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仓管子支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6737发布日期:2022-06-10 17:2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料仓管子支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料仓管子支座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核电领域为响应全球能源危机而发展迅速,各种非标设备为了适应核电领域的特殊环境和空间需求也在不断地改进。屏蔽室/乏组件倾斜运输机设备主要用于将破损组件密封罐、薄壁密封筒或转运吊篮从接收水池转运至屏蔽室间,或者反向操作。其中,用于转运破损组件密封罐、薄壁密封筒或转运吊篮的料仓主要作为储存装置进行物料转运。根据设计要求,屏蔽室/乏组件倾斜运输机设备需要转运的物料重量在500kg左右,运行距离长25m左右,轨道倾斜角度45度,需要料仓一直处于竖直状态下将指定物料平稳地由水下运输至水上或者反向操作。料仓在上下停车位置垂直度≤1mm,其它任意位置垂直度≤3mm。
3.以往关于料仓的固定可采用的方式主要有螺栓固定、焊接固定和插销固定,为了保证屏蔽室/乏组件倾斜运输机设备能够稳定运输物料且维修和更换方遍,设备采用螺栓固定形式将支座孔与运输小车固定架上的孔进行连接。但是现有结构的螺栓安装孔一旦位置确认并安装后,再无法直接调整料仓管子的角度,最终无法保证料仓管子与水平地面的垂直度要求。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需要针对料仓管子支座再设计一种可调节料仓管子支座角度位置的新型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料仓管子支座结构,解决了料仓管子支座角度无法调节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料仓管子支座结构,包括第一管子、第二管子、第三支座;所述第一管子和第二管子之间平行且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第一支座、第五支座固定安装在第二管子上,第三支座与第二管子转动连接;第一支座和第五支座的中心均位于以第三支座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第二支座、第四支座固定安装在第一管子上,第一支座和第五支座的中心均位于以第三支座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上均开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由两条长度相同的以第三支座为圆心的长圆弧以及两个大小相同的短圆弧组成,两个短圆弧均朝外凸起。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座上的任一长条孔,在第五支座上必然有中心与所述第一支座上任一长条孔的中心处于同一圆周的一个长条孔;所述第五支座上的任一长条孔,在第一支座上必然有中心与所述第五支座上任一长条孔的中心处于同一圆周的一个长条孔;所述圆周是以第三支座的中心为圆心的圆的圆周。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座上的任一长条孔,在第四支座上必然有中心与所述第二支座上的任一长条孔的中心处于同一圆周的一个长条孔;所述第四支座上的任一长条孔,
在第二支座上必然有中心与所述第四支座上的任一长条孔的中心处于同一圆周的一个长条孔;所述圆周是以第三支座的中心为圆心的圆的圆周。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座上开设有圆孔。
9.进一步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各由一块方形底板以及一圆筒形结构组成;所述第一支座、第五支座的圆筒形结构固定在第一管子,所述第二支座、第四支座的圆筒形结构固定在第二管子上;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圆筒形结构上,且底板的中心与圆筒形结构的中轴重合;所述底板的长侧边与第一管子的中轴线的夹角为45度。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座由一块方形底板以及一圆筒形结构组成;第三支座的圆筒形结构与第二管子转动连接,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圆筒形结构上,且底板的中心与圆筒形结构的中轴重合;所述底板的长侧边与第二管子的中轴线的夹角为45度。
11.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均位于同一平面。
12.进一步地,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之间、第二支座与第三支座之间、第三支座与第四支座之间、第四支座与第五支座之间的距离相同。
13.进一步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上的长条孔个数为4个,各支座上的长条孔呈长方形布置。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实现了料仓支座角度位置的调节,并实现料仓管子竖直放置,保证料仓管子在上下停车位置垂直度≤1mm,其它任意位置垂直度≤3mm。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本实用新型料仓管子支座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左视图。
19.图3是图1中i处的放大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料仓管子支座结构与运输小车安装示意图。
21.图5是图4中ii处的放大图。
22.图中,1.第一管子,2.第二管子,3.第一支座,4.第二支座,5.第三支座,6.第四支座,7.第五支座,8.连接管,9.运输小车,10.运输轨道,11.运输小车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料仓管子支座结构,包括第一管子1、第二管子2、第三支座5,其中第一管子1和第二管子2之间平行且通过连接管8固定连接,第一支
座3、第五支座7固定安装在第二管子2上,第三支座5与第二管子2转动连接;第一支座3和第五支座7的中心均位于以第三支座5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第二支座4、第四支座6固定安装在第一管子1上,第一支座3和第五支座7的中心均位于以第三支座5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第一支座3、第二支座4、第四支座6和第五支座7上均开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由两条长度相同的以第三支座5为圆心的长圆弧以及两个大小相同的短圆弧组成,两个短圆弧均朝外凸起。
25.进一步地,第一支座3的长条孔与第五支座7的长条孔为对应关系,即在第五支座7上必然有中心与第一支座3上任一长条孔的中心处于同一圆周的一个长条孔;在第一支座3上必然有中心与第五支座7上任一长条孔的中心处于同一圆周的一个长条孔,所述圆周是以第三支座5的中心为圆心的圆的圆周。
26.进一步地,第二支座4的长条孔与第四支座6的长条孔为对应关系,即在第四支座6上必然有中心与第二支座4上的任一长条孔的中心处于同一圆周的一个长条孔;在第二支座4上必然有中心与第四支座6上的任一长条孔中心处于同一圆周的一个长条孔;所述圆周是以第三支座5的中心为圆心的圆的圆周。
27.优选的,所述长条孔中,短圆弧的半径r为8.5mm,两条短圆弧的圆心距离l为10mm
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座5上开设有圆孔,用于与运输小车9的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第三支座5作为料仓垂直度调整旋转中心,保证第三支座5的位置位于运输小车9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定好以后,再通过长条孔的可以调节性,从而实现垂直度的可调目的。
29.优选的,第一支座3、第二支座4、第四支座6和第五支座7各由一块长方形底板以及一圆筒形结构组成;第一支座3、第五支座7的圆筒形结构固定在第一管子1,第二支座4、第四支座6的圆筒形结构固定在第二管子2上;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圆筒形结构上,且底板的中心与圆筒形结构的中轴重合,底板的长侧边与第一管子1的中轴线的夹角为45度,保证运输小车9在45度运输轨道10运行过程中,料仓管子处于竖直,如图4和图5所示。
30.优选的,所述第三支座5由一块长方形底板以及一圆筒形结构组成,其中,第三支座5的圆筒形结构与第二管子2转动连接,所述底板固定安装在圆筒形结构上,底板的中心与圆筒形结构的中轴重合,底板的长侧边与第二管子2的中轴线的夹角为45度。
31.优选的,各支座底板位于同一平面上,便于调整料仓管子的角度。
32.优选的,第一支座3与第二支座4之间、第二支座4与第三支座5之间、第三支座5与第四支座6之间、第四支座6与第五支座7之间的距离相同,保证焊接、机加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产品可靠性。
33.优选的,除第三支座5外,其余各支座上的长条孔个数为4个,各支座上的长条孔呈长方形布置,有助于与运输小车安装支架11固定连接。
34.本实用新型的加工及安装过程为:
35.1、焊接连接管:将第一管子1与第二管子2通过多根连接管8焊接在一起,保证各管子与连接管8之间垂直;
36.2、焊接各底座:将各支座焊接在对应的料仓管子上,保证各支座的底板位于同一平面;
37.3、加工长条孔:以第三支座5的底板中心为圆心,加工各个支座的长条孔,长条孔尺寸为小圆弧半径r为8.5mm,圆弧中心距离l为10mm,加工后打磨光滑、去毛刺;
38.4、粗安装料仓管子位置:首先将运输小车9停至下停车位,再使用m16
×
80的螺栓将第三支座5与运输小车安装支架11固定,进而将其余支座与运输小车安装支架11螺栓连接;
39.5、细调整料仓管子位置:使用经纬仪测试下停车位的料仓管子垂直度,如果垂直度超差,再松动长条孔连接螺栓,以第三支座5为中心,旋转料仓管子,细调整料仓管子与水平地面的角度位置,进而保证下停车位置垂直度≤1mm;
40.6、检验料仓管子垂直度:将运输小车9运动至上停车位,检验上停车位料仓管子垂直度,运输小车9多次往复运动,最终保证料仓管子与水平地面的垂直度在其上、下停车位置垂直度≤1mm,在其它任意位置垂直度≤3mm,拧紧螺栓。
41.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