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器吊钩结构及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8944发布日期:2022-07-16 03:1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消声器吊钩结构及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消声器吊钩结构及消声器。


背景技术:

2.吊钩是汽车排气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零部件。具体地,吊钩焊接在排气系统的管路和/或消声器上,安装或者拆卸排气系统时,使得吊钩与橡胶吊耳、车身底盘吊钩连接,有利于固定或者搬运排气系统。
3.由于排气系统具备一定质量,因此,吊钩的可靠性要求较高。吊钩一旦失效会影响整个排气系统乃至整个车辆的正常使用。
4.又由于消声器占据了排气系统绝大部分的重量,所以消声器与吊钩的焊接处是应力集中的主要位置,也是多数情况下导致吊钩失效的位置。
5.现有设计中,为保证吊钩的可靠性,多采用刚度更好的材料制备吊钩,或者,在主吊钩旁边焊接一个辅助吊钩、以加强整个吊钩的刚性,但也容易造成消声器端盖一侧应力集中而导致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消声器吊钩结构及消声器。
7.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吊钩结构,包括:主吊钩,设于消声器端盖一侧;辅助吊钩,设于消声器端盖另一侧、并朝向主吊钩延伸;其中,部分辅助吊钩与主吊钩固定连接,能够加强主吊钩的刚度。
8.进一步地,消声器端盖包括:盖面;翻边,设于盖面上;主吊钩包括主连接段,主连接段与消声器端盖一侧的翻边固定连接;辅助吊钩包括辅助连接段,辅助连接段与消声器端盖另一侧的翻边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主连接段和/或辅助连接段与盖面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主吊钩还包括第一延伸段,第一延伸段与主连接段相连、并朝远离盖面的方向延伸;辅助吊钩还包括:第二延伸段,第二延伸段与辅助连接段相连、并朝向主吊钩延伸;第二贴合段,第二贴合段与第二延伸段相连、并与第一延伸段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第二延伸段与盖面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辅助吊钩2还包括第三延伸段,第三延伸段的一端与第二延伸段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贴合段相连。
13.进一步地,辅助连接段与第二延伸段,和/或,第二延伸段与第三延伸段,和/或,第三延伸段与第二贴合段通过第二弯管连接。
14.进一步地,第一延伸段包括:第一贴合段,与主连接段相连、用于连接第二贴合段;起吊段,与第一贴合段相连、用于连接吊耳。
15.进一步地,主连接段和第一贴合段,和/或,第一贴合段与起吊段通过第一弯管连
接。
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包括上述消声器吊钩结构,还包括消声器端盖。
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吊钩结构,包括主吊钩和辅助吊钩,主吊钩与消声器端盖相连的部分、同辅助吊钩与消声器端盖相连的部分分设于消声器端盖的两侧,主吊钩作用于消声器端盖的力,与辅助吊钩作用于消声器端盖的力不会集中在消声器端盖的同一侧,也就使得消声器端盖受力平衡,有利于消声器端盖的结构稳定性;部分辅助吊钩与主吊钩固定连接,能够加强主吊钩的结构刚性,避免主吊钩在起吊过程中,因为受到起吊拉力和结构重力的影响而变形或者位移。
1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包括上述消声器吊钩结构,还包括消声器端盖;通过在消声器端盖上设置消声器吊钩结构,消声器的安装更便捷、结构更可靠。
附图说明
19.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消声器吊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消声器吊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所示的消声器吊钩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8.首先,参照图1,图示了一种现有的吊钩结构,包括主吊钩10’和辅助吊钩20’,设于消声器端盖30’上。其中,主吊钩10’和辅助吊钩20’设于消声器端盖30’的同一侧;主吊钩10’的左部贴合消声器端盖30’,右部向外延伸、凸设于消声器端盖30’外,以便于连接吊耳、进一步通过吊耳连接起吊设备;辅助吊钩20’设于主吊钩10’右侧,辅助吊钩20’的右部贴合消声器端盖30’,辅助吊钩20’的左部贴合主吊钩10’的右部。
29.此时,主吊钩10’的左部受到消声器端盖30’的支持,而主吊钩10’的右部受到辅助吊钩20’的支持,主吊钩10’的位置稳定,吊耳受力时,主吊钩10’的右部不易受影响。
30.通过设置辅助吊钩20’,使得辅助吊钩20’贴合主吊钩10’,能够加强主吊钩10’的结构刚性,避免主吊钩10’在起吊过程中,因为受到起吊拉力和结构重力的影响而变形或者位移。
31.但是,由于主吊钩10’和辅助吊钩20’设于消声器端盖30’的同一侧,起吊过程中,主吊钩10’和辅助吊钩20’受力均作用于消声器端盖30’的同一侧,也就使得该侧的消声器端盖30’上应力集中、存在失效的风险。
32.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吊钩结构,包括:主吊钩10,设于消声器端盖30一侧;辅助吊钩20,设于消声器端盖30另一侧、并朝向主吊钩10延伸;其中,部分辅助吊钩20与主吊钩10固定连接,能够加强主吊钩10的刚度。
33.具体可参照图2,区别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吊钩10与消声器端盖30相连的部分、以及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相连的部分分设于消声器端盖30的两侧,此时,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连接的位置改变,也就使得起吊过程中消声器端盖30上的应力被分散,既有利于主吊钩10和辅助吊钩20的结构稳定性,又有利于消声器端盖30的结构稳定性。
34.同时,由于辅助吊钩20自消声器端盖30的另一侧朝向主吊钩10延伸,也就使得辅助吊钩20横跨消声器端盖30,如此,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的连接部分增加,起吊时,辅助吊钩20作用于消声器端盖30的应力能够被更好地分散出去,使得主吊钩10、辅助吊钩20和消声器端盖30的连接关系更稳固。
35.具体而言,当主吊钩10被吊起时,主吊钩10受力(包括起吊拉力和结构重力),由于主吊钩10同时与消声器端盖30和辅助吊钩20连接,消声器端盖30和辅助吊钩20均会受到主吊钩10的作用力。以辅助吊钩20为例,受力后,辅助吊钩20能够反向作用于主吊钩10,一方面,加强主吊钩10的结构刚度(容易理解的,由于部分辅助吊钩20与主吊钩10连接在一起,二者的连接位置尺寸大、材料多,也就加强了主吊钩10的结构,有利于起吊的稳定性),使得主吊钩10不易变形,另一方面,配合主吊钩10固定连接消声器端盖30,使得主吊钩10不易位移。
36.另外,由于主吊钩10、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相连的两个位置不同,主吊钩10
作用于消声器端盖30的力,与辅助吊钩20作用于消声器端盖30的力不会集中在消声器端盖30的同一侧,也就使得消声器端盖30上受力平衡,有利于消声器端盖30的位置稳定性。
37.进一步地,主吊钩10与消声器端盖30相连的部分、同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相连的部分分设于消声器端盖30的两侧。例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吊钩10与消声器端盖30的上侧相连,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的下侧相连,两个连接部位沿上下方向相对;如此,主吊钩10被吊起时,主吊钩10会作用于消声器端盖30的上侧,而辅助吊钩20会作用于消声器端盖30的下侧,消声器端盖30相对的两侧受力,应力均匀分散,能够增强消声器端盖30的模态强度。
38.可选地,主吊钩10与消声器端盖30相连的部分正对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相连的部分。例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吊钩10与消声器端盖30的上侧相连,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的下侧相连,两个连接部位沿上下方向彼此正对。
39.其他实施例中,主吊钩10与消声器端盖30相连的部分、可与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相连的部分错位设置。此时,两个连接部位不再彼此正对。
40.本技术并不限定主吊钩10、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相连的位置,只要保证两个连接部位分设于消声器端盖30的两侧,能够分散应力即可。
41.可选地,辅助吊钩20贴近主吊钩10连接吊耳的部位、与主吊钩10相连。此时,辅助吊钩20与主吊钩10的连接位置接近主吊钩10连接吊耳的部位,也就接近主吊钩10的起吊部位;主吊钩10被吊起时,该部位优先受力,通过加强该部位,能够防止主吊钩10变形,有利于主吊钩10的使用。
42.可选地,主吊钩10和/或辅助吊钩20焊接在消声器端盖30上。
43.其他实施例中,主吊钩10和/或辅助吊钩20还能够通过胶水粘接在消声器端盖30上,或者,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设置在消声器端盖30上。
44.可选地,主吊钩10和/或辅助吊钩20由多段延伸方向不同的圆管构件而成。一方面,圆管表面为弧面,没有尖角,使用安全;另一方面,圆管易成型、易组装。另外,可设置圆管的内部中空,如此,既能够满足吊钩的外径需要、又能够减小整体质量。
45.需要补充的是,消声器端盖30用于封堵消声器筒体的开口,消声器端盖30连通气管,汽车工作排放的尾气能够通过气管进入消声器筒体进行消声处理,或者,经由消声器处理后的尾气能够通过气管排出。将主吊钩10和辅助吊钩20设置在消声器端盖30上,安装方便、连接稳定,还便于进行起吊工作。
46.一实施例中,消声器端盖30包括盖面31,用于封堵消声器筒体的开口。主吊钩10和/或辅助吊钩20固定设置在盖面31上。
47.另一实施例中,消声器端盖30包括:盖面31;翻边32,设于盖面31上;主吊钩10包括主连接段11,主连接段11与消声器端盖30一侧的翻边32固定连接;辅助吊钩20包括辅助连接段21,辅助连接段21与消声器端盖30另一侧的翻边32固定连接。
48.具体可结合参照图2和图3,翻边32凸设于盖面31远离消声器筒体一面上,翻边32能够加强盖面31的边缘,避免盖面31变形。使得主连接段11和辅助连接段21贴合翻边32设置,以便于限定主连接段11和辅助连接段21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地,将主吊钩10和辅助吊钩20设于翻边32靠近盖面31的内侧,翻边32还能够起到保护和定位的作用。
49.可选地,翻边32与盖面31一体成型。例如,制备消声器端盖30时,制备合适形状的
板材后,将板材边缘翻折,翻折的边缘构成翻边32,而未翻折的板材构成盖面31。
50.其他实施例中,翻边32与盖面31也可以是独立的两个结构,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
51.可选地,翻边32沿盖面31的边缘环绕成圈;或者,盖面31上设置有至少两条位置相对的翻边32,主连接段11和辅助连接段21分别与一条翻边32相连。
52.为确保主连接段11或者辅助连接段21贴合翻边32、进而加强连接,主连接段11或者辅助连接段21的形状能够与翻边32的形状一致。例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翻边32弧线延伸,主连接段11和辅助连接段21用于贴合翻边32的部位亦弧线延伸;由此,主连接段11和辅助连接段21能够与翻边32紧密贴合,通过增大接触面积,能够更好地牢固连接。
53.其他实施方式中,主连接段11或者辅助连接段21能够设置为平直状。或者,根据连接和实用的需要,部分主连接段11或者辅助连接段21为平直状、另有部分主连接段11或者辅助连接段21为弧线状。
54.可选地,主连接段11和/或辅助连接段21与盖面31固定连接。
55.以主连接段11的设置方式为例具体说明,此时,主连接段11同时连接翻边32与盖面31。例如,参照图2,图示实施例中和,主连接段11的上侧与翻边32相连、垂直纸面的内侧与盖面31相连,由此,主连接段11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翻边32与盖面31之间。主吊钩10被吊起时,力能够同时作用于翻边32与盖面31,有利于主吊钩10与消声器端盖30的连接稳定性。
56.辅助连接段21的设置方式同理,使得辅助连接段21同时连接翻边32与盖面31,有利于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的连接稳定性。
57.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段11和/或辅助连接段21能够仅与翻边32固定连接,此时,连接段11和/或辅助连接段21悬置于盖面31上。或者,连接段11和/或辅助连接段21能够仅与盖面31固定连接。
58.本技术并不限定主吊钩10和辅助吊钩20在消声器端盖30上的安装方式。
59.可选地,主吊钩10还包括第一延伸段,第一延伸段与主连接段11相连、并朝远离盖面31的方向延伸;辅助吊钩20还包括:第二延伸段22,第二延伸段22与辅助连接段21相连、并朝向主吊钩10延伸;第二贴合段23,第二贴合段23与第二延伸段22相连、并与第一延伸段固定连接。
60.此时,主连接段11与消声器端盖30固定连接,而第一延伸段凸设于消声器端盖30、远离消声器筒体。使得第一延伸段对外延伸,以便于设置吊耳或进行起吊工作。
61.第二延伸段22从消声器端盖30的一侧延伸至消声器端盖30的另一侧,以便于辅助吊钩20与主吊钩10的相连。第二贴合段23接触并与第一延伸段固定连接。通过将辅助吊钩20设置为三段(辅助连接段21、第二延伸段22和第二贴合段23),能够根据安装需要,实现辅助吊钩20横跨盖面31、连接消声器端盖30另一侧与主吊钩10的目的。
62.一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2,辅助连接段21贴合消声器端盖30下侧的翻边32和盖面31、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具备一定长度,以保证辅助连接段21与消声器端盖30的连接稳定性。第二延伸段22沿上下方向延伸、具备一定长度,第二延伸段22的下端连接辅助连接段21、上端连接第二贴合段23。第二贴合段23朝远离盖面31的方向延伸,至少部分第二贴合段23凸设于消声器端盖30、与第一延伸段相连。
63.可选地,第二延伸段22与盖面31固定连接。如此,能够加强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
盖30的连接,辅助吊钩20受力时,力能够通过第二延伸段22和辅助连接段21作用于消声器端盖30的多个位置,力的传递更分散,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的连接关系更稳定。
64.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伸段22能够通过焊接等方式盖面31固定固定连接。
65.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延伸段22也可以悬置于盖面31上方。
66.可选地,辅助吊钩20还包括第三延伸段24,第三延伸段24的一端与第二延伸段22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贴合段23相连。
67.具体可参照图2,图示实施例中,为避开消声器端盖30上的特殊结构,辅助连接段21的右端相较于连接段11的右端更靠右,因此,第二延伸段22处于连接段11的右侧;第三延伸段24的下端连接第二延伸段22、上端向左倾斜靠近主吊钩10。通过设置第三延伸段24,能够拉近第一延伸段与辅助吊钩20,以便于第二贴合段23接触第一延伸段。
68.结合参照图3,图示实施例中,第三延伸段24还朝远离消声器端盖30的方向向外延伸,如此,第三延伸段24用于连接第二贴合段23的一端处于盖面31上方,也就使得第二贴合段23设于盖面31上方,以便于第二贴合段23接触凸设于消声器端盖30的第一延伸段。
69.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辅助连接段21、第二延伸段22和第三延伸段24构成一个c字型连接结构,此时,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的接触面积大,辅助吊钩20的结构刚度强、安装更稳定、应力分散效果更好。
70.可选地,辅助连接段21与第二延伸段22,和/或,第二延伸段22与第三延伸段24,和/或,第三延伸段24与第二贴合段23通过第二弯管25连接。
71.参照图2和图3,图示实施例中,辅助连接段21、第二延伸段22、第三延伸段24和第二贴合段23均为直管,而相邻的两个直管之间通过第二弯管25连接。通过第二弯管25的结构特性,既能够根据方向的需要有效地实现朝向不同的两根直管的连接,又能够避免存在尖角产生安全隐患。同时,第二弯管25接触消声器端盖30时,二者的接触面积大,第二弯管25的使用能够加强辅助吊钩20与消声器端盖30连接。
72.可选地,第一延伸段包括:第一贴合段12,与主连接段11相连、用于连接第二贴合段23;起吊段13,与第一贴合段12相连、用于连接吊耳。
73.参照图3,图示实施例中,第一贴合段12朝向远离消声器端盖30的方向水平延伸,而起吊段13朝远离消声器端盖30的方向竖直延伸。通过第一贴合段12使得起吊段13在盖面31所在的平面内的投影处于盖面31外,能够避免起吊设备接触或者损害消声器结构,还能够冲分利用车内空间实现设备的安装布局。而通过起吊段13使得主吊钩10用于设置吊耳的部分进一步远离消声器,能够进一步保证起吊安全和操作便捷。
74.可选地,主连接段11和第一贴合段12,和/或,第一贴合段12与起吊段13通过第一弯管14连接。
75.参照图2和图3,图示实施例中,主连接段11、第一贴合段12和起吊段13均为直管,而相邻的两个直管之间通过第一弯管14连接。通过第一弯管14的结构特性,既能够根据设置的需要有效地实现直管的连接,又能够避免存在尖角产生安全隐患。
76.另外,第一弯管14和第二弯管25能够实现直管之间的平滑圆弧过渡,更美观实用、方便安装。
7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包括上述消声器吊钩结构,还包括消声器端盖30。
78.具体地,消声器还包括消声器筒体,消声器筒体内设置有消音管、调音阀等结构
(此为现有技术),消声器端盖30能够密封消声器筒体、进而限定尾气的流通路径。通过在消声器端盖30上设置本技术提供的消声器吊钩结构,消声器的安装更便捷、结构更可靠。
7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