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展开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6808发布日期:2022-07-09 03:3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展开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展开的框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装载货物的可折叠的钢框架。


背景技术:

2.目前,不管是陆路运输还是海路运输,集装箱及钢框架由于具有保护性好、强度好、耐用性好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由于一般集装箱和钢框架的整体体积较大,在空置状态下不便于存储,对于专门运输线路或用途功能来说需要把空置的集装箱或钢框架运回重复使用,这样就会导致运回空置的集装箱或者钢框架的费用较高,因此一些运输企业选择了一些简易的运输措施来降低单次运输的费用,但往往效率较低、保护性较差、材料仅能使用一次造成材料累计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运输用钢框架提供一种可折叠展开的技术方案,满足在空置状态下通过折叠的方式实现钢框架的压缩体积的要求。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设计一种可折叠展开的钢框架,该框架为六面体结构,主要包括1个顶框、1个底框、2 个端框、2个侧框、4个侧框支撑,其中顶框为六面体高度z轴上的顶面、底框为六面体高度z轴上的底面、2个端框分别为六面体长度x轴上的两个端面、2个侧框分别为六面体宽度y轴上的两个端面;侧框作为框架折叠时的连接折叠面,侧框与顶框和底框用可旋转的合页进行可靠的连接;端框作为框架展开时的支撑面,端框与顶框和底框用螺栓进行可靠的连接;为了加强框架的侧向稳定性,在端框和侧框所在平面内会设置侧向支撑,且连接折叠面内的支撑可拆卸以满足折叠需要,支撑面内的支撑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拆卸;框架处于折叠状态时顶框和底框直接连接,侧框、端框均水平放置在底框上,折叠后的框架可多个堆码便于存放和运输。
6.同现有一般运输用集装箱或钢框架相比较,本实用新型采用合页连接技术,在顶框、底框和侧框上设置了连接合页,在保障强度的同时,实现了可折叠工艺,并且折叠操作简单,满足了空载小体积运输的要求。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9.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示意图;
10.图4为本实用新型(1)示意图;
11.图5为本实用新型(2)示意图;
12.图6为本实用新型(3)示意图;
13.图7为本实用新型(4)示意图;
14.图8为本实用新型(5)示意图;
15.图9为本实用新型(2)与(3)连接示意图;
16.图10为本实用新型(4)与(2)连接、(4)与(1)连接示意图;
17.图11为本实用新型(1)与(3)连接示意图;
18.图12为本实用新型(5)与(2)连接、(5)与(1)连接示意图;
19.图13为本实用新型框架折叠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折叠方式。
21.1.见图1、图2所示,折叠展开框架主要包括顶框(1)、底框(2)、端框(3)、侧框(4)、支撑(5),折叠展开框架在展开状态时的顶框(1)和底框(2)之间通过端框(3)、侧框(4) 以及支撑(5)连接,端框(3)与顶框(1)和底框(2)通过螺栓(6)连接,侧框(4)、支撑(5)与顶框(1)和底框(2)通过螺栓(6)连接。
22.2.见图4所示,顶框(1)由顶框角件(101)、顶框边框长梁(102)、顶框边框短梁(103)、顶框中间次梁(104)、顶框角连接板(105)、顶框中间连接板(106)、顶框合页(107)组成,顶框角件(101)为六面空腔体结构且在各个端面设置孔便于吊装,顶框合页(107)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在顶框边框长梁(102)上。
23.3.见图5所示,底框(2)由底框角件(201)、底框边框长梁(202)、底框边框短梁(203)、底框中间次梁(204)、底框角连接板(205)、底框中间连接板(206)、底框合页(207)组成,底框角件(201)为六面空腔体结构且在各个端面设置有孔便于吊装,底框合页(207)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底框边框长梁(202)上。
24.4.见图6所示,端框(3)由端框竖杆(301)、端框横杆(302)、端框斜杆(303)、端框连接板(304)、螺栓(6)组成,端框(3)在展开状态时上下四个端角分别与顶框(1)的顶框角连接板(105)和底框(2)的底框角连接板(205)用螺栓(6)固定,端框(3)在折叠状态时通过底框合页(207)与底框(2)连接并以底框合页(207)为轴可进行旋转,端框斜杆(303)用螺栓(6)与端框连接板(304)固定,根据需要可拆卸下来。
25.5.见图7所示,侧框(4)由侧框横杆(401)、侧框竖杆(402)、侧框斜杆(403)、侧框合页(404)组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且对称布置,侧框合页(404)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在中间两个侧框横杆(401)上,侧框合页(404)可设置在侧框横杆(401)的内侧或外侧,侧框(4)上端的侧框横杆(401)与顶框(1)的顶框合页(107)以焊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侧框(4)下端的侧框横杆(401)与底框(2)的底框合页(207)以焊接或铆接的方式连接。
26.6.见图1、图11所示,端框(3)与顶框(1)的顶框角连接板(105)通过螺栓(6)连接固定。
27.7.见图1、图9所示,端框(3)与底框(2)的底框角连接板(205)通过螺栓(6)连接固定。
28.8.见图1、图10所示,侧框(4)分别与顶框(1)的顶框合页(107)、底框合页(207) 连接。
29.9.见图1、图8、图12所示,支撑(5)分别与顶框(1)的顶框角连接板(105)、底框 (2)
的底框中间连接板(206)通过螺栓(6)连接。
30.10.见图3所示,折叠展开框架在折叠状态时顶框(1)的顶框角连接板(105)与底框(2) 的底框角连接板(205)通过螺栓(6)连接在一起,端框(3)呈水平折叠状态放置在底框(2) 上且与底框(2)通过底框合页(207)连接,侧框(4)呈水平折叠状态放置在底框(2)上且分别与顶框(1)的顶框合页(107)和底框合页(207)连接,支撑(5)呈收起状态与顶框(1)的顶框角连接板(105)和顶框中间连接板(106)连接在一起。
31.11.见图13所示,折叠展开框架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的演示,第一步先将支撑(5)的下端螺栓(6)卸下来,然后将支撑(5)的下端用螺栓(6)固定在顶框(1)的顶框中间连接板(106)上;第二步将端框(3)上下两端的螺栓(6)卸下来,然后将端框(3)缓慢放置在底框(2)上;第三步将侧框(4)相向折叠,顶框(1)同步缓慢向下放平;第四步用螺栓(6)将顶框(1)的顶框角连接板(105)与底框(2)的底框角连接板(205)连接紧固,紧固后通过吊装顶框(1)的顶框角件(101)即可将折叠后的框架吊装起来,并可将多个这样折叠后的框架进行叠放。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针对载货用钢框架采用螺栓+合页连接技术,在顶框和底框上设置带孔连接板和可旋转合页,在展开状态时顶框、端框、底框、支撑等用螺栓紧固连接满足载货吊装强度要求,在折叠时卸掉螺栓通过合页旋转进行折叠将端框、侧框压缩在顶框和底框之间再将顶框和底框通过螺栓连接紧固满足折叠后的吊装要求,在保障框架载货强度的同时,满足了框架快速展开和折叠的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