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载物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76590发布日期:2022-08-27 00:52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电动载物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载物台。


背景技术:

2.在自动化设备领域中,电动载物台是用于承载并移动治具的装置,治具放置在电动载物台上并且在电动载物台的带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或者旋转以满足治具不同的工作需求。
3.在现有的电动载物台结构设计中,治具放置在电动载物台上后,从治具引出来的电源线、信号线、传感器线等各种线缆会比较散乱,在治具移动或旋转过程中容易造成线缆拉扯和缠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载物台,以有利于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并且方便线缆的拆装和维护。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动载物台,包括承载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承载组件与所述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移动组件带动所述承载组件沿水平面方向平移或者旋转;
6.其中,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扎线盘,所述扎线盘成形为盘状结构,所述扎线盘具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贯穿所述扎线盘设置;所述扎线盘包括卡扣部,所述卡扣部的内周具有容纳线缆的孔;
7.所述卡扣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扣部自所述第一贯通孔向所述扎线盘的边缘辐射分布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内周具有容纳线缆的通道;所述导管一端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导管另一端的开口朝向外部设备。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治具承载板和载台底板,治具承载板与载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治具承载板与所述载台底板间隔且相对设置,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所述载台底板相对所述治具承载板靠近所述移动组件,所述扎线盘位于所述治具承载板与所述载台底板之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治具承载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板体设置,所述第二贯通孔朝向所述扎线盘;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板体位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内,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可拆卸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预设线缆,至少部分所述预设线缆固定于所述卡扣部的内周;所述预设线缆的一端伸出所述扎线盘的边缘并且与治具的线缆连接,所述预设线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贯通孔并且与外部设备连
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设线缆伸出所述扎线盘边缘的一端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连接治具的线缆;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插头安装板,所述插头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扎线盘的外周;所述插头安装板具有插头安装孔,所述插头安装孔贯穿所述插头安装板设置,至少部分所述插头位于所述插头安装孔内,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头安装板固定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设线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预设线缆沿所述扎线盘表面的周向离散分布设置;
14.所述插头安装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插头安装板围绕所述扎线盘的外周分布设置;所述插头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插头安装孔在多个所述插头安装板上离散分布。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插头具有多种不同的型号,多个所插头安装孔具有与多种不同型号所述插头对应的多种不同形状。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直线滑台、第二直线滑台和旋转滑台,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二直线滑台位于所述第一直线滑台和所述旋转滑台之间,所述旋转滑台相对所述第一直线滑台靠近所述承载组件;
17.所述第一直线滑台与所述第二直线滑台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滑台带动所述第二直线滑台在水平面方向沿第一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直线滑台与所述旋转滑台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滑台带动所述旋转滑台在水平面方向沿第二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和所述第二直线方向在同一水平面方向上相互垂直;所述旋转滑台与所述承载组件连接,所述旋转滑台带动所述承载组件在水平面方向旋转。
1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外壳体和移动组件底板,所述外壳体成形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状壳体结构,所述外壳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移动组件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一直线滑台、所述第二直线滑台和所述旋转滑台位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移动组件底板组合形成的容纳腔,所述第一直线滑台与所述移动组件底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电动载物台中用于承载治具的承载组件中设置扎线盘,扎线盘上设置有容纳线缆的卡扣以及引导线缆的第一贯通孔,这样使得治具在工作时所需要连接外部设备的线缆能够被整齐的间隔固定于扎线盘上,电动载物台在带动治具移动或旋转时有利于避免线缆发生缠绕或拉扯。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电动载物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电动载物台的俯视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承载组件中局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3.图4是图3中承载组件中局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承载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承载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移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9.结合图1,电动载物台100包括承载组件1和移动组件2,其中,承载组件1用于承载治具,移动组件2用于使承载组件1沿水平面方向移动,从而间接带动治具沿水平面方向移动,以满足治具不同的工作需求。具体地,电动载物台100在工作时,移动组件2水平放置于操作台,至少部分承载组件1位于移动组件2的一端,并且承载组件1与移动组件2连接,移动组件2带动承载组件1沿水平面方向平移或者旋转,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理解,图2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旨在表示移动组件2能够带动承载组件1平移或旋转的方向。
30.结合图3,在一种实施方式,承载组件1包括扎线盘11,扎线盘11用于整理并归纳线缆。具体地,治具在实际工作时,需要引出例如电源线、信号线、传感器线等多根线缆连接外部设备才能正常工作,然而,由于治具在电动载物台100的带动下进行平移、旋转等动作,从治具引出来的多根线缆容易发生缠绕和拉扯,从而影响治具的整体工作性能。在该实施方式,扎线盘11成形为盘状结构,扎线盘11具有第一贯通孔110,第一贯通孔110贯穿扎线盘11设置;扎线盘11包括卡扣部111,卡扣部111的内周具有容纳线缆的孔;卡扣部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扣部111自第一贯通孔110向扎线盘11的边缘辐射分布设置,如图4所示。这样,线缆能够容置于于各个离散分布的卡扣部111中,从而使得线缆被整齐地间隔固定在扎线盘11上,线缆远离治具的另一端再集中穿过第一贯通孔110连接至外部设备,有利于避免治具在平移或旋转过程中造成的线缆缠绕或者拉扯,保障了治具的整体工作性能,并且提高了线缆的使用寿命。
31.在一种实施方式,承载组件1还包括导管12,导管12用于进一步收纳并引导线缆。具体地,导管12成形为中空管状结构,导管12的内周具有容纳线缆的通道,导管12一端的开口朝向第一贯通孔110,导管12另一端的开口朝向外部设备。这样,线缆在被扎线盘11固定后,线缆从第一贯通孔110延伸出来的另一端被导管12引导至配电盘、电控箱、控制器等外部设备,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治具在动作过程中线缆发生缠绕或拉扯的风险。
32.结合图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承载组件1还包括治具承载板13和载台底板14,其中,治具承载板13用于承载治具,在设备实际运作时,治具放置在治具承载板13上进行工作;载台底板14用于固定扎线盘11以及将整个承载组件1固定于移动组件2,从而方便移动组件2带动承载组件1移动。具体地,治具承载板13与载台底板14间隔且相对设置,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载台底板14相对治具承载板13靠近移动组件2,并且,载台底板14固定连接于移动组件2,治具承载板13固定连接于载台底板14,这样,移动组件2在动作使能够带动载台底板14移动,载台底板14又能带动治具承载板13移动,从而最终带动放置于治具承载板13上的治具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治具承载板13可以在本体成形连接机构与载台底板14直接固定连接,治具承载部也可以通过外部连接机构与载台底板14间接固定连接,不再详细描述。
33.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扎线盘11位于治具承载板13与载台底板14之间,这样,从
治具引出的线缆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有利于使线缆稳定地固定在扎线盘11上,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并进一步避免其发生缠绕或者拉扯。在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扎线盘11固定连接于载台底板14的表面,其中,固定方式可以是两者直接固定,也可以通过设置支撑柱等中间连接机构使两者间接固定。并且,在该实施方式,载台底版也开设有贯穿载台底板14上下表面的贯通孔,载台底板14的贯通孔与扎线盘11的第一贯通孔110相对设置,这样,有利于使线缆被引导至外部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方式,导管12可以穿过与载台底板14的贯通孔与第一贯通孔110配合,也可以位于载台底板14的外侧并且使导管12的开口朝向载台底板14的贯通孔,只要满足从扎线盘11延伸出的线缆能够顺利被引导至外部设备即可,不再详细描述。
34.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治具承载板13还包括第一板体131和第二板体,其中,第一板体131具有第二贯通孔130,第二贯通孔130贯穿第一板体131设置,并且第二贯通孔130的开口朝向扎线盘11;至少部分第二板体位于第二贯通孔130内,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131可拆卸连接。这样,当电动载物台100工作时,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131连接,治具能够放置在第一板体131和第二板体上进行正常工作;当电动载物台100停止工作时,可以拆卸第二板体,操作人员能够通过第二贯通孔130对扎线盘11上的线缆进行安装、维护或者更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动载物台100的实用性。
35.在一种实施方式,承载组件1还包括预设线缆15,预设线缆15作为承载组件1的自带结构,在治具本身线缆与外部设备之间起到转接过渡的作用。具体地,至少部分预设线缆15固定于卡扣部111的内周,预设线缆15的一端伸出扎线盘11的边缘并且与治具的线缆连接,预设线缆15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贯通孔110并且与外部设备连接。这样,由于,预设线缆15本身作为电动载物台100自带的标准件被预设安装在承载组件1的内部,从而缩短了治具本身自带线缆所需要的长度,有利于进一步方便治具线缆的安装、维护和更换。当然,预设线缆15穿过第一贯通孔110的一端也可以伸入导管12,预设线缆15在导管12的引导下与外部设备连接,有利于提高预设线缆15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避免预设线缆15在承载组件1移动时发生缠绕或拉扯。
3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预设线缆15伸出扎线盘11边缘的一端设置有插头151,插头151连接治具的线缆。承载组件1还包括插头安装板16,插头安装板16固定于扎线盘11的外周,插头安装板16具有插头安装孔160,插头安装孔160贯穿插头安装板16设置,至少部分插头151位于插头安装孔160内,并且插头151与插头安装板16固定连接。这样,设置于线缆上的插头151被固定在插头安装板16,从而固定了预设线缆15与治具线缆的连接端,有利于提高预设线缆15与治具线缆的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动载物台100的实用性。
37.进一步地,由于治具在工作时通过多根数量的线缆连接外部设备,因此,在一种实施方式,预设线缆15的数量为多个,并且多个预设线缆15沿扎线盘11表面的周向离散分布设置。插头安装板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插头安装板16围绕扎线盘11的外周分布设置;同理,在一个插头安装板16上的插头安装孔160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插头安装孔160在插头安装板16上离散分布设置。这样,有利于使电动载物台100满足治具多根线缆连接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动载物台100的实用性。
38.更进一步地,由于治具在工作时需要连接各种不同功能的线缆连接外部设备,而不同功能的线缆其接口种类也不相同,因此,在一种实施方式,多个插头151具有多种不同
的型号,并且多个插头安装孔160具有与多种不同型号插头151对应的多种不同形状。这样,有利于使电动载物台100满足治具多种不同类型线缆的连接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动载物台100的实用性。
39.结合图6,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治具承载板13、载台底板14和插头安装板16组合形成具有容纳腔的中空盒体,其中,治具承载板13作为中空盒体的顶版,载台底板14作为中空盒体的底板,而插头安装板16作为中空盒体的侧板。至少部分预设线缆15和扎线盘11设置于所述中空盒体的容纳腔内,这样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预设线缆15和扎线盘11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从而提高了电动载物台100工作的稳定性。此外,中空盒体可以根据插头安装板16数量的不同成形为长方体或具有更多侧面的多方体,以进一步提高电动载物台100的实用性。
40.结合图7,在一种实施方式,移动组件2包括第一直线滑台21、第二直线滑台22和旋转滑台23,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第二直线滑台22位于第一直线滑台21和旋转滑台23之间,旋转滑台23相对第一直线滑台21靠近承载组件1。在该实施方式,第一直线滑台21、第二直线滑台22和旋转滑台23均为电动滑台机构,其能够通过plc或者单片机等电气控制元件控制。其中,第一直线滑台21和第二直线滑台22能够被控制带动连接于其上的物体沿直线方向移动,旋转滑台23能够被控制带动连接于其上的物体旋转。
41.在该实施方式,第一直线滑台21水平放置于操作台或其他台面,第一直线滑台21与第二直线滑台22连接,第一直线滑台21带动第二直线滑台22在水平面方向沿第一直线方向x移动。第二直线滑台22与旋转滑台23连接,第二直线滑台22带动旋转滑台23在水平面方向沿第二直线方向y移动,并且,第一直线方向x与第二直线方向y在同一水平面方向上相互垂直。旋转滑台23与承载组件1连接,旋转滑台23带动承载组件1在水平面方向上旋转。这样,有利于实现移动组件2带动承载组件1在水平面方向上平移或者旋转。在该实施方式,第一直线滑台21和第二直线滑台22采用直接相互叠加的形式连接,旋转滑台23通过中间连接板231与第二直线滑台22连接,这样,有利于提高第二直线滑台22带动旋转滑台23移动时的稳定性。
42.在一种实施方式,移动组件2还包括外壳体24和移动组件底板25,其中,外壳体24成形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状壳体结构,外壳体24可拆卸连接于移动组件底板25的一端,这样,外壳体24与移动组件底板25组合形成容纳腔。第一直线滑台21水平放置于移动组件底板25,第一直线滑台21与移动组件底板25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一直线滑台21、第二直线滑台22和旋转滑台23位于外壳体24与移动组件底板25组合形成的容纳腔,如图8所示。这样,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第一直线滑台21、第二直线滑台22和旋转滑台23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从而提高了电动载物台100工作的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直线滑台21、第二直线滑台22、旋转滑台23、中间连接板、外壳体24以及移动组件底板25均设置有贯通孔,以方便导管12穿过移动组件2延伸至外部设备,这样有利于使整个电动载物台100结构小型化。
43.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记载的范围。
44.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
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