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线末端连续编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18585发布日期:2023-01-04 04:2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线末端连续编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货物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线末端连续编组装置。


背景技术:

2.货物通常通过托盘码放于仓库内,在货物装车码放时通常会通过叉车将托盘运输至车厢内部,通过人工将托盘上的货物进行装卸;人工搬运货物效率极低,尤其是在封闭、高温的车厢内,工人长时间连续作业容易导致身体受损。
3.我司自主研发的货物快装系统能够将托盘上的货物进行快速下料、输送、末端的编组以及搬运,在货物输送的过程当中实现了自动化作业,无需人工搬运,提高了货物搬运的速率、能够连接作业,并且能够适用于多种环境下的货物码垛;在整个系统的末端,需要通过十字换向机构将货物顶升进行换向,以调整矩形货物的姿态,让其以正确的姿态实现末端的编组,最终编组完毕后的货物通过码垛机械臂对货物进行码垛;在实际码垛作业的过程当中,通过十字换向机构顶升机构需要对货物进行顶升、旋转,整个过程是间断进行的,前一个货物在顶升换向的过程当中,后续的货物无法实现输送,对于连续输送的货物顶升换向时间较长,影响了货物输送的效率,最终影响整个系统快装的效率,延长了货物码垛的时间;因此,如何提高末端编组区域的效率,实现货物的快速连续换向输送,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4.相关的专利文献可以参考:一种集装化货物智能快装系统(cn113460715a)、一种集装箱装载车输送系统(cn115027895a)。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线末端连续编组装置,该发明实现了对货物姿态连续高效地调整,提高了货物编组码垛的效率。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送线末端连续编组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线以及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之间具有预定角度,所述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之间设置有货物换向装置,所述货物换向装置包括换向安装架,所述换向安装架内壁转动连接有换向输送辊,所述换向安装架上端开有换向容纳开口,所述换向容纳开口内部设置有负压组件,所述负压组件靠近换向安装架第一侧内壁,所述换向安装架内部设置有顶升组件,其中通过顶升组件控制负压组件线性移动以穿进穿出容纳开口,所述换向安装架内设置有第一电控装置,其中通过第一电控装置控制换向输送辊转动,所述货物换向装置还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第一电控装置以及顶升组件电性连接;设置负压组件能够通过负压组件将货物的前端边角位置进行固定限位,在换向输送辊转动的过程当中能够控制货物边缘部分围绕着负压组件进行转动,让货物能够在原始的平面上实现换向过程,与传统的十字顶升组件或者不同方向的皮带换向相比较,其换向效率更高,换向效果更好,极大地提高了货物编组码垛的效率。
7.优选地,所述第二输送线包括货物定位输送线,所述货物定位输送线包括定位安装架,所述货物定位输送线第一端末端设置有货物转向组件,所述货物转向组件包括转向安装架,所述转向安装架内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向输送辊,所述定位安装架内设置有皮带输送线,所述皮带输送线朝着货物转向组件方向延伸并且部分伸出,所述货物转向组件侧壁开有用于容纳皮带输送线的容纳槽,所述皮带输送线的第一端与定位安装架之间活动连接,所述皮带输送线的第二端设置有升降控制单元。
8.优选地,所述转向安装架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安装板,所述定位安装板侧壁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定位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9.优选地,所述货物定位输送线第二端末端设置有货物暂存平台,所述货物暂存平台包括暂存安装架,所述暂存安装架内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暂存输送辊,所述暂存安装架外壁设置有第二电控装置用于控制暂存输送辊转动。
10.优选地,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升安装筒,所述顶升安装筒内壁滑动连接有顶升活塞,所述顶升活塞侧壁固定连接有顶升支撑杆,所述顶升支撑杆末端贯穿顶升安装筒并且与之密封滑动连接,所述负压组件安装于顶升支撑杆末端,所述顶升活塞与顶升安装筒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有负压设备,所述第一腔室与负压组件连通,所述顶升活塞与顶升安装筒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元件。
11.优选地,所述负压组件包括负压安装盘,所述负压安装盘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负压吸盘,所负压吸盘与第一腔室相连通,所述负压安装盘下端通过转动连接件与顶升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顶升支撑杆与负压安装盘之间设置有扭力弹性部件。
12.优选地,所述顶升活塞与顶升安装筒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有储藏盒,所述第二腔室内底部设置有导电组件。
13.优选地,所述换向安装架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姿态纠正辊和第二姿态纠正辊,所述第一姿态纠正辊以及第二姿态纠正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蛇形的摩擦条,所述第一姿态纠正辊以及第二姿态纠正辊分别位于负压组件两侧。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输送安装架,所述输送安装架内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承载辊,相邻的两个所述承载辊之间具有预定缺口。
15.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线一侧设置有暂存组件,所述暂存组件包括暂存安装板,所述暂存安装板第一侧安装固定有暂存料叉,所述暂存安装板第二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关节以及第二活动关节,其中通过第一活动关节控制暂存安装板朝着第一方向线性移动,通过第二活动关节控制第一活动关节朝着第二方向线性移动。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负压组件能够通过负压组件将货物的前端边角位置进行固定限位,在换向输送辊转动的过程当中能够控制货物边缘部分围绕着负压组件进行转动,让货物能够在原始的平面上实现换向过程,与传统的十字顶升组件或者不同方向的皮带换向相比较,其换向效率更高,换向效果更好,极大地提高了货物编组码垛的效率。
17.2、通过设置货物定位输送线能够将货物从第二输送线快速地输送至货物换向装置表面,通过升降控制单元控制皮带输送线第二端升降,能够保证货物调整方向的方式实现连续上料输送;设置皮带输送线较长,能够实现对货物的暂存,提高单位时间内货物输送的量,在皮带输送线末端动作的过程当中依然能够对货物进行运输,提高了货物输送的效
率;通过设置辅助承托辊能够对货物进行承载,提高货物输送的稳定性。
18.3、通过设置特殊的顶升组件能够通过负压设备实现顶升动作以及吸附固定动作,控制更加简单;顶升后的负压组件能够与货物边角部分密贴,保证了负压吸附的效果,保证了货物在负压固定时的稳定性;在第二腔室内设置电流变液以及导电组件能够对顶升后的顶升支撑杆以及负压组件进行限位固定,保证其位于额定的位置,能够保证货物转向的稳定性,提高换向的效率以及降低换向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输送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图4的a-a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货物换向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图7的b-b线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图8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第一输送线;101、输送安装架;102、承载辊;103、缺口;2、暂存组件;201、暂存料叉;202、暂存安装板;203、第一活动关节;204、第二活动关节;3、货物换向装置;301、换向安装架;302、换向输送辊;303、第一姿态纠正辊;304、第二姿态纠正辊;305、负压组件;3051、负压吸盘;3052、负压安装盘;3053、转动连接件;306、顶升组件;3061、顶升安装筒;3062、顶升支撑杆;3063、弹性元件;3064、顶升活塞;4、货物定位输送线;401、定位安装架;402、皮带输送线;403、辅助承托辊;404、升降控制单元;405、货物转向组件;4051、转向安装架;4052、容纳槽;4053、转向输送辊;406、挡板;5、货物暂存平台;501、暂存安装架;502、暂存输送辊;503、第二电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2.参照图1-9,一种输送线末端连续编组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线1以及第二输送线,第一输送线1与第二输送线之间具有预定角度,第一输送线1与第二输送线之间设置有货物换向装置3,以附图1中为例,第一输送线1与第二输送线之间具有90
°
夹角,第二输送线上的货物需要经过货物换向装置3进行换向输送至第一输送线1上端进行编组,最终编组好的货物经过一侧的机械臂进行转运,实现末端的码垛过程;这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货物大多为矩形,放置在托盘上大多为横纵交织,最终码放在车厢内需要安装同一方向进行码垛,因此需要将托盘上方向不符合要求的货物的方向进行调整,让其能够满足末端码垛的需要。
23.具体参照附图6-附图8;其中货物换向装置3包括换向安装架301,换向安装架301内壁转动连接有换向输送辊302,换向安装架301上端开有换向容纳开口,换向容纳开口内部设置有负压组件305,负压组件305靠近换向安装架301第一侧内壁,且二者之间具有预定间距,换向安装架301内部设置有顶升组件306,其中通过顶升组件306控制负压组件305线
性移动以穿进穿出容纳开口,当需要对货物的方向进行调整时,通过换向输送辊302控制货物移动至货物换向装置3上端预定位置,定义货物输送的方向为前端,即货物前端的边角处与负压组件305位置相对,通过负压组件305将货物的边角处进行吸附固定限位;接着控制换向输送辊302转动,换向输送辊302在转动的过程当中远离货物边角处的一侧会围绕着负压组件305进行转动,最终货物转动90
°
实现货物的换向过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货物边角处被限位后,此时货物边缘处会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继续移动,而负压组件能够围绕自身轴线转动,此时货物能够以负压组件305为轴心进行旋转,实现换向过程,通过上述装置实现换向,与常规的设置两个输送带朝着不同方向进行移动方式比较,该换向方式的效果不会受到货物姿态、大小尺寸的影响,且换向过程快捷,提高了货物编组输送的效率。
24.在换向安装架301内设置有第一电控装置,其中通过第一电控装置控制换向输送辊302转动,货物换向装置3还包括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与第一电控装置以及顶升组件306电性连接,其中第一控制装置以及顶升组件306之间通过中央控制器进行连接控制,协调二者的动作过程,以快速地实现对货物的换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与传统的顶升机构对货物进行顶升换向相比较,通过该方式无需对货物进行顶升,只需在货物输送的过程当中对货物的边角处进行限位固定,然后继续控制换向输送辊302转动即可实现货物的换向过程;与传统的换向方式相比较,该方式简单便捷,无需顶升工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能够对不同重量的货物进行换向,降低了对设备承载的要求。
25.附图参照附图3-附图5;其中第二输送线包括货物定位输送线4,货物定位输送线4包括定位安装架401,货物定位输送线4第一端末端设置有货物转向组件405,货物转向组件405包括转向安装架4051,转向安装架4051内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转向输送辊4053,定位安装架401内设置有皮带输送线402,皮带输送线402朝着货物转向组件405方向延伸并且部分伸出,货物转向组件405侧壁开有用于容纳皮带输送线402的容纳槽4052,其中皮带输送线402的输送方向与转向输送辊4053的输送方向不一致,通过皮带输送线402能够将货物输送至货物转向组件405上端,后续皮带输送线402下降,通过货物转向组件405将货物输送至货物换向装置3上端进行换向作业;其中皮带输送线402的第一端与定位安装架401之间活动连接,皮带输送线402的第二端设置有升降控制单元404,升降控制单元404可以采用常见的顶升液压杆以及弹性滑动支座,其弹性滑动支座与皮带输送线402第二端连接,能够实现对皮带输送线402第二端的升降控制,进而让皮带输送线402进出容纳槽4052;当皮带输送线402表面高于转向输送辊4053时,此时货物在输送的过程当中在皮带输送线402上同步移动,实现传输;当皮带输送线402表面低于转向输送辊4053顶端时,此时货物与转向输送辊4053上端相抵,货物能够经过转向输送辊4053进行传输,实现传输过程,其中升降控制单元404控制皮带输送线402上端移动为现有技术,不涉及改进,在此不再赘述。
26.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皮带输送线402朝着货物转向组件405方向延伸,其长度较长,可以对多个货物进行同时输送,不会影响货物输送的效率,当检测元件检测到皮带输送线402顶端的货物位于货物转向组件405上方预定位置后,控制升降控制单元404带动皮带输送线402下降,实现货物落料过程,在落料的过程当中皮带输送线402依然能够控制货物移动,控制货物不会超出范围与货物转向组件405碰撞即可;并且可在定位安装架401内壁安装有辅助承托辊403,辅助承托辊403与皮带输送线402表面内壁相抵,其能够对皮带输送线402上端的货物起到支撑的作用,保证货物输送的稳定。
27.其中在转向安装架4051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安装板,定位安装板侧壁安装有挡板406,挡板406与定位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可以选择为海绵垫,挡板406位于皮带输送线402的末端,通过设置上述组件能对货物进行限位阻挡,避免其超过工作范围,也同时能够对货物的姿态进行矫正,在皮带输送线402带动货物移动的过程当中,货物末端与挡板406侧壁接触相抵,让货物表面与挡板齐平,便于后续的输送。
28.在货物定位输送线4第二端末端设置有货物暂存平台5,货物暂存平台5包括暂存安装架501,暂存安装架501内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暂存输送辊502,暂存安装架501外壁设置有第二电控装置503用于控制暂存输送辊502转动,通过第二电控装置503控制暂存输送辊502转动能够实现对货物的控制,通过设置货物暂存平台5能够对货物进行暂存,末端货物输送速率不一致时,能够通过控制暂存输送辊502不同的转动,让货物有序安装一定间距地移动至皮带输送线402上端,保证货物的连续输送,提高货物输送的效率。
29.具体参照附图9;其中顶升组件306包括顶升安装筒3061,顶升安装筒3061内壁滑动连接有顶升活塞3064,顶升活塞3064侧壁固定连接有顶升支撑杆3062,顶升支撑杆3062末端贯穿顶升安装筒3061并且与之密封滑动连接,负压组件305安装于顶升支撑杆3062末端,顶升活塞3064与顶升安装筒3061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室,第一腔室连通有负压设备,第一腔室与负压组件305连通,顶升活塞3064与顶升安装筒3061内壁之间连接有弹性元件3063,其中通过负压设备产生负压,能够降低第一腔室内的压强,进而控制顶升活塞3064向上移动让上端的负压组件305能够向上移动,与货物相抵让负压组件305与货物下端通过负压固定限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其中负压吸盘3051气孔口径较小,当负压设备产生负压时,其抽气的速率大于负压吸盘3051处进气的速率,此时产生的压差能够带动顶升活塞3064上升实现固定过程;并且当负压组件305上升至预定位置后,与货物固定完毕后负压设备停止工作;其中通过上述顶升组件306与传统的伸缩杆进行控制相比较,其控制过程更加简单,能够让负压组件305与货物下端相抵紧,并且其控制过程更加简单,通过负压设备即可实现控制过程,简单可靠,本文中的电气控制过程均为现有技术未做改进,不再赘述。
30.负压组件305包括负压安装盘3052,负压安装盘3052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负压吸盘3051,所负压吸盘3051与第一腔室相连通,负压安装盘3052下端通过转动连接件3053与顶升支撑杆3062转动连接,转动连接件3053可以选择为轴承,顶升支撑杆3062与负压安装盘3052之间设置有扭力弹性部件,扭力弹性部件可以选择为扭力弹簧,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负压安装盘3052能够处于预定的位置,负压吸盘3051与货物固定后并且换向输送辊302转动后,此时货物能够围绕着负压组件305转动,实现货物换向的过程。
31.顶升活塞3064与顶升安装筒3061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第二腔室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有储藏盒,在储藏盒内设置有电流变液,第二腔室内底部设置有导电组件,导电组件可以选择为两个金属凸起,其能够对电流变液导电,电流变为在导电的状态下由液态变为固态,能够实现状态的转化,电流变液为现有液体;其中顶升支撑杆3062在顶升的过程当中能够将电流变液从储藏盒吸入到第二腔室内 ,顶升组件306顶升固定后控制电流变液为固态后能够对顶升活塞3064以及顶升支撑杆3062进行固定,保证末端负压组件305在竖直位置的稳定,能够保证其稳定状态,避免货物在转向的过程当中负压组件305与货物脱离,导致货物无法进行转向;通过在第二腔室内设置电流变液,能够保证顶升组件306顶升后的稳定。
32.换向安装架301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姿态纠正辊303和第二姿态纠正辊304,第一姿态纠正辊303以及第二姿态纠正辊304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蛇形的摩擦条,蛇形的摩擦条在转动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切向的摩擦力;第一姿态纠正辊303以及第二姿态纠正辊304分别位于负压组件305两侧,其中第一姿态纠正辊303以及第二姿态纠正辊304分别通过第三电控装置、第四电控装置分别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第二姿态纠正辊304转动能够对换向前的货物与换向安装架301内壁之间距离的控制,让其以合适的位置位于负压组件305上端,保证货物换向的稳定;通过控制第一姿态纠正辊303转动能够对换向后的货物进行调整,能够对换向后的货物进行调整,以纠正换向角度存在偏差的货物;二者均起到辅助换向的作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中货物在换向时边角处于换向安装架301内壁之间具有间距,能够保证货物在换向时稳定进行。
33.具体参照附图1、附图2;其中第一输送线1包括输送安装架101,输送安装架101内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承载辊102,相邻的两个承载辊102之间具有预定缺口103,缺口103的大小与机械臂末端的料叉大小相适配,能够供料叉进入实现货物的转运码放;其中承载辊102均为动力辊,能够分别控制,让货物能够在第一输送线1上端移动。
34.传统的设置方式,需要等第一输送线1上端的货物编组完毕后,机械臂才能实现动作,对货物集体进行转运,这经常会出现机械臂等待货物,或者货物等待机械臂的现象,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高货物的输送效率;在第一输送线1一侧设置有暂存组件2,暂存组件2包括暂存安装板202,暂存安装板202第一侧安装固定有暂存料叉201,暂存安装板202第二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关节203以及第二活动关节204,其中通过第一活动关节203控制暂存安装板202朝着第一方向线性移动,通过第二活动关节204控制第一活动关节203朝着第二方向线性移动,其中第一活动关节203以及第二活动关节204可以选择常见的电控伸缩装置,来控制暂存安装板202以及暂存料叉201朝着两个方向进行移动,实现控制过程;通过设置暂存组件2在第一输送线1上端货物编组完毕后,通过暂存料叉201对货物实现抬升暂存,以保证后续货物连续的输送,以及机械臂连续地转运,提高了货物转运码垛的效率。
35.本发明工作过程中,需要码垛的货物依次经过货物暂存平台、货物定位输送线、货物换向装置、第一输送线,货物经过输送、换向、编组,最终整齐地码放于第一输送线上端,第一输送线一侧的机械臂能够将码放整齐的货物同步抬升,通过机械臂快速地将货物码放于预定位置,以实现无人自动快速码垛。
36.首先货物经过皮带输送线进行传输,从货物暂存平台上端传输至货物转向组件上端表面预定位置,当货物位于货物转向组件上端预定位置后,此时通过升降控制单元控制皮带输送线的末端下降,此时皮带输送线的末端进入到容纳槽内收缩,皮带输送线的表面低于转向输送辊的上端表面,此时通过转向输送辊对货物进行转运输送,让货物转向朝着货物换向装置方向移动。
37.接着货物在换向输送辊的传动下移动至预定位置,即货物移动前端的边角处于负压组件位置相对应,此时负压设备工作控制顶升组件顶升让顶端的负压组件与货物下端相抵,并且在负压的作用下负压组件将货物下端边角进行固定限位,为后续货物换向进行准备。
38.在负压组件与货物前侧边角处吸引稳固后,此时再次控制换向输送辊转动,由于货物前侧的边角部分被固定,此时转动的换向输送辊能够控制货物远离边角的一侧移动,
让其能够围绕着负压组件为圆心进行转动,转动90
°
后,此时货物由第一姿态转化为符合码垛要求的第二姿态,此时负压设备以及负压组件等工件停止工作,对货物边角的限位消失。
39.最终货物沿着预定的方向据需线性移动,整齐地摆放于第一输送线上端,实现编组过程,通过暂存组件能够对编组完毕的货物进行暂存,后续机械臂将暂存组件上端的货物进行转运即可。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