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槽及溜槽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532387发布日期:2022-09-16 20:49阅读:1426来源:国知局
溜槽及溜槽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溜槽及溜槽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垃圾处理车间中,各设备布局十分紧凑,并且各设备之间需要频繁的进行物料输送。根据建筑垃圾的输送要求,一般选择大倾角的皮带机进行物料输送,并且在大倾角的皮带的末端设置溜槽,以使物料自皮带机上流出。然而,自溜槽中流出的物料速度较大,与下游侧的设备进行碰撞时,会出现反弹,进而导致出现撒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溜槽,通过将吸能部设置在物料的传输路径上,使得物料在传输的过程经过吸能部,吸能部能够吸收物料的动能,以降低物料的速度,进而降低经溜槽流出的物料的速度,解决了现有的溜槽中流出的物料速度较大,与下游侧的设备进行碰撞时,会出现反弹,进而导致出现撒料的问题,避免了物料的撒出。
4.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溜槽,所述溜槽用于输送物料,所述溜槽包括传输机构和吸能部,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输送路径,所述传输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输送路径连通的入口和出口,所述物料自所述入口沿所述输送路径传送至所述出口,所述吸能部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所述吸能部被构造为经由所述吸能部的形变吸收所述物料的动能。
5.优选地,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筒状壁部,由所述筒状壁部限定所述输送路径、所述入口以及所述出口,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承载板,所述输送路径包括第一输送段和第二输送段,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二输送段相交于转折点,所述转折点位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吸能部设置于所述承载板。
6.优选地,所述筒状壁部包括第一传输部和第二传输部,所述第一传输部与所述第二传输部连接,所述第一传输部沿预定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传输部包括所述承载板,所述预定方向与所述承载板相交。
7.优选地,所述第二传输部包括第一传输件、第二传输件和第三传输件,所述第一传输件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传输件自所述第一传输件向所述第一传输件的外部凸出,所述第二传输件包括所述承载板,所述第三传输件与所述第二传输件连接,在所述溜槽的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三传输件沿所述重力方向延伸所述承载板与重力方向垂直。
8.优选地,所述溜槽还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设置于承载板的朝向所述筒状壁部的内部的第一侧部,所述吸能部设置所述承载板的背对所述筒状壁部的内部的第二侧部,所述缓冲板为柔性板,所述吸能部包括多个吸能弹簧,所述多个吸能弹簧均处于压缩状态。
9.优选地,所述溜槽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传输件和所述第一传输部两者,所述连接部被设置为能够进行形变。
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溜槽的设计方法,所述设计方法包括:
11.设置用于输送物料的传输机构,其中,所述传输机构具有倾斜的输送路径以及与
所述输送路径连通的入口和出口;
12.基于所述物料的动能,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设置吸能部,其中,所述吸能部被构造为经由所述吸能部的形变吸收所述物料的动能。
13.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物料的动能,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设置吸能部,其中,所述吸能部被构造为经由所述吸能部的形变吸收所述物料的动能,包括:
14.获取所述物料在所述入口处的速度、所述物料的质量以及所述物料的下落高度;
15.基于所述物料在所述入口处的速度、所述物料的质量以及所述物料的下落高度,获取所述物料在所述吸能部上方的落点位置;
16.基于所述物料在所述落点位置的动能以及所述动能与所述吸能部的能量转化效率,获取所述吸能部的弹性势能转化量;
17.获取所述吸能部的预设压缩量,基于所述弹性势能转化量,获得所述吸能部的刚度,基于所述吸能部的刚度,选取所述吸能部的种类。
18.优选地,基于所述溜槽的使用环境的噪音需求,选择缓冲板的材料,以所述落点位置为中心,铺设所述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边沿距所述落点位置的距离为预定距离。
19.优选地,获取所述吸能部的预设压缩量包括:
20.将所述物料在所述入口处的速度和所述出口处的速度的差值设置为降速值,对所述降速值和所述吸能部的压缩量进行拟合,获得所述降速值和所述吸能部的压缩量的关系,基于预期的所述降速值获得所述预设压缩量。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溜槽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23.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溜槽的平面结构的示意图;
24.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吸能部结构的示意图;
25.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溜槽的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26.图5示出图4中步骤s2的流程图。
27.图标:100-传输机构;110-第一传输部;121-第一传输件;122-第二传输件;1221-立板;1222-承载板;123-第三传输件;130-入口;140-出口;200-吸能弹簧;300-连接部;400-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
知的特征的描述。
29.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30.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31.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32.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33.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
……
之上”、“上部”、“在
……
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
……
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
……
之上”和“在
……
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34.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5.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36.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技术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37.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溜槽,所述溜槽包括传输机构和吸能部,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输送路径,所述传输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输送路径连通的入口和出口,所述物料自所述入口沿所述输送路径传送至所述出口,所述吸能部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所述吸能部被构造为经由所述吸能部的形变吸收所述物料的动能。该溜槽通过将吸能部设置在物料的传输路径上,使得物料在传输的过程经过吸能部,吸能部能够吸收物料的动能,以降低物料的速度,进而降低经溜槽流出的物料的速度,解决了现有的溜槽中流出的物料速度较大,
与下游侧的设备进行碰撞时,会出现反弹,进而导致出现撒料的问题,避免了物料的撒出。
38.如图1和图2所示,传输机构包括筒状壁部,筒状壁部围设出传输空间,筒状壁部限定输送路径、入口以及出口,传输机构100包括承载板1222,传输路径包括第一传输段和第二传输段,第一传输段和第二输送段,第一输送段与第二输送段相交于转折点(此处的转折点即为物料在承载板1222上的理论落点),转折点位于承载板1222上,吸能部设置于承载板1222。也就是说,第一传输段为物料自入口130运动至承载板1222的运动路径,第二传输段为物料自承载板1222运动至出口140的运动路径,物料经第一传输段后落向设置有吸能部的承载板1222,物料与吸能部进行能量转换后,速度降低,之后经第二传输段移动至传输空间的出口140,物料经出口140自溜槽中流出,如此,实现了物料的降速,避免了物料的撒出。
39.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筒状壁部包括第一传输部110和第二传输部,第一传输部110与第二传输部连接,第一传输部110和第二传输部共同限定出传输空间。第一传输部110为方形管,第一传输部110为溜槽的固定部分,第一传输部110用于与大倾角的皮带机的出料端连接,使得物料经第一传输部110进入溜槽中,第一传输部110沿预定方向l1延伸。第二传输部包括承载板1222,也就是说,承载板1222为第二传输部的部分,承载板与预定方向l1交叉,物料自第一传输部110的下端流出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承载板1222运动,也就是说,承载板1222位于物料自第一传输部110流出后的落点所在的位置。物料经第一传输部110流向第二传输部的承载板1222,设置与承载部的吸能部能够吸收物料的动能,以实现降低速度的效果。
40.如图2所示,第二传输部包括第一传输件121和第二传输件122,第一传输件与第一传输部110连接,第一传输件121为方形管的部分,第一传输件121沿预定方向l1延伸,第二传输件122自第一传输件121向第一传输件121的外部凸出(自第一传输件121向第一传输件121的左侧凸出),第二传输件122包括立板1221和承载板1222,立板1221沿重力方向l2延伸,承载板1222与立板1221连接,承载板1222与重力方向l2垂直。
41.进一步地,溜槽还包括缓冲板(位于承载板1222的上方,图1和图2中未示出),缓冲板设置在承载板1222的朝向筒状壁部的内部的第一侧部,使得缓冲板为溜槽的衬板,吸能部设置承载板1222的背对筒状壁部的内部的第二侧部,也就是说,缓冲板设置在承载板1222的上方,吸能部设置在承载板1222的下方,缓冲板为柔性板,吸能部包括多个吸能弹簧200,吸能弹簧200的结构如图3所示,多个吸能弹簧200均设置在承载板1222的下方,多个吸能弹簧200均处于压缩状态。在物料自第一传输部110运动至承载板1222时,能够避免物料直接砸向承载板1222,缓冲板能够形变,使得物料与溜槽的撞击位置由承载板1222的硬质钢板变为能够形变的缓冲板,降低了物料撞击溜槽的噪音。
42.优选地,缓冲板为高分子聚乙烯板。
43.该溜槽通过将缓冲板设置在与重力方向l2垂直的承载板1222上,在物料落向承载板1222时,其中部分的物料无法继续运动,也就是说,会有部分物料残留在缓冲板上,如此,能够在其他物料落向承载板1222上,物料不会再与缓冲板接触,而是与残留在承载板1222上的物料接触,如此,能够延长缓冲部的使用寿命。
44.优选地,吸能弹簧200为橡胶弹簧。
45.此外,如图1所示,第二传输部还包括第三传输件123,第三传输件123可以为方形管,第三传输件123与第二传输件122连接,第三传输件123沿重力方向l2延伸。第一传输部
110和第二传输部共同限定传输空间,此时,传输空间的入口130设置在第一传输部110的远离第二传输部的端部,传输空间的出口140设置在第二传输部的第三传输件123的远离第一传输部110的端部。
46.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溜槽还包括连接部300,连接部300连接第一传输件121和第一传输部110两者,连接部300能够形变。如此,通过设置连接部300,使得第一传输部110和第一传输件121之间为软连接,能够便于调整第二传输部与第一传输部110的相对位置。
47.优选地,连接部300为橡胶接头,如此,能够进一步地保证第一传输部110和第一传输件121之间的密封。
48.此外,如图1所示,溜槽还包括支撑部400,支撑部400与承载板1222连接,并且设置在吸能部的下方,以支撑传输机构100。
49.在溜槽的实体中,转折点与传输机构100的入口130的距离可以为3000mm,入口130的下端距离承载板1222的距离为4000mm,承载板1222与传输机构100的出口140的距离可以为800mm,橡胶接头的长度可以为294mm。
50.根据本技术的溜槽,物料在下落过程中自身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通过设置包括多个吸能弹簧的吸能部,使得物料的动能在与缓冲板接触时,物料的动能被设在在承载板下方的吸能弹簧吸收,使得吸能弹簧被进一步压缩,如此完成了能量的转换,从而降低物料的能量,以达到降低物料的速度的目的。同时,缓冲板为柔性板,物料与缓冲板为柔性接触,能够降低噪音,并且由于吸能弹簧的吸能功能,在接触瞬间,吸能弹簧形变进一步地将刚性接触转化为柔性接触,进一步地降低了噪音。
5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溜槽的设计方法,如图4所示,溜槽的设计方法包括:
52.s1、设置用于输送物料的传输机构,其中,所述传输机构具有倾斜的输送路径以及与所述输送路径连通的入口和出口;
53.s2、基于所述物料的动能,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设置吸能部,其中,所述吸能部被构造为经由所述吸能部的形变吸收所述物料的动能。
54.通过上述的设计方法设计的溜槽,物料在传输的过程经过吸能部,吸能部能够吸收物料的动能,以降低物料的速度,进而降低经溜槽流出的物料的速度,解决了现有的溜槽中流出的物料速度较大,与下游侧的设备进行碰撞时,会出现反弹,进而导致出现撒料的问题,避免了物料的撒出。
55.如图5所示,步骤s2包括:
56.s21、获取所述物料在所述入口处的速度、所述物料的质量以及所述物料的下落高度;
57.在步骤s21中,假设物料以1s的间隔排料,获得每次物料进料的质量,物料在入口处的速度以及物料的下落高度为根据溜槽使用情况确定的值。
58.s22、基于所述物料在所述入口处的速度、所述物料的质量以及所述物料的下落高度,获取所述物料在所述吸能部上方的落点位置;
59.在步骤s21中,通过物料的质量、物料初始速度以及预期的物料下落高度,计算出物料在承载板上的落点位置,此处的位置即为转折点。
60.s23、基于所述物料在所述落点位置的动能以及所述动能与所述吸能部的能量转化效率,获取所述吸能部的弹性势能转化量;
61.在步骤s23中,基于物料的重量、物料初始速度以及下落的高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1/2mv
12
+mgh=1/2mv
22
=物料接触承载板时的动能,以获得物料接触承载板时的动能;
62.此时,基于物料的动能转化为吸能部的弹性势能转化率,获得吸能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量。此处的弹性势能转化率可以为95%。
63.s24、获取所述吸能部的预设压缩量,基于所述弹性势能转化量,获得所述吸能部的刚度,基于所述吸能部的刚度,选取所述吸能部的种类。
64.在步骤s24中,吸能部的预设压缩量可以为根据溜槽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的,例如,根据使用现场的情况,吸能部的预设压缩量可以为5mm。基于弹性势能转化量,获得吸能部的刚度,基于吸能部的刚度,选取吸能部的种类。
65.基于吸能部的刚度选择橡胶弹簧作为吸能部,橡胶弹簧性能稳定,其产生的噪音也小于钢弹簧,其形状不受限制,各个方向的刚度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自由选择;并且橡胶弹簧弹性模量虽小,可以得到较大的弹性变形,容易实现理想的非线性特性;同时橡胶弹簧具有较高的内阻.这对于突然冲击和高频振动的吸收以及隔音具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同一橡胶弹簧能同时承受多向载荷,能够将溜槽的结构简化,其安装和拆卸简便,无需润滑,有利于维护保养。
66.进一步地,吸能部的预设压缩量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67.将具有上述的吸能部的溜槽进行实验,将物料入口处的速度和出口处的速度的差值设置为降速值,根据物料的不同的初始速度的降速值,获得不同降速值下的吸能部的压缩量,将降速值与吸能部簧的压缩量进行拟合,获得降速值与吸能部的压缩量的关系。在进行预设压缩量选择时,可以依据上述的关系式,选取预期的降速值,以获得预设压缩量。
68.此外,如图4所示,该溜槽的设计方法还可以包括:
69.步骤s3、基于所述溜槽的使用环境的噪音需求,选择缓冲板的材料,以所述落点位置为中心,铺设所述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边沿距所述落点位置的距离为预定距离。
70.在步骤s3中,在溜槽的实际使用环境中,噪音不能超出85db-95db,基于噪音的标准,选定高分子聚乙烯板作为缓冲板。由于物料落在承载板上会散落,因此,需要在承载板上以理论落点为中心,铺设方形缓冲板,缓冲板的边沿距落点位置的距离为预定距离,此处的预定距离可以为500mm。
71.通过上述的溜槽设计方法设计的溜槽,能够降低经溜槽流出的物料的速度,进而避免物料撒出,同时,能够降低噪音。
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