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4977发布日期:2022-09-10 06:4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抓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合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将产品或产品的生产部件进行转移,以使其可到达下一工序处。因此,现有的转移设备需要配备相应的夹取装置,以接取需被转移的物体。而对于个别被夹取的物体,往往有着一定的最高夹合力的限制,否则容易破坏被夹持的物体。
3.而现有的生产线,普遍多由气动设备进行控制,由气动驱动设备直接驱动夹合时,则对该驱动设备有着驱动力调控的需求,简易的驱动设备直接驱动夹合力容易过大,从而需要采用高成本的气动驱动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夹合装置,可受任意驱动源驱动使用,并能提供稳定的夹合力。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合装置,包括主臂体、与驱动源连接的顶压杆和设于所述主臂体上的夹合组件,所述主臂体内设有与所述夹合组件相对应的滑动通道,所述顶压杆设于所述滑动通道内,以沿所述滑动通道接触所述夹合组件;
6.其中,所述夹合组件包括供所述顶压杆顶压的顶压滑块、夹臂和联动杆,所述主臂体的两侧铰接有所述夹臂,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夹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压滑块铰接;
7.所述主臂体设有用于限定所述顶压滑块活动范围的第一行程孔和用于拉起所述顶压滑块的复位弹簧,所述顶压滑块设于所述第一行程孔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顶压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压滑块连接。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顶压滑块包括用于与所述顶压杆接触的受压部、设于所述受压部两侧的滑动部和设于所述滑动部上的铰接轴,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第一行程孔内。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滑动部之间形成有铰接口,两滑动部设有用于安装铰接轴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铰接口相对应,所述铰接轴穿过所述通孔,以限定所述联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铰接口内。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铰接轴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第一行程孔,所述铰接轴穿出第一行程孔的部分为连接端,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臂体的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端处。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夹臂设有用于与所述联动杆铰接的铰接座和供所述联动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铰接座设有用于与所述联动杆铰接的连接轴。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夹合装置还包括夹合感应组件,所述夹合感应组件包
括微动开关座和用于触动微动开关的压板,所述微动开关座和压板分别设于两所述夹臂上,所述微动开关座上设有与所述压板相对应的微动开关。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微动开关座为l形板。
14.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顶压杆设有用于与驱动源连接的驱动柱,所述主臂体的侧壁开设有供所述驱动柱上下移动的第二行程孔。
15.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行程孔的行程长度为l1,所述第二行程孔的行程长度为l2,所述第一行程孔与第二行程孔之间的间距为l3,所述驱动柱至所述顶压杆的底端的间距为l0,(l3+l2)>l0。
1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行程孔的行程长度为l1,所述第二行程孔的行程长度为l2,所述第一行程孔与第二行程孔之间的间距为l3,所述驱动柱至所述顶压杆的底端的间距为l0,l0>l3。
17.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合装置,包括主臂体、与驱动源连接的顶压杆和夹合组件,所述主臂体内设有滑动通道,
19.其中,所述夹合组件包括顶压滑块、夹臂和联动杆,所述主臂体的两侧铰接有所述夹臂,所述联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夹臂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压滑块铰接,因此,所述顶压杆受驱动源驱动后,沿所述滑动通道接触所述顶压滑块,从而通过所述联动杆撑开所述夹臂。
20.而且,所述主臂体设有用于限定所述顶压滑块活动范围的第一行程孔和用于拉起所述顶压滑块的复位弹簧,所述顶压滑块设于所述第一行程孔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顶压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压滑块连接,以所述顶压杆升起后,通过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将所述顶压滑块拉起,从而实现所述夹臂的夹合,并且该夹合力不受所述顶压杆及其驱动源的影响。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夹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移机构和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夹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夹臂和提拉杆的上端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的另一实施案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8.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合装置,包括主臂体1、与驱动源连接的顶压杆2和设于所述主臂体1上的夹合组件3,所述主臂体1内设有与所述夹合组件3相对应的滑动通道11,所述顶压杆2设于所述滑动通道11内,以沿所述滑动通道11接触所述夹合组件3;
29.其中,所述夹合组件3包括供所述顶压杆2顶压的顶压滑块31、夹臂32和联动杆33,所述主臂体1的两侧铰接有所述夹臂32,所述联动杆33的一端与所述夹臂32铰接,另一端与
所述顶压滑块31铰接;
30.所述主臂体1设有用于限定所述顶压滑块31活动范围的第一行程孔1a和用于拉起所述顶压滑块31的复位弹簧12,所述顶压滑块31设于所述第一行程孔1a内,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一端与所述顶压滑块3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压滑块31连接。
31.由于所述顶压滑块31的移动会改变,两联动杆33之间的夹角角度,进而改变两侧夹臂32之间的夹角,最终实现两侧夹臂32之间开合功能。
32.具体地,参见图3,所述顶压滑块31包括用于与所述顶压杆2接触的受压部311、设于所述受压部311两侧的滑动部312和设于所述滑动部312上的铰接轴313,所述滑动部312位于所述第一行程孔1a内。所述受压部311的设置,可有效地保护铰接轴313,以及与其相连接的部件,即使所述受压部311长期受到顶压杆2的冲击,也不会影响到其它部件的正常使用。
33.而且,两滑动部312之间形成有铰接口314,两滑动部312设有用于安装铰接轴313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铰接口314相对应,所述铰接轴313穿过所述通孔,以限定所述联动杆3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铰接口314内,从而无需额外的固定连接件即可完成联动杆33与铰接轴313的稳定连接,避免了两联动杆33在长期工作中出现脱离铰接轴313的情况。
34.所述铰接轴313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第一行程孔1a,所述铰接轴313穿出第一行程孔1a的部分为连接端313a,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臂体1的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端313a处。所述夹臂32设有用于与所述联动杆33铰接的铰接座321和供所述联动杆33穿过的通孔,所述铰接座设有用于与所述联动杆33铰接的连接轴。通过利用所述复位弹簧12的拉力,以使所述顶压滑块31在失去顶压杆2的下压作用力后,自动向上移动,夹臂32恢复夹合的状态。
35.进一步地,参见图4,为了避免出现漏夹的情况,所述夹合装置还包括夹合感应组件1,所述夹合感应组件4包括微动开关座41和用于触动微动开关的压板42,所述微动开关座41和压板42分别设于两所述夹臂32上,所述微动开关座41上设有与所述压板42相对应的微动开关43。所述微动开关座41优选为l形板,以利于两夹臂32夹合后,所述压板42可接触所述微动开关43。
36.因此,当两夹臂32之间能发生完全夹合的情况下,即两夹夹臂32未夹取到工件,导致两夹臂32之间的间距低于预设值,从而使所述压板42可触碰所述微动开关43,使微动开关43触发控制相应的提示设备或加工设备等。同理,当夹臂32夹取到工件时,基于工件的存在会增大两夹臂32之间的最小夹合间距,从而使所述压板42无法触碰所述微动开关43。所述微动开关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其结构原理。
37.参见图5、图6,对于所述顶压杆2的升降驱动,所述顶压杆2设有用于与驱动源连接的驱动柱21,所述主臂体1的侧壁开设有供所述驱动柱上下移动的第二行程孔1b。通过设置所述第二行程孔1b,以确定所述顶压杆2每次下压的最大行程,保证每次所述夹臂32的张开程度相同。
38.为了方便叙述,所述第一行程孔1a的行程长度为l1,所述第二行程孔1b的行程长度为l2,所述第一行程孔1a与第二行程孔1b之间的间距为l3,所述驱动柱21至所述顶压杆2的底端的间距为l0;
39.为了避免所述顶压杆2影响所述夹臂32的夹合情况,(l3+l2)>l0,即当所述驱动
柱21在所述第二行程孔1b内升至最大值时,所述顶压杆2的底端无法触碰所述顶压滑块31,以使所述顶压杆2在采用如气动伸缩装置的驱动源时,驱动柱会升至最大值,使夹臂32完全受复位弹簧12的作用力而进行夹合,从而稳定所述夹臂32对被夹物的夹合力。
40.相应地,l0>l3,即确保所述顶压杆2下降至最低值时,可触碰所述顶压滑块31,以确保所述顶压杆2具有对夹臂32产生张开的效果。
41.进一步地,所述为了方便所述联动杆33的安装以及避免其夹合时受到阻碍,所述主臂体1的底端开设有条形缺口1c,以供两所述联动杆33可自由张合。
42.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