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车防脱吊钩。
背景技术:2.目前,随着行车安全要求的提升,行车吊钩通常安装有防脱装置,防脱钩装置绝大多数是使用钢板制作成鸭舌型,该鸭舌型钢板通过弹簧和细螺杆固定在吊钩的颈部。在使用时,绳扣直接套在吊钩上;鸭舌型钢板在绳扣的重力作用下,以细螺杆作为转轴转动,与吊钩的钩口之间形成一道开口,绳扣进入钩体;然后,鸭舌型钢板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与吊钩形成闭合,鸭舌型钢板的下端卡在钩口的下缘上,防止绳扣在使用时跑出。
3.这种吊钩的防脱钩装置结构简单,在实际使用时,该结构会占据吊钩钩腔开口处的位置,致使吊钩钩腔在放入较大吊装物是存在阻碍,即使通过蛮力强行放入,在取出时,受防脱钩装置阻碍,也存在着困难;并且在该种情况下,防脱钩装置受外力挤压很容易发生变形损坏,从而影响吊钩的安全性,因此,需要一种吊钩防脱钩结构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防脱吊钩,以解决现有吊钩的防脱钩装置会占据吊钩钩腔开口处位置,影响吊装物的放入和取出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行车防脱吊钩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行车防脱吊钩,包括吊钩本体,所述吊钩的钩颈处设置有防脱器,所述防脱器包括与所述钩颈铰接的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钩颈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所述第一转动杆上铰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防脱器包括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杆呈直线分布,使所述防脱器转动设置在所述吊钩的钩腔内部,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杆呈夹角分布,使所述防脱器可转动至所述钩腔外部。
7.优选的,为了限位第二转动杆的转动方向,使第二转动杆只能绕着与第一转动杆的铰接点向钩腔外部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背离所述钩腔的一侧延其分布方向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转动杆与所述通槽匹配,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通槽内,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吊钩的钩头抵接形成限位。
8.优选的,为了实现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的转动连接,同时便于第二转动杆的拆卸,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依次贯穿所述通槽的两侧侧壁,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第一端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同轴的铰接孔,所述安装孔内贯穿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贯穿所述铰接孔,所述插销与所述铰接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插销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
9.优选的,为了提升插销拆装的便捷度,所述插销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插销的另一端垂直于其轴线方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柱。
10.优选的,为了调节第二转动杆与第一转动杆的铰接位置,从而调节第一转动杆与
第二转动杆的整体长度,使该防脱器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吊钩,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分布方向排列设置
11.优选的,为了提升防脱器拆装的便捷度,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钩颈可拆卸连接。
12.优选的,为了实现防脱器与吊钩的拆装,所述钩颈处套设有弧形卡箍,所述卡箍的长度小于所述钩颈的外周长度,所述卡箍的两端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所述卡箍上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铰接。
13.优选的,为了提升卡箍与吊钩连接的牢固度,所述卡箍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垫。
14.优选的,为了延长吊钩的使用寿命,所述钩腔的内壁上覆盖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硬质合金钢制成。
15.本实用新型的行车防脱吊钩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组成的防脱器,当其处于第一状态时可在钩腔内部转动,实现对钩腔的封闭,防止吊装物从钩腔内脱离,当其处于第二状态时可转动到钩腔外部,使钩腔开口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可有效降低防脱器对吊装物从钩腔内部取放的影响,提升吊钩使用的便捷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脱器的主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脱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脱器的俯视图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记说明:1、卡箍;2、吊钩;3、第一转动杆;4、第二转动杆;5、安装孔;6、螺柱;7、插销;8、铰接孔;9、防滑垫;10、铰接座;11、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行车防脱吊钩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24.如图1、2、4所示,一种行车防脱吊钩,包括吊钩2本体,吊钩2的钩颈处设置有防脱器,防脱器包括与钩颈铰接的第一转动杆3,第一转动杆3 与钩颈之间连接有扭力弹簧11,第一转动杆3的背离钩腔的一侧延其分布方向开设有通槽,第二转动杆4与通槽匹配,第二转动杆4的第一端铰接在通槽内,第二转动杆4的第二端与吊钩2的钩头抵接形成限位,防脱器包括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转动杆3与第二转动杆4呈直线分布,使防脱器转动设置在吊钩2的钩腔内部,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转动杆3与第二转动杆4呈夹角分布,使防脱器可转动至钩腔外部,钩腔的内壁上覆盖保护层,保护层由硬质合金钢制成。
25.该吊钩在正常使用时,防脱器处于第一状态,当吊装物放入钩腔内部时,吊装置向钩腔内部推动第一转动杆3和第二转动杆4,使钩腔打开,使吊装物可以放入,当吊装物放入后,扭力弹簧11使第一转动杆3反向转动,当第二转动杆4与吊钩2的钩头抵接时,第一转动杆3和第二转动杆4停止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杆3和第二转动杆4关闭钩腔,防止吊装物从钩腔内脱落,提升吊钩吊装的安全性,在上述情况中,第二转动杆4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转动
杆3的通槽中,两者具有重叠部分,当第二转动杆4与钩头抵接时,第二转动杆4与第一转动杆3重叠的部分与通槽的内地壁抵接,使第一抵接杆3 与第二抵接杆4保持在同一直线上,而当吊装物较大时,吊装物放入钩腔时,由于部分位置被防脱器占据,将会影响吊装物的取放,此时将防脱器切换至第二状态,首先将第一转动杆3和第二转动杆4向钩腔内部推动,使第二转动杆4与钩头脱离,之后将第二转动杆4绕着与第一转动杆3的铰接点向钩腔外部转动,从而使第一转动杆3和第二转动杆4折叠,使两者可以同时转动到钩腔外部,此时钩腔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可将较大的吊装物放入钩腔,之后将第一转动杆3和第二转动杆4恢复第一状态,实现对钩腔的封闭,防止吊装物吊装时发生推,可在保证吊装安全性的同时大大提升吊钩2使用的便捷度。
26.由于现实情况下吊钩的尺寸多样,如果根据不同尺寸的吊钩定制不同大小的防脱器,将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同时影响生产效率,因此如图3、5 所示,第一转动杆3上开设有安装孔5,安装孔5依次贯穿通槽的两侧侧壁,第二转动杆4的第一端上开设有与安装孔5同轴的铰接孔8,安装孔5内贯穿设置有插销7,插销7贯穿铰接孔8,插销7与铰接孔8的内壁滑动连接,插销7与安装孔5过盈配合,插销7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插销7的另一端垂直于其轴线方向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柱6,限位块和螺柱6实现对插销7的限位,防止插销7发生脱落,安装孔5的数量为多个,各安装孔5沿第一转动杆3的分布方向排列设置。
27.使用时,通过拆装螺柱6可实现插销7的拆装,从而实现第一转动杆3 与第二转动杆4之间的拆装,当铰接孔8对接不同安装孔5时,通过插销7 连接后,可以调节第一转动杆3与第二转动杆4重叠部分的长度,从而调节防脱器的整体尺寸,使其可以适配不同型号的吊钩,使其适用于批量生产,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8.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如果防脱器发生损坏,将导致吊钩的安全性大大降低,此时需要更换新的防脱器,因此如图6所示,钩颈处套设有弧形卡箍1,卡箍1的长度小于钩颈的外周长度,卡箍1的两端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卡箍1上一体成型设置有铰接座10,铰接座10与第一转动杆3的一端铰接,卡箍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垫9,可提升卡箍1与吊钩2连接的牢固度,防止卡箍1发生打滑。
29.第一转动杆3的一端与交接座10铰接,实现第一转动杆与卡箍1的转动连接,当防脱器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通过螺栓螺母组合实现卡箍1的开合,使卡箍1可以从吊钩2的钩颈上取下,之后换上新的防脱器,将卡箍1安装到钩颈上,即可实现防脱器的更换,大大提升防脱器更换的便捷度,同时通过调节螺栓螺母拧动的距离,可调节卡箍1的开口大小,进而使卡箍1可以适用于不同粗细的吊钩2的钩颈上的安装。
30.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