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机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型工件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2.机加工是机械对工件加工的总称,工件是组成机械的基本部件,为了使工件之间有较好的适配性,工件需要进行加工,对于尺寸较小的工件来说,因其重量轻,搬运、上料较为轻松,而对于大型、重型工件来说,人工上料一方面劳动强度大,另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一种适用于重型工件的上料装置来辅助机械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型工件自动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能自动的将重型工件安装到机床上去,从而免去工人上料的过程。
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重型工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储料架和可拆卸安装在储料架上的上料架,所述储料架包括移动小车和安装在移动小车上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由多根立柱和连接立柱的多个朝向一致的c型框拼接而成,c型框的内壁上加工有通槽,限位框内侧的移动小车上安装有多个重叠设置的承重梁,且承重梁与c型框一一对应,所述承重梁可伸缩地安装在通槽内,承重梁底部设有承重杆,所述移动小车顶部设有支撑承重杆的限位凸台,所述上料架安装在限位框开口一侧,上料架包括支撑腿、送料框和驱动电机,所述支撑腿有多根,每根支撑腿底部的侧壁上设有万向轮,支撑腿的底面套装有可伸出的伸缩腿,所述送料框有多个,相邻送料框通过支撑轴依次铰接,所述送料框内安装有可转动的转轴,且转轴安装在支撑腿顶部,所述支撑轴与转轴上均套装有导轮,所述送料框外侧的支撑轴上转轴上均安装有双联齿轮,相邻的支撑轴与转轴上的双联齿轮通过链条依次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其中一个支撑腿上,并通过链条带动与相邻支撑轴转动,靠近限位框一侧的上料架上连接有置于限位框底部的下料器。
6.所述下料器包括竖直设置的多级液压缸和连接在多级液压杆伸出端的平行架,平行架上安装有可转动的驱动轴,驱动轴上安装有跟随驱动轴转动的驱动轮,驱动轴上安装有与相邻转轴连接的快拆臂。
7.所述快拆臂包括连杆和方孔轴承座,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驱动轴和轴承轴连接,所述方孔轴承座与驱动轴上均安装有带轮,两个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靠近下料器支撑轴端部为与方孔轴承座适配的方轴。
8.所述通槽内安装有多根支臂,支臂中部加工有条形孔,通槽的内壁上安装有推杆,支臂一端铰接在支臂上,支臂另一端与承重梁铰接。
9.所述支撑腿两侧均加工有滑槽,相邻的支撑腿的滑槽内安装有伸缩剪叉架,伸缩剪叉架的四个端部均安装在滑槽内,且滑槽内的伸缩剪叉架上安装有与滑槽配合的快速压紧器。
10.本发明提供的重型工件自动上料装置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设置储料架可将重型工件放置在储料架上后,利用移动小车移动至机床处,减轻人工的劳动强度,配合上料架可轻松的将重型工件推入机床,免去人工上料的过程,有效的保证了重型工件上料的安全性;
12.(2)通过在限位框内安装多个重叠设置的承重梁,可同时运输多个重型工件,从而提高重型产品的转运效率,以保证运输效率,减少运输频率;
13.(3)通过在支撑腿上安装伸缩腿可调节支撑腿上安装的送料框的高度,使其可实现平面输送和斜面输送,使上料架具有角度的输送范围以应对多种型号的机床;
14.(4)通过设置上料器,可方便地将储料架上放置的重型产品推出,以免去人工搬运重型产品,极大的保证了上料的安全;
15.(5)通过在支撑腿上设置伸缩剪叉架,有效提高了相邻支撑腿的结构稳定性,以保证重型工件上料时的稳定性,保证生产的安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限位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移动小车;11、限位凸台;2、限位框;21、立柱;22、c型框;23、通槽;24、承重梁;25、承重杆;3、支撑腿;31、万向轮;32、伸缩腿;33、支撑轴;34、滑槽;35、伸缩剪叉架;36、快速压紧器;4、送料框;41、转轴;5、双联齿轮;6、链条;7、驱动电机;8、下料器;81、多级液压缸;82、平行架;83、驱动轴;84、驱动轮;85、快拆臂;851、连杆;852、方孔轴承座;853、带轮;854、传动带;9、支臂;91、条形孔;92、推杆;10、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实施例
24.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重型工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储料架和可拆卸安装在储料架上的上料架,储料架用于存储和转运待加工的重型工件,上料架用于将储料架上的重型工件送入机床内,所述储料架包括移动小车1和安装在移动小车1上的限位框2,所述限位框2由多根立柱21和连接立柱21的多个朝向一致的c型框22拼接而成,c型框22的内壁上加工有通槽23,限位框2内侧的移动小车1上安装有多个重叠设置的承重梁24,且承重梁24与c型框22一一对应,所述承重梁24可伸缩地安装在通槽23内,所述通槽23内安装有多根支臂9,支臂9中部加工有条形孔91,通槽23的内壁上安装有推杆92,支臂9一端铰接在支臂9上,支臂9另一端与承重梁24铰接,通过控制推杆92伸出,可使支臂9绕中部转动,从而将
承重梁24推出,利用伸出的承重梁24来支撑重型工件,可使重型工件悬空,以便于后期上料操作,承重梁24底部设有承重杆25,利用承重杆25可支撑承重梁24,提高支撑效率,可避免工件掉落,同时承重梁24还可对重型工件进行限位,以防止移动小车1行进时造成工件脱落,所述移动小车1顶部设有支撑承重杆25的限位凸台11,限位凸台11可对承重杆25进行限位,防止其移动,从而提高重型工件的稳定性,所述上料架安装在限位框2开口一侧,上料架包括支撑腿3、送料框4和驱动电机7,所述支撑腿3有多根,每根支撑腿3底部的侧壁上设有万向轮31,支撑腿3的底面套装有可伸出的伸缩腿32,利用伸缩腿32可调节高度,同时支撑腿3底部安装有固定伸缩腿32的锁紧螺栓,以适应不同尺寸机床加工,所述送料框4有多个,相邻送料框4通过支撑轴33依次铰接,以方便上料架的收纳,从而减少上料架的占地面积,所述送料框4内安装有可转动的转轴41,且转轴41安装在支撑腿3顶部,所述支撑轴33与转轴41上均套装有导轮10,所述送料框4外侧的支撑轴33上转轴41上均安装有双联齿轮5,相邻的支撑轴33与转轴41上的双联齿轮5通过链条6依次连接,通过双联齿轮5与链条6配合,可轻松的控制重型工件移动上料,以免去人工搬运的劳动强度,并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所述驱动电机7安装在其中一个支撑腿3上,并通过链条6带动与相邻支撑轴33转动,驱动电机7可带动导轮10转动,利用导轮10推动重型工件移动,以完成工件的搬运上料操作,靠近限位框2一侧的上料架上连接有置于限位框2底部的下料器8,下料器8用于将储料框内的重型工件移动至上料架。
25.为了适应多个重型工件的搬运,如图5所示,所述下料器8包括竖直设置的多级液压缸81和连接在多级液压杆伸出端的平行架82,多级液压缸81体积小且具有较大的行程,可带动平行架82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平行架82上安装有可转动的驱动轴83,驱动轴83上安装有跟随驱动轴83转动的驱动轮84,驱动轴83上安装有与相邻转轴41连接的快拆臂85,利用快拆臂85将平行架82与上料架联动,以减少运动部件的设置,所述快拆臂85包括连杆851和方孔轴承座852,所述连杆851两端分别与驱动轴83和轴承轴连接,所述方孔轴承座852与驱动轴83上均安装有带轮853,两个带轮853通过传动带854连接,传动带854可将方孔轴承座852受到的驱动力作用在驱动轴83上,以便于将重型工件送出,靠近下料器8支撑轴33端部为与方孔轴承座852适配的方轴,方孔轴承座与方轴可实现快速连接,以便于储料框与上料架的快速拆卸。
26.为了提高上料架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腿3两侧均加工有滑槽34,相邻的支撑腿3的滑槽34内安装有伸缩剪叉架35,伸缩剪叉架35的四个端部均安装在滑槽34内,且滑槽34内的伸缩剪叉架35上安装有与滑槽34配合的快速压紧器36,通过快速压紧器36可固定伸缩剪叉架35的间距,一方面提高上料架上料过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适应支撑腿3高度变化。
27.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是:
28.使用时,带动移动小车1至仓库或上一加工工位,然后将重型工件堆放在c型框22内,仓库上料时可通过行车或机械臂操作,这样上料时重型工件从下往上堆放,此时位于底部的承重梁24从通槽23内移出,在放置重型工件后在控制位于上方的承重梁24伸出;在上一加工工位取料时可通过上料架来实现,即将工件推入上料架,然后由上料架将重型工件送入上料架,由于上料架是带动重型工件平移,此时可将全部的承重梁24伸出,从c型框22的开口处水平的将重型工件放在承重梁24上,工件放置后,拖动移动小车1至对应的机床
处,接着展开上料架,并调节上料架的平直度,随后将下料器8上的快拆臂85与端部的支撑轴33连接,然后控制多级液压缸81伸出,使平行架82上的驱动轮84支撑重型工件,随后控制驱动电机7工作,将平行架82上的重型工件移动至送料框4上,通过送料框4上的导轮10将重型工件送入对应的机床内,最后工人根据加工部位推动重型工件来进行装夹。
29.通过本专利公开的自动上料装置,工人不在需要通过搬、抬的方式来进行重型工件的上料,有效避免了重型工件跌落造成工人受伤及工件受损,极大的提高了重型工件加工的安全。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发明构思进行的改造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结构或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同时本发明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