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千秋盖组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千秋盖壳体定位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2.千秋盖是一种操作便捷的瓶盖;现有市场上已经有多种料瓶使用千秋盖作为瓶盖,特别是化妆品和洗涤液的瓶体。千秋盖包括顶盖和套设在顶盖外壁上的壳体,顶盖顶面上开有一个凹槽,壳体侧壁上开有一个缺口,在组装千秋盖时,需要将顶盖的凹槽对齐壳体侧壁上的缺口。顶盖底面上开有一个定位孔,定位孔沿着顶盖的轴向开设,定位孔开设在靠近顶盖底面外边缘的位置处。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现有的千秋盖的组装过程中,将壳体放置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将壳体输送至装配机构的过程中,传送带的震动会使得壳体上的缺口朝向产生偏移,使得后续的装配加工工序中,壳体的缺口和顶盖的凹槽无法对应。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提高千秋盖的组装对位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千秋盖壳体定位上料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千秋盖壳体定位上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千秋盖壳体定位上料装置,包括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上设有用于限定壳体缺口位置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导向板、第一导向杆和定位组件,导向板设置在定位组件上,导向板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之间呈平行设置;第一导向杆设置在定位组件上,第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导向板的长度方向之间呈平行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壳体倒置放在第一传送带上,壳体的缺口处抵接在第二面板顶面上,在第二面板和第一导向杆的导向下向前移动,此过程中壳体的缺口朝向被第二面板固定,因此能够实现壳体上料之前的定位。
8.可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两端均设置一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块竖板、一根连接杆和两块第一滑动板,两块竖板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顶面上,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两根竖板之间,连接杆的轴向垂直于第一传送带的长度方向,连接杆贯穿两块第一滑板,所述导向板与两组定位组件上同侧的第一滑动板之间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与两组定位组件上另一块第一滑动板之间呈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动板和连接杆之间呈滑动连接,能够根据壳体大小的不同,调节两块第一滑板之间的间距。
10.可选的,所述两组定位组件之间设有上胶组件,所述上胶组件包括用于给壳体内壁上胶的喷胶头和用于微调喷胶头位置的微调组件,喷胶头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在装配时需要给壳体内壁喷胶,而喷胶本就需要从壳体内壁底部喷涂,定位机构在定位时本就将壳体倒置,因此在第一传送带上增加喷胶头,向壳体内壁喷胶。
12.可选的,所述微调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气缸和第二伸缩气缸,第一伸缩气缸固定连接在第一传送带顶面上,第二伸缩气缸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上,所述喷胶头固定连接在第二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调组件的设置,可以根据壳体大小高度不同,调节喷胶头的位置。
14.可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端处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旋转气缸和第一手指气缸,第一手指气缸固定连接在旋转气缸的旋转块上,第一手指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时需要在将壳体正放,因此需要设定翻转机构将倒置的壳体旋转过来。
16.可选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设置在翻转机构远离第一传送带的一侧,第二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共线,所述第二传送带两端均设置一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两根第二导向杆,其中一根第二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定位组件上同侧的第一滑动板之间呈固定连接,另一根第二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定位组件上另一块第一滑动板之间呈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过来将壳体放到第二传送带上,为了防止壳体在第二传送带上出现偏移,导致壳体的缺口朝向偏移,因此设定第二导向杆限定壳体的移动导向。
18.可选的,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传送带上的第三导向杆,设置在第二传送带上的两组定位组件上还设有一块第二滑动板,连接杆贯穿第二滑动板,第二滑动板设置在两块第一滑动板之间,第三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定位组件的第二滑动板之间呈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正放在第二传送带上时,壳体的缺口处和第三导向杆相接触,能够限定壳体移动过程口缺口的朝向。
20.可选的,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第二升降气缸和第二手指气缸,第二手指气缸固定连接在旋转气缸的旋转块上,第二手指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方,所述旋转气缸固定连接在第二升降气缸的升降杆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一个第二手指气缸,在将第一手指气缸反转到第二传送带上时,第二手指气缸可以夹起第一传送带上下一个壳体,增加了工作效率;旋转气缸的设置时防止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限制第一手指气缸和第二手指气缸的旋转。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定位机构的设定,通过机械化的方式限定壳体的缺口朝向,增加了装配对位的精准度,降低了生产的废品率;
24.2.设置了上胶组件,使得上胶的工序也机械化,减少了人工操作产生的误差;
25.3.增加了翻转组件,使得翻转的工序也机械化,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二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置物台;2、传送机构;21、第一传送带;22、第二传送带;23、第一支撑脚;24、第二支撑脚;25、支撑板;26、底板;27、第一升降气缸;28、夹爪气缸;29、连接板;3、定位机构;31、定位组件;311、横板;312、竖板;313、连接杆;314、第一滑动板;315、第二滑动板;32、导向板;321、第一面板;322、第二面板;33、第一导向杆;34、第二导向杆;35、第三导向杆;4、上胶机构;41、上胶组件;411、第一伸缩气缸;412、第二伸缩气缸;413、喷胶头;42、上胶机;5、操作台;6、翻转机构;61、第二升降气缸;611、固定板;62、旋转气缸;621、隔板;63、第一手指气缸;64、第二手指气缸;65、挡板;651、卡槽;7、装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2.4.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千秋盖壳体定位上料装置。参照图1,一种千秋盖壳体定位上料装置包括置物台1、传送机构2、定位机构3、上胶机42构4和操作台5;置物台1为长方体台,传送机构2包括第一传送带21和第二传送带22,第一传送带21设置在置物台1一侧处,第一传送带21的长度方向和第二传送带22的长度方向共线,第二传送带22设置在第一传送带21远离置物台1的一端处,第二传送带22远离第一传送带21的一端设置在操作台5上方;定位机构3设置在传送机构2上;上胶机42构4包括上胶组件41和上胶机42,上胶组件41设置在传送机构2上,上胶机42设置在置物台1上;第一传送带21和第二传送带22之间设有翻转机构6;操作台5为长方体台,操作台5上设有装配机构7。将壳体倒置在第一传送带21上,定位机构3限定壳体缺口的朝向,上胶组件41给壳体内壁上胶,然后壳体进入到翻转机构6内,翻转机构6将壳体反转并且转移到第二传送带22上,第二传送带22将壳体运输至装配机构7内,装配机构7将定位好的壳体与定位好的顶盖组装在一起。
34.6.参照图1,第一传送带21底面上设有四个第一支撑脚23,第一支撑脚23为长方体长杆,四个第一支撑脚23分别焊接在第一传送带21的四角处,第一支撑脚23与第一传送带21之间呈垂直设置。第二传送带22的底面上设有两个第二支撑脚24,第二支撑脚24为长方体长杆,两个第二支撑脚24分别焊接在第二传送带22靠近第一传送带21一端的两角处,第二支撑脚24与第二传送带22之间呈垂直设置,第二支撑脚24的长度长于第一支撑脚23的长度。第二传送带22靠近操作台5的一端处设有两块支撑板25,支撑板25为长方形板,支撑板25分别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二传送带22的两侧,支撑板25与第二传送带22之间呈垂直设置;支撑板25的底面上焊接有一底板26,底板26为长方形板,底板26与支撑板25之间呈垂直设置,底板26与操作台5的顶面之间呈平行设置,底板26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操作台5顶面上。两块支撑板25的顶端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第一升降气缸27,第一升降气缸27的伸缩杆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一夹爪气缸28。第一传送带21远离置物台1的两根第一支撑脚23上均设置有一块连接板29,连接板29为长方形板,连接板29一端焊接在第一支撑脚23的侧壁上,两块连接板29的另一端分别焊接在两根第二支撑脚24的侧壁上,连接板29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传送带21的长度方向,两块连接板29之间呈平行设置。
35.7.参照图1和图2,定位机构3包括定位组件31、导向板32、第一导向杆33、第二导向
杆34和第三导向杆35。定位组件31总共有四组,第一传送带21顶面的两端处均设置一组定位组件31,第二传送带22顶面的两端处均设置一组定位组件31;定位组件31包括横板311、竖板312、连接杆313和第一滑动板314;横板311为长方形板,横板311有两块,两块横板311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一传送带21顶面上,横板311与第一传送带21顶面之间呈平行设置;竖板312为长方形板,竖板312有两块,两块竖板312分别焊接在两块横板311顶面上,竖板312与横板311之间呈垂直设置,两块竖板312之间呈平行设置;连接杆313为圆柱体杆,连接杆313设置在两块,连接杆313两端分别焊接两块竖板312的侧壁上;第一滑动板314为长方形板,第一滑动板314有两块,两块第一滑动板314均设置在两块竖板312之间,第一滑动板314与竖板312之间呈平行设置,连接杆313贯穿两块第一滑动板314,连接杆313与第一滑动板314之间呈滑动连接,第一滑动板314在连接杆313上滑动。导向板32设置在第一传送带21上的两组定位组件31上,导向板32包括第一面板321和第二面板322;第一面板321为长方形板,第一面板3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传送带21的长度方向,第一面板321垂直于第一传送带21的顶面,第一面板321的侧壁与两组定位组件31远离上胶机42的第一滑动板314之间呈焊接;第二面板322为长方形板,第二面板322焊接在第一面板321的底面上,第二面板32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传送带21的长度方向,第二面板322平行于第一传送带21的顶面。第一导向杆33为圆柱体长杆,第一导向杆33的轴向平行于第一传送带21的长度方向,第一导向杆33与两组定位组件31远离导向板32的第一滑动板314之间呈焊接。
36.8.参照图2和图3,第二导向杆34为圆柱体长杆,第二导向杆34有两根,两根导向杆均设置在第二传送带22上的两组定位组件31上,第二导向杆34的轴向平行于第二传送带22的长度方向,两根第二导向杆34之间呈平行设置,第二导向杆34两端分别焊接在两组定位组件31的第一滑动板314上。设置在第二传送带22上的两组定位组件31上均设有一块第二滑动板315,第二滑动板315为长方形板,第二滑动板315设置在两块第一滑动板314之间,连接杆313贯穿第二滑动板315,连接杆313与第二滑动板315之间呈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板315在连接杆313上滑动。第三导向杆35为圆柱体长杆,第三导向杆35的轴向平行于第二传送带22的长度方向,第三导向杆3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组定位组件31的第二滑动板315上。
37.9.参照图2,上胶组件41设置在第一传送带21的两组定位组件31之间,上胶组件41包括第一伸缩气缸411、第二伸缩气缸412和喷胶头413;第一伸缩气缸411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一传送带21的顶面上,第一伸缩气缸41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传送带21的顶面;第二伸缩气缸41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一伸缩气缸411的伸缩杆上,第二伸缩气缸41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伸缩气缸411的长度方向;喷胶头4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伸缩气缸412的伸缩杆上,喷胶头413通过导管接通上胶机42的出脚扣。
38.10.参照图4,第一传送带21靠近第二传送带22的一端设有一块挡板65,挡板65为长方形板,挡板65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第一传送带21顶面上,挡板6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传送带21的长度方向。挡板65靠近导向板32的侧壁上开有一接通外部的卡槽651,卡槽651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为半圆形。翻转机构6包括第二升降气缸61、旋转气缸62、第一手指气缸63和第二手指气缸64;第二升降气缸6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其中一块连接板29上;第二升降气缸61的升降杆上焊接有一固定板611,固定板611为长方形板,固定板611与第一传送带21之间呈垂直设置;旋转气缸62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固定板611靠近第一传送带21的侧壁上,旋转气缸62的旋转块上焊接有一隔板621,隔板621为长方形板;第一手指气缸63通
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隔板621的底面上,第一手指气缸63朝向第一传送带21,第一手指气缸63设置在第一传送带21上方;第二手指气缸6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隔板621远离第一手指气缸63的侧面上,第二手指气缸64朝向第二传送带22,第二手指气缸64设置在第二传送带22上方。
39.1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千秋盖壳体定位上料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将壳体倒置放在第一传送带21上,壳体的缺口处抵接在第二面板322顶面上,在第二面板322和第一导向杆33的导向下向前移动,此过程中壳体的缺口朝向固定;第一传送带21带动壳体移动至喷胶头413下方,喷胶头413向壳体内壁喷涂胶水,然后继续在第二面板322和第一导向杆33的导向下向前移动,壳体进入到挡板65的卡槽651内;第一手指气缸63夹起壳体,第二升降气缸61带动第一手指气缸63和第二手指气缸64向上移动,然后旋转气缸62转过180度,使得第二手指气缸64指向第一传送带21,第一手指气缸63指向第二传送带22;此时第二手指气缸64可以夹起下一个壳体,而第一手指气缸63松开壳体并将其放到第二传送带22上,此时壳体正向放置,在第二导向杆34的导向下,壳体向前移动,第三导向杆35和壳体的缺口处相抵接,使得运输过程中壳体的缺口朝向固定;最后壳体被运输至第一升降气缸27下方,第一升降气缸27带动夹爪气缸28下降,夹起壳体送入装配机构7内。
40.1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