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餐厨垃圾处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22515发布日期:2023-03-25 13:00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餐厨垃圾处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餐厨垃圾处理机构。


背景技术:

2.餐厨垃圾如泔水因为容易发霉变质产生异味,因此极易污染环境,现有的各大餐馆、饭店等多将收集垃圾的垃圾桶当做收集泔水的用具,直接将产生的泔水倒入垃圾桶内,泔水在敞开的垃圾桶处很容易撒在垃圾桶周围,同时当垃圾桶满时泔水固液混合态会从垃圾桶溢出,流的满地都是,污染了垃圾桶周边的环境;碰到气温稍高的时,泔水在此敞开环境下会产生很大的异味,同时流浪狗等都会在垃圾桶周围觅食,稍有不慎垃圾桶一旦倾倒,将造成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上述为泔水收集环节的部分问题。
3.而同样在泔水运输过程中,泔水仍然会污染环境,有采用相对密封的如垃圾车将泔水桶直接倾倒入垃圾车内进行收集,但这样垃圾车因为只是针对一般的垃圾进行设计的,泔水因为裹挟有大量的水,因此很容易在运输中泄露撒在路上污染环境不说还容易造成行人滑到;
4.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cn202021727277.1”公开了“一种车辆泔水收集回收装置,包括:泔水收集箱、过滤盖、水泵和泔水回收管。泔水收集箱位于餐厨垃圾车垃圾出口处下方,内部采用中空结构,上方开口,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过滤板连接在所述泔水收集箱开口处,表面分布有过滤孔,所述排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入端,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泔水回收管的一端,所述泔水回收管的另一端连接至餐厨垃圾车顶部垃圾入口处,构成泔水收集回路。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阻止运输餐厨垃圾的车辆行驶过程中渗出的泔水飞溅到路面上,避免了街道马路环境的污染,起到了隔绝细菌病毒的传播途径的效果。”该方案涉及泔水运输问题,其泔水运输车辆是在车辆运输过程中泔水已经出现“喷洒”时采取泔水回收的补救措施的方案,其属于“事后补救”,即使泔水不喷洒在马路上也会喷洒在车上,同样没有解决泔水运输中的污染问题。
5.因此必须从泔水收集和泔水运输以及泔水从收集到运输着三个环节特别是从收集过渡到运输的环节进行整体的设计才能较为彻底的改善泔水的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化餐厨垃圾处理机构。在泔水收集过程中采用地坑和泔水桶结合的方式,可以将泔水通过较为密封的状态稳定的移至转运环境较为密封的状态,避免了收集泔水中泔水在地面的喷洒和转运过程中泔水的喷洒,同时做好了由泔水桶至转运车这个过程中的“无缝”“平稳”衔接,避免上下搬运泔水桶时造成泔水的外溢。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餐厨垃圾处理机构,包括:
8.地埋坑,凹陷于地面a内,地埋坑的上端面与地面a的上端面平齐;
9.暂存组件,匹配设置于地埋坑内,暂存组件相对地埋坑可滑动,
10.转运坑,位于地埋坑正前部,转运坑凹陷于地面a内,转运坑上端面与地面a的上端面平齐;
11.转运组件,位于转运坑内并且转运组件与暂存组件相对应设置。
12.地埋坑主体横截面呈“︶”状,地埋坑上部呈开口状,地埋坑的一端为封闭状,且地埋坑的另一端为开口状且该另一端延伸至转运坑内侧;
13.暂存组件包括:
14.泔水桶,为中空结构,匹配可滑动设置于地埋坑内;
15.减震橡胶,减震橡胶主体呈“︶”状;
16.滑块,滑块固定于泔水桶上部两侧,滑块与滑槽一匹配对应设置;
17.顶槽,顶槽为球面状结构并凹入至泔水桶侧面内;地坑推杆的伸缩端的末端固定球状凸起,球状凸起与顶槽匹配对应设置;
18.排料管,位于泔水桶底部中间位置处,排料管与泔水桶相连通,排料管上设置阀门,排料管位于余量槽内且排料管出口朝向余量槽;
19.转运坑包括:
20.卸料坑,主体为中空长方体结构且上部呈开口状,其宽度大于地埋坑的宽度,且卸料坑的底端面位于地埋坑的下端面以下的位置处,卸料坑的长度大于转运组件的长度;
21.斜坡,倾斜固定设置于卸料坑的一端,斜坡的上端面与地埋坑的上端面相平齐。转运组件包括:
22.车斗;
23.基座板,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放置于车斗上,基座板尺寸与车斗尺寸相匹配;升降推杆,其底部固定于基座板上;
24.运料组件,底部与升降推杆的伸缩端相连接;
25.其中基座板相对车斗的位置固定,升降推杆带动运料组件相对车斗进行向上或向下的运动。
26.进一步的所述地埋坑底端中间位置处设置余量槽一,余量槽一横截面呈“凵”状,余量槽一从地埋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27.进一步的所述地埋坑的远距离转运坑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地坑推杆,地坑推杆的伸缩端朝向转运坑方向。
28.进一步的所述地埋坑上部内侧设置滑槽一,滑槽一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地埋坑内部两侧,滑槽一沿着地埋坑长度方向向前延伸,最终滑槽一突出于地埋坑的前部端面并形成凸起滑槽一,凸起滑槽一向外延伸并突入至转运坑内。
29.进一步的所述泔水桶包括:
30.主承重板,主体横截面呈“︶”状;主承重板的上端面跨度距离d2,d2<d1,主承重板朝向地埋坑方向上的投影覆盖地埋坑;
31.侧挡板一,匹配密封固定于主承重板一侧;
32.侧挡板二,侧挡板二匹配固定于主承重板另一侧;
33.其中主承重板

侧挡板一

侧挡板二之间形成储存室;
34.储存室上部设置盖板,盖板中部开设装料窗,装料窗上设置扣合板,扣合板朝向储
存室的投影覆盖装料窗,扣合板相对盖板可拆卸。
35.进一步的所述运料组件包括:
36.运料载体,朝向车斗的投影位于车斗内,运料载体的宽度大于地埋坑的宽度;放置槽,其主体横截面呈“︶”状,且其上部呈开口状,放置槽的深度与地埋坑的深度一致,放置槽开设于运料载体内,其一端呈封闭状靠近运料载体的一末端,另一端呈开口状位于运料载体的另一末端;
37.气囊,选用橡胶材质构成的中空结构。
38.进一步的所述地埋坑和转运组件之间设置导向装置。
39.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
40.导向杆,主体为杆状结构,其一端固定于运料载体后端且靠近放置槽边缘上部位置处其另一端为锥状;
41.入口碗,为碗状结构,且其两端均为开口状,其一端的口径大于另一端的口径,导向杆的另一端朝向入口碗,且导向杆从入口碗口径较大的一端进入至入口碗内,入口碗固定于凸起滑槽一上端面;
42.导向杆的中心线和入口碗的中心线重合;当导向杆插入至入口碗内时,滑槽二与凸起滑槽一相对应。
4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泔水的密封储存、平顺转移和平稳运输,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泔水在处理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地埋坑与转运坑以及转运组件的配合实现了泔水由地埋坑至转运组件的无缝衔接,泔水整个过程都处于“滑动”移位的状态中,不需要人工搬运泔水桶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尽量减少了外力对泔水桶的干扰,在转运泔水的过程中运料组件的“月弯”状结构同时结合气囊对泔水桶所受到的力进行缓冲,从而减少了泔水在转运过程中的震动,同时本发明的地埋坑同样适合槽罐车汲取泔水使用,整个泔水处理过程卫生整洁。
附图说明
44.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45.图2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46.图3是本发明地埋坑立体结构示意图。
47.图4是本发明中泔水桶结构示意图一。
48.图5是本发明中泔水桶结构示意图二。
49.图6是本发明中泔水桶剖视结构图。
50.图7是本发明剖视示意图一。
51.图8是图7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52.图9是本发明剖视示意图二。
53.图10是本发明中车斗立体结构示意图。
54.图11是本发明中运料载体结构示意图。
55.图12是图2中c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6.如图1-12所示的一种垃圾处理装置,包括:
57.地埋坑1,凹陷于地面a内,说明书附图中的地面a只是示意出一部分,地埋坑1上端面的跨度距离为d1,地埋坑1的上端面与地面a的上端面平齐;
58.暂存组件2,匹配设置于地埋坑1内,暂存组件2数量为若干个,暂存组件2呈列队状分布于地埋坑1内,暂存组件2相对地埋坑1可滑动,
59.转运坑3,位于地埋坑1正前部,转运坑3凹陷于地面a内,转运坑3上端面与地面a的上端面平齐;
60.转运组件4,位于转运坑3内并且转运组件4与暂存组件2相对应设置。
61.暂存组件2用于待运输的泔水的暂时存放,暂存组件2位于地埋坑1内相当于将泔水“埋”于地面以下的位置,而位于转运坑3内的转运组件4则与地埋坑1内的暂存组件2相对应从而便于将泔水由地埋坑转运至转运组件4内,整个过程都是在地面a以下的位置完成的,且转运过程依靠地埋坑1与转运坑3的对应配合以及暂存组件2与转运组件4的衔接配合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暂存组件2在存放时环境的卫生整洁,同时实现暂存组件2内泔水的“无高度差”的转运,避免泔水在转运过程中洒落,同时转运至转运组件4后在运输途中泔水不会受到外力污染外界环境。
62.请重点参阅图3,地埋坑1主体横截面呈“︶”状,地埋坑1上部呈开口状,地埋坑1的一端为封闭状,且地埋坑1的另一端为开口状且该另一端延伸至转运坑3内侧;
63.优选的地埋坑1底端中间位置处设置余量槽一11,余量槽一11横截面呈“凵”状,余量槽一11从地埋坑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64.地埋坑1的远距离转运坑3的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地坑推杆12,地坑推杆12的伸缩端朝向转运坑3方向。地坑推杆12用于后期推动暂存组件2朝着转运坑3方向移动,便于将暂存组件2由转运坑1移动至转运组件4内;
65.地埋坑1上部内侧设置滑槽一13,滑槽一13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地埋坑1内部两侧,滑槽一13沿着地埋坑1长度方向向前延伸,最终滑槽一13突出于地埋坑1的前部端面并形成凸起滑槽一131,凸起滑槽一131向外延伸并突入至转运坑3内;凸起滑槽一131一方面起到转运暂存组件2的作用,使得暂存组件2能够稳定的由地埋坑1移动至靠近转运坑3内转运组件4的位置处从而便于将暂存组件2最终移送至转运组件4内,另一方面暂存组件2在位于凸起滑槽一131处时此时暂存组件2主体已经基本与地埋坑1相分离且暂存组件2处于“悬空”状态,这样便于后期如果通过槽罐车运送泔水时可以从暂存组件2的底部汲取泔水至槽罐车内。
66.请重点参阅图4、5、6,暂存组件2包括:
67.泔水桶21,为中空结构,匹配可滑动设置于地埋坑1内;
68.减震橡胶22,减震橡胶22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泔水桶21的两个外侧面的边缘,减震橡胶22主体呈“︶”状;减震橡胶22一方面起到在泔水桶21之间进行减震的作用,另一方面避免相邻的泔水桶21至今产生间隙使得泔水桶21相互之间产生碰撞。
69.滑块23,滑块23固定于泔水桶21上部两侧,滑块23与滑槽一13匹配对应设置;
70.顶槽24,顶槽24为球面状结构并凹入至泔水桶21侧面内;地坑推杆12的伸缩端的末端固定球状凸起121(图8),球状凸起121与顶槽24匹配对应设置。球状凸起121与顶槽24
的配合使得地坑推杆12更能稳定的对泔水桶21产生作用力,同时顶槽24球面结构便于将施加在其上的应力进行分散避免对泔水桶21造成损坏。
71.排料管25,位于泔水桶21底部中间位置处,排料管25与泔水桶21相连通,排料管25上设置阀门(图中未示),排料管25位于余量槽11内且排料管25出口朝向余量槽11;上述中凸起滑槽一131一方面起到“衔接”连接滑槽一13以及转运组件4的滑槽二4420(后续论述)的作用另一方面当泔水桶21移动至凸起滑槽一131之间时,泔水桶21即脱离主体的地埋坑1而处于悬空状态便于后期在需要时从排料管25排料。余量槽一11则便于在泔水桶21位于地埋坑1时,排料管25处于余量槽一11内,这样排料管25不会影响泔水桶21在地埋坑1的移动。
72.泔水桶21包括:
73.主承重板211,主体横截面呈“︶”状;主承重板211的上端面跨度距离d2,d2<d1,主承重板211朝向地埋坑1方向上的投影覆盖地埋坑1;
74.侧挡板一212,匹配密封固定于主承重板211一侧;
75.侧挡板二213,侧挡板二213匹配固定于主承重板211另一侧;
76.其中主承重板211、侧挡板一212、侧挡板二213之间形成储存室214;泔水倾倒入储存室214内从而实现对泔水的储存。
77.储存室214上部设置盖板215,盖板215中部开设装料窗216,装料窗216上设置扣合板217,扣合板217朝向储存室214的投影覆盖装料窗216,扣合板217相对盖板215可拆卸;
78.关键在于泔水桶21的主体“月弯”以及滑块、滑槽等结构可以实现与地面坑1和转运组件4的匹配安装,且安装后泔水桶21均可以依靠其“月弯”结构在地面坑1和转运组件4之间进行“无缝衔接”移动,同时泔水桶21的主体“月弯”结构配合地面坑1和转运组件4的“月弯”结构可以确保位于地面坑1和转运组件4内的泔水桶21处于地面坑1和转运组件4的“三面包裹”状态下,从而也为泔水桶21提供一个稳定的处于相对“封闭隔离”状态下的储存和运输环境。转运坑3包括:
79.卸料坑31,主体为中空长方体结构且上部呈开口状,其宽度大于地埋坑1的宽度,且卸料坑31的底端面位于地埋坑1的下端面以下的位置处,即卸料坑31的深度大于地埋坑1的深度,卸料坑31的长度大于转运组件4的长度;
80.斜坡32,倾斜固定设置于卸料坑31的一端,斜坡32的上端面与地埋坑1的上端面相平齐。卸料坑31的主要作用是和地埋坑1产生“高度差”,使得转运组件4后期可以很容易和地埋坑1对齐,进而使得位于地埋坑1内的泔水桶21能够“平顺”的移动至转运组件4内。
81.参阅图9、10、11、12,转运组件4包括:
82.车斗41;车斗41前的动力部分未显示,优选的车斗41前端部固定设置车挡411,车挡411突出于车斗41的上端面且车挡411表面固定弹簧412,弹簧412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车挡411上。
83.基座板42,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放置于车斗41上,基座板42尺寸与车斗41尺寸相匹配;基座板42的板状结构使得其一旦放置于车斗41上即可相对车斗41实现位置的固定,不需要加装额外的固定装置。
84.升降推杆43,其底部固定于基座板42上,升降推杆43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升降推杆43位于基座板42前端,另外两个升降推杆43位于基座板42后端;运料组件44,底部与升降推杆43的伸缩端相连接;运料组件44与升降推杆43的连接形式可采用铰接方式,其中的铰
接部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结构或参数尺寸的设置,进一步的能使得运料组件44相对单侧的升降推杆43产生一定程度的“转动”。
85.其中基座板42相对车斗41的位置固定,升降推杆43带动运料组件44相对车斗41进行向上或向下的运动。
86.运料组件44包括:
87.请重点参阅图11,运料载体441,朝向车斗41的投影位于车斗41内,运料载体441的宽度大于地埋坑1的宽度;运料载体441作为在转运过程中承载泔水桶21的载体,其作用类似地面坑1对泔水桶21产生“封闭包裹”作用。
88.放置槽442,其主体横截面呈“︶”状,且其上部呈开口状,其上端面的跨度距离为d3,其中d1的值与d3的值相等,放置槽442的深度与地埋坑1的深度一致,放置槽442开设于运料载体441内,其一端呈封闭状靠近运料载体441的一末端,另一端呈开口状位于运料载体441的另一末端;相当于将地埋坑1“复制”在运料载体441上,这样才能实现泔水桶21从地埋坑1至放置槽442的“无缝衔接”。
89.放置槽442上部内侧设置滑槽二4420,滑槽二4420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放置槽442内,滑槽二4420从放置槽44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90.优选的滑槽二4420同样可以继续向着放置槽442后端延伸最终滑槽二4420突出于放置槽442的后端面,类似于形成凸起滑槽一131,该情况图中未示,这种情况可以使得后续在到达目的地后最终在处理泔水桶21时,可以使得泔水桶21与放置槽442分离,使得泔水桶21处于悬空状态,而悬空状态的泔水桶21,便于工作人员从泔水桶21的排料管25将泔水桶21内的泔水排出。
91.优选的放置槽442底部中间位置固定余量槽二4421,
92.余量槽二4421横截面呈“凵”状,余量槽二4421从放置槽44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93.气囊443,选用橡胶材质构成的中空结构,固定于车挡411内侧,气囊443连接有进气阀门和出气阀门(图中未示),随着通入气囊443气体的变化,气囊443体积即可发生变化,当泔水桶21逐渐靠近车挡411时,向着气囊443内通入气体则随着气囊443体积的增大,气囊443沿着车挡411的纵向和横向填充泔水桶21和车挡411之间的间隙,同时气囊443可以“包裹”着靠近它的泔水桶21的一侧,行车途中避免泔水桶21产生晃动,同时给予泔水桶21一个向后的反作用力,使得泔水桶21间接触紧密避免泔水桶21之间产生撞击。
94.优选的地埋坑1和转运组件4之间设置导向装置5,
95.请重点参阅图2、12,导向装置5包括:
96.导向杆51,主体为杆状结构,其一端固定于运料载体441后端且靠近放置槽442边缘上部位置处其另一端为锥状;
97.入口碗52,为碗状结构,且其两端均为开口状,其一端的口径大于另一端的口径,导向杆51的另一端朝向入口碗52,且导向杆51从入口碗52口径较大的一端进入至入口碗52内,入口碗52固定于凸起滑槽一131上端面;入口碗52的碗状结构使得当导向杆51刚接触入口碗52内表面时随着导向杆51继续向着入口碗52末端移动,导向杆51逐渐进入至入口碗52中心处,直至导向杆51贯穿插入入口碗52内;
98.导向杆51的中心线和入口碗52的中心线重合;当导向杆51插入至入口碗52内时,滑槽二4420与凸起滑槽一131相对应;
99.使用时将待装泔水的泔水桶21的两侧的滑块23对准凸起滑槽一131放置,然后向后推动泔水桶21沿着凸起滑槽一131和滑槽一13进入至地埋坑1内;将若个泔水桶21依次按上述步骤推入至地埋坑1内,并确保泔水桶21之间接触紧密不移位;
100.当需要倾倒泔水时由前向后依次选择地埋坑1内的泔水桶21进行倾倒,倾倒时打开扣合板217,然后人员站在地面a上将泔水通过装料窗216倒入至储存室214内,然后盖合固定扣合板217,进一步的扣合板217和装料窗216之间可以通过橡胶圈密封接触;
101.因为地面a以下的温度相交于地面a上部的温度会低些,同时地坑式的结构也避免阳光直射整个泔水桶21,同时避免外界动物或大风扰动泔水桶21,总之泔水桶21与地埋坑1的配合使用使得泔水桶21处在一个温湿度和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空间内,从而利于泔水桶21内泔水的暂时储存,避免泔水桶21内泔水污染周边环境和产生恶臭;
102.当需要集中转运泔水至垃圾处理站时,将车斗41移动至转运坑3内,然后移动车斗41使得导向杆51逐渐插入至入口碗52内,停止移动车斗41并将车斗41位置暂时固定;
103.启动地坑推杆12,通过球状凸起121作用于顶槽24进而使得地坑推杆12带动泔水桶21向前移动。
104.位于最前端的泔水桶21上的滑块23逐渐由滑槽一13移动至凸起滑槽一131内然后又逐渐由凸起滑槽一131移动至滑槽二4420内,最终泔水桶21进入至放置槽442内;这个过程通过地坑推杆12以及泔水桶21与地埋坑1和放置槽442的配合最终使得泔水桶21转运至车斗41内,地坑推杆12继续作用于泔水桶21使得泔水桶21继续向前移动,后面的泔水桶21推动前面的泔水桶21朝着放置槽442方向移动,当放置槽442内布满泔水桶21时即可关闭地坑推杆12;启动升降推杆43,使得运料组件44处于合适的高度,可选的使得运料组件44前端高度略低后端略高,即运料组件44朝向车头的方向更低,运料组件44整体处于前底后高的倾斜状态,此时位于放置槽442内的泔水桶21同样处于略微倾斜状态,且都朝向气囊33,往气囊33内通入气体使得气囊33产生膨胀,气囊33包裹住位于其前方的泔水桶21使得泔水桶21位置相对固定,即使该泔水桶21产生移位也会受到来自气囊33的由包裹产生的阻力的影响,同时气囊33可以缓冲泔水桶21受到的外力,避免泔水桶21因受到颠簸而产生震动,而位于后端的泔水桶21则向着前端移动并继续挤压位于前端的泔水桶21,而位于后端的泔水桶21则因为处于向前倾斜的状态则不宜产生倾倒。
105.优选的当采用槽罐车(图中未示)运输泔水时,将槽罐车移位至转运坑3内,然后启动地坑推杆12,通过球状凸起121作用于顶槽24进而使得地坑推杆12带动泔水桶21向前移动,
106.位于最前端的泔水桶21上的滑块23逐渐由滑槽一13移动至凸起滑槽一131内,此时排料管25处于悬空状态,此时关闭地坑推杆12,将槽罐车的吸入管(图中未示)与排料管25相连通,打开抽料管25处的阀门(图中未示),将泔水桶21经由排料管25吸入至槽罐车内;
107.再次启动地坑推杆12,使得位于后部泔水桶21推动其前部的已经被抽完泔水的泔水桶21继续沿着凸起滑槽一131(可以设置的足够长)移动,最终位于后部的泔水桶21则经由滑槽一13移动至凸起滑槽一131内,此时排料管25同样处于悬空状态,此时关闭地坑推杆12,将槽罐车的吸入管(图中未示)与排料管25相连通,打开抽料管25处的阀门(图中未示),将泔水桶21经由排料管25吸入至槽罐车内;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槽罐车替代本发明的转运组件4时本发明的核心点在于地埋坑1、暂存组件2的配合以及核心改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