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式包装产品的装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25454发布日期:2022-06-25 06:41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式包装产品的装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包装玩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体式包装产品的装配生产线。


背景技术:

2.目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采用壳体式包装的产品极为常见,如采用壳体式包装的食品、药物、玩具等,采用壳体式包装的玩具其结构主要包括上壳、下壳、产品以及该产品对应的说明书,传统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装配,不但装配质量参差不齐,装配效果较差,而且装配效率较低,并且整个装配过程均采用人力,人工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式包装产品的装配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式包装产品的装配生产线,包括机架、输送装置、下壳上料装置、说明书上料装置、壳体装配装置和检测下料装置,其中: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输送装置上设置有下壳定位机构,所述下壳定位机构设置有与下壳相适配的下壳容置槽;所述下壳上料装置、所述说明书上料装置、所述壳体装配装置和所述检测下料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下壳上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起始端,所述检测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终止端,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位于所述说明书上料装置和所述壳体装配装置之间的位置依次设置有产品填料工位和上壳上料工位。
6.优选地,所述下壳上料装置包括旋转式下壳上料机构和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其中:所述旋转式下壳上料机构上周向设置有多个下壳容置腔,所述下壳容置腔内容置有多个开口方向向上且依次叠设的下壳;所述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上设置有下壳提取机构,所述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能带动所述下壳提取机构在所述旋转式下壳上料机构和所述输送装置的起始端之间往返移动,以将所述下壳容置腔内的下壳输送至所述下壳容置槽。
7.优选地,所述下壳提取机构包括下壳升降机构和提取夹持机构,其中:所述下壳升降机构与所述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相连;所述提取夹持机构与所述下壳升降机构相连。
8.优选地,所述下壳上料装置包括下壳抬升机构,所述下壳抬升机构包括升降抬升机构和抬升件,其中:所述抬升件位于所述旋转式下壳上料机构的下方;所述升降抬升机构与所述抬升件相连且能带动所述抬升件上升,以使所述抬升件由所述下壳容置腔的底端插入,并与所述下壳容置腔内最下方的下壳相抵。
9.优选地,所述下壳上料装置包括下壳分离机构,所述下壳容置腔内位于最上方的下壳为第一下壳,所述下壳容置腔内与所述第一下壳相邻的下壳为第二下壳,其中:所述下壳分离机构包括分离伸缩机构和分离件,所述分离件与所述分离伸缩机构的伸缩端相连;
所述分离伸缩机构能带动所述分离件伸出,以使所述分离件的底侧能与所述第二下壳相抵。
10.优选地,所述下壳上料装置包括下壳压紧机构,所述下壳压紧机构包括伸缩式压紧机构和压盘,其中:所述压盘设置在所述伸缩式压紧机构的伸缩端,且能在所述伸缩式压紧机构的带动下抵压所述下壳容置槽上放置的下壳。
11.优选地,所述说明书上料装置包括说明书盛放机构、伸缩式说明书取料机构和伸缩式说明书送料机构,其中:所述说明书盛放机构的底侧设置有取料口;所述伸缩式说明书取料机构位于所述说明书盛放机构下方;所述伸缩式说明书取料机构的伸缩端和所述伸缩式说明书送料机构的伸缩端均设置有说明书吸附机构,所述说明书吸附机构包括说明书升降机构和与所述说明书升降机构相连的吸盘机构,所述吸盘机构能吸附说明书。
12.优选地,所述壳体装配装置包括伸缩式装配机构和上壳定位机构,其中:所述上壳定位机构位于所述输送装置上方,所述上壳定位机构设置有与上壳相适配的上壳容置槽;所述伸缩式装配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上壳定位机构相连,且能带动所述上壳定位机构下降,以将上壳压紧装配至下壳上。
13.优选地,所述壳体式包装产品的装配生产线还包括产品盛放装置,所述检测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下料输送机构、第二下料输送机构和称重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下料输送机构和所述第二下料输送机构均设置有下料横向输送机构、下料纵向输送机构、下料升降输送机构和下料夹持机构;所述第一下料输送机构能将所述输送装置上的产品输送至所述称重机构,所述第二下料输送机构能将所述称重机构检测后的产品输送至所述产品盛放装置。
14.优选地,所述检测下料装置包括辅助下料机构,所述辅助下料机构包括辅助伸缩机构和提升件,其中:所述辅助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与所述提升件相连,所述提升件的顶面为倾斜设置的提升面,所述下壳定位机构上与所述下壳容置槽连通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辅助伸缩机构的伸缩端伸出能带动所述提升件插入至所述导向槽内,并使所述提升面与所述下壳容置槽上的下壳底部相抵,以将下壳底部抬离所述下壳容置槽。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式包装产品的装配生产线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所述壳体式包装产品的装配生产线包括机架、输送装置、下壳上料装置、说明书上料装置、壳体装配装置和检测下料装置,机架用于输送装置、下壳上料装置、说明书上料装置、壳体装配装置和检测下料装置的安装和支撑。
17.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输送装置上设置有下壳定位机构,所述下壳定位机构设置有与下壳相适配的下壳容置槽,输送装置用于产品输送,下壳容置槽能够稳固放置产品,输送效果显著。
18.所述下壳上料装置、所述说明书上料装置、所述壳体装配装置和所述检测下料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下壳上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起始端,所述检测下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终止端,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位于所述说明书上料装置和所述壳体装配装置之间的位置依次设置有产品填料工位和所述上壳上料工位,在使用的过程中,上壳上料、说明书上料、壳体装配和检测下料均为自动化,配合产品填料和上壳上料,不但生产装配效果显著,有效保证产品质量,而且生产效率高效,同时极大地节约人力,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壳上料装置和说明书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b部放大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壳抬升机构和下壳分离机构结构侧视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壳体装配装置和检测下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c部放大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下壳定位机构和辅助下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
30.1、机架;2、输送装置;21、下壳定位机构;211、下壳容置槽;212、导向槽;3、下壳上料装置;31、旋转式下壳上料机构;311、下壳容置腔;312、下壳抬升机构;3121、抬升件;3122、升降抬升机构;313、下壳分离机构;3131、分离伸缩机构;3132、分离件;314、下壳压紧机构;3141、伸缩式压紧机构;3142、压盘;32、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33、下壳提取机构;331、下壳升降机构;332、提取夹持机构;4、说明书上料装置;41、说明书盛放机构;42、伸缩式说明书取料机构;43、伸缩式说明书送料机构;44、说明书吸附机构;441、说明书升降机构;442、吸盘机构;5、壳体装配装置;51、伸缩式装配机构;52、上壳定位机构;6、检测下料装置;61、第一下料输送机构;62、第二下料输送机构;63、称重机构;64、辅助下料机构;641、辅助伸缩机构;642、提升件;6421、提升面;7、产品盛放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2.实施例1: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式包装产品的装配生产线,参考图1-图9所示,所述壳体式包装产品的装配生产线包括机架1、输送装置2、下壳上料装置3、说明书上料装置4、壳体装配装置5和检测下料装置6。
34.输送装置2设置在机架1上,输送装置2上均匀固设有多个下壳定位机构21,下壳定位机构21设置有与下壳相适配的下壳容置槽211,下壳容置槽211用于下壳的放置。
35.下壳上料装置3、说明书上料装置4、壳体装配装置5和检测下料装置6依次设置在机架1上,下壳上料装置3设置在输送装置2的起始端,检测下料装置6设置在输送装置2的终止端。
36.输送装置2的一侧位于说明书上料装置4和壳体装配装置5之间的位置依次设置有产品填料工位和上壳上料工位;可选地,所述产品填料工位和所述上壳上料工位均为人工工位,工作人员通过手动实现产品的填料和上壳的上料。
37.生产装配时,下壳上料装置3将下壳输送至下壳定位机构21上的下壳容置槽211上。
38.在输送装置2的输送作用下,下壳依次经过说明书上料装置4、所述产品填料工位、所述上壳上料工位和壳体装配装置5,在此过程中,说明书上料装置4输送说明书并将说明书放置在下壳内,人工将产品放置在下壳内并盖上上壳,壳体装配装置5装配上壳和下壳。
39.之后,检测下料装置6对装配后的产品进行检测,并分别盛放。
40.本实用新型通过输送装置2完成生产线产品输送,通过依次设置的下壳上料装置3、说明书上料装置4、所述产品填料工位、所述上壳上料工位、壳体装配装置5和检测下料装置6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壳体式包装产品的装配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装配质量,提高了产品的装配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41.实施例2
42.实施例2建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43.如图2和图3所示,下壳上料装置3包括旋转式下壳上料机构31和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32。
44.旋转式下壳上料机构31包括旋转台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采用电动驱动装置,其位于所述旋转台的下方且与所述旋转台传动相连。
45.所述旋转台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下壳容置腔311,下壳容置腔311内容置有多个开口方向向上且依次叠设的下壳。
46.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32上设置有下壳提取机构33。
47.下壳上料时,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旋转台转动,从而使对应下壳容置腔311转动至下壳提取机构33的正下方,此时下壳提取机构33提取其下方下壳容置腔311内的下壳,并在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32的作用下,将下壳输送至输送装置2上的下壳容置槽211内。
48.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32可以采用电动伸缩机构、气动伸缩机构或者液压伸缩机构;优选地,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32采用电动伸缩机构,其包括电动伸缩驱动机构和滑轨滑座机构。
4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下壳提取机构33包括下壳升降机构331和提取夹持机构332,下壳升降机构331设置为伸缩机构,优选地,下壳升降机构331设置为气动伸缩机构,提取夹持机构332采用气动机械手。
50.下壳升降机构331竖直设置,下壳升降机构331与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32相连且能在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32的带动下移动。
51.提取夹持机构332与下壳升降机构331相连,下壳升降机构331能带动提取夹持机构332提升或下降,从而夹取或释放下壳。
52.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下壳上料装置3包括下壳抬升机构312,下壳抬升机构312包括升降抬升机构3122和抬升件3121。
53.抬升件3121位于旋转式下壳上料机构31的下方,升降抬升机构3122与抬升件3121相连且能带动抬升件3121提升。
54.下壳容置腔311为顶端和底端开口的筒体结构,其顶端开口为出料口,用于最上方下壳的出料。
55.在下壳下料的过程中,升降抬升机构3122带动抬升件3121上升,抬升件3121由下壳容置腔311底端开口插入,并与最下方的下壳相抵,从而使该下壳容置腔311内的所有下壳同步抬升,直至最上方的下壳其顶部伸出下壳容置腔311,便于提取夹持机构332提取下壳。
56.可选地,如图5所示,升降抬升机构3122设置为电动升降机构,其包括抬升电机,所述抬升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输入轮,所述输入轮的正上方设置有输出轮,所述输出轮和所述输入轮通过传动带传动相连,抬升件3121设置在所述传动带上,随着所述抬升电机的正转或者反转,实现抬升件3121的上升或者下降;进一步可选地,为保证抬升件3121升降的稳定性,机架1上竖直设置有导轨,抬升件3121连接设置有导座,导座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57.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下壳上料装置3包括下壳分离机构313,下壳容置腔311内位于最上方的下壳为第一下壳,下壳容置腔311内与所述第一下壳相邻的下壳为第二下壳。
58.下壳分离机构313包括分离伸缩机构3131和分离件3132,分离件3132与分离伸缩机构3131的伸缩端相连。
59.下壳上料时,分离伸缩机构3131带动分离件3132伸出,提取夹持机构332夹取所述第一下壳,并在下壳升降机构331带动下提升,此时所述第二壳体与分离件3132的底侧相抵,分离件3132有效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限位位置,实现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分离。
60.由于同一下壳容置腔311内的所有下壳为依次叠设,若仅采用下壳提取机构33提取下壳,则无法保证每次仅有一个下壳上料,分离伸缩机构3131的设置有效解决了该问题,保证下壳的上料效果。
61.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下壳上料装置3包括下壳压紧机构314,下壳压紧机构314包括伸缩式压紧机构3141和压盘3142,优选地,伸缩式压紧机构3141采用气动伸缩机构,压盘3142设置为圆盘,其直径大于下壳外径。
62.压盘3142设置在伸缩式压紧机构3141的伸缩端。
63.下壳定位机构21运动至压盘3142正下方时,伸缩式压紧机构3141带动压盘3142下降,从而将下壳紧固抵压在下壳容置槽211内,保证产品输送过程的稳定性。
64.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6所示,说明书上料装置4包括说明书盛放机构41、伸缩式说明书取料机构42和伸缩式说明书送料机构43。
65.说明书盛放机构4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围板和设置在两个围板底部之间的底板,所述底板贯通设置有取料口,说明书盛放机构41内放置有多个叠设的纸质说明书。
66.伸缩式说明书取料机构42位于说明书盛放机构41下方,伸缩式说明书取料机构42的伸缩端和伸缩式说明书送料机构43的伸缩端均设置有说明书吸附机构44,优选地,伸缩式说明书取料机构42和伸缩式说明书送料机构43均采用气动伸缩机构。
67.说明书吸附机构44包括说明书升降机构441和与说明书升降机构441相连的吸盘机构442,吸盘机构442能吸附说明书,说明书升降机构441优先采用气动伸缩机构。
68.说明书上料时,伸缩式说明书取料机构42通过其伸缩端的说明书吸附机构44提取说明书盛放机构41内最下方的说明书,并输送至伸缩式说明书送料机构43,伸缩式说明书
送料机构43通过其伸缩端的说明书吸附机构44吸附该说明书,将其输送至下壳并下压至下壳内,完成说明书上料。
69.如图2所示,说明书盛放机构41、伸缩式说明书取料机构42和伸缩式说明书送料机构43的数量设置为多组,能够有效提高说明书上料效率。
70.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壳体装配装置5包括伸缩式装配机构51和上壳定位机构52,优选地,伸缩式装配机构51采用气动伸缩机构。
71.上壳定位机构52位于输送装置2上方,上壳定位机构52设置有与上壳相适配的上壳容置槽。
72.伸缩式装配机构51竖直设置,其伸缩端与上壳定位机构52相连。
73.当产品运动至上壳定位机构52正下方时,伸缩式装配机构51带动上壳定位机构52下降,从而将上壳牢固压紧装配至下壳上,此时壳体式包装产品装配完成。
74.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壳体式包装产品的装配生产线还包括产品盛放装置7,产品盛放装置7包括合格品盛放装置和不良品盛放装置。
75.检测下料装置6包括第一下料输送机构61、第二下料输送机构62和称重机构63,检测下料时,第一下料输送机构61能将输送装置2上的产品输送至称重机构63,称重机构63检测并判断该产品是否为合格产品,此后,第二下料输送机构62分别将合格品和不良品输送至所述合格品盛放装置和所述不良品盛放装置内。
76.优选地,如图7所示,称重机构6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每个称重机构63上均设置有下壳定位机构21。
77.第一下料输送机构61和第二下料输送机构62均设置有下料横向输送机构、下料纵向输送机构、下料升降输送机构和下料夹持机构;优选地,所述下料横向输送机构和所述下料纵向输送机构均与伸缩式下壳上料机构32结构类似,所述下料升降输送机构采用气动伸缩机构,所述下料夹持机构与提取夹持机构332结构类似。
78.所述下料横向输送机构、所述下料纵向输送机构和所述下料升降输送机构相互配合,形成三维输送机构,配合所述下料夹持机构,产品输送效果显著。
79.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9所示,检测下料装置6包括辅助下料机构64,辅助下料机构64包括辅助伸缩机构641和提升件642。
80.辅助伸缩机构641的伸缩端与提升件642相连,提升件642的顶面为倾斜设置的提升面6421,下壳定位机构21上与下壳容置槽211连通设置有导向槽212。
81.下料时,辅助伸缩机构641的伸缩端伸出,带动提升件642插入至导向槽212内,并使提升面6421与下壳容置槽211上的下壳底部相抵,此后,随着提升件642的进一步插入,提升面6421将下壳抬离下壳容置槽211,便于所述下料夹持机构夹持产品。
82.由于在装配的过程中,产品受到二次下压动作,一次为下壳压紧机构314,的下压,另一次为壳体装配装置5的下压,因此产品紧固放置在下壳容置槽211上,辅助下料机构64的设置,能够有效分离产品和下壳容置槽211,配合所述下料夹持机构,下料效果显著。
83.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输送装置2设置为链式输送装置,下壳定位机构21通过紧固件固设在输送装置2上。
8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
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8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8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