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面动作的垂直压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0049发布日期:2022-06-25 04:3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扇面动作的垂直压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翻车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对不同高度的车辆拥有极高的适配性的一种扇面动作的垂直压车装置。


背景技术:

2.翻车机领域中,扇面动作的压车装置,压车时通过扇面架前端同车辆沿长度方向全面接触,物料从扇面上方滑走,具有机构简单、对扇面下的设备无冲击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压车技术,仅在中国就有约600台以上的市场。但,由于车辆存在明显的高度差,该技术存在压车时无法同车辆上边梁形成面接触的问题,即:同车辆的匹配性较差。随着车辆的增高,采用该技术的翻车机压持装置同敞车上边梁接触时形成的角度越来越大,同车辆的匹配性越来越差;
3.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扇面压车架1’,是用于压住铁路敞车上边梁的通长横梁,其中部通过驱动油缸同扇面压车架的铰点3’同驱动油缸2’相铰接,后部通过扇面压车架同翻车机侧梁的铰点5’同相铰接,驱动油缸2’的另一端也铰接在翻车机侧梁6’上。动作时,驱动油缸2’通过伸缩,带动扇面压车架1’绕扇面压车架同翻车机侧梁的铰点5’转动,从而实现扇面压车架1’前端的转动,并最终同铁路敞车7’的上边梁接触。翻车时,铁路敞车内的物料8’从扇面压车架的上方滑出。
4.由于铁路敞车7’的高度变化很大因此,对于不同高度的车辆,扇面压车架1’在大多数情况下同铁路敞车8’的上边梁接触时呈一定的角度,为线接触,匹配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5.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压不同高度的车辆时,同车辆上边梁均为无角度平面接触的扇面动作的垂直压车装置。
6.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7.将现有的扇面压车装置的扇面压车架,分解为前后两体:扇面架+压头梁,两体之间铰接连接。在前面的压头梁的下面增加导向杆,并在导向杆的下端设导向轮。通过控制导向杆上导向轮的运动轨迹,使得其同扇面架形成平行四边形布置,从而使得在驱动压头梁运动时,在任何位置,压头梁压车平面同敞车上边梁均平行,实现压头梁在任意位置均同敞车上边梁平面接触。
8.具体的:
9.一种扇面动作的垂直压车装置,包括:扇面压车架、驱动油缸和翻车机侧梁;
10.扇面压车架分为两个部分,前端用于与敞车上边梁下压接触的扇面架和压头梁;
11.扇面架和压头梁前端通过铰接结构连接;即压车部相对于转动部上下方向上的夹角能够发生变化;
12.扇面架的后端与翻车机侧梁铰接;
13.压头梁固接有导向杆,在导向杆延伸方向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导向杆端部摆动轨迹
的调整结构;
14.调整结构的调整轨迹用于压头梁的压车工作面与敞车上边梁接触面平行,即通过调节压头梁与扇面架之间的夹角来保持压车部的压车工作面与敞车上边梁接触面平行。
15.进一步的,
16.调整结构包括:设置于导向杆上的导向轮以及与导向轮配合实现运动轨迹调整的导向槽结构;此结构的导向槽结构决定导向杆的摆动轨迹,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导向槽的结构来调整导向杆的摆动轨迹,进而提升整个结构的适配性;
17.进一步的,
18.导向杆设置于压头梁下方,且向下方延伸;
19.导向槽结构包括:圆弧导向滑槽架以及固定在圆弧导向滑槽架上的圆弧导向滑槽;
20.圆弧导向滑槽架固定在翻车机侧梁上;
21.导向轮安装在圆弧导向滑槽内。
22.此结构设计更为有效的利用空间,以及简化了结构复杂性。
23.进一步的,
24.扇面架同翻车机侧梁的绞点ⅱ、圆弧导向滑槽的虚拟圆心点、导向轮的圆心点和扇面架同压头梁的铰点ⅰ,四点连线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得在驱动压头梁运动时,在任何位置,压头梁压车平面同敞车上边梁均平行,实现压头梁在任意位置均同敞车上边梁平面接触。
25.进一步的,
26.上述导向杆与压头梁的固定连接形式采用可拆卸固定连接,且连接位置可调。
27.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8.同车辆的匹配性好。压不同高度的车辆时,同车辆上边梁均为无角度平面接触,避免了现有扇面压车装置压不同高度敞车时多为呈线接触的问题;
29.仍保持现有扇面压车结构简洁、屏蔽物料的优点。
30.不但可应用到新设备上,还可简单应用到所有现有扇面压车的翻车机的改造项目中。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附图1,是本发明,显示驱动油缸位置的压车装置压车状态的横截面图;
33.附图2,是本发明,显示导向杆位置的压车装置压车状态的横截面图;
34.附图3,是本发明,扇面动作的垂直压车装置的正视图(左侧未显示油缸,右侧未显示扇面架及其连接绞点);
35.附图4,是本发明,显示扇面动作的垂直压车装置固定车辆翻转后的物料状态的横截面图;
36.附图5,是现有技术,扇面压车装置的横截面图;
37.附图6,是现有技术,扇面压车装置的正视图(左侧未显示油缸,右侧未显示压车架同侧梁的连接绞点);
38.附图7,是现有技术,显示扇面压车装置固定车辆翻转后的物料状态的横截面图;
39.图1-4中:1、压头梁;2、驱动油缸;3、驱动油缸同压头梁的铰点;4、驱动油缸同翻车机侧梁的铰点;5、扇面架;6、扇面架同压头梁的铰点ⅰ;7、扇面架同翻车机侧梁的绞点ⅱ;8,翻车机侧梁;9、导向架;10、导向轮;11、圆弧导向滑槽架;12、圆弧导向滑槽;13、圆弧导向滑槽的虚拟圆心;14、铁路敞车;15、敞车内的物料。
40.图5-7中:1’、扇面压车架;2’、驱动油缸;3’、驱动油缸同扇面压车架的铰点;4’、驱动油缸同翻车机侧梁的铰点;5’、扇面压车架同翻车机侧梁的铰点;6’、翻车机侧梁;7’、铁路敞车;8’、敞车内的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4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4.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向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位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47.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4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扇面动作的垂直压车装置,包括:扇面压车架、驱动油缸和翻车机侧梁;
49.扇面压车架分为两个部分,前端用于与敞车上边梁下压接触的扇面架5和压头梁1;
50.扇面架5和压头梁1前端通过铰接结构连接;即压车部相对于转动部上下方向上的夹角能够发生变化;
51.扇面架5的后端与翻车机侧梁8铰接;
52.压头梁1固接有导向杆9,在导向杆9延伸方向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导向杆端部摆动轨迹的调整结构;
53.调整结构的调整轨迹用于压头梁1的压车工作面与敞车上边梁接触面平行,即通过调节压头梁1与扇面架5之间的夹角来保持压车部的压车工作面与敞车上边梁接触面平行。
54.进一步的,
55.调整结构包括:设置于导向杆9上的导向轮10以及与导向轮配合实现运动轨迹调整的导向槽结构;此结构的导向槽结构决定导向杆的摆动轨迹,这样就可以通过调整导向槽的结构来调整导向杆的摆动轨迹,进而提升整个结构的适配性;
56.进一步的,
57.导向杆9设置于压头梁下方,且向下方延伸;
58.导向槽结构包括:圆弧导向滑槽架11以及固定在圆弧导向滑槽架11上的圆弧导向滑槽12;
59.圆弧导向滑槽架11固定在翻车机侧梁8上;
60.导向轮10安装在圆弧导向滑槽12内。
61.此结构设计更为有效的利用空间,以及简化了结构复杂性。
62.进一步的,
63.扇面架同翻车机侧梁的绞点ⅱ7、圆弧导向滑槽的虚拟圆心点13、导向轮的圆心点和扇面架同压头梁的铰点ⅰ6,四点连线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得在驱动压头梁1运动时,在任何位置,压头梁1压车平面同敞车上边梁均平行,实现压头梁1在任意位置均同敞车上边梁平面接触。
64.进一步的,
65.上述导向杆与压头梁的固定连接形式采用可拆卸固定连接,且连接位置可调。
66.压头梁1,是用于同铁路敞车14的上边梁接触的件,翻车机时压住铁路敞车14上边梁的长梁。其后部同扇面架5通过扇面架同压头梁的铰点ⅰ6铰接,下面同驱动油缸2通过驱动油缸同压头梁的铰点3铰接,下面同导向架9固接;
67.本发明,压头梁1的同敞车接触的下面设定为同敞车上边梁平行。
68.驱动油缸2是用于驱动压头梁1压住铁路敞车14的上边梁的件。其上部同压头梁1通过驱动油缸同压头梁的铰点3铰接,下部同翻车机侧梁8通过驱动油缸同翻车机侧梁的铰点4铰接;
69.驱动油缸同压头梁的铰点3是连接驱动油缸2同压头梁1的铰点,驱动油缸2通过该铰点带动压头梁1的移动;
70.驱动油缸同翻车机侧梁的铰点4是连接驱动油缸2同翻车机侧梁8的铰点,为驱动油缸2提供支撑;
71.扇面架5是用于支撑压头梁1、控制压头梁1运动轨迹,并在翻车时将物料挡在其上方不落入翻车机区域的长架。其前部同压头梁1通过扇面架同压头梁的铰点6铰接,后部通过扇面架同翻车机侧梁的绞点7铰接在翻车机侧梁8上;
72.扇面架同压头梁的铰点6是连接扇面架5与压头梁1的铰点,压头梁1可绕该点相对扇面架5转动;
73.扇面架同翻车机侧梁的绞点7是连接扇架5与翻车机侧梁8的铰点,扇面梁5绕该点相对翻车机侧梁8转动,并为扇面架5提供支撑;
74.翻车机侧梁8是翻车机转子上的梁,其作用是为油缸2、扇面架5、圆弧导向滑槽架11提供支撑;
75.导向架9是固接在压头梁1下方的件,同扇面梁5一起作用来控制压头梁1的活动轨迹,使压头梁1在移动时同铁路敞车14的上边梁一直呈平面接触状态。导向架9的下方同导向轮10相连接;
76.导向轮10是安装在导向架9下方的件,其在圆弧导向滑槽12内滚动;
77.圆弧导向滑槽架11同翻车机侧梁8固接,其上开有圆弧导向滑槽12
78.圆弧导向滑槽12是开在圆弧导向滑槽架11上的滑槽,导向轮10在其内滚动;
79.圆弧导向滑槽的虚拟圆心13是圆弧导向滑槽架11上的圆弧道路槽12的圆弧中心;
80.铁路敞车14是进入翻车机的等待卸车的车辆;
81.敞车内的物料15在铁路敞车内,在铁路敞车14被翻车机翻转后倒出铁路敞车14;
82.a是扇面架同翻车机侧梁的绞点7,同圆弧导向滑槽的虚拟圆心13之间的垂直距离;
83.a是扇面架同压头梁的铰点6,同导向架9下部的导向轮10的圆心之间的垂直距离;
84.a=a
85.b是扇面架同压头梁的铰点6,与扇面架同翻车机侧梁的绞点7之间的距离;
86.b是圆弧导向滑槽架11中的圆弧导向滑槽12的圆弧半径;
87.b=b
88.工作原理:
89.如图1-4所示:
90.铰接在翻车机侧梁8上的驱动油缸2伸缩,通过连接驱动油缸同压头梁的铰点3带动压头梁1上下移动;
91.在驱动油缸同压头梁的铰点3向下移动过程中,压头梁1有绕扇面架同压头梁的铰点6转动的趋势。
92.由于导向架9同压头梁1固接,因此导向架9也存在绕扇面架同压头梁的铰点6转动的趋势。
93.由于导向架9下端连接导向轮10,因此导向轮10也存在绕扇面架同压头梁的铰点6转动的趋势。
94.导向轮10安装在圆弧导向滑槽架11中的圆弧导向滑槽12中,因此圆弧导向滑槽12将限制导向轮10仅能在其控制的轨迹内移动,从而限制了压头梁1的转动。
95.由于a=a,b=b,因此扇面架同翻车机侧梁的绞点7、圆弧导向滑槽的虚拟圆心13、导向架9下部的导向轮10的圆心、扇面架同压头梁的铰点6,四点连线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控制压头梁1的运行轨迹,保证压头梁1的下接触面在运行的任意高度位置,均为无角度变化。从而实现压头梁1同铁路敞车14在任意位置均呈无角度平面接触。
96.在翻车机翻转时,由于压头梁1、扇面架5均为通长结构,因此翻卸过程中,物料15在压头梁1、扇面架5上方滑过卸出。
9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