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43135发布日期:2022-09-07 11:1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系统,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右侧上部通过两个支撑板转动连接有两根转动导辊(2),所述底座(1)的左侧上部设置有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的上端设置有收卷机构(4),所述收卷机构(4)的两侧设置有轴承座件(5),所述收卷机构(4)的右侧设置有l型支撑板(6),所述l型支撑板(6)上设置有防褶皱机构(7),所述防褶皱机构(7)的右侧设置有调节机构(8);所述收卷机构(4)包括安装在驱动组件(3)上滑杆(401)、螺纹杆(402)、收卷辊(405),所述滑杆(401)与螺纹杆(402)上设置有缠绕组件(410),所述螺纹杆(40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403),所述支撑柱(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404),所述收卷辊(40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通过轴承座件(5)转动设置在驱动组件(3)的顶部,所述收卷辊(405)一端的转动轴贯穿轴承座件(5)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408),所述第二皮带轮(408)与第一皮带轮(404)通过第一皮带(409)传动连接,所述收卷辊(405)的圆周外壁滑动连接有对称的第一限位板(406),两组所述第一限位板(406)的外侧一端均设置有定位组件(407);所述缠绕组件(410)包括矩形框(4101),所述矩形框(4101)的底端两侧分别与滑杆(401)和螺纹杆(402)进行滑动连接和螺纹连接,所述矩形框(4101)表面开设有大于第一限位板(406)通孔,所述矩形框(4101)一侧端面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四组夹持轮(4102)和四组传动轮(4106),四组所述夹持轮(4102)和四组传动轮(4106)交错设置,四组所述夹持轮(4102)的内侧转动设置有环形圈(4103),所述环形圈(4103)的外壁一端安装有捆绑放置架(4104),四组传动轮(4106)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轮(4107),四组所述传动轮(4106)通过传动带(4108)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矩形框(4101)的另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4105),所述第三驱动电机(4105)的输出端与传动轮(4106)的一端转动轴固定连接,四组所述导向轮(4107)的外壁与环形圈(4103)的外壁传动连接,四组所述夹持轮(4102)与环形圈(4103)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1)右侧两端的两组滑轨(301),所述滑轨(301)的上端均滑动连接有支撑柱(302),两组所述支撑柱(302)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03),所述底座(1)的左侧中部通过安装座安装有丝杆(304),所述丝杆(304)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305),且第一驱动电机(305)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05)的输出端与丝杆(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304)的圆周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座,且移动座的顶部与固定板(303)的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401)和螺纹杆(402)转动安装在固定板(303),第二驱动电机(403)安装在固定板(303)的一端,所述收卷辊(405)两端的转动轴设置在支撑柱(302)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407)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限位板(406)外侧一端的定位块(4071),所述定位块(4071)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定位块(4071)内滑动插接有插接杆(4072),所述插接杆(4072)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073),且限位块(4073)位于移动槽内与定位块(4071)滑动连接,所述插接杆(4072)的圆周外壁套设有第一弹簧(4074),且第一弹簧(4074)设置在移动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辊(405)的表面两侧开设有滑槽(4051),所述滑槽(4051)内壁底端开设有一排插孔(4052),所述定位块(4071)的底部位于滑槽(4051)内与收卷辊(405)滑动连接,所述插接杆(4072)的底端贯穿定位块(4071)的底部并插接至插孔(4052)内,所述收卷辊(405)两端的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405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件(5)包括固定安装在支撑柱(302)顶部的固定座(501),所述固定座(50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座盖(502),所述座盖(502)与固定座(501)的内侧端面开设有轴承槽(504),所述轴承(4053)位于轴承槽(504)内,所述固定座(501)的另一端开设有矩形卡口(503),所述座盖(502)的另一端表面开设有对称的滑槽,且滑槽内固定连接有定位轴(505),所述定位轴(505)的圆周外壁滑动连接有弹性卡扣(506),所述定位轴(505)的圆周外壁套设有第二弹簧(507),所述第二弹簧(507)的两端与弹性卡扣(506)内侧端面相互抵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褶皱机构(7)包括安装l型支撑板(6)表面开设有通槽,且通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板(701),所述l型支撑板(6)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702),且调节螺杆(702)的底端贯穿l型支撑板(6)顶部并与第二限位板(701)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固定安装在l型支撑板(6)两侧固定连接的竖板(801),所述竖板(801)一侧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转动连接双螺纹丝杆(802),所述双螺纹丝杆(802)的圆周外壁螺纹连接有对称的支撑块(803),所述支撑块(803)的内侧端转动连接有限位辊(804),所述双螺纹丝杆(802)的顶部贯穿竖板(801)并固定连接有第三皮带轮(805),两组所述第三皮带轮(805)通过第二皮带(806)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双螺纹丝杆(802)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扭(807)。9.如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先将面料经两根转动导辊(2)外周面穿过调节机构(8)中两组限位辊(804)之间,然后再穿过防褶皱机构(7)内部底端面与第二限位板(701)底端面之间,然后缠绕在收卷辊(405)外部,通过开启第一驱动电机(305)带动丝杆(304)转动,丝杆(304)带动固定板(303)和支撑柱(302)进行左右移动,从而使得两个轴承座件(5)带动收卷辊(405)进行左右移动,从而是收卷辊(405)的外部缠绕的面料的松紧度得到有效调节;s2:通过向上拉起插接杆(4072),使得插接杆(4072)的底部脱离插孔(4052)内,并压缩第一弹簧(4074),然后位于收卷辊(405)上移动第一限位板(406),使得两组第一限位板(406)之间的宽度与面料的宽度相互适配,完成对收卷辊(405)的位置调节后松开插接杆(4072),在第一弹簧(4074)的弹性作用力下能够带动插接杆(4072)的底部插接至插孔(4052)内完成对第一限位板(406)的固定限位;s3:通过手动将座盖(502)上的两个弹性卡扣(506)相对方向捏动,使座盖(502)与固定座(501)失去固定作用,然后转动座盖(502),使两个弹性卡扣(506)与矩形卡口(503)失去卡接关系,从而使座盖(502)得到打开,当两个固定座(501)上的座盖(502)均已打开后,使得收卷辊(405)两端转轴上的两个轴承(4053)失去限位作用,然后将收卷辊(405)取出即
可;s4:通过转动转动扭(807),转动扭(807)带动双螺纹丝杆(802)转动,双螺纹丝杆(802)带动第三皮带轮(805)转动,第三皮带轮(805)通过第二皮带(806)带动另一个第三皮带轮(805)转动,第三皮带轮(805)带动后侧双螺纹丝杆(802)转动,两根双螺纹丝杆(802)带动两个支撑块(803)相互靠近,支撑块(803)带动限位辊(804)移动,从而对面料进行压边,对两个限位辊(80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s5:当面料穿过防褶皱机构(7)内部底端面与第二限位板(701)底端面之间后,将第二限位板(701)底端面与防褶皱机构(7)内部底端面之间距离调节成与面料厚度相匹配距离,调节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杆(702),使调节螺杆(702)在螺纹作用下带动第二限位板(701)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二限位板(701)底端面与防褶皱机构(7)内部底端面之间距离得到调节,通过调节后的第二限位板(701),从而使得面料经过防褶皱机构(7)内部时不会出现褶皱现象。s6:完成面料的收卷之后,将捆绑带安装在捆绑放置架(4104),将捆绑带的一端粘粘在收卷好的面料外侧一端,开启第三驱动电机(4105)带动其中一个传动轮(4106)转动,传动轮(4106)通过传动带(4108)带动其他三个传动轮(4106)转动,从而能够带动四组导向轮(4107)转动,从而通过四组导向轮(4107)带动环形圈(4103)转动,环形圈(4103)带动捆绑放置架(4104)转动,从而使得捆绑带对收卷好的面料进行捆绑处理,然后开启第二驱动电机(403)带动螺纹杆(402)转动,从而使得螺纹杆(402)带动缠绕组件(410)从一侧移动至另一侧,进而完成面料的整体捆绑,完成捆绑处理在将其整体取下即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05)、第二驱动电机(403)、第三驱动电机(4105)均是能够进行正反转的驱动电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右侧上部通过两个支撑板转动连接有两根转动导辊,所述底座的左侧上部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上端设置有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的两侧设置有轴承座件,所述收卷机构的右侧设置有L型支撑板,所述L型支撑板上设置有防褶皱机构,所述防褶皱机构的右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本发明涉及纺织加工领域。该基于纺织加工的后整理处理系统及方法,通过设置的缠绕组件,使得捆绑带对收卷好的面料进行捆绑处理,然后开启第二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使得螺纹杆带动缠绕组件从一侧移动至另一侧,进而完成面料的整体捆绑,防止面料在下料过程中发生错位。防止面料在下料过程中发生错位。防止面料在下料过程中发生错位。


技术研发人员:乔明伟 王姗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新天元织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20
技术公布日:2022/9/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