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72255发布日期:2023-03-15 08:5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分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吊挂生产系统中,用于挂载衣物的吊挂载具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生产工序步骤的不同,其进入生产线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使得相邻的各个吊挂载具之间的间距分布是无序的,且载具的数量较多。而某些工序基于生产需要,可能要在载具进入该工序前将载具调整为有序的等间距分布或其他实际条件需求。
3.一般而言,会在吊挂系统中增加分拨装置,以此来对载具进行分拨。其中,超越离合器分拨装置通过气缸与齿轮的配合,由气缸的伸缩带动齿轮的转动,将载具限位在两个轮齿与轨道形成的空隙处,并随着齿轮的转动来将载具逐个输出。目前对于超越离合器分拨装置的控制过程都是固定的,即每间隔预设时间控制齿轮转动预设的角度,然而,不同种类的衣物对应的衣物厚度不同,这会造成挂载冬装的两个载具之间的最小间距比挂载夏装的两个载具之间的最小间距要大,导致与空隙处的载具紧邻的下一个载具的位置会随着当前生产衣物种类的不同而变化,进而导致下一个载具卡进不同的轮齿间隙。这就会使得当衣物种类发生变化时,分拨装置对于载具的实际分拨间隔、分拨间距等产生差异,分拨结果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无法满足所有情况下的分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方法及装置,根据衣物种类的不同、积压数量来估算将要分拨的载具间的间距,以此适应性调整齿轮的转动角度。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依次获取进入分拨轨道的吊挂载具上所挂载的衣物的设计参量,生成所述吊挂载具在所述分拨轨道的分拨装置上游的积压顺序;所述吊挂载具由所述分拨装置逐个释放至所述分拨轨道的下游;基于所述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所述积压顺序及各所述吊挂载具上衣物的所述设计参量,计算位于首位的所述吊挂载具与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之间的挤压间距;根据所述挤压间距调整所述分拨装置的分拨参数,所述分拨装置执行所述分拨参数将位于首位的所述吊挂载释放,将后一位的所述吊挂载具卡进所述分拨装置的两个相邻的分拨齿之间。
6.优选的,还包括对第一个进入分拨轨道的吊挂载具的预分拨,具体包括:预定义执行所述预分拨操作的等待时间;所述等待时间为所检测到的第一个吊挂载具从检测点位下滑至所述分拨装置的时间,所述等待时间内包括冗余设置,所述冗余设
置小于两个所述吊挂载具进入所述分拨轨道时的检测感应时差;当检测到所述分拨轨道上进入所述吊挂载具时,检测所述分拨装置的分拨齿相对于所述分拨轨道的初始位置;根据所述初始位置输出完成所述预分拨所需的预拨参数;等待一个所述等待时间之后,执行所述预拨参数,将第一个进入分拨轨道的吊挂载具卡进所述分拨装置的两个分拨齿之间,完成预分拨。
7.优选的,所述“依次获取进入分拨轨道的吊挂载具上所挂载的衣物的设计参量,生成所述吊挂载具在所述分拨轨道的分拨装置上游的积压顺序”具体包括:当检测到所述分拨轨道的入口处的轨道合轨时,读取所述分拨轨道入口的感应器的感应数据;基于时间线依次记录进入所述分拨轨道的所述吊挂载具所搭载的感应芯片的识别码;所述识别码具备唯一性;根据所述识别码查询调用所述吊挂载具上所挂载的衣物的设计参量;所述设计参量至少包括衣物的类型、材料、重量;将所述识别码根据时间线进行排序,生成所述吊挂载具在所述分拨装置上游的积压顺序。
8.优选的,还包括对所述积压顺序的更新频率的调整:获取所述积压顺序内所述吊挂载具的积压数量,根据所述积压数量估算当前积压顺序内所述吊挂载具在所述分拨装置上游所占据的所述分拨轨道的区间长度;基于所述区间长度,计算所述吊挂载具从检测点位下滑至所述吊挂载具的积压区域所需的下滑时间;根据所述下滑时间调整所述积压顺序的更新频率,所述积压顺序每次更新的间隔时间小于所述下滑时间;预定义所述区间长度的阈值,当所述区间长度超过所述阈值时,所述吊挂载具停止进入所述分拨轨道。
9.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所述积压顺序及各所述吊挂载具上衣物的所述设计参量,计算位于首位的所述吊挂载具与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之间的积压间距”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基于所述分拨轨道的实际安装效果确定;获取所述积压顺序及各所述吊挂载具上衣物的设计参量,计算所述积压顺序内除位于首位的吊挂载具之外的所有吊挂载具及其上所挂载衣物的积压重量;根据位于首位、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上衣物的类型及材料,计算所述积压重量在所述分拨轨道上对位于首位的所述吊挂载具的挤压程度;根据所述挤压程度估算位于首位的吊挂载具与第二位的吊挂载具之间的挤压间距。
10.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挤压程度估算位于首位的吊挂载具与第二位的吊挂载具之间的挤压间距”具体包括:在不同倾斜角度的分拨轨道上测定各种衣物在不同所述积压重量下所形成的挤
压程度所对应的挤压间距;以所述积压重量、衣物的设计参量为映射输入,挤压程度为映射输出,建立映射关系表单,以所述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对所述映射关系表单进行区分;当根据积压程度估算积压间距时,先通过吊挂载具所在的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匹配对应的映射关系表单,再通过所述映射关系表单以所述积压程度为映射出入获取到对应的挤压程度并输出。
11.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挤压间距调整所述分拨装置的分拨参数,所述分拨装置执行所述分拨参数将位于首位的所述吊挂载释放,将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卡进所述分拨装置的两个相邻的分拨齿之间”具体包括:以完成所述预分拨时的所述分拨齿状态为基准,基于所述分拨齿的转动速度预划分多个吊挂载具下滑至所述分拨齿的到达区间;在所述到达区间内到达的所述吊挂载具能够对应卡进相邻的两个分拨齿之间;获取所述挤压间距,以所述挤压间距为位于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的下滑长度计算位于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的下滑时长;判断所述下滑时长所处的所述到达区间,根据所述下滑时长所在的到达区间定量调整所述分拨装置的分拨参数,增加所述分拨齿的转动角度,使得所述分拨装置执行所述分拨参数时,能够将位于首位的所述吊挂载具释放,同时将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卡进两个相邻的分拨齿之间。
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入轨识别模块,依次获取进入分拨轨道的吊挂载具上所挂载的衣物的设计参量,生成吊挂载具在分拨轨道的分拨装置上游的积压顺序;吊挂载具由分拨装置逐个释放至分拨轨道的下游;数据处理模块,基于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积压顺序及各吊挂载具上衣物的设计参量,计算位于首位的吊挂载具与第二位的吊挂载具之间的挤压间距;分拨执行模块:根据挤压间距调整分拨装置的分拨参数,分拨装置执行分拨参数将位于首位的吊挂载释放,将后一位的吊挂载具卡进分拨装置的两个相邻的分拨齿之间。
13.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14.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方法及装置,根据目前正在挂载运输的衣物种类的不同,估算出经过分拨装置处分拨的载具之间的间距,进而以此调整分拨装置中齿轮的转动角度,保证分拨过程对于所有种类的衣物都能够有一样的分拨效果,分拨效果稳定。
16.当同一挂载运输轨道上的衣物种类为不同种类或存在多种类型的衣物时,本技术
所提出的分拨控制方法也能够适用,具备较大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0.在下述介绍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为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述介绍提供了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技术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b、d,那么本技术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21.下面的描述提供了示例,并且不对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示例进行限制。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描述的元素的功能和布置做出改变。各个示例可以适当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所描述的方法可以以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可以添加、省略或组合各种步骤。此外,可以将关于一些示例描述的特征组合到其他示例中。
22.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s101、依次获取进入分拨轨道的吊挂载具上所挂载的衣物的设计参量,生成所述吊挂载具在所述分拨轨道的分拨装置上游的积压顺序;所述吊挂载具由所述分拨装置逐个释放至所述分拨轨道的下游。
23.本技术的执行主体可以分拨装置,分拨装置的分拨执行通过分拨盘与分拨轨道的配合实施,分拨盘的圆周设置分拨齿,相邻两齿之间的凹陷间隔配合分拨轨道卡住吊挂载具的弯钩,当分拨盘顺位转动时,释放吊挂载具至下游。
24.本技术中,分拨装置设置于倾斜设置的分拨轨道上,以分拨装置为界限,吊挂载具顺位下滑时,被分拨齿止挡,多个吊挂载具积压于分拨装置的上游,当分拨装置驱动分拨齿转动时,吊挂载具被逐个释放至下游。
25.基于实际情况,分拨装置的分拨齿在常态下,最下方的两个分拨齿的间距正对分拨轨道,能够刚好卡进一个吊挂载具;当第一个吊挂载具进入分拨轨道时,会被分拨齿止
挡,未被卡进分拨齿的间距内,因此,针对于第一个进入分拨轨道的吊挂载具,可执行预分拨,使之到达分拨装置之后处于卡进分拨齿的间距内的状态。
26.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对第一个进入分拨轨道的吊挂载具的预分拨具体包括:预定义执行所述预分拨操作的等待时间;所述等待时间为所检测到的第一个吊挂载具从检测点位下滑至所述分拨装置的时间,所述等待时间内包括冗余设置,所述冗余设置小于两个所述吊挂载具进入所述分拨轨道时的检测感应时差;当检测到所述分拨轨道上进入所述吊挂载具时,检测所述分拨装置的分拨齿相对于所述分拨轨道的初始位置;根据所述初始位置输出完成所述预分拨所需的预拨参数;等待一个所述等待时间之后,执行所述预拨参数,将第一个进入分拨轨道的吊挂载具卡进所述分拨装置的两个相邻的分拨齿之间,完成预分拨。
27.可以理解的是,当检测道第一个吊挂载具进入分拨轨道时,分拨装置即进入响应状态,等待执行预分拨操作,基于分拨装置在分拨轨道上的安装位置,可计算得出吊挂载具下滑至分拨装置处的时间,以便于分拨装置对其进行预分拨操作。
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拨装置所等待执行预分拨的等待时间内包括冗余设置,以向后拖延执行时间,确保吊挂载具能够稳定的到达分拨装置处;优选的,冗余设置可小于两个吊挂载具进入分拨轨道时的检测感应时差,使得在第二个吊挂载具到达之前,执行完成预分拨。
29.必要的,在执行预分拨时,可对分拨齿与分拨轨道的相对位置进行检测,从而更好的调整预分拨的预拨参数,使得第一个吊挂载具被卡进两个相邻的分拨齿之间,即,被卡进分拨间距内。
30.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步骤s101具体包括:当检测到所述分拨轨道的入口处的轨道合轨时,读取所述分拨轨道入口的感应器的感应数据;基于时间线依次记录进入所述分拨轨道的所述吊挂载具所搭载的感应芯片的识别码;所述识别码具备唯一性;根据所述识别码查询调用所述吊挂载具上所挂载的衣物的设计参量;所述设计参量至少包括衣物的类型、材料、重量;将所述识别码根据时间线进行排序,生成所述吊挂载具在所述分拨装置上游的积压顺序。
31.本技术中,吊挂载具由主轨进入分拨轨道时,率先被设置于主轨上的感应器检测到,再被分拨轨道上的感应器检测到,从而有效确认吊挂载具的入轨正常。可基于分拨轨道上的感应器的检测时间线,对进入分拨轨道的吊挂载具进行排序,从而获得分拨装置上游的积压顺序。
32.吊挂载具上所搭载的感应芯片具备唯一性的识别码,识别码可对应吊挂载具所挂载的衣物的设计参量,当感应器获取到识别码之后,即可查询调用响应的衣物数据;设计参量至少包括衣物的类型、材料、重量,其中,重量为均值重量,在进行后续的调用时,以均值重量为基准。
33.基于实际情况,吊挂载具是持续性进入分拨轨道的,同时分拨装置也在不断的将
吊挂载具向下游分拨,因此,积压顺序是时变的。对于积压顺序的前端,分拨装置在完成分拨之后,可直接剔除位于积压顺序首位的吊挂载具,对于积压顺序的更新频率并无较大影响;但对于积压顺序的末端,吊挂载具的持续进入,导致吊挂载具的下滑距离逐渐缩短,因此,应当适应性调节更新频率与吊挂载具的下滑时间相结合,及时更新积压顺序的列表。
34.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对所述积压顺序的更新频率的调整具体包括:获取所述积压顺序内所述吊挂载具的积压数量,根据所述积压数量估算当前积压顺序内所述吊挂载具在所述分拨装置上游所占据的所述分拨轨道的区间长度;基于所述区间长度,计算所述吊挂载具从检测点位下滑至所述吊挂载具的积压区域所需的下滑时间;根据所述下滑时间调整所述积压顺序的更新频率,所述积压顺序每次更新的间隔时间小于所述下滑时间;预定义所述区间长度的阈值,当所述区间长度超过所述阈值时,所述吊挂载具停止进入所述分拨轨道。
35.可以理解的是,分拨速度受实际工序的需求的影响快慢不一,因此,对同一主轨往往设置有多条分拨轨道,共同实施分拨作业,对于不同的分拨速度,所开启的分拨轨道的数量也不尽相同。当某条分拨轨道上所积压的吊挂载具过多时,可停止吊挂载具的进入,可开启新的分拨轨道实施分拨作业;本技术中仅以停止吊挂载具进入为主,对于分拨轨道的开启数量、适配速度等不做深究。
36.s102、基于所述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所述积压顺序及各所述吊挂载具上衣物的所述设计参量,计算位于首位的所述吊挂载具与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之间的挤压间距。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基于实际安装效果是固定的,不同的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存在差异,但均应符合行业内的相关标准。积压顺序内所包含的多个吊挂载具依次顺位排序,不产生堆叠、卡滞现象。
38.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步骤s102具体包括:获取所述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基于所述分拨轨道的实际安装效果确定;获取所述积压顺序及各所述吊挂载具上衣物的设计参量,计算所述积压顺序内除位于首位的吊挂载具之外的所有吊挂载具及其上所挂载衣物的积压重量;根据位于首位、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上衣物的类型及材料,计算所述积压重量在所述分拨轨道上对位于首位的所述吊挂载具的挤压程度;根据所述挤压程度估算位于首位的吊挂载具与第二位的吊挂载具之间的挤压间距。
39.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积压顺序可知分拨装置的上游积压了多少吊挂载具,通过识别码可知各吊挂载具上衣物的设计参量,设计参量主要包括衣物类型、材料、重量,由此基于倾斜式的分拨轨道,将积压顺序中排在首位的吊挂载具看做一个分拨体、将后续的所有吊挂载具看做一个挤压体,位于后方的积压体对位于前方的分拨体进行积压,缩小了两者之间的间距。
40.示例性的,衣物的类型及材料,可反应其膨胀效果,如羽绒服的膨胀效果远远大于衬衣的膨胀效果,在收到积压时,羽绒服之间的间距缩小,而衬衣之间的间距几乎不会缩
小。
41.因此,可根据衣物的类型及材料确定首位、第二位之间的涨缩比,以积压体在分拨轨道上对分拨体的积压重量为施加力,从而确定首位与第二位之间的挤压程度。可根据前期的实验测定积压重量对不同类型的衣物所具备的膨胀效果的挤压程度,同步测定积压间距;当获取到衣物的设计参量及积压顺序之后,即可获得相应的挤压程度,根据挤压程度估算首位与第二位之间的挤压间距。
42.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获取的原始数据为衣物的类型、材料,可先基于原始数据获取衣物的涨缩比,再通过积压重量来确定挤压程度,从而获取实际挤压时的挤压间距,挤压间距即为首位与第二位的吊挂载具在分拨轨道上的间距。
43.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根据挤压程度估算位于首位的吊挂载具与第二位的吊挂载具之间的挤压间距具体包括:在不同倾斜角度的分拨轨道上测定各种衣物在不同所述积压重量下所形成的挤压程度所对应的挤压间距;以所述积压重量、衣物的设计参量为映射输入,挤压程度为映射输出,建立映射关系表单,以所述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对所述映射关系表单进行区分;当根据积压程度估算积压间距时,先通过吊挂载具所在的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匹配对应的映射关系表单,再通过所述映射关系表单以所述积压程度为映射出入获取到对应的挤压程度并输出。
44.可以理解的是,挤压程度所反映的是首位与第二位的衣物之间的挤压状态,并不能直接得出挤压间距,还应当考虑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进一步的,还可考虑吊挂载具的自身受力倾斜,但由于此因素对间距的影响与衣物的类型存在较大的关联性,且在前期实验测定时已经纳入影范围内,故在此不在深究。
45.应当说明的是,不同倾斜角度的分拨轨道,其上摩擦力的存在对挤压间距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在前期实验测定时,此因素也已经纳入影响范围内,在此不在单独提出。
46.s103、根据所述挤压间距调整所述分拨装置的分拨参数,所述分拨装置执行所述分拨参数将位于首位的所述吊挂载释放,将后一位的所述吊挂载具卡进所述分拨装置的两个相邻的分拨齿之间。
4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分拨齿与分拨轨道的相对位置关系始终保持动态一致性,从而在进行分拨时能够有效执行分拨作业,实现逐个分拨的作业效果。
48.可以理解的是,分拨齿的转动与第二位的吊挂载具的下滑到达存在干涉,即,在不同挤压间距下第二位的吊挂载具下滑到达时,与分拨齿之间的卡进配合存在紊乱,不能有效确定第二位的吊挂载具的是否完成了卡进,在持续进行分拨时,不能确保分拨装置每次转动均能够分拨释放吊挂载具。
49.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步骤s103具体包括:以完成所述预分拨时的所述分拨齿状态为基准,基于所述分拨齿的转动速度预划分多个吊挂载具下滑至所述分拨齿的到达区间;在所述到达区间内到达的所述吊挂载具能够对应卡进相邻的两个分拨齿之间;获取所述挤压间距,以所述挤压间距为位于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的下滑长度计算位于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的下滑时长;
判断所述下滑时长所处的所述到达区间,根据所述下滑时长所在的到达区间定量调整所述分拨装置的分拨参数,增加所述分拨齿的转动角度,使得所述分拨装置执行所述分拨参数时,能够将位于首位的所述吊挂载具释放,同时将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卡进两个相邻的分拨齿之间。
50.以到达区间存在三个为例进行说明,当第二位的吊挂载具下滑时的到达区间为第一区间时,对于首位的吊挂载具所卡进的分拨间距为第一间距,第二位的吊挂载具所卡进的分拨间距则为紧挨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当第二位的吊挂载具下滑时的到达区间为第二区间时,则第二位的吊挂载具所卡进的分拨间距为第三间距,与第一间距之间存在一个间隔;当第二位的吊挂载具下滑时的到达区间为第三区间时,则第二为的吊挂载具所卡进的分拨间距为第四间距,与第一间距之间存在两个间隔。
51.基于实际情况,吊挂载具之间的间距不会过大,所卡进的间隔基本保持在三个间隔以内,分拨装置采用气缸进行驱动时亦能够有效完成对分拨齿的转动角度的调整。
52.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分拨装置在进行单个的吊挂载具分拨时,以完成预分拨时的状态为例进行说明,仅需要转动较小的角度即可完成对吊挂载具的分拨释放,但不能够有效保证后一个载具的稳定卡进,因此,本技术基于挤压间距增加了转动角度,从而有效保证了后一个载具的稳定卡进。
53.下面将结合附图2,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装置进行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附图2所示的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装置,用于执行本技术图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技术图1所示的实施例。
54.请参见图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入轨识别模块201,依次获取进入分拨轨道的吊挂载具上所挂载的衣物的设计参量,生成吊挂载具在分拨轨道的分拨装置上游的积压顺序;吊挂载具由分拨装置逐个释放至分拨轨道的下游;数据处理模块202,基于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积压顺序及各吊挂载具上衣物的设计参量,计算位于首位的吊挂载具与第二位的吊挂载具之间的挤压间距;分拨执行模块203,根据挤压间距调整分拨装置的分拨参数,分拨装置执行分拨参数将位于首位的吊挂载释放,将后一位的吊挂载具卡进分拨装置的两个相邻的分拨齿之间。
55.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借助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本说明书中的“单元”和“模块”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或与其他部件配合完成特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其中硬件例如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等。
56.本技术实施例的各处理单元和/或模块,可通过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而实现。
57.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用于实施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中央处理器3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304,用户接口303,存储器3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02。
58.其中,通信总线3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59.其中,用户接口3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3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60.其中,网络接口3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61.其中,中央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中央处理器3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3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5内的数据,执行终端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中央处理器3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中央处理器301可集成中央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中央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中央处理器3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62.其中,存储器3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3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3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3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3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中央处理器301的存储装置。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3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程序指令。
63.在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300中,用户接口3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中央处理器3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305中存储的基于吊挂载具间距的分拨控制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依次获取进入分拨轨道的吊挂载具上所挂载的衣物的设计参量,生成所述吊挂载具在所述分拨轨道的分拨装置上游的积压顺序;所述吊挂载具由所述分拨装置逐个释放至所述分拨轨道的下游;基于所述分拨轨道的倾斜角度、所述积压顺序及各所述吊挂载具上衣物的所述设计参量,计算位于首位的所述吊挂载具与第二位的所述吊挂载具之间的挤压间距;根据所述挤压间距调整所述分拨装置的分拨参数,所述分拨装置执行所述分拨参数将位于首位的所述吊挂载释放,将后一位的所述吊挂载具卡进所述分拨装置的两个相邻的分拨齿之间。
6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光盘、dvd、cd-rom、微型驱动器以及磁光盘、rom、ram、eprom、eeprom、dram、vram、闪速存储器设备、磁卡或光卡、纳米系统(包括分子存储器ic),或适合于存储指令和/
或数据的任何类型的媒介或设备。
65.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66.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7.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68.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69.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70.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71.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进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72.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