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具分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68428发布日期:2022-04-30 16:3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具分料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餐具装箱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餐具分料机。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餐具需要依靠人工进行装箱,这样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较大,同时人工总有疲惫的时候,速度也会越来越慢,效率会越来越低,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可以解决问题的全自动包装餐具装箱机。
3.中国发明专利cn109677681b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包装餐具装箱机,包括装箱机本体,所述装箱机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面的位置处设置有输送环节,所述输送环节包括一级输送带和二级输送带,所述二级输送带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餐具推送器,所述第二支撑架右侧面的位置处设置有胶箱输送带,所述第二支撑架顶面的位置处设置有装箱辅助器,所述第一支撑架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成品输送带;本装置设置有输送环节、装箱辅助器和成品输送带等结构,能够将包装好的餐具顺序的放入胶箱内,然后将填装完毕的胶箱输送到指定的位置,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只需要人工进行监督即可,极大的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4.但是该设备针对餐具进行装箱的过程中为单一的产线,在对餐具运输过程中为单排运输,运输效率受到一定限制,而该设备如果采用双排或多排的运输方式来对餐具进行运输,则需要扩大产线,导致其设备主体体积较大,占地面积大,实用性不足。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餐具分料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具分料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针对餐具进行装箱的过程中为单一的产线,在对餐具运输过程中为单排运输,运输效率受到一定限制,而该设备如果采用双排或多排的运输方式来对餐具进行运输,则需要扩大产线,导致其设备主体体积较大,占地面积大,实用性不足的问题。
7.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所述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的输入端处分别设置有分料气缸,所述分料气缸的输出端倾斜设置有分料板,两分料板的一侧对称且平行地设置有导料板,当一排餐具经过两导料板之间并到达分料板处时,第一输送带组件上的分料气缸通过分料板将餐具推动至第二输送带组件上,所述第二输送带组件上的分料气缸通过分料板将通过的餐具推送至第一输送带组件上;
8.所述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对两排餐具进行隔离的隔板。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的输出端分别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的外侧设置有推料气缸,所述推料气缸伸缩端设置有倾斜的推料板,所述推料板和隔板之间形成供餐具通过的物料通道。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伸缩端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的输出端位置靠近铰接座处分别设置有一体成型的支撑板和靠板,所述靠板靠近铰接座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铰接座相铰接,所述靠板顶部设置为弧状。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靠板的背部设置有挡杆,当驱动气缸通过铰接座和连接块带动支撑板和靠板移动时,通过挡杆对靠板的阻挡使靠板倾斜,其倾斜的一端置于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的输出端。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远离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装料板,所述装料板设置为弧形,所述装料板的弧形开口方向与输送方向垂直,所述装料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杆,在支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杆,所述支杆穿过转动杆(34)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倾斜设置。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布置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凸台,所述凸台置于支撑条的顶部。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两装料板的顶部设置有与餐具输送方向平行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气缸靠近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压料气缸,所述压料气缸的伸缩端上连接有压料板。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料板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平行于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的输送方向,而滑轨上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板上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远离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顶料气缸,顶料气缸伸缩端连接有顶料板。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的输出端设置有料箱输送带组件,所述料箱输送带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的伸缩端连接有顶板。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此装置可以将单排输送的餐具通过两侧布置的分料气缸推送至两侧的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上,从而实现对物料的双排输送,在针对集装箱装箱的过程中,用过此方式可以方便快速地将餐具装载在集装箱上,并且装载整齐快速,效果较佳,在实际使用时更加高效,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餐具的具体型号来制定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的宽度,从而可以使用两套不同尺寸餐具的装箱,高效且适用范围广,并且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生产升本低。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21.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输送带组件和第二输送带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图3的a部结构放大图;
23.图5是本发明顶升气缸和顶板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发明的定位板和滑板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发明图5的b部结构放大图;
26.图8是本发明的顶料板和顶料气缸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本发明的隔板与推料板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本发明的压料气缸和压料板结构示意图;
29.图11是本发明的外观结构图。
30.图中:1、第一输送带组件;2、导料板;3、分料气缸;4、第二输送带组件;5、推料板;6、推料气缸;7、料箱输送带组件;8、限位板;9、框架;10、压料气缸;11、压料板;12、分料板;13、顶料板;14、顶料气缸;15、定位气缸;16、挡料板;17、隔板;18、滑轨;19、支杆;20、滑块;21、滑板;22、装料板;23、支撑板;24、靠板;25、连接块;26、铰接座;27、驱动气缸;28、定位板;29、固定梁;30、顶板;31、顶升气缸;32、压紧气缸;33、旋转气缸;34、转动杆;35、凸台;36、支撑条;37、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如图1-3所示,一种餐具分料机,包括框架9和设置于框架9底端的料箱输送带组件7,同时在框架9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分别用于对包装好的餐具套装进行输送,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均由市面上常用的输送带和对输送带进行安装的支架相组成,而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输出端均延伸至框架9内部并置于料箱输送带组件7的顶部,使用时,通过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将包装好的餐具输送至料箱输送带组件7上箱体的顶端,当码放整齐之后,下落至箱体内部,并通过料箱输送带组件7对装箱之后的餐具进行运输。
32.进一步地,在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输入端均设置有红外传感器,当有餐具到达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输入端时,通过红外传感器可以对其进行检测,而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输入端处还设置有与红外传感器相来连接的分料气缸3,实际使用时,在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一plc控制器对分料气缸3进行控制,而分料气缸3的输出端倾斜设置有分料板12,两分料板12的一侧对称且平行地设置有导料板2,实际使用时,一组餐具移动至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输入端,被红外传感器所捕捉,之后经过导料板2进入到分料板12处,此时第一输送带组件1上的分料气缸3通过分料板12将餐具推动至第二输送带组件4上,而第二输送带组件4上的分料气缸3通过分料板12将通过的餐具推送至第一输送带组件1上。
33.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将单排输送的餐具通过两侧布置的分料气缸3推送至两侧的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上,从而实现对物料的双排输送,在实际使用时更加高效,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餐具的具体型号来制定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宽度,从而可以使用两套不同尺寸餐具的装箱,高效且适用范围广。
34.如图3-6所示,在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之间设置有隔板17,用于将双排输送管的餐具进行分隔,使得两排餐具完全进入到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顶部。
35.进一步地,在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输出端设置有与支架相固定的挡料板16,挡料板16的外侧设置有推料气缸6,在推料气缸6伸缩端设置有推料板5,推料板5倾斜设置,其倾斜方向为逐渐靠近运输的餐具,此时推料板5和隔板17之间形成供餐具
通过的物料通道,当两排运输的餐具分别进入到两侧的物料通道处时,通过推料气缸6带动推料板5移动,从而通过推料板5推动餐具使其与隔板17相贴紧。
36.综上所示,通过此结构对呈两排运输的餐具进行定位,使得运输过程中的餐具与隔板17相贴紧,从而便于后期对餐具的精确装箱,避免在装箱过程中餐具杂乱无序。
37.如图6-10所示,在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架相固定的驱动气缸27,驱动气缸27的伸缩端设置有铰接座26,而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输出端位置靠近铰接座26处设置有支撑板23和靠板24,支撑板23和靠板24一体成型,并且在靠板24靠近铰接座26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5,连接块25与铰接座26相铰接,使得通过驱动气缸27的伸缩可以带动支撑板23和靠板24前后移动。
38.进一步地,在靠板24的背部设置有挡杆37,挡杆37与框架9相固定,当驱动气缸27通过铰接座26和连接块25带动支撑板23和靠板24移动时,利用挡杆37对靠板24的阻挡,使得支撑板23和靠板24整体相对于铰接座26整体发生倾斜,并且倾斜方向朝向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使得老板的顶部与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输送带表面相靠近,而靠板24的顶部设置为弧形,有利于与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更好的衔接,使得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餐具可以更加流畅地过渡到支撑板23和靠板24上。
39.此处支撑板23设置为弧形,使得能够与餐具的外圆周面更好的契合,从而对餐具进行稳定运输。
40.再进一步地,在支撑板23远离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一侧设置有装料板22,装料板22设置为弧形,并且装料板22的弧形开口方向与输送方向垂直,使得餐具落至装料板22上时,能够更好地与其相适配,而装料板2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杆19,支杆19的两端均与框架9转动连接,并且在支杆19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杆34,支杆19穿过转动杆34并与其固定连接,而转动杆34倾斜设置,在其底部布置有支撑条36,使用过程中,转动杆34的底端搭接在支撑条36的顶部,而在支撑条36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气缸33,旋转气缸33的输出端连接有凸台35,凸台35置于支撑条36的顶部,通过旋转气缸33带动凸台35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支撑条36向上移动,进而带动转动杆34转动,从而通过支杆19带动装料板22转动,当两侧的装料板22相互靠近时,围合成对餐具进行容纳的空间,通过相互靠近的两装料板22可以对餐具稳定支撑,而当两装料板22向外转动并互相远离时,此容纳空间内部码放的餐具会下落至装料板22底部布置的箱体内部,从而完成对餐具的装箱。
41.而为了避免在码放餐具的过程中发生倾倒,在两装料板22的顶部中线位置设置有与餐具输送方向平行的定位板28,定位板2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梁29,而固定梁29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气缸15,定位气缸15的输出端与固定梁29相连接,而在定位气缸15靠近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一侧设置有压料气缸10,压料气缸10的伸缩端上连接有压料板11;
42.具体地,压料板11设置为u型,当两组餐具通过支撑板23进入到装料板22上时,被定位板28相隔离,此时通过压料气缸10带动压料板11向下移动至餐具的背部,从而阻止餐具倾倒,从而便于餐具地有序码放。
43.此时餐具靠近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一侧通过压料板11进行限位,而在餐具远离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一侧通过设置的滑板21进行限
位;
44.具体地,在框架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轨18,滑轨18平行于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输送方向,而滑轨18上滑动配合有滑块20,而滑板21则与滑块20相固定,在滑板21远离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一侧设置有顶料气缸14,顶料气缸14伸缩端连接有顶料板13。
45.具体使用时,通过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将两组餐具分布运输至其输出端,此时通过驱动气缸27带动支撑板23和靠板24向着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方向移动,通过挡杆37对支撑板23的限位,使得支撑板23和靠板24倾斜至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一侧,此时餐具经过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输出端并通过靠板24滑落至支撑板23上,支撑板23设置为弧形,与餐具相适配,可以对其进行良好的支撑,因此,利用靠板24和支撑板23可以对餐具进行支撑,之后,通过驱动气缸27带动支撑板23和靠板24向着远离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方向移动并置于装料板22一侧;
46.此处对连接块25与铰接座26的连接关系作进一步限定,连接块25可以围绕着铰接座26顺时针转动0-90
°
,而逆时针转动时铰接座26与连接块25相挤压可以对连接块25进行限位,避免其逆时针转动,而初始状态下支撑板23与靠板24之间的夹角在85-88
°
之间,当餐具通过靠板24滑落至支撑板23上时,餐具呈小角度倾斜状态,可以避免在运输餐具过程中与支撑板23脱落;
47.当驱动气缸27带动支撑板23和靠板24向着远离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方向继续移动时,可以将支撑板23顶部的餐具移动至装料板22的顶部,此时通过压料气缸10带动压料板11向下移动至餐具的背部,而驱动气缸27输出端缩回带动支撑板23和靠板24复位,便于下一次运输餐具,当下一次支撑板23带动餐具移动至压料板11的一侧时,压料板11向上移动,通过驱动气缸27带动码放的餐具整体向前移动一个餐具的位置,之后压料板11在向下至新码放的餐具背部,重复上述操作在装料板22上码放餐具,此时压料板11对餐具进行限位,防止其倾倒,被码放在装料板22顶部的餐具置于压料板11和滑板21之间,而随着餐具的不断码放,可以挤压滑板21向后移动,滑板21可以促使顶料气缸14回缩,当装料板22上的餐具码放一定数量之后,通过旋转气缸33伸缩端带动凸条向下移动,从而促使支撑条36向下移动,而此时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可以促使转动杆34转动,从而通过支杆19带动装料板22向外侧转动而打开,原本置于两装料板22之间的餐具下落至箱体内部,之后顶料气缸14通过其伸缩端带动滑板21移动至装料板22靠近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一端,便于下一组餐具的码放。
48.如图1所示,实际使用时,在料箱输送带组件7的两侧均设置有顶升气缸31,顶升气缸31的伸缩端连接有顶板30,而料箱输送带组件7的两侧位于顶板30顶部还设置有用于对箱体进行限位的限位板8,当箱体随着输送带移动至顶板30处时,通过顶升气缸31伸缩端带动顶板30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箱体向上移动至装料板22的底部,当装料板22向外打开时,其上码放的餐具会下落至箱体内部,之后通过顶升气缸31带动箱体向下移动至料箱输送带组件7上并进行运输。
49.在限位板8的外侧设置有压紧气缸32,通过压紧气缸32可以对箱体进行压紧,从而保持餐具装箱时的稳定性。
50.综上所述,通过此装置可以对两排的餐具同时进行运输并装箱,使得同一条产线可以适用两者餐盘的装箱,并且根据市面上的餐具类型来具体设置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宽度,使其可以适应不同餐具装箱的需求,实用性强,并且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生产升本低,与此同时,通过滑板21、压料板11和弧形装料板22的配合,使得码放餐具的过程中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连接块25与铰接座26的配合,使得支撑板23和靠板24可以倾斜至第一输送带组件1和第二输送带组件4的输出端,有利于餐具更好地衔接过渡到支撑板23,从而有利于完成后续的装箱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