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吊起重机引进系统及其引进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98400发布日期:2023-03-08 14:5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吊起重机引进系统及其引进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塔吊起重机引进系统及其引进方法。


背景技术:

2.塔吊是高层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因为不同高度的施工需求,塔吊会进行不同高度的建造,在塔吊的高度建造过程中,会利用塔吊横梁抬高标准节至塔吊的顶端,并将标准节安装到塔吊的顶端以抬高塔吊的高度,或者反向操作,以拆卸塔吊。
3.在安装或者拆卸标准节过程中,需要引进系统协助标准节进入到塔吊中进行安装或者移出塔吊进行拆卸。目前的塔吊引进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上引进形式,在标准节的安装区域上方设置引进梁,引进梁上设有滚轮轨道,在标准节的上方连接上带有滚轮的连接梁,而后利用塔吊横梁吊装连接梁来运输标准节,在吊装时,连接梁通过横梁将标准节运输到标准节安装区域后使,使连接梁上的滚轮对准引进梁上的滚轮轨道进行对位连接,而后使标准节连接到引进梁上,再分离横梁与连接梁之间的连接关系,最后人为操作标准节使标准节移动到安装位置,完成引进工作;另一种是下引进形式,在标准节安装区域的下端设置引进梁,引进梁上设有滚轮轨道,在吊装时,直接利用塔吊横梁将标准节运输到引进梁的上方,而后在标准节的下方进行滚轮的安装,再将标准节放到引进梁上,分离标准节与横梁之间的连接,人为操作移动标准节至安装位置,最终拆卸到滚轮,完成引进工作。
4.上引进形式的引进方式结构复杂,每次都需要把连接梁吊到地面进行与标准节进行连接,再吊到引进梁处进行拆卸,同时连接梁上的滚轮与引进梁上的滚轮轨道对位困难,使得引进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5.为避免滚轮与滚轮轨道的对接操作,现在的上引进形式中,还存在如cn201310305542.5专利中利用挂钩结构的连接转换,实现标准节在吊钩与引进小车中的悬吊关系切换,但该专利中引进小车与辅助吊钩的结构十分复杂,并且辅助吊钩在与引进小车对行连接转换时,存在着重合区域,易造成移动干涉,为避免干涉,需要减少引进梁的强化结构设计,同时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辅助吊钩与引进小车之间的撞击。
6.下引进形式的引进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每次都需要人工安装与拆卸滚轮,在安装完滚轮后,也需要进行滚轮与滚轮轨道之间的对位工作,并且其拆卸滚轮的难度也较大,使得下引进形式依旧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并且该形式是将滚轮直接安装在标准节上的,使得不同规格的标准节,其滚轮在安装后间距不同,就容易出现滚轮与滚轮轨道之间的适配性问题,从而造成该引进方式通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引进安全、引进效率高的一种塔吊起重机引进系统及其引进方法。
8.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塔吊起重机引进系统,包括引进梁,所述引进梁呈水平固定在塔吊的标准节安装区域,所述引进梁设于安装区域的上端,所
述引进梁的一端设于安装区域内,所述引进梁的另一端设于安装区域外用于承接标准节,所述引进梁上移动连接有引进小车,所述引进小车上设有滚轮,所述引进小车上还设有承接杆,所述标准节上设有双头挂钩,所述双头挂钩用于悬挂标准节,所述双头挂钩共设有两个挂钩,两个所述挂钩关于双头挂钩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一个挂钩用于与塔吊上的吊钩相连,另一个挂钩用于与承接杆相连,所述承接杆用于与挂钩配合承接标准节,所述双头挂钩与标准节之间设有连接器,所述双头挂钩铰接在连接器上,所述连接器与标准节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当双头挂钩与吊钩相连时,一个挂钩的悬挂中心设于标准节中轴线上,当双头挂钩与承接杆相连时,另一个挂钩的悬挂中心设于标准节中轴线上,在双头挂钩与吊钩相连向双头挂钩与承接杆相连转换时,连接器始终设于标准节的对称轴上,双头挂钩的中心轴关于双头挂钩与连接器的连接处进行摆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也采用了上引进形式进行标准节的引进,但在引进梁上直接设计带有滚轮的引进小车,而后通过双头挂钩与承接杆的设计,首先横梁利用双头挂钩来运输标准节,当将标准节运输到引进梁处时,转换双头挂钩的连接,将双头挂钩连接到承接杆上后,脱离双头挂钩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完成标准节的对接,该对接方式以双头挂钩的连接转换实现,相较于滚轮与滚轮轨道之间的对位连接难度低,并且十分方便,同时标准节在吊钩与引进小车之间的连接转换,吊钩与引进小车之间并没有重合,不存在移动干涉的问题,不需要担心吊钩在悬吊标准节过程中对引进小车及引进梁造成损坏,同时,因为双头挂钩在转换连接的时候,会引起双头挂钩的受力偏转,通过连接器的设计,可以将受力偏转的问题转移到双头挂钩与连接器的铰接角度上,从而保证钢丝绳的受力不会发生改变,保证钢丝绳受力均匀,标准节始终保持平衡状态,而后通过引进小车,可以手动将标准节引进到安装区域,再分离双头挂钩与标准节即可,并不需要进行滚轮的安装与拆卸工作,相较于传统的上引进方式与下引进方式,具备了引进效率高的优点。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一个标准节的上端共连接有两个双头挂钩,两个双头挂钩呈等高平行设置,每个所述双头挂钩上均设有两根钢丝绳,四根所述钢丝绳分别与标准节顶端的四个角相连。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两个所述双头挂钩之间的距离小于标准节的宽度,四根所述钢丝绳之间的距离从双头挂钩向标准节方向扩大。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承接杆上设有止动环,所述止动环用于限制双头挂钩在承接杆上移动,一个双头挂钩设于两个止动环之间。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双头挂钩与吊钩之间设有引进钩,所述引进钩的上端设有用于与吊钩相连接的吊钩孔,所述引进钩的下端设有用于与双头挂钩相连接的吊杆。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吊杆上也设有止动环。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引进梁上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滚轮轨道,所述滚轮轨道用于供滚轮进行滚动,所述滚轮轨道呈工字型,每个所述滚轮轨道上设有两个相连接的滚轮,同一个滚轮轨道上的两个所述滚轮分别设于滚轮轨道的两侧且滚动连接在滚轮轨道上。
16.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塔式起重机引进系统的引进方法,采用一种塔式起重机引进系统,其步骤如下,
17.s1:在标准节上通过钢丝绳连接两个双头挂钩;
18.s2:吊钩下降到地面区域与双头挂钩的其中一个挂钩相连接;
19.s3:吊钩在起重机的驱动下带着标准节移动到引进梁处;
20.s4:两个双头挂钩的连接平行于承接杆且双头挂钩的高度略高于引进小车的承接杆;
21.s5:吊钩向安装区域方向移动,使双头挂钩的另一个挂钩处于承接杆的上方;
22.s6:吊钩向下移动,使双头挂钩的另一个挂钩与承接杆连接;
23.s7:吊钩继续向下移动,双头挂钩与吊钩相脱离,标准节悬挂在承接杆上;
24.s8:吊钩移离引进梁,移动标准节到安装区域,拆除钢丝绳,完成标准节的引进工作。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也采用了上引进形式进行标准节的引进,但在引进梁上直接设计带有滚轮的引进小车,而后通过双头挂钩与承接杆的设计,首先横梁上的吊钩利用双头挂钩来运输标准节,当将标准节运输到引进梁处时,转换双头挂钩的连接,将双头挂钩连接到承接杆上后,脱离双头挂钩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完成标准节的对接,该对接方式以双头挂钩的连接转换实现,相较于滚轮与滚轮轨道之间的对位连接难度低,并且十分方便,而后通过引进小车,可以手动将标准节引进到安装区域,再分离双头挂钩与标准节即可,在整个引进过程中,唯一的难点在于s4步骤,但s4的操作难度远小于常规上引进形式的滚轮与滚轮轨道的对接,并且也不需要像下引进方式那样进行滚轮的安装与拆卸工作,相较于传统的上引进方式与下引进方式,具备了引进效率高的优点,降低了操作的危险性。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步骤s1中,还设有步骤,在吊钩上连接引进钩,在步骤s2中,引进钩与两个双头挂钩相连接。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引进钩上设有吊杆,吊杆上设有两个防止双头挂钩出现相离运动的止动环,承接杆上也设有两个防止双头挂钩出现相离运动的止动环,在步骤s4中,吊杆上的止动环与承接杆上的相对应的止动环共面。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发明整体应用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发明标准架与吊钩连接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本发明标准架与引进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本发明双头挂钩与引进钩连接时结构示意图。
32.图5是本发明双头挂钩与承接杆连接时结构示意图。
33.图6是本发明标准架与引进梁连接侧面结构示意图。
34.图7是本发明引进小车连接结构示意图。
35.图8是本发明引进钩结构示意图。
36.图中所示:1、引进梁,1.1、滚轮轨道2、标准节,3、安装区域,4、引进小车,4.1、滚轮,4.2、承接杆,5、双头挂钩,5.1、连接器,5.2、钢丝绳,6、止动环,7、引进钩,7.1、吊钩孔,7.2、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38.如图1-5所示,一种塔吊起重机引进系统,包括引进梁1,所述引进梁1呈水平固定在塔吊的标准节2安装区域3,所述引进梁1设于安装区域3的上端,所述引进梁1的一端设于安装区域3内,所述引进梁1的另一端设于安装区域3外用于承接标准节2,所述引进梁1上移动连接有引进小车4,所述引进小车4上设有滚轮4.1,所述引进小车4上还设有承接杆4.2,所述标准节2上设有双头挂钩5,所述双头挂钩5用于悬挂标准节2,所述双头挂钩5共设有两个挂钩,两个所述挂钩关于双头挂钩5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一个挂钩用于与塔吊上的吊钩相连,另一个挂钩用于与承接杆4.2相连,所述承接杆4.2用于与挂钩配合承接标准节2,所述双头挂钩5与标准节2之间设有连接器5.1,所述双头挂钩5铰接在连接器5.1上,所述连接器5.1与标准节2之间通过钢丝绳5.2连接,当双头挂钩5与吊钩相连时,一个挂钩的悬挂中心设于标准节2中轴线上,当双头挂钩5与承接杆4.2相连时,另一个挂钩的悬挂中心设于标准节2中轴线上,在双头挂钩5与吊钩相连向双头挂钩5与承接杆4.2相连转换时,连接器5.1始终设于标准节2的对称轴上,双头挂钩5的中心轴关于双头挂钩5与连接器5.1的连接处进行摆动。
39.如图5-7所示,一个标准节2的上端共连接有两个双头挂钩5,两个双头挂钩5呈等高平行设置,每个所述双头挂钩5上均设有两根钢丝绳5.2,四根所述钢丝绳5.2分别与标准节2顶端的四个角相连,两个所述双头挂钩5之间的距离小于标准节2的宽度,四根所述钢丝绳5.2之间的距离从双头挂钩5向标准节2方向扩大,承接杆4.2上设有止动环6,所述止动环6用于限制双头挂钩5在承接杆4.2上移动,一个双头挂钩5设于两个止动环6之间。因为安装区域3的安装范围有限,引进梁1的安装宽度受限,进而造成引进小车4的安装宽度较小,相应的两个双头挂钩5之间的可安装间距也会小于标准节2的宽度,但为了保证标准节2在吊装时的稳定时,仍需要保证对标准节2顶端的四个角的连接,从而会出现四根所述钢丝绳5.2之间的距离从双头挂钩5向标准节2方向扩大的吊装结构,就容易出现双头挂钩5沿着承接杆4.2进行移动的情况,通过止动环6的设计,则可以避免双头挂钩5在承接杆4.2上移动,保证了引进小车4对标准节2吊装的稳定性。
40.如图8所示,所述双头挂钩5与吊钩之间设有引进钩7,所述引进钩7的上端设有用于与吊钩相连接的吊钩孔7.1,所述引进钩7的下端设有用于与双头挂钩5相连接的吊杆7.2,所述吊杆7.2上也设有止动环6,因为横梁的吊钩未必适配于双头挂钩5,若出现横梁的吊钩直径大于双头挂钩5的钩槽,就会无法完成吊装标准节2的目的,若出现横梁的吊钩直径小于双头挂钩5的勾槽,就会出现吊钩在勾槽内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在吊装标准节2时,标准节2容易出现晃动的情况,故而通过引进钩7的连接转换,保证了吊钩与引进钩7的连接稳定性及引进钩7与双头挂钩5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引进钩7的设计,可以实现一个吊钩完成对两个双头挂钩5进行吊装的目的,增强了吊钩对标准节2吊装的稳定性。而吊杆7.2上止动环6的设计与承接杆4.2上止动环6的设计功能相同,是为了对双头挂钩5在吊杆7.2上进行稳定,同时吊杆7.2上的止动环6与承接杆4.2上的外侧止动环6位置相同,而两个双头挂钩5的运动偏向也是相互远离,从而可以达到承接对位的效果,两个双头挂钩5在从吊杆7.2上的连接向承接杆4.2上的连接转化时,两个双头挂钩5之间的距离不会发生变化,连接转化的稳定性更好。
41.如图4、图5所示,所述引进梁1上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滚轮轨道1.1,所述滚轮轨道1.1用于供滚轮4.1进行滚动,所述滚轮轨道1.1呈工字型,每个所述滚轮轨道1.1上设有两个相连接的滚轮4.1,同一个滚轮轨道1.1上的两个所述滚轮4.1分别设于滚轮轨道1.1的两侧且滚动连接在滚轮轨道1.1上,相较于普通的单轮连接的滚轮轨道1.1,与两个滚轮4.1相配合的工字型的滚轮轨道1.1滚动稳定性更强,在对标准节2进行移动时,可以避免标准节2出现晃动的情况,保证标准节2在引进梁1上移动过程中更安全,同时两个滚轮4.1的配合设计,可以使滚轮4.1对滚轮轨道1.1的施力均衡分布在滚轮轨道1.1上,保证对滚轮轨道1.1受力均匀性,在长期运输标准节2的过程中,降低滚轮轨道1.1的变形概率,保证引进梁1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在传统的上引进方式中,若采用一个滚轮轨道1.1对应两个滚轮4.1的配合方式,同时还要面对两个滚轮轨道1.1同时完成对接的要求,其对接难度极高,而在本发明中,因为不需要进行滚轮4.1与滚轮轨道1.1的对接操作,故而可以采用该连接方式。
42.一种塔式起重机引进系统的引进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43.s1:在吊钩上连接引进钩7,在标准节2上通过钢丝绳5.2连接两个双头挂钩5;
44.s2:吊钩下降到地面区域,使引进钩7同时与两个双头挂钩5的其中一个挂钩相连接;
45.s3:吊钩在起重机的驱动下带着标准节2移动到引进梁1处;
46.s4:两个双头挂钩5的连接平行于承接杆4.2且双头挂钩5的高度略高于引进小车4的承接杆4.2,吊杆7.2上的止动环6与承接杆4.2上的相对应的止动环6共面;
47.s5:吊钩向安装区域3方向移动,使双头挂钩5的另一个挂钩处于承接杆4.2的上方;
48.s6:吊钩向下移动,使双头挂钩5的另一个挂钩与承接杆4.2连接;
49.s7:吊钩继续向下移动,双头挂钩5与吊钩相脱离,标准节2悬挂在承接杆4.2上;
50.s8:吊钩移离引进梁1,移动标准节2到安装区域3,拆除钢丝绳5.2,完成标准节2的引进工作。
51.通过该引进方法,减少了滚轮4.1与滚轮轨道1.1之间的对位连接过程,也无需反复安装、拆卸滚轮4.1,大幅度降低了人工高空作业的风险,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与标准节2之间的悬吊操作,使得引进梁1有更好适用性。
52.同时在s1、s2步骤中,增加了引进钩7的设计,保证了吊钩与双头挂钩5连接的稳定性,再通过s4步骤中,止动环6的设计,保证了双头挂钩5与标准节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大大降低了s4步骤中的操作难度,使得s4步骤更容易对位成功,再一次降低了引进方式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53.以上仅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