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插纱装置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3734发布日期:2022-09-23 20:14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插纱装置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配套自动络筒机使用的自动插纱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插纱装置的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2.自动络筒机是集机、电、仪、气一体化的高水平的最新一代纺织机械产品。其作用是将管纱绕成无结筒纱、并在卷绕过程中去除纱疵。传统的自动络筒机生产过程中,需要工人将管纱逐个放入工位,工作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需要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来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也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提升产品质量。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一款一种自动插纱机器人装置,并于2020年4月17日提交了专利申请(公告号:cn212076007u),该装置包括框架组件,由其上的液压提升小车、进料口组件、进料翻斗组件、垂直爬升输送机和横移转轮漏斗部件将纱管传输;在横移转轮漏斗部件后下方设有大端吸纱组件;框架组件头部设有纱管传送平台组件,由大端吸纱组件将纱管传输到纱管传送平台组件,纱管传送平台组件上方设有负压吸线找头组件,纱管传送平台组件下方设有负压系统组件;在框架组件上设有投梭机械手部件。但是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发现其仍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自动插纱装置的最后需要通过上料机构将纱管转移到自动络筒机上,现有的上料采用y轴方向、z轴方向的移动实现转移,由于上游机构的纱管定位柱呈圆形分布,这给纱管的大批上转移造成了不便,因此,现有上料机构的转移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弥补上述之不足,向社会公开结构简单、紧凑,转移效率高的一种自动插纱装置的上料机构。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自动插纱装置的上料机构,包括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的平移机构包括有平移驱动装置和由平移驱动装置驱动移动的平移块,所述的平移块上设置有摆动机构,所述的摆动机构包括有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摆动驱动装置,所述的摆动驱动装置通过摆动组件与一基座相连接,所述的基座上设置有转动驱动装置,所述的转动驱动装置上连接一转移板,所述的转移板上设置有至少四个转移夹头,所述的转移夹头呈圆弧形分布。
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的措施是:
8.作为改进,所述的摆动组件包括有摆动杆、连接杆以及支撑杆,所述的摆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摆动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的摆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相铰接,所述的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相铰接,所述的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相铰接,所述的基座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摆动驱动装置带动摆动杆转动,由摆动杆带动连接杆移动,从而实现基座的移动,进而带动转移板的移动。
9.作为改进,所述的平移块由所述平移驱动装置驱动移动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的平移块固定于传输带上,所述的传输带绕设于间隔设置的主动轴、从动轴上,所述的平移驱动装置与所述主动轴相连接。平移驱动装置带动传输带运动,进而带动传输带的平移块的移动,从而实现平移。
10.作为改进,所述的平移块的下方设置有导向轨,所述的平移块的底部固定有与所述导向轨相适配的滑块。
11.作为改进,所述的导向轨的数量为两条,对应的,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块。
12.通过滑块与导向轨的配合,能够提高平移块移动的顺畅性,而设置两条平行的导向轨能够使力平衡,提高机构的稳定性。
13.作为改进,所述的传输带外设置有外壳。外壳的设置,能够避免外界的杂质进入内部而造成传输带或者滑块的卡死,保证机构的平稳运行,能够减少其故障率。
14.作为改进,所述的转移板呈扇形结构。扇形结构的转移板,配合呈圆弧形分布的转移夹头,结构更为紧凑。
15.作为改进,所述的转移夹头采用三爪夹头。三爪夹头采用气动或者电动驱动。
16.作为改进,所述的转移夹头的数量为4至6个。根据转移板的扇面大小来设置转移夹头的数量,在一次转移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转移纱管。
17.作为改进,所述的底座的背部设置有加强肋板。加强肋板的设置能够提高底座的强度。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插纱装置的上料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其通过平移机构的平移以及摆动机构的摆动实现转移板空间位置的移动,并通过转移板的转动,将纱管运输到位,采用呈圆弧形分布的转移夹头,适配上游机构中圆形分布的纱管,能够实现对多个纱管的同时抓取,能够大大提高纱管向自动络筒机转移的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22.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4中b部放大图。
25.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名称是:
26.支架1、平移驱动装置21、平移块22、传输带23、主动轴24、从动轴25、导向轨26、滑块27、外壳28、底座31、加强肋板31a、摆动驱动装置32、基座33、转动驱动装置41、转移板42、转移夹头5、摆动杆61、连接杆62、支撑杆63、纱管7。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自动插纱装置的上料机构,包括有支架1,所述的支架1上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的平移机构包括有平移驱动装置21和由平移驱动装置21驱动移动的平
移块22,所述的平移块22上设置有摆动机构,所述的摆动机构包括有底座31,所述的底座31上设置有摆动驱动装置32,所述的摆动驱动装置32通过摆动组件与一基座33相连接,所述的基座33上设置有转动驱动装置41,所述的转动驱动装置41上连接一转移板42,所述的转移板42上设置有四个转移夹头5,所述的转移夹头5呈圆弧形分布。
29.本实施例中,平移驱动装置21、摆动驱动装置32、转动驱动装置41均采用电机。四个转移夹头5能够同步对纱管7进行夹持,所述的转移夹头5采用三爪夹头,三爪夹头采用气动或者电动驱动。配合上游机构中呈圆形放置的纱管7,将转移夹头5设置呈圆弧形分布,将所述的转移板42设计为扇形结构,结构更为紧凑;并根据转移板42的扇面大小来设置转移夹头5的数量,一般在转移板42上设置4个至6个转移夹头5,这样在一次转移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转移纱管7。
30.所述的摆动组件包括有摆动杆61、连接杆62以及支撑杆63,所述的摆动杆61的一端与所述摆动驱动装置32相连接,所述的摆动杆6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62相铰接,所述的支撑杆63的一端与所述底座31相铰接,所述的支撑杆63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62相铰接,所述的基座33连接于所述连接杆62的端部。上述的各个铰接处均设置有轴承,以提高转动的灵活性。
31.摆动机构中,由摆动驱动装置32驱动摆动杆61、连接杆62以及支撑杆63构成的摆动组件做摆动动作,从而实现基座33的移动;摆动时,由摆动驱动装置32带动摆动杆61转动,再由摆动杆61带动连接杆62移动,由于连接杆62与底座31之间设置有支撑杆63,使得连接杆62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底座31、摆动杆61、连接杆62以及支撑杆63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
32.所述的平移块22由所述平移驱动装置21驱动移动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的平移块22固定于传输带23上,所述的传输带23绕设于间隔设置的主动轴24、从动轴25上,所述的平移驱动装置21与所述主动轴24相连接。
33.所述的平移块22的下方设置有导向轨26,所述的平移块22的底部固定有与所述导向轨26相适配的滑块27。
34.所述的导向轨26的数量为两条,对应的,所述滑块27的数量为两块。
35.平移机构中,由平移驱动装置21带动主动轴24转动,再由主动轴24带动传输带23运动,从而使固定于传输带23上的平移块22进行平移运动;而滑块27与导向轨26的配合能够提高平移块22平移的顺畅性,而采用平行设置的双导向轨结构,能够提高平移的稳定性。
36.所述的传输带23外设置有外壳28。外壳28的设置,能够避免外界的杂质进入内部而造成传输带23或者滑块27的卡死,保证机构的平稳运行,能够减少其故障率。
37.由于摆动机构整体安装于底座31上,为了保证底座31的强度,所述的底座31的背部设置有加强肋板31a。
38.转移夹头5采用中空结构,在转移夹头5上连接有通气管,所述的通气管与负压系统相连通,利用通气管将纱管7中心孔内的线头向上吸;然后将纱管7放入自动络筒机的纱库中,转动转移板42,将转移夹头5移动至纱库的中心孔上方,通气管反向供气,将线头放入纱库的中心孔内。
3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插纱装置的上料机构,通过平移机构上平移块22的平移以及摆动机构的摆动,实现转移板42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再配合转移板42的转动作用,使转移
板42上的转移夹头5达到目标位置,进而实现将纱管7从自动插纱装置转移至自动络筒机上的目的,其结构简单、紧凑,转移效率高。
40.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被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