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

文档序号:31603641发布日期:2022-09-21 09:4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

1.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集成电路生产制造需要经过上百道主要工序。其技术范围覆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全尺度,地球上诸多先进的技术在集成电路行业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由于集成电路制造的精密性以及对成本和利润的追求,为了保证芯片的质量,需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过程及时地进行监测,为此,几乎每一步主要工艺完成后,都要对芯片进行相关的工艺参数监测,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3.集成电路板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人工目测、在线测试、功能测试、光学检测等。当进行人工目测时,由于集成电路板体积小,结构复杂,因此对线路板的观察也必须用到专业的观测仪器。一般采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来观察,利用视频显微摄像头,可以清晰地看到非常直观的电路板的显微结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比较容易进行电路板的设计和检测。
4.但当利用观测仪器对集成电路板进行双面观察测试时,需先利用夹具夹装定位待测试的集成电路板,使集成电路板的其中一面朝向观测仪器的视频显微摄像头,待该面观察测试后,将集成电路板从夹具上取下,翻转至其另外一面,并再次夹装至夹具上,以供观察测试该集成电路板的另外一面,这种方式不仅操作繁琐,耗时耗力,十分不方便,同时测试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了现有技术对集成电路板进行双面观察测试时,操作繁琐,耗时耗力,十分不方便且测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
6.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包括第一筒体、基板、夹持机构以及翻面机构,所述第一筒体整体水平设置且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基板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开口中;
7.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板、第一杆体和传动组件,两个所述夹板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固定集成电路板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一杆体插设于所述基板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杆体作用于所述传动组件,以调节两个所述夹板之间的夹距;
8.所述翻面机构包括第二杆体、第二筒体和翻面组件,所述第二杆体插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另一端,所述第二筒体两端分别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外侧,所述第二杆体作用于所述第二筒体,带动所述第一杆体进行转动,所述翻面组件作用于所述第二筒体,解除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间的传动,并可带动夹持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集成电路板进行翻面转动。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个移动板、两个丝杆、两个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两个所述移动板相对设置于两个所述夹板的相离侧,每个所述移动板与
相邻所述夹板之间通过连杆弹性相连,两个所述丝杆呈一字状相对插设于所述基板内,两个所述移动板一端分别螺纹套设于两个所述丝杆外侧,两个所述第一锥齿固定于两个所述丝杆相近端,所述第一杆体一端伸入所述基板、并固定有第二锥齿,所述第二锥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锥齿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第一锥齿相啮合。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可供所述移动板插置的径向槽,所述径向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中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移动板固定相连。
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筒体内周侧相对设置有两个之间相互水平的轨道块,所述基板两侧开设有与所述轨道块滑动卡接配合的轨道槽。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块面向所述第一筒体中心一侧弹性设置有第二卡珠,所述轨道槽槽内壁上相对开设有两个与所述第二卡珠相配合的第二珠槽。
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筒体外侧轴向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杆体外侧径向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插接配合的第一定轴;所述第二筒体上开设有槽口朝向所述第二杆体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定轴滑动插接配合的第四限位槽,
14.其中,当所述第二杆体带动所述第一杆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定轴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靠近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定轴则位于所述第四限位槽内靠近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
15.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杆体外侧套接有固定套,所述第一杆体外侧滑动套接有与所述第二筒体转动挤压配合的滑套,所述滑套位于所述固定套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且所述第一杆体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滑套和固定套的相应外壁上;
16.其中,当所述第二杆体带动所述第一杆体转动时,所述滑套通过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始终挤压所述第二筒体。
17.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翻面组件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上且与所述第二杆体平行的第三杆体,
18.所述第二筒体外侧套接固定有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的盘体上周向开设有呈环形的第五限位槽,所述第五限位槽中滑动卡设有限位套,所述第三杆体固定插设于所述限位套上,并可通过所述限位套带动所述第一圆盘进行轴向移动,
19.所述第三杆体靠近所述基板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块相配合的第一卡槽,
20.所述第三杆体上套接固定有与其轴线垂直的第四杆体,所述第四杆体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杆体外侧,
21.当所述第一卡块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外时,所述第二杆体可相对所述第四杆体转动,当所述第一卡块卡入所述第一卡槽时,所述第二杆体可通过所述第四杆体带动所述第三杆体同步转动。
22.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杆体外壁上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外侧转动套设有第三筒体,所述第三筒体外侧周向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珠槽,所述第四杆体上开设有筒插槽,所述第三筒体转动插设于所述筒插槽中,所述筒插槽槽壁上弹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珠槽相配合的第一卡珠,所述第二杆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珠相
配合的第一珠槽,且该所述第一珠槽位于所述环形凹槽靠近所述第二筒体的一侧。
23.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基板板壁之间的静摩擦力大于所述丝杆与所述基板内壁之间的静摩擦力。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5.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当需要对集成电路板进行双面观察测试时,通过设置第一筒体、基板、夹持机构和翻面机构,可将集尘电路板夹持固定住并实现快捷翻面,方便集成电路板的双面观察测试,省时省力,提高测试效率。
26.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通过第二筒体、第一定轴、第二定轴、第二限位槽、第四限位槽,可方便实现第二杆体单独转动状态和第二杆体利用第二筒体对第一杆体进行传动的状态之间的快速切换,从而实现该装置对集成电路板夹持操作或者翻面操作的便捷切换。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2中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3中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4中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安装在第二筒体两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图4中沿第二筒体外壁轴线剪切、平铺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图4中第一圆盘靠近基板一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图4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图3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图3中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处于另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图10中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处于另一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8.主要符号说明:
39.1、集成电路板;2、基板;3、夹板;4、移动板;5、丝杆;6、径向槽;7、第一限位块;8、第一限位槽;9、第一筒体;10、第一锥齿;11、第二锥齿;12、第一杆体;13、第二杆体;14、第二筒体;15、第一定轴;16、第二定轴;17、第二限位槽;19、第四限位槽;20、滑套;21、固定套;22、第三杆体;23、第一卡块;24、第一卡槽;25、第一圆盘;26、第五限位槽;27、限位套;28、第四杆体;29、筒插槽;30、第三筒体;31、第一珠槽;32、第一卡珠;33、环形凹槽;34、第六限位槽;35、支撑座;36、轨道槽;37、轨道块;38、第二卡珠;39、第二珠槽。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1.实施例1
42.请结合图1至图11,集成电路板测试用夹持装置,包括第一筒体9、基板2、夹持机构以及翻面机构。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9底部安装有支撑座35以支撑在测试台上。
43.第一筒体9整体水平设置且一端具有开口(未标示),另一端为封闭端。基板2可旋转地设置于开口中,基板2可在开口中相对转动,以对夹装在其上的集成电路板1进行翻转。基板2上的集成电路板1翻面转动角度为180度,以便对集成电路板1进行双面观察测试,方便快捷。
44.夹持机构设置于基板2上,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板3、第一杆体12和传动组件,两个夹板3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固定集成电路板1的夹持空间,本实施例中两个夹板3的夹面均具有与集成电路板1板壁相适配的凹形夹槽,使集成电路板1夹持更加稳固,且该槽内布设有柔性缓冲层(图未示),以减小对集成电路板1造成的夹持损伤。
45.第一杆体12插设于基板2位于第一筒体9内的一侧,且位于第一筒体9的轴向上,第一杆体12与第一筒体9轴线同心设置。第一杆体12作用于传动组件,以调节两个夹板3之间的夹距,从而完成对集成电路板1的夹持或者解除对集成电路板1的夹持。
46.翻面机构包括第二杆体13、第二筒体14和翻面组件,第二杆体13插设于第一筒体9另一端(封闭端),第二杆体13与第一杆体12同轴。第二筒体14两端分别活动套设于第一杆体12和第二杆体13外侧,第二杆体13作用于第二筒体14,带动第一杆体12进行转动,翻面组件作用于第二筒体14,解除第二杆体13与第一杆体12间的传动,并可带动夹持在基板2上的集成电路板1进行翻面转动,以方便对集成电路板1另外一面进行继续测试。
47.传动组件包括两个移动板4、两个丝杆5、两个第一锥齿10和第二锥齿11,两个移动板4相对设置于两个夹板3的相离侧,每个移动板4与相邻夹板3之间通过连杆(未标示)弹性相连,以带动夹板3同步移动。本实施例中连杆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以为夹板3夹持集成电路板1提供一定的缓冲力。
48.两个丝杆5呈一字状相对插设于基板2内,两个移动板4一端分别螺纹套设于两个丝杆5外侧,两个第一锥齿10固定于两个丝杆5相近端,第一杆体12一端伸入基板2、并固定有第二锥齿11,第二锥齿11位于两个第一锥齿10之间,且与两个第一锥齿10相啮合。
49.基板2上开设有可供移动板4插置的径向槽6,径向槽6的槽底开设有第一限位槽8,第一限位槽8中设置有第一限位块7,第一限位块7与移动板4固定相连,通过第一限位槽8和第一限位块7,可将移动板4在受丝杆5螺纹驱动作用下被限制在丝杆5轴向上移动。
50.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杆体12转动并通过第二锥齿11分别带动两个第一锥齿10、两个丝杆5同步转动,使两个丝杆5分别与两个移动板4之间相互螺纹作用,使两个移动板4在各自的第一限位块7和第一限位槽8之间的限位作用下,使移动板4保持在丝杆5轴向上移动,以使两个移动板4分别带动两个夹板3相互靠近或者相互分离,从而对集成电路板1进行夹持或者解除对集成电路板1的夹持固定。
51.第一筒体9内周侧相对设置有两个之间相互水平的轨道块37,基板2两侧均开设有与轨道块37滑动卡接配合的轨道槽36。本实施例中基板2整体呈跑道形结构。轨道槽36开设于基板2两端的弧边上。通过轨道块37和轨道槽36可使基板2在第一筒体9开口内的转动保持稳定。
52.轨道块37面向第一筒体9中心一侧弹性设置有第二卡珠38,轨道槽36槽内壁上相对开设有两个与第二卡珠38相配合的第二珠槽39。本实施例中,轨道块37上开设收容槽(未标示),收容槽内安装有第三弹簧(未标示),并通过第三弹簧连接第二卡珠38。当基板2未旋转时或者旋转180度后,基板2可通过第二卡珠38卡入第二珠槽39实现基板2位置的固定,使
基板2上的集成电路板1在翻面前后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以便对其待测面进行观察测试。
53.第二筒体14外侧轴向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7。第一杆体12外侧径向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槽17滑动插接配合的第一定轴15。第二筒体14上开设有槽口朝向第二杆体13一侧且与第二定轴16滑动插接配合的第四限位槽19。
54.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杆体13带动第一杆体12转动时,第一定轴15位于第二限位槽17内靠近第一杆体12的一端,第二定轴16则位于第四限位槽19内靠近第一杆体12的一端,使第二杆体13通过第二筒体14与第一杆体12形成一个运动同步的整体,即第二杆体13通过第二筒体14带动第一杆体12转动同步,以间接调整夹板3之间的夹距。
55.第一杆体12外侧套接有固定套21,第一杆体12外侧滑动套接有与第二筒体14转动挤压配合的滑套20,滑套20可在第一杆体12的轴向上相对移动。滑套20面向第二筒体14的侧壁可与第二筒体14相应筒壁滑动接触。
56.滑套20位于固定套21与第二筒体14之间,且第一杆体12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图未示),第一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于滑套20和固定套21的相应外壁上。
57.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杆体13带动第一杆体12转动时,滑套20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始终挤压第二筒体14,使第一定轴15始终被限制在第二限位槽17内靠近第一杆体12的一端,保证第一杆体12与第二筒体14运动同步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第一弹簧的弹力始终挤压第二筒体14,还会使第二定轴16始终被限制在第四限位槽19内靠近第一杆体12的一端,保证第二杆体13与第二筒体14运动同步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第二杆体13、第二筒体14和第一杆体12运动同步。
58.翻面组件包括插设于第一筒体9上且与第二杆体13平行的第三杆体22,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9封闭端上开设有呈环形的第六限位槽34,第三杆体22的杆体贯穿第六限位槽34并可在第六限位槽34中周向移动,以及在第六限位槽34的轴向上进行移动。
59.第二筒体14外侧套接固定有第一圆盘25,则第一圆盘25与第二筒体14转动同步,第一圆盘25的盘体上周向开设有呈环形的第五限位槽26,第五限位槽26中滑动卡设有限位套27。当第一杆体12、第二杆体13带动第二筒体14、第一杆体12转动时,第二筒体14可带动第一圆盘25转动,使第一圆盘25通过其第五限位槽26相对限位套27和第三杆体22转动。但当第二杆体13解除对第二筒体14、第一杆体12的驱动时,第二杆体13可通过第四杆体28带动第三杆体22和限位套27同步转动,使第三杆体22和限位套27可在第一圆盘25的第五限位槽26中进行移动。第三杆体22固定插设于限位套27上,又由于限位套27滑动卡设在第五限位槽26中,则第三杆体22可通过限位套27带动第一圆盘25在其轴向上进行同步移动,以改变第一定轴15在第二限位槽17中位置和第二定轴16在第四限位槽19上的相对位置。
60.第三杆体22靠近基板2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块23,基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卡块23相配合的第一卡槽24,通过第一卡块23与第一卡槽24之间的卡接配合,可实现第三杆体22与基板2之间的运动同步,以带动基板2上夹板3间的集成电路板1进行同步翻转。
61.第三杆体22上套接固定有与其轴线垂直的第四杆体28,使第四杆体28与第三杆体22运动同步,第四杆体28一端套设于第二杆体13外侧。
62.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杆体12、第二杆体13和第二筒体14运动同步时,第一定轴15位于第二限位槽17内靠近基板2的一端,第一卡块23位于第一卡槽24外,第二杆体13可相对第四杆体28进行转动,即第二杆体13的转动不会带动第四杆体28跟随其转动。
63.但当通过推动第三杆体22上的第一卡块23卡入基板2的第一卡槽24中时,第三杆体22会通过限位套27带动第一圆盘25和第二筒体14朝着基板2方向移动,使第一定轴15移动至第二限位槽17的另一端,且使第二定轴16脱离第四限位槽19,解除第二杆体13对第二筒体14的传动,进而使第二杆体13无法通过第二筒体14带动第一杆体12转动。同时第三杆体22还会带动第四杆体28在第二杆体13轴向上朝着基板2方向移动至相应位置进行传动固定,使第二杆体13可通过第四杆体28对第三杆体22进行传动,以带动第三杆体22同步转动,其中如何实现第四杆体28在第二杆体13上的传动固定,具体如下:
64.本实施例在第二杆体13外壁上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33,环形凹槽33外侧转动套设有第三筒体30,第三筒体30可在环形凹槽33内转动。第三筒体30外侧周向依次开设有多个第一珠槽31,第四杆体28上开设有筒插槽29,第三筒体30转动插设于筒插槽29中,筒插槽29槽壁上弹性设置有与第一珠槽31相配合的第一卡珠32,筒插槽29槽壁上开设有收容槽(未标示),收容槽内安装有第二弹簧(未标示),并通过第二弹簧连接第一卡珠32。第二杆体13上开设有与第一卡珠32相配合的第一珠槽31,且该第一珠槽31位于环形凹槽33靠近第二筒体14的一侧。
65.当第一杆体12、第二杆体13和第二筒体14三者运动同步时,第四杆体28通过其筒插槽29套设位于第三筒体30的外侧,并利用第二弹簧使第一卡珠32与第一珠槽31之间卡接配合,实现第四杆体28与第三筒体30间的相对固定,使第四杆体28与第三筒体30之间运动同步,则第二杆体13可通过第三筒体30相对第四杆体28进行转动。
66.而当第二杆体13解除其对第二筒体14和第一杆体12的驱动时,第四杆体28在第三杆体22带动下同步移动,可使第一卡珠32朝向基板2方向移动,并被暂时被压入收容槽中(第二弹簧压缩),直到第一卡块23卡入第一卡槽24时,第一卡珠32与第二杆体13外壁上相应位置处的第一珠槽31位置对应,并在第二弹簧弹力作用下被卡入该第一珠槽31内,使第四杆体28与第二杆体13同步转动,则第二杆体13可通过第四杆体28带动第三杆体22、基板2进行翻转,从而达到对集成电路板1翻面的目的,方便快捷。
67.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体12与基板2板壁之间的静摩擦力远大于丝杆5与基板2内壁之间的静摩擦力,则第一杆体12与基板2板壁之间的阻尼大于丝杆5与基板2内壁之间的阻尼,可使第一杆体12和第二锥齿11在未受驱动时保持始终保持静止状态,从而实现对集成电路板1的夹持稳定,且当基板2翻面转动时在其内部,两个第一锥齿10会围绕第二锥齿11发生啮合转动(由于第一杆体12与基板2板壁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大,则第一锥齿10保持相对不动)。
68.除此之外,夹板3与移动板4之间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连杆,可使夹板3对集成电路板1始终保持有效夹持,即当基板2发生转动时,会使得基板2内的两个第一锥齿10围绕第二锥齿11发生啮合,并旋转一定角度,这会使第一锥齿10带动丝杆5转动一定角度,导致移动板4轴向移动一定距离,使得夹板3的夹距发生改变,但由于设置了橡胶材料制成的连杆,橡胶连杆的弹力可抵消该部分夹距变化所导致的夹板3夹持力变化,以在翻面过程中始终保持对集成电路板1的稳定夹持。
69.实施例2
70.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夹板3与移动板4之间的连杆可采用伸缩杆,本实施例可在伸缩杆外侧套设有安装第四弹簧(图未示),将第四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夹板3
和移动板4的相应板面上,则可使夹板3对集成电路板1始终保持有效夹持,即当基板2发生转动时,会使得基板2内的两个第一锥齿10围绕第二锥齿11发生啮合,并旋转一定角度,这会使第一锥齿10带动丝杆5转动一定角度,导致移动板4轴向移动一定距离,使得夹板3的夹距发生改变,但由于设置了第四弹簧和伸缩杆,第四弹簧的弹力可抵消该部分夹距变化所导致的夹板3夹持力变化,以在翻面过程中始终保持对集成电路板1的稳定夹持。
7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