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正压气力输送的翻转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8562发布日期:2022-07-13 02:1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正压气力输送的翻转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正压气力输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正压气力输送的翻转阀。


背景技术:

2.在面粉生产企业,正压气力输送是一种常用的输送方法,而正压输送管道上通常会使用到阀门。通常的阀门均采用在阀杆处进行密封,因而用于阻断的部件,如阀板,阀芯通常是位于密闭的阀体内,因而阀体内部和阀板容易受到面粉的污染。
3.公布号为cn107720278b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旋转阀密相气力输送系统及方法,其设有变频式可调预分割旋转阀,通过转动的可调挡板在旋转阀壳体内旋转而使物料随空气流过。由于可调挡板位于旋转阀壳体内,因而物料会附着在调挡板上,进而影响输送的效率,甚至被堵塞。
4.公布号为cn205896227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闸板密封闸阀,该闸阀包括阀体、阀芯、阀杆、阀盖和阀座。由于闸阀的闸板脱离阀座后,颗粒物会进入到阀体内部以及两个闸板之间,并在上面附着,长时间的附着会影响密封性,或者因在阀体内的底部堆积而导致无法关闭。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正压气力输送的翻转阀,用于解决正压气力输送时物料容易在阀体内和阀板上附着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用于正压气力输送的翻转阀,包括阀体、转动连接在阀体内的阀板以及固定在阀体外用于带动阀板在阀体内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阀体上设有第一过流孔,所述第一过流孔偏离阀板的转动中心,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二过流孔,所述第二过流孔的中心与阀板转动中心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过流孔的中心与阀板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为b,则满足a=b,所述阀体在第一过流孔的周围固定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与阀板密封配合;所述阀板转动时有两位置,当阀板位于其中一个位置时,所述第一过流孔与第二过流孔对正;当阀板位于另一个位置时,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错开,所述阀板将第一过流孔封堵。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流孔有两个,阀板转动时,所述第二过流孔依次与两个第一过流孔对正。
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环形的密封座和嵌在密封座靠近阀板一侧的密封环,所述密封座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压紧在阀板上并与阀板密封配合。
10.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设有用于对密封环施加朝向阀板方向压力的压紧装置。
11.进一步的,密封座上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密封环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密封环靠近阀板的一面探出密封座,所述密封环与密封座滑动配合,所述压紧装置设置在阀体外侧。
12.进一步的,所述压紧装置为与阀体一侧螺纹连接的紧定螺钉,所述紧定螺钉的里
端顶在密封环上。
13.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环与密封座密封配合,所述压紧装置为固定设置在阀体外侧的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与安装槽的底部连通,所述气管接头与车间压缩空气管道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环靠近密封座的一面垂直固定设置有导向销,所述导向销与密封座滑动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阀板中心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阀体贯穿转动连接,所述阀体外设有与转轴固定连接的曲柄,所述曲柄在靠近外端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内设有销轴,所述销轴与曲柄转动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推杆与销轴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两侧在与第一过流孔所对应的位置分别固定设置有进料管和出料管。
17.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
18.1.发明设有上阀体、下阀体、阀板、密封座和密封环,密封环与阀体密封时的面积小,从而减少了物料在阀板上的附着。阀体为开放式,阀体和阀板之间有间隙,从而便于采用压缩空气对阀体和阀板进行清理,防止物料在阀体内和阀板上的附着。
19.2.本发明设有压紧装置,压紧装置为气管接头,气管结构与压缩空气管道连接,从而对密封环施加朝向阀板的压力,并实现密封。因而无须人工进行调整,可始终自动保持密封环和阀板之间的密封,保证被输送的物料不会从密封环处泄漏。
20.3.密封环上设有导向销,导向销可防止阀板在转动时密封环随阀板一起转动,防止密封环和密封座因相对转动而发生磨损,进而导致密封环背面的压缩空气泄漏而导致对密封环的气体压力降低,进而影响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是实施例1的外形示意图;
22.图2是从上方看实施例1的爆炸图;
23.图3是从下方看实施例1的爆炸图;
24.图4是实施例3中密封环的外形示意图;
25.图中:
26.1、上阀体;2、进料管;3、曲柄;4、转轴;5、气缸;6、电磁换向阀;7、支架;8、下阀体;9、驱动头;10、销轴;11、出料管;12、条形孔;13、密封座;14、安装槽;15、导向销;16、密封环;17、阀板;18、第二过流孔;19、第一过流孔;20、限位销;21、压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1
28.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正压气力输送的翻转阀,包括阀体、转动连接在阀体内的圆盘形的阀板17以及固定在阀体外用于带动阀板17在阀体内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阀体包括圆盘形的上阀体1和平行设置在上阀体1下方的圆盘形的下阀体8,所述上阀体1和下阀体8之间沿边缘均布有圆筒形的定位筒,所述定位筒内均穿有螺栓,所述上阀体1和下阀体8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29.所述阀板17平行设置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8之间,所述上阀体1和下阀体8上均设有两个以阀板17转动中心左右对称的第一过流孔19。所述上阀体1上的第一过流孔19和下阀体8上的第一过流孔19对正,所述第一过流孔19均偏离阀板17的转动中心,所述阀板17上设有两个第二过流孔18,两个第二过流孔18以阀板17转动中心间隔90度设置。所述第二过流孔18的中心与阀板17转动中心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过流孔19的中心与阀板17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为b,则满足a=b,所述上阀体1和下阀体8在第一过流孔19的周围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均与阀板17密封配合。
30.所述阀板17转动时有两位置,当阀板17位于其中一个位置时,靠左的第一过流孔19与靠左的第二过流孔18对正,靠右第一过流孔19与靠右的第二过流孔18错开,此时上阀体1和下阀体8上靠左的一对第一过流孔19通过靠左的第二过流孔18连通,靠右的一对第一过流孔19被阀板17封堵。当阀板17位于另一个位置时,靠右的一对第一过流孔19与靠右的第二过流孔18对正,靠左的第一过流孔19与靠左的第二过流孔18错开,此时上阀体1和下阀体8上靠右的一对第一过流孔19通过靠右的第二过流孔18连通,靠左的一对第一过流孔19被阀板17封堵。
31.所述密封组件有四套,每套密封组件均包括圆环形的密封座13和嵌在密封座13靠近阀板17一侧的密封环16,所述密封座13分别与对应的上阀体1或下阀体8焊接,所述密封座13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过流孔19同心,所述密封环16的内侧均压紧在阀板17上并与阀板17密封配合。
32.所述密封座13靠近阀板17的一面均设有环形的安装槽14,所述密封环16设置在对应的安装槽14内,所述密封环16与密封座13滑动配合。
33.所述上阀体1的上面和下阀体8的下面均设有用于对密封环16施加朝向阀板17方向压力的压紧装置21。所述压紧装置21为设置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8上的紧定螺钉,所述紧定螺钉以对应的安装槽14为中心均布,所述紧定螺钉分别与对应的上阀体1和下阀体8贯穿螺纹连接,所述紧定螺钉的里端分别顶在对应的密封环16上。
34.拧动紧定螺钉,可对密封环16在安装槽14内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密封环16压紧在阀板17上,当密封环16发生磨损时,可对密封环16的磨损量进行补偿。
35.所述阀板17的中心焊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与上阀体1贯穿转动连接,所述上阀体1的上方设有与转轴4上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条形的曲柄3,所述曲柄3的靠近外端设有条形孔12,所述条形孔12沿曲柄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条形孔12内设有销轴10,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5。所述下阀体8的右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横向的支架7,所述气缸5的缸体通过螺栓与支架7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气缸5的推杆向左,该推杆的左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开口向左的c字形的驱动头9,所述曲柄3的外端位于驱动头9内,所述销轴10插在驱动头9左端,所述销轴10的下端设有用于对其轴向定位的开口销。在气缸9的带动下,所述销轴10横向移动时,销轴10在条形孔12相对于曲柄3运动时既转动又滑动。
36.所述上阀体1的上面设有人字形的进料管2,所述进料管2的底端分别与上阀体1上与第一过流孔19所对应的位置焊接。所述下阀体8的下面在与第一过流孔19所对应的位置均焊接有出料管2。
37.所述支架7的前侧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电磁换向阀6,所述电磁换向阀6与气缸5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6还与车间压缩空气管道连接。
38.电磁换向阀6控制气缸5移动到气缸5的左止点时,靠左的出料管11和进料管2连通,靠右的出料管11和进料管2阻断。电磁换向阀6控制气缸5移动到气缸5的右止点时,靠右的出料管11和进料管2连通,靠左的出料管11和进料管2阻断,从而实现了进料管2向两个出料管11输送物料的切换。
39.如图2所示,所述上阀体1和下阀体8之间还设有焊接在上阀体1底面的弧形的护板24,所述护板24设置在阀板17之外。所述上阀体1的上面在曲柄3的一侧设有两个限位销20,用于对曲柄的摆动位置进行限定,进而对阀板17的转动时的两个位置进行限定,保证阀板在这两个位置时第二过流孔18与第一过流孔19对正。
40.实施例2
4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42.所述密封环16与密封座13密封配合,所述压紧装置21为固定设置在阀体外侧的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与安装槽14的底部连通,所述气管接头与车间压缩空气管道连通。
43.气管接头将压缩空气导入到安装槽14的底部,对密封环16施加朝向阀板17的压力,从而实现密封。因而无须人工进行调整,可始终保持密封环16和阀板17之间的密封,保证被输送的物料不会从密封环16处泄漏。
44.实施例3
45.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46.所述密封环16靠近密封座13的一面垂直固定连接有导向销15,所述导向销15插入到密封座13上对应的孔内,所述导向销15与密封座13滑动连接。
47.导向销15可防止阀板17在转动时密封环16随阀板17一起转动,防止密封环16和密封座13因相对转动而发生磨损,进而导致密封环16背面的压缩空气泄漏而导致对密封环16的气体压力降低,进而影响密封效果。
4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描述内容较为详细和具体,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但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发明,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做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对于本领域的研究人员或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结构之内,系统内部的局部改进和子系统之间的改动、变换等,仍是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目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已经进行了中试,即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实验;中试完成后,在小范围内开展了用户使用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满意度较高;现在已经着手准备产品正式投产进行产业化,包括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调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