后端驱动件53进行的回缩,使得后端定位板232复位至低于反向辊道12到的初始状态,同时,在后端定位板232下降回缩的过程中,纸卷4被留在反向辊道12上。
61.第八步,靠近反向辊轴121旁侧的反向传感器32检测到有纸卷4通过时,反向传感器32产生纸卷4的到位信号,并将该到位信号发射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反向辊道12开始工作并将纸卷4转运送出。
62.第九步,依次重复上述步骤以完成纸卷4的连续传输。
6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