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带式输送机的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0025发布日期:2022-07-16 03:40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带式输送机的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带式输送机的除冰装置。


背景技术:

2.带式输送机广泛应用于冶金、采矿、货物运输等领域,是重要的散装物料输送设备。
3.在冬季,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受到物料湿度或环境湿度的影响,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表面容易结冻形成冰层,严重时会将物料冻结在输送带上,造成输送带打滑、跑偏等故障,甚至影响带式输送机的使用寿命。
4.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皮带清扫器、毛刷等清除冰层,但由于冻结冰层较为光滑坚硬,除冰效率较低,除冰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带式输送机的正常使用,造成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带式输送机的除冰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带式输送机的除冰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带式输送机的除冰装置,包括除冰辊组、加热模块、温度获取模块、比较模块和电控模块;
7.所述除冰辊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除冰辊和第二除冰辊,所述第一除冰辊和所述第二除冰辊分别位于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除冰辊和所述第二除冰辊均与所述输送带的表面压紧接触;
8.所述第一除冰辊和/或所述第二除冰辊内设置有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所述温度获取模块、所述比较模块和所述电控模块通信连接;
9.所述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加热模块的温度,并将获取的所述温度发送至所述比较模块;
10.所述比较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比较,并在所述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向所述电控模块发送第一信号;在所述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时,向所述电控模块发送第二信号;
11.所述电控模块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一信号时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开启,以及在接收所述第二信号时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关闭;
12.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冰装置,所述第一除冰辊的外周面凸设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一螺旋刀体组,所述第二除冰辊的外周面凸设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二螺旋刀体组,所述第一螺旋刀体组与所述第二螺旋刀体组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交错设置。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冰装置,所述第一螺旋刀体组与所述第二螺旋刀体组的旋向相反。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冰装置,所述第一螺旋刀体组包括第一螺旋刀体和第二螺旋刀体,所述第一螺旋刀体和所述第二螺旋刀体的延伸长度相同且旋向相反;
16.所述第二螺旋刀体组包括第三螺旋刀体和第四螺旋刀体,所述第三螺旋刀体与所述第一螺旋刀体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螺旋刀体与所述第一螺旋刀体的延伸长度相同、旋向相反;所述第四螺旋刀体与所述第二螺旋刀体相对设置,且所述第四螺旋刀体与所述第二螺旋刀体的延伸长度相同、旋向相反。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冰装置,所述第一螺旋刀体、所述第二螺旋刀体、所述第三螺旋刀体和所述第四螺旋刀体的旋角和螺距相同。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冰装置,所述第一螺旋刀体和所述第二螺旋刀体远离所述第一除冰辊的外周面的端部呈弧形、所述第三螺旋刀体和所述第四螺旋刀体远离所述第二除冰辊的外周面的端部呈弧形。
1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冰装置,所述除冰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高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所述安装支架成对设置且沿所述输送带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带式输送机的机架;
20.所述安装支架设有沿自身高度方向延伸的安装调节孔,所述第一除冰辊和所述第二除冰辊的第一端间隔地插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安装调节孔内,所述第一除冰辊和所述第二除冰辊的第二端间隔地插设于另一个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安装调节孔内,所述第一除冰辊和/或所述第二除冰辊在所述安装调节孔内的位置能够调节。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冰装置,所述除冰辊组为多个,多个所述除冰辊组沿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2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冰装置,所述除冰装置还包括清扫辊组,所述清扫辊组相对于所述除冰辊组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下游方向。
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冰装置,所述清扫辊组包括压辊和刮板,所述压辊和所述刮板相对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下两侧,所述压辊和所述刮板均与所述输送带的表面压紧接触。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带式输送机的除冰装置,通过在第一除冰辊和/或第二除冰辊内设置加热模块,并将加热模块与温度获取模块、比较模块和电控模块通信连接,有利于实现对除冰辊组的自动加热,通过提升除冰辊组的温度,有效清除输送带表面的冰层,提高对输送带的除冰效率,增强除冰效果,保证带式输送机的正常、稳定运行,提升了带式输送机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冰装置的正视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冰装置的侧视图。
28.附图标记:
29.100:输送带;200:机架;
30.10:安装支架;11:压板;
31.20:除冰辊组;21:第一除冰辊;211:第一螺旋刀体组;211a:第一螺旋刀体;211b:第二螺旋刀体;22:第二除冰辊;221:第二螺旋刀体组;221a:第三螺旋刀体;221b:第四螺旋刀体;
32.30:电控模块;
33.40:清扫辊组;41:压辊;42: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带式输送机的除冰装置,包括除冰辊组20、加热模块、温度获取模块、比较模块和电控模块 30。
37.除冰辊组2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除冰辊21和第二除冰辊22,第一除冰辊21和第二除冰辊22分别位于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100的上下两侧,第一除冰辊21和第二除冰辊22均与输送带100的表面压紧接触。
38.第一除冰辊21和/或第二除冰辊22内设置有加热模块,加热模块、温度获取模块、比较模块和电控模块30通信连接。
39.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加热模块的温度,并将获取的温度发送至比较模块。
40.比较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比较,并在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向电控模块发送第一信号;在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向电控模块30发送第二信号。
41.电控模块30用于在接收第一信号时控制加热模块开启,以及在接收第二信号时控制加热模块关闭。
42.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
43.第一除冰辊21和第二除冰辊2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输送带100的宽度方向。第一除冰辊21和第二除冰辊22均包括安装轴和辊体,安装轴固定于带式输送机的机架200或其他支撑部件上,辊体与安装轴可转动连接。辊体与输送带100压紧接触,能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着输送带100的运动沿自身轴向发生转动,辊体的旋转方向与输送带 100的运行方向一致。
44.其中,第一除冰辊21和第二除冰辊22沿垂直于输送带100表面的方向间隔分布,第一除冰辊21位于输送带100的上侧,第二除冰辊22位于输送带100的下侧,在第一除冰辊21
和第二除冰辊22的共同压紧作用下,除去输送带100上下表面的冰层。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除冰辊21和第二除冰辊22也可以在输送带100的上下两侧交错设置。
45.加热模块位于第一除冰辊21和/或第二除冰辊22的内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除冰辊21内和第二除冰辊22内均设置有加热模块,防止除冰辊本身结冰,同时提升除冰效率。
46.温度获取模块具体包括温度传感器等元件。温度获取模块可以与加热模块设置于同一除冰辊内,便于获取加热模块的温度。
47.比较模块存储有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第一预设温度和第二预设温度均为预先设定的温度,可以通过具体实验确定。当温度获取模块获取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比较模块向电控模块30 发送第一信号,电控模块30控制加热模块开启;当温度获取模块获取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比较模块向电控模块30发送第二信号,电控模块30控制加热模块关闭,利用余热除冰,有助于节能和降低生产成本。
4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带式输送机的除冰装置,通过在第一除冰辊21和/或第二除冰辊22内设置加热模块,并将加热模块与温度获取模块、比较模块和电控模块30通信连接,有利于实现对除冰辊组20的自动加热,通过提升除冰辊组20的温度,防止除冰辊本身结冰并有效清除输送带100表面的冰层,提高对输送带100的除冰效率,增强除冰效果,保证带式输送机的正常、稳定运行,提升了带式输送机的安全性能。
49.进一步地,第一除冰辊21的外周面凸设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一螺旋刀体组211,第二除冰辊22的外周面凸设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第二螺旋刀体组221,第一螺旋刀体组211与第二螺旋刀体组221 沿输送带100的宽度方向交错设置,以使第一螺旋刀体组211与第二螺旋刀体组221相咬合,将输送带100夹紧,增加输送带100的局部变形,增强对输送带100上下表面的破冰与除冰效果。
50.进一步地,第一螺旋刀体组211与第二螺旋刀体组221的旋向相反,使输送带100受力均衡。例如,在第一螺旋刀体组211为右旋的情况下,第二螺旋刀体组221为左旋。
51.进一步地,第一螺旋刀体组211包括第一螺旋刀体211a和第二螺旋刀体211b,第一螺旋刀体211a和第二螺旋刀体211b的延伸长度相同且旋向相反,能够保证输送带100的受力平衡,避免输送带100 位置跑偏或抖动影响除冰效果。
52.第二螺旋刀体组221包括第三螺旋刀体221a和第四螺旋刀体 221b,第三螺旋刀体221a与第一螺旋刀体211a相对设置,且第三螺旋刀体221a与第一螺旋刀体211a的延伸长度相同、旋向相反;第四螺旋刀体221b与第二螺旋刀体211b相对设置,且第四螺旋刀体221b 与第二螺旋刀体211b的延伸长度相同、旋向相反。
53.如图2所示,第一除冰辊21和第二除冰辊22的长度相同,第一螺旋刀体211a和第三螺旋刀体221a沿竖直方向上下分布,且二者的延伸长度相同;第二螺旋刀体211b和第四螺旋刀体221b沿竖直方向上下分布,二者的延伸长度相同。
54.具体地,在第一螺旋刀体组211中,第一螺旋刀体211a和第二螺旋刀体211b以辊体的轴向中点线为界,二者的延伸长度相同,螺旋线的旋向相反。例如,第一螺旋刀体211a为右旋,第二螺旋刀体 211b为左旋。
55.同样地,在第二螺旋刀体组221中,第三螺旋刀体221a和第四螺旋刀体221b以辊体的轴向中点线为界,二者的延伸长度相同,螺旋线的旋向相反。
56.并且,第一螺旋刀体211a与第三螺旋刀体221a的旋向和旋角相同,第二螺旋刀体211b与第四螺旋刀体221b的旋向和旋角相同。
57.进一步地,第一螺旋刀体211a、第二螺旋刀体211b、第三螺旋刀体221a和第四螺旋刀体221b的旋角和螺距相同。
58.如图1所示,第一螺旋刀体组211和第二螺旋刀体组221均相对于过辊体轴向中点且垂直于辊体轴向的直线对称。
59.在第一螺旋刀体组211中,第一螺旋刀体211a和第二螺旋刀体 211b左右对称,二者旋向不同,旋角、螺距相同。在第二螺旋刀体组221中,第三螺旋刀体221a和第四螺旋刀体221b左右对称,第三螺旋刀体221a与第四螺旋刀体221b左右对称,二者旋向不同,旋角、螺距相同。
60.并且,第一螺旋刀体211a和第四螺旋刀体221b具有相同的螺旋线,二者的旋向、旋角和螺距均相同;第二螺旋刀体211b和第三螺旋刀体221a具有相同的螺旋线,二者的旋向、旋角和螺距均相同。该设置增强了对输送带100的施力平衡性,使除冰效果更加均衡稳定。
61.进一步地,第一螺旋刀体211a和第二螺旋刀体211b远离第一除冰辊21的外周面的端部呈弧形,第三螺旋刀体221a和第四螺旋刀体 221b远离第二除冰辊22的外周面的端部呈弧形。如图2所述,第一螺旋刀体211a、第二螺旋刀体211b、第三螺旋刀体221a和第四螺旋刀体221b远离辊体的端部形状较为圆滑,能够在保证破冰、除冰效果的前提下减小对输送带100造成的磨损,避免影响输送带100的使用寿命。
6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冰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10,安装支架10的高度方向垂直于输送带100的长度方向,安装支架10成对设置且沿输送带10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安装支架10安装于带式输送机的机架200。
63.安装支架10设有沿自身高度方向延伸的安装调节孔,第一除冰辊21和第二除冰辊22的第一端间隔地插设于其中一个安装支架10 的安装调节孔内,第一除冰辊21和第二除冰辊22的第二端间隔地插设于另一个安装支架10的安装调节孔内,第一除冰辊21和/或第二除冰辊22在安装调节孔内的位置能够调节。
64.如图1所示,安装支架10通过焊接或可拆卸连接(如螺栓连接) 等方式安装于带式输送机的机架200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调节孔呈长条状沿安装支架10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除冰辊21和第二除冰辊22的安装轴位于安装调节孔内且插设于压板11,压板11 可拆卸连接(如螺栓连接)于安装支架10,通过调节压板11相对于安装支架10的高度,能够调节第一除冰辊21和/或第二除冰辊22的位置与高度,进而调节第一除冰辊21与第二除冰辊22之间的距离,改变第一除冰辊21与第二除冰辊22对输送带100的作用力大小。
65.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0沿自身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第一除冰辊21和第二除冰辊22的安装轴插设于安装孔和压板11,压板11可拆卸连接(如螺栓连接)于安装支架10,通过将第一除冰辊21和/或第二除冰辊22的安装轴插设于不同高度的安装孔内,能够调节第一除冰辊21和/或第二除冰辊22的位置与高度,进而调节第一除冰辊21与第二除冰辊22之间的距离。
6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冰装置,除冰辊组2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除冰辊组20为多个时,多个除冰辊组20沿输送带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例如图1所示,两个除冰辊组20沿输送带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增强对冰层的处理效果,确保冰层能被有效清除。
67.除冰装置还包括清扫辊组40,清扫辊组40安装于安装支架10,清扫辊组40相对于除冰辊组20位于输送带100的下游方向。
68.清扫辊组40用于对输送带100表面进行进一步清扫,清除输送带100表面的冰层与常规粘附物,提高对输送带100的清扫效果,保证带式输送机的稳定运行。
69.具体地,清扫辊组40可以包括毛刷、尼龙刷、刮板等。清扫辊组40还可以设置多个,多个清扫辊组40沿输送带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7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清扫辊组40包括压辊41和刮板42,压辊41和刮板42相对设置于输送带100的上下两侧,压辊41和刮板42均与输送带100的表面压紧接触。其中,压辊41位于输送带 100的上方,刮板42位于所述输送带100的下方且垂直于输送带100 的表面。
71.压辊41与刮板42均沿输送带100的宽度方向延伸。如图1所示,压辊41与刮板42均通过压板11安装于安装支架10,压辊41与刮板42分别位于输送带100的上下两侧,二者相互配合,压辊41对输送带100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刮板42对输送带100的下表面进行扫刮,彻底清除输送带100表面的粘附物,增强清扫效果。
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