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堆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58764发布日期:2022-08-31 14:1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高速堆垛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物料运转输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堆垛系统。


背景技术:

2.堆垛机又可称为堆垛起重机,是指采用货叉或串杆作为取物装置,在仓库、车间等处攫取、搬运和堆垛或从高层货架上取放单元货物的专用起重机,它是一种仓储设备,主要作用是在立体仓库的通道内来回运行,将位于巷道口的货物存入货架的货格,或者取出货格内的货物运送到巷道口。
3.目前的堆垛机一般都是采用三导轮配合导轨实现设备的移动。即两个侧导轮抵接于导轨的竖直两侧,一上导轮抵接于导轨的上侧,通过动力机构驱动上导轮进行转动,实现上导轮能够沿导轨滚动,如此拖动整个堆垛机沿导轨水平运动,实现堆垛机在工作区域内的移动。
4.但在上述的堆垛机高速运动时,由于惯性的影响,上导轮停止运动之后,堆垛机在导辊上依然会存在一定的滑动,从而导致堆垛机的移动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堆垛机行走过程中的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速堆垛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速堆堆垛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速堆垛系统,包括:水平同步带,沿地轨的长度方向固定架设于地轨一侧;行车,用于与地轨适配,并能够沿地轨运动;驱动带轮,设置于所述行车靠近水平同步带的一侧,所述水平同步带的齿面环绕于所述驱动带轮周面并啮合于所述驱动带轮;动力机构,固定于所述行车,用于驱动所述驱动带轮转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动力机构带动驱动带轮转动,由于水平同步带原位固定,因此,驱动带轮能够沿水平同步带进行滚动,从而带动行车进行往复运动,由于设置的水平同步带与驱动带轮的配合,行车运动平稳,承载能力大,避免了行车惯性滑动等问题的产生,传动精度高,改善了堆垛机行走过程中的精度较低的问题。
8.可选的,所述驱动带轮的下方两侧均设置有抵压轮;所述抵压轮可转动的设置于行车,且两抵压轮周面相互靠近侧距离小于驱动带轮直径;所述水平同步带齿面朝下,所述水平同步带的无齿面抵接于两抵压轮的周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平同步带进入与驱动带轮啮合的部分时,通过两抵压轮的限制,能够使水平同步带呈“ω”型,从而可以提高驱动带轮与水平同步带的有效啮合面积,保证传动的准确,提高承载能力,且由于设置的水平同步带的齿面朝下设置,还可以避免水平同步带的齿面落上异物,有效的保证水平同步带与驱动带轮的啮合。
10.可选的,所述水平同步带的下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支撑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能够对水平同步带达到支撑作用,避免水平同步带悬空设置,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其变形,此外,支撑板能够对抵压轮进行支撑,减少驱动带轮等部件偏置对行车造成的重心影响,提高行车运行平稳性。
12.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水平同步带宽度相同;所述抵压轮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凸环,两限位凸环的相互靠近一侧能够抵接于支撑板两竖直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板的宽度与水平同步带的宽度相同,设置的限位凸环抵接于支撑板的两竖直侧,能够在抵压轮的行走过程中,一方面对抵压轮进行导向,另一方面又能够对水平同步带进行导向,保证水平同步带与驱动带轮啮合部分的精度,避免水平同步带偏移。
14.可选的,所述行车靠近水平同步带的一侧固定有行走箱,所述驱动带轮以及抵压轮均转动连接于行走箱内;所述行走箱对应行车的行走方向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均能够抵接于水平同步带上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行走箱能够对驱动带轮以及抵压轮进行防护,且设置的第二推板能够在行走箱运动过程中,推除水平同步带上侧的异物,避免外界异物影响水平同步带进入行走箱内影响与抵压轮和驱动带轮的配合。
16.可选的,所述行车的运动方向两侧均转动设置有轴线竖直的下导轮,用于与地轨长度方向的两侧适配;所述行车的运动方向中部转动设置有轴线垂直于行车运动方向的承重轮,用于与地轨的上表面适配。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行车的运动过程中,两下导轮配合承重轮,能够减少行车与地轨的摩擦,实现行车沿地轨稳定的运动。
18.可选的,所述行走箱两侧沿水平同步带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滑架;两抵压轮分别转动连接于两滑架;所述行走箱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推动两滑架趋向相互靠近方向运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弹性件,配合水平同步带,能够实现水平同步带的自动张紧,避免水平同步带松弛,保证行车的稳定运行。
20.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同步张紧轮;所述水平同步带的一端固定于同步张紧轮周面,且其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板远离同步张紧轮的一端。
21.所述同步张紧轮的一端设置有张紧电机。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平同步带的张紧力不合适时,通过张紧电机能够带动同步张紧轮转动,从而带动水平同步带的活动端运动,实现水平同步带张紧力的调节,保证行车的稳定运行。
23.可选的,所述行走箱内转动连接有与动力机构适配的驱动齿轮;所述行走箱对应齿轮轴的上侧竖直活动连接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内转动连接有
向下运动能够啮合于驱动齿轮的齿轮轴,所述驱动带轮同轴固定于齿轮轴;所述行走箱对应两滑架之间的位置竖直活动连接有顶针,所述顶针上端能够抵接于升降架;所述滑架趋向顶针方向运动能推动顶针竖直运动,直至使顶针推动升降架运动至齿轮轴脱离于驱动齿轮啮合。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平同步带的松弛过大,或水平同步带断裂时,弹性件将直接推动两滑架趋向相互靠近方向快速运动至抵推于顶针,然后顶针推动升降架竖直运动,直至齿轮轴脱离与驱动齿轮的啮合,此时驱动齿轮空转,不会带动同步齿轮运动,避免行车运动产生危险。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工作时,动力机构带动驱动带轮转动,由于水平同步带原位固定,因此,驱动带轮能够沿水平同步带进行滚动,从而带动行车进行往复运动,由于设置的水平同步带与驱动带轮的配合,行车运动平稳,承载能力大,避免了行车惯性滑动等问题的产生,传动精度高,改善了堆垛机行走过程中的精度较低的问题。
26.2.在水平同步带进入与驱动带轮啮合的部分时,通过两抵压轮的限制,能够使水平同步带呈“ω”型,从而可以提高驱动带轮与水平同步带的有效啮合面积,保证传动的准确,提高承载能力,且由于设置的水平同步带的齿面朝下设置,还可以避免水平同步带的齿面落上异物,有效的保证水平同步带与驱动带轮的啮合。
27.3.支撑板能够对水平同步带达到支撑作用,避免水平同步带悬空设置,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其变形,此外,支撑板能够对抵压轮进行支撑,减少驱动带轮等部件偏置对行车造成的重心影响,提高行车运行平稳性。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高速堆垛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高速堆垛系统的行走箱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b部放大视图;图5是图1中的c部放大视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行走箱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行走箱内部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位置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行走箱内部制动部件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天轨;2、地轨;3、行车;31、下横梁;32、立柱;33、上横梁;34、下导向装置;341、下导向架;342、下导轮;343、承重轮;344、第一推板;35、上导向装置;351、上导向架;352、上导轮;4、载货台;41、载货架;42、侧导向架;421、导向轮;422、吊拉件;43、上同步带轮;44、下同步带轮;45、竖直同步带;46、驱动轴;47、减速元件;48、驱动元件;49、双向伸缩货叉;5、水平驱动装置;51、动力机构;52、调速机构;53、行走机构;531、行走箱;5311、第二推板;5312、第一微动开关;5313、第二微动开关;5314、第三微动开关;532、驱动带轮;533、抵压轮;5331、限位凸环;534、驱动齿轮;535、升降架;5351、齿轮轴;536、滑架;5361、上斜面推块;537、弹簧;538、顶针;6、水平同步带;61、支撑板;62、同步张紧轮;63、张紧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速堆垛系统。
32.参照图1,一种高速堆垛系统,包括天轨1、地轨2以及行车3,地轨2架设于工作区域的地面,天轨1架设于工作区域的高空与地轨2对应设置。行车3竖直的设置于天轨1与地轨2之间并能够沿天轨1和地轨2进行移动。行车3内设置有能够竖直运动的载货台4,用于实现货物的承载转运。
33.参照图1,行车3包括水平设置的下横梁31、竖直固定于下横梁31长度方向两端的立柱32以及水平固定于两立柱32上端的上横梁33。下横梁31上设置有下导向装置34用以与地轨2进行配合,并实现行车3的水平运动。上横梁33设置有上导向装置35,用以与天轨1配合,保证行车3运行的稳定性。
34.参照图2,下导向装置34包括固定于下横梁31长度方向两端的下导向架341,两下导向架341对应下横梁31长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下导轮342,两下导轮342的轴线均竖直设置,且两下导轮342均转动连接于对应的下导向架341。下导向架341对应两下导轮342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有承重轮343,承重轮343的轴线垂直于下横梁31的长度方向,且承重轮343位于下导轮342的上侧。下导向架341两侧的下导轮342用于与地轨2长度方向的两侧配合,下导向架341下侧的承重轮343用于与地轨2的上侧进行配合,进而实现了两下导向架341能够带动下横梁31沿地轨2运动。
35.参照图2,进一步的,为避免地轨2上落有异物,影响承重轮343与导轨的移动,两下导向架341相互远离的一侧竖直设置有第一推板344,第一推板344能够抵接地轨2上表面,在行车3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推板344,能够将地轨2上侧的异物推出,避免异物进入地轨2与承重轮343之间影响承重轮343沿地轨2运动。
36.参照图2,为实现行车3的移动,行车3上设置有水平驱动装置5,工作区域内对应地轨2的一侧沿地轨2长度方向架设有水平同步带6,用于与水平驱动装置5进行配合。
37.参照图1,水平驱动装置5包括动力机构51、调速机构52以及行走机构53。
38.参照图1,动力机构51采用电机,为提高移动准确性,可以采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调速机构52可以采用变速器或减速器等,调速机构52固定于一下导向架341的上侧,动力机构51固定于调速机构52上侧用于对调速机构52输入动力。
39.参照图2和图3,行走机构53置于调速机构52的一侧,行走机构53包括固定于下横梁31长度方向一侧的行走箱531,行走箱531内转动连接有轴线方向垂直于下横梁31长度方向的驱动带轮532,驱动带轮532为能够与水平同步带6适配的同步带轮。驱动带轮532与调速机构52相连,通过调速机构52驱动带轮532转动。水平同步带6的齿面朝下设置,水平同步带6对应行走箱531的位置延伸至行走箱531内环绕过驱动带轮532的外周面上侧并啮合于驱动带轮532。当驱动带轮532转动时,通过水平同步带6与驱动带轮532的啮合,能够带动行车3沿地轨2进行移动。
40.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为了提高水平同步带6与驱动带轮532的啮合度,行走箱531内对应驱动带轮532的下方位置处转动连接有两抵压轮533,两抵压轮533分列于驱动带轮532的两侧,且两抵压轮533外周面相互靠近一侧之间距离小于驱动带轮532的直径,水平同步带6的无齿面绕过两抵压轮533的外周面下侧、且水平同步带6的齿面绕过驱动带轮532
的外周面上侧并啮合于驱动带轮532。通过两抵压轮533配合,能够使水平同步带6与驱动带轮532紧密抵接。
41.参照图3,进一步的,为实现对水平同步带6的支撑,水平同步带6的下侧可以设置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板61,支撑板61的长度方向与水平同步带6的长度方向相同,支撑板61的两端均固定有支柱,用于与地面连接,水平同步带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支撑板61的两端,抵压轮533的轴线方向两端还均成型有限位凸环5331,抵压轮533上两限位凸环5331之间的距离与支撑板61的宽度方向相同,且限位凸环5331凸出抵压轮533周面的距离大于水平同步带6的厚度,进而可以实现,当抵压轮533在支撑板61上运动时,限位凸环5331一方面能够对支撑板61上侧的水平同步带6进行限位,另一方面能够对行走箱531进行支撑导向。
42.参照图2和图3,在行车3需要运行时,动力机构51输出动力,经调速机构52变速后传递至行走箱531的驱动带轮532,然后驱动带轮532转动,通过水平同步带6与驱动带轮532的连续啮合,实现拖动行走箱531移动,进行带动整个行车3沿导轨进行运动,由于采用水平同步带6传动,实现行车3的运动,能够达到承载能力大,位置移动准确,此外设置的抵压轮533与水平同步带6的配合,能够增加水平同步带6与驱动带轮532的啮合面,提高传动能力,限位环与支撑板61的配合,避免了水平同步带6的偏移,且由于水平同步带6的齿面朝下,有效的保护了水平同步带6的啮合面,避免工作区域内部件落至水平同步带6的接触面。
43.参照图2,进一步的,为避免工作区域内异物落至水平同步带6表面,影响水平同步带6的传动,行走箱531运动方向的两侧均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推板5311,第二推板5311的下侧能够抵接于水平同步带6的上表面,从而,在行走箱531运动时,第二推板5311能够将水平同步带6上表面,即水平同步带6的无齿面存在的异物推离,从而保证水平同步带6的传动。
44.参照图1,上导向装置35包括水平固定于上横梁33长度方向两端的上导向架351,上导向架351的对应上横梁33的长度方向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上导轮352,上导轮352的轴线方向竖直设置,位于上横梁33长度方向两侧的上导轮352能够与天轨1长度方向的两侧适配。从而实现上导向架351可沿天轨1水平移动,保证了行车3移动时的稳定性。
45.参照图1,载货台4包括水平设置的载货架41,载货架41的两侧均竖直固定有侧导向架42,侧导向架42对应立柱32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多个导向轮421,多个导向轮421的轴线均水平设置,用于抵接于立柱32的竖直侧,从而实现了两侧导向架42与两立柱32适配,使得载货架41能够沿两立柱32稳定的竖直方向运动。
46.参照图1,行车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载货台4升降的升降驱动装置。
47.参照图1和图4,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包括两个,两升降机构分列两立柱32相互靠近一侧,升降机构均包括转动连接于上横梁33的上同步带轮43、转动连接于下横梁31的下同步带轮44以及套设于上同步带轮43与下同步带轮44之间的竖直同步带45,上同步带轮43与下同步带轮44的轴线方向均与下横梁31长度方向相同。两侧导向架42上均连接有吊拉件422(参照图5),吊拉件422固定于竖直同步带45,从而实现两竖直同步带45与载货台4的固定,进而实现当两竖直同步带45同步转动时,可以带动载货台4沿两立柱32竖直运动。
48.参照图4,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46、减速元件47以及驱动元件48,驱动轴46设置有
两根,两根驱动轴46均转动连接于下横梁31,两驱动轴46同轴设置且两驱动轴46的轴线方向与下横梁31的长度方向相同,为保证行车3的平衡,两驱动轴46位于下横梁31宽度方向的中部,减速元件47采用减速器,减速器固定于两驱动轴46的相互靠近一端,并与两驱动轴46连接,驱动元件48可以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等驱动件,驱动元件48固定于下横梁31上表面远离行走箱531的一侧,驱动元件48与减速元件47连接。驱动元件48通过减速元件47带动两驱动轴46同步转动,即可带动上同步带轮43与下同步带轮44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竖直同步带45转动,实现载货台4的升降。
49.参照图5,为实现将货物从货架上取放至载货台4以及将载货台4上的货物取放至货架上,载货台4上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两双向伸缩货叉49,两双向伸缩货叉49能够趋向载货台4的长度方向两侧伸缩,用以实现能够将货架上的物品取至载货台4上侧。
50.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动力机构51通过调速机构52带动驱动带轮532转动,配合水平同步带6实现行走箱531运动,带动行车3沿天轨1与地轨2进行运动;驱动元件48通过减速元件47带动两驱动轴46转动,可以带动两上同步带轮43与下同步带轮44同步转动,然后通过两竖直同步带45同步运行,实现载货台4的升降,再配合载货台4上的双向伸缩货叉49即可实现将物料取放。
51.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行走机构53可以采用不同形式替代,具体实施方式为:参照图6,行走机构53包括固定于下横梁31长度方向一侧的行走箱531,行走箱531内转动连接有轴线方向垂直于下横梁31长度方向的驱动齿轮534,驱动齿轮534与调速机构52相连,通过调速机构52驱动齿轮534转动。行走箱531内对应驱动齿轮534的上侧设置升降架535,升降架535竖直滑移连接于行走箱531,升降架535上转动连接有与驱动齿轮534轴线方向相同的齿轮轴5351,齿轮轴5351上固定有与齿轮轴5351同轴线设置的驱动带轮532,驱动带轮532为能够与水平同步带6适配的同步带轮,升降架535竖直向下运动,能够带动齿轮轴5351同步向下运动至啮合于驱动齿轮534,进而实现驱动齿轮534带动驱动带轮532转动;反之,升降架535竖直向上运动,能够带动齿轮轴5351同步向上运动至脱离啮合于驱动齿轮534,进而实现驱动齿轮534无法带动驱动带轮532转动。
52.参照图6,行走箱531的内对应齿轮轴5351的下方设置有两滑架536,两滑架536分列于齿轮轴5351的两侧,且两滑架536均能够沿横梁的长度方向运动,两滑架536内均转动连接有抵压轮533,抵压轮533的轴线方向与齿轮轴5351的轴线方向相同,行走箱531内设置有能够推动两滑架536驱动相互靠近方向运动的弹性件,本实施中,弹性件采用弹簧537,弹簧537设置于两滑架536相互远离的一侧,弹簧537一端固定于行走箱531且其另一端固定于滑架536,两弹簧537能够通过两滑架536推动两抵压轮533趋向相互靠近方向运动。
53.参照图6,水平同步带6的齿面朝下设置,水平同步带6的无齿面绕过两抵压轮533的外周面下侧、且水平同步带6的齿面绕过驱动带轮532的外周面上侧并啮合于驱动带轮532。通过弹簧537,配合抵压轮533与水平同步带6,能够使齿轮轴5351啮合于驱动齿轮534,并完成水平同步带6的张紧,避免水平同步带6松弛。驱动齿轮534通过齿轮轴5351能够带动驱动带轮532转动,然后通过驱动带轮532啮合于水平同步带6,即可实现行走箱531的移动。
54.参照图6,进一步的,为实现对水平同步带6的支撑,水平同步带6的下侧可以设置支撑部件,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板61,支撑板61的长度方向与水平同步带6的长度方向相同,支撑板61的两端均固定有支柱,用于与地面连接,支撑板6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同步张紧轮
62,支撑板61上固定有张紧电机63,张紧电机63可以采用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张紧电机63的输出轴固定于同步张紧轮62的轴线,水平同步带6的一端固定于支撑板61,且水平同步带6的另一端固定于同步张紧轮62的周面,随张紧电机63正转,能够带动同步张紧轮62正转动,进而带动水平同步带6的活动端进行拉紧,从而避免水平同步带6松弛,随张紧电机63反转,能够带动同步张紧轮62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水平同步带6的活动端进行放带,从而避免水平同步带6的张紧力过大,通过张紧电机63的正反向转动,带动同步张紧轮62的正反向转动能够保证水平同步带6的正常工作。
55.参照图6,抵压轮533的轴线方向两端还均成型有限位凸环5331,抵压轮533上两限位凸环5331之间的距离与支撑板61的宽度方向相同,且限位凸环5331凸出抵压轮533周面的距离大于水平同步带6的厚度,进而可以实现,当抵压轮533在支撑板61上运动时,限位凸环5331一方面能够对支撑板61上侧的水平同步带6进行限位,另一方面能够对行走箱531进行支撑导向。
56.参照图6和图7,进一步的,为实现水平同步带6的自动张紧调节,行走箱531内对应两滑架536相互靠近一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微动开关5312,行走箱531内对应两滑架536相互远离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微动开关5313,当第一微动开关5312触发时,第一微动开关5312控制张紧电机63正向转动,当第一微动开关5312停止触发时,张紧电机63停止转动;当第二微动开关5313触发时,第二微动开关5313控制张紧电机63反向转动,第二微动开关5313停止触发时,张紧电机63停止转动。
57.参照图6和图7,在运行过程中,当水平同步带6松弛时,两滑架536将受弹簧537的推力持续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从而抵触到第一微动开关5312,当第一微动开关5312受到抵触,第一微动开关5312控制张紧电机63将开始正向转动,从而带动同步张紧轮62正向转动,开始水平同步带6的张紧,当水平同步带6拖动两滑架536脱离抵触于第一微动开关5312时,张紧电机63停止转动;当水平同步带6张紧力过大,两水平同步带6拖动两滑架536运动至抵触于第二微动开关5313时,第二微动开关5313控制张紧电机63开始反向转动,从而带动同步张紧轮62反向转动,开始水平同步带6的放带,当水平同步带6放带至两滑架536脱离抵触第二微动开关5313时,张紧电机63停止转动,如此,即可实现水平同步带6的张紧力自动调节,保证设备运行。
58.进一步的,行走箱531内还可以设置制动部件,用于在水平同步带6断裂时使驱动带轮532停止转动。
59.参照图8,制动部件包括竖直滑移于行走箱531内的两顶针538,两顶针538分别位于行走箱531内两侧壁对应两抵压轮533之间的位置,顶针538向上运动能够推动升降架535向上运动至齿轮轴5351脱离与驱动齿轮534的啮合。
60.参照图8,两滑架536的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有一上斜面推块5361,两上斜面推块5361的上斜面倾斜方向相反,且两上斜面推块5361分别对应一顶针538设置,随两滑架536趋向相互靠近方向运动,能够使两上斜面推块5361的上斜面抵触于对应的顶针538下端,并逐渐推动顶针538向上运动,直至升降架535向上运动至齿轮轴5351和驱动齿轮534脱离啮合。
61.参照图8,在行车3运行过程中,水平同步带6产生断裂时,行走箱531内的弹簧537将推动两滑架536趋向相互靠近方向相对运动,两滑架536将首先抵接于第一微动开关
5312,此时第一微动开关5312带动张紧电机63转动,当张紧电机63动作无法实现水平同步带6的张紧,即两滑架536无法受水平同步带6的张紧趋向相互远离方向运动时,弹簧537将继续抵压第一微动开关5312的同时,推动两滑架536运动,进而使两滑架536带动上斜面推块5361推动顶针538竖直运动,实现驱动齿轮534与驱动轴46脱离啮合,避免水平同步带6断裂后,驱动带轮532受齿轮轴5351的驱动持续转动,将水平同步带6绞入行走箱531内,损坏设备。
62.参照图8,进一步的,便于工作人员察觉,行走箱531上设置有报警装置,行走箱531内部固定有第三微动开关5314,第三微动开关5314用于控制报警装置报警,升降架535向上运动能够抵接于第三微动开关5314,从而触发报警装置进行报警。当水平同步带6断裂时,两滑架536趋向相互靠近方向运动,推动顶针538向上运动,可以通过升降架535向上运动至推动推动升降架535抵触第三微动开关5314,并发第三微动开关5314,实现控制报警装置报警,进而便于工作人员的知晓及时工作。
6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