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交通运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运输设备,特别是一种黄土山地地区人饮管道管材二次运输设备。
背景技术:2.黄土山地地区多为陡坡(大部分为30
°‑
45
°
),且土质相对松软,管道工程施工时可用施工便道多为机耕道或田间地埂,大型拉运设备很难行进,转向,导致施工过程中管材二次倒运困难重重,而在转运过程中,针对于较长的管道,是需要人工对管道管材进行加固固定,防止脱落。
3.现有的转运工具一般都是通过动力部分与承运部分组成,承运部分一般都是承运部分四周安装围挡,围挡采用废旧脚手架钢管等物料加工固定在承运台上,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虽然可以有效防止管道管材脱落,但是固定住的挡板在装货与卸货时非常不方便,影响工作效率,且针对于不同长度的管道管材无法进一步调整承运台的长度,给运输过程带来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黄土山地地区人饮管道管材二次运输设备,该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对承运台长度延伸的同时,可以自由升降挡板,从而提高装卸的效率。
5.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黄土山地地区人饮管道管材二次运输设备,包括承运台和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固定在承运台的内部,所述承运台内部底面通过安装板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上端固定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上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表面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挡板,所述承运台的顶部开设有进出腔,所述挡板设置在进出腔中,所述旋转板上固定有两个电动伸缩杆,两个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螺纹杆滑动连接,放置箱的内部设置有转动组件,且转动组件与第一锥齿轮连接,所述放置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齿条,转动组件与齿条连接,两个齿条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两个齿条的另一端均固定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另一侧固定有调整机构。
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首先将管材放到承运台上,当不需要调整承运台的长度时,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第一锥齿轮远离转动组件,打开电机,电机会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带动旋转板转动,旋转板带动升降机构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挡板向上运动,对管道管材进行位置限定,当需要调整承运台的长度时,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使其啮合,再打开电机,电机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带动旋转板转动,旋转板带动电动伸缩杆转动,电动伸缩杆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转动组件转动,转动组件会带动两个齿条相对运动,齿条带动推动板向外转动,推动板带动调整机构向上运
动,从而使调整机构与承运台平齐,延伸其的长度,同时,旋转板会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升降机构向上运动,当调整机构与承运台平齐时,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会做往复运动,从而升降机构会继续带动升降机构向上运动,从而继续带动挡板向上运动,在延伸承运台长度的同时,也会对管道进行限位。
7.同理,当想要收回调整机构时,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带动旋转板转动,旋转板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转动组件转动,从而通过转动组件带动齿条向内运动,通过齿条带动调整组件水平移动的同时,会在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调整组件进入到承运台的内部,从而节省空间,同时转动柱转动带动升降机构下降,从而使挡板收回,方便装卸。
8.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移动座上固定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上设置有保护套。
9.采用以上结构,工作时,旋转板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移动座向上运动,移动座带动推杆向上运动,推杆带动挡板向上运动,从而使挡板从进出腔中滑出,使其可以更好的限位管道管材,而保护套可以防止管道管材划伤,当不使用时,旋转板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升降组件向下运动,从而使挡板收入到进出腔中,方便工作者装卸。
10.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小齿轮和第二小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小齿轮和第二小齿轮均通过圆柱转动连接在放置箱内部,所述第一齿轮上固定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小齿轮啮合连接,第一小齿轮和第二小齿轮啮合连接,第二小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啮合连接。
11.采用以上结构,工作时,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旋转柱转动,旋转柱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小齿轮转动,第一小齿轮带动第二小齿轮转动,第二小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转向相反,从而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带动两个齿条做相对运动,同理,当想要装置回归原位时,第一锥齿轮带动转动组件反转,从而带动两个齿条向内运动,从而使装置复位。
12.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有齿条,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滑动齿,所述滑动齿与限位柱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柱上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齿条固定连接。
13.采用以上结构,工作时,通过第一齿轮带动齿条向外运动,当第一齿轮接触到滑动齿,从而会带动滑动齿通过复位弹簧在限位柱上往复滑动,从而可以进一步的让升降机构继续向上运动。
14.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滑轨,所述滑轨固定在承运台上,所述滑轨上固定有受力板,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与推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之间固定有支杆,所述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的顶部设置有承运组件。
15.采用以上结构,工作时,推动板带动支撑杆运动,支撑杆带动第一滑动块在滑轨中滑动,第一滑动块通过支杆带动第二滑动块同步运动,从而通过相互配合,带动承运组件向外运动,当承运组件接触到受力板时,会改变运动轨迹,从而让承运组件向上运动,同理,当
想要带动承运组件向下运动时,通过推动板带动支撑杆运动,支撑杆带动调整机构向下运动,当承运组件与承运台接触时,会改变承运组件的运动角度,从而使承运组件收到承运台的内部中,从而节省空间。
16.所述承运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共同转动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外侧固定滑动球,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块转动连接。
17.采用以上结构,工作时,第一滑动块带动第一支撑柱在滑轨中运动,第二滑动块带动第二支撑柱在滑轨中运动,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通过支杆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同步运动,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带动延伸板向外运动,当延伸板的滑动球接触到受力板时,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会带动延伸板向上运动,从而使延伸板与承运台平齐,延伸其长度,当想要收回延伸板时,通过齿条带动调整机构向内运动,调整机构带动承运组件向下运动,从而使装置收入到承运台的内部中。
18.所述承运台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承运台的外侧固定有连接转向座。
19.采用以上结构,工作时,通过连接转向座连接动力源,通过移动轮带动承运台运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黄土山地地区人饮管道管材二次运输设备具有以下优点:1、工作时,首先将管材放到承运台上,当不需要调整承运台的长度时,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第一锥齿轮远离转动组件,打开电机,电机会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带动旋转板转动,旋转板带动升降机构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挡板向上运动,对管道管材进行位置限定,当需要调整承运台的长度时,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第一锥齿轮带动转动组件,使其工作,再打开电机,电机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带动旋转板转动,旋转板带动电动伸缩杆转动,电动伸缩杆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转动组件转动,转动组件会带动两个齿条相对运动,齿条带动推动板向外转动,推动板带动调整机构向上运动,从而使调整机构与承运台平齐,延伸其的长度,同时,旋转板会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升降机构向上运动,当调整机构与承运台平齐时,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会做往复运动,从而升降机构继续带动挡板向上运动,在延伸承运台长度的同时,也会对管道进行限位。
21.同理,当想要收回调整机构时,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带动旋转板转动,旋转板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转动组件转动,从而通过转动组件带动齿条向内运动,通过齿条带动调整组件水平移动的同时,会在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调整组件进入到承运台的内部,从而节省空间,同时转动柱转动带动升降机构下降,从而使挡板收回,方便装卸。
22.2、工作时,通过第一齿轮带动齿条向外运动,当第一齿轮接触到滑动齿,从而会带动滑动齿通过复位弹簧在限位柱上往复滑动,从而可以进一步的让升降机构继续向上运动。
23.3、工作时,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旋转柱转动,旋转柱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小齿轮转动,第一小齿轮带动第二小齿轮转动,第二小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转向相反,从而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带动两个齿条做相对运动,同理,当想要装置回归原位时,第一锥齿轮带动转动组件反转,从而带动两个齿条向内运动,从而使装置复位。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发明中传动组件的剖视图。
26.图3是本发明中调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5是本发明中承运台的俯视图。
29.图6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中,1、承运台;2、放置箱;3、移动轮;4、齿条;5、连接转向座;6、复位弹簧;7、限位柱;8、限位块;9、滑动齿;10、第一齿轮;11、第一小齿轮;12、第二小齿轮;13、第二齿轮;14、延伸板;15、第一支撑柱;16、推动板;17、滑轨;18、第二滑动块;19、支杆;20、第一滑动块;21、支撑杆;22、第二支撑柱;23、挡板;24、螺纹杆;25、移动座;26、第一锥齿轮;27、旋转板;28、转动柱;29、电机;30、推杆;31、第二锥齿轮;32、旋转柱;33、受力板;34、保护套;35、电动伸缩杆;36、滑动球。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2.如图1-图6所示,本黄土山地地区人饮管道管材二次运输设备,包括承运台1和放置箱2,放置箱2固定在承运台1的内部,承运台1内部底面通过安装板固定有电机29,电机29的输出轴端固定有转动柱28,转动柱28的上端固定有旋转板27,旋转板27上固定有螺纹杆24,螺纹杆24外表面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设置有挡板23,承运台1的顶部开设有进出腔,挡板23设置在进出腔中,旋转板27上固定有两个电动伸缩杆35,两个电动伸缩杆35的伸缩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26,第一锥齿轮26与螺纹杆24滑动连接,放置箱2内部设置有转动组件,且转动组件与第一锥齿轮26连接,放置箱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齿条4,转动组件与齿条4连接,两个齿条4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两个齿条4的另一端均固定有推动板16,推动板16的另一侧固定有调整机构。
33.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首先将管材放到承运台2上,当不需要调整承运台2的长度时,通过电动伸缩杆35带动第一锥齿轮26远离转动组件,打开电机29,电机29会带动转动柱28转动,转动柱28带动旋转板27转动,旋转板27带动升降机构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挡板23向上运动,对管道管材进行位置限定,当需要调整承运台1的长度时,通过电动伸缩杆35带动第一锥齿轮26带动转动组件,使其工作,再打开电机29,电机29带动转动柱28转动,转动柱28带动旋转板27转动,旋转板27带动电动伸缩杆35转动,电动伸缩杆35带动第一锥齿轮26转动,第一锥齿轮26带动转动组件转动,转动组件会带动两个齿条4相对运动,齿条4带动推动板16向外转动,推动板16带动调整机构向上运动,从而使调整机构与承运台1平齐,延伸其的长度,同时,旋转板27会带动螺纹杆24转动,螺纹杆24带动升降机构向上运动,当调整机构与承运台1平齐时,第一滑动机构与第二滑动机构会做往复运动,从而升降机构继续带动挡板23向上运动,在延伸承运台1长度的同时,也会对管道进行限位。
34.同理,当想要收回调整机构时,通过电机29带动转动柱28转动,转动柱28带动旋转板27转动,旋转板27带动第一锥齿轮26转动,第一锥齿轮26带动转动组件转动,从而通过转
动组件带动齿条4向内运动,齿条4带动调整组件水平移动的同时,会在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调整组件进入到承运台1的内部,从而节省空间,同时转动柱28转动带动升降机构下降,从而使挡板收回,方便装卸。
35.升降机构包括移动座25,移动座25与螺纹杆24螺纹连接,移动座25上固定有推杆30,推杆30的另一端与挡板23固定连接,挡板23上设置有保护套34。
36.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旋转板27带动螺纹杆24转动,螺纹杆24带动移动座25向上运动,移动座25带动推杆30向上运动,推杆30带动挡板23向上运动,从而使挡板23从进出腔中滑出,使其可以更好的限位管道管材,而保护套34可以防止管道管材划伤,当不使用时,旋转板27带动螺纹杆24转动,从而带动升降组件向下运动,从而使挡板23收入到进出腔中,方便工作者装卸。
37.转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3、第一小齿轮11和第二小齿轮12,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3、第一小齿轮11和第二小齿轮12均通过圆柱转动连接在放置箱2内部,第一齿轮10上固定有旋转柱32,旋转柱3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锥齿轮31,第二锥齿轮31与第一锥齿轮26啮合连接,第一齿轮10与第一小齿轮11啮合连接,第一小齿轮11和第二小齿轮12啮合连接,第二小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啮合连接,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3分别与两个齿条4啮合连接。
38.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第一锥齿轮26带动第二锥齿31轮转动,第二锥齿轮31带动旋转柱32转动,旋转柱32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第一齿轮10带动第一小齿轮11转动,第一小齿轮11带动第二小齿轮12转动,第二小齿轮12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使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3转向相反,从而使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3带动两个齿条4做相对运动,同理,当想要装置回归原位时,第一锥齿轮26带动转动组件反转,从而带动两个齿条4向内运动,从而使装置复位。
39.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二滑动组件结构相同,第一滑动组件包括限位柱7,限位柱7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6,复位弹簧6的一端固定有齿条4,复位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有滑动齿9,滑动齿9与限位柱7滑动连接,限位柱7上固定有限位块8,限位柱7的一端与齿条4固定连接。
40.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通过第一齿轮26带动齿条4向外运动,当第一齿轮10接触到滑动齿9,从而会带动滑动齿9通过复位弹簧6在限位柱7上往复滑动,从而可以进一步的让升降机构继续向上运动。
41.调整机构包括滑轨17,滑轨17固定在承运台1上,滑轨17上固定有受力板33,滑轨17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20与第二滑动块18,第一滑动块20的外侧固定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与推动板16固定连接,第一滑动块20与第二滑动块18之间固定有支杆19,第一滑动块20与第二滑动块18的顶部设置有承运组件。
42.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推动板16带动支撑杆21运动,支撑杆21带动第一滑动块20在滑轨17中滑动,第一滑动块20通过支杆19带动第二滑动块18同步运动,从而带动承运组件向外运动,当承运组件接触到受力板33时,会改变运动轨迹,从而让承运组件向上运动,同理,当想要带动承运组件向下运动时,通过推动板16带动支撑杆21运动,支撑杆21带动调整机构向下运动,当承运组件与承运台1接触时,会改变承运组件的运动角度,从而使承运组件收到承运台1的内部中,从而节省空间。
43.承运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15与第二支撑柱22,第一支撑柱15与第二支撑柱22的顶端共同转动连接有延伸板14,延伸板14的外侧固定滑动球36,第一支撑柱15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块20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柱22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块18转动连接。
44.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第一滑动块20带动第一支撑柱15在滑轨17中运动,第二滑动块18带动第二支撑柱22在滑轨中运动,第一滑动块20与第二滑动块22通过支杆19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柱15与第二支撑柱22同步运动,第一支撑柱15与第二支撑柱22带动延伸板14向外运动,当延伸板14的滑动球接触到受力板时,第一支撑柱15与第二支撑柱22会带动延伸板14向上运动,从而使延伸板14与承运台1平齐,延伸其长度,当想要收回延伸板14时,通过齿条4带动调整机构向内运动,调整机构带动承运组件向下运动,从而使装置收入到承运台1的内部中。
45.承运台1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3,承运台1的外侧固定有连接转向座5。
46.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通过连接转向座5连接动力源,通过移动轮3带动承运台1运动。
4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工作时,通过连接转向座5连接动力车,将管材放到承运台1上,当不需要调整承运台1的长度时,电动伸缩杆35带动第一锥齿轮26远离第二锥齿轮31,打开电机29,电机29带动转动柱28转动,转动柱28带动旋转板27转动,旋转板27带动螺纹杆24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座25向上运动,移动座25向上运动带动推杆30向上运动,推杆30带动挡板23向上运动,从而对承运台1上的管道板材进行限位,防止脱落。
48.当需要调整承运台1的长度时,首先通过电动伸缩杆35带动第一锥齿轮26靠近第二锥齿轮31,使其之间啮合,再打开电机29,电机29带动转动柱28转动,转动柱28带动旋转板27转动,旋转板27带动电动伸缩杆35转动,电动伸缩杆35带动第一锥齿轮26转动,第一锥齿轮26带动第二锥齿轮31转动,第二锥齿轮31带动旋转柱32转动,旋转柱32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第一齿轮10带动第一小齿轮11转动,第一小齿轮11带动第二小齿轮12转动,第二小齿轮12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3转向相反,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3会带动两个齿条4做相对运动,从而齿条4带动推动板16向外运动,推动板16带动支撑杆21向外运动,支撑杆21带动第一滑动块20与第二滑动块18在滑轨17中向外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柱15与第二支撑柱22向外运动,当滑动球36向外运动与受力板33接触时,会带动第一支撑柱15与第二支撑柱22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延伸板14向上运动,最终使延伸板14与承运台1平齐,同时,旋转板27会带动螺纹杆24转动,螺纹杆24带动连接座25向上运动,通过推杆30带动挡板23向上运动,当延伸板14与承运台1平齐时,第一齿轮10会与滑动齿9接触,从而会带动滑动齿9通过复位弹簧6在限位柱7上往复滑动,此时螺纹杆14会继续带动连接座25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挡板23继续向上运动,在延伸承运台1的长度的同时,也对管道进行限位。
49.同理,当想要收回延伸板14时,通过电机29带动转动柱28转动,转动柱28动旋转板27转动,旋转板27带动第一锥齿轮26转动,第一锥齿轮26带动第二锥齿轮31转动,从而通过转动组件带动齿条4向内运动,通过齿条4带动调整的同时,会在向内运动,从而带动调整组件进入到承运台1的内部,从而节省空间,同时转动柱28转动带动升降机构下降,从而使挡板23收回,方便装卸。
50.综上,通过第一滑动组件、第二滑动组件与调整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在对承运台1
延伸的同时又可以控制挡板23的功能。
5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