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身标准节及塔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6257发布日期:2022-06-14 19:2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塔身标准节及塔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塔身标准节及塔身。


背景技术:

2.塔机,即"塔式起重机"简称。是用于建筑施工中的一种塔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按设计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很多个品种,比如自升式塔机、内爬式塔机、平头塔机、动臂式塔机、快装式塔机等。
3.自升式塔机的塔身主要包括顶升套架和塔架,塔架包括若干依序连接的标准节,顶升套架通过标准节表面的踏步卡接于塔架的上端,主要是通过增加或减少标准节的数量改变塔身的高度,进而实现对塔机高度的调节。塔身在加减标准节时,需要拆除塔身上端与下支座之间的连接,并依靠套设于塔身表面的顶升套架顶起下支座,然后在顶升套架侧面引进或推出标准节,实现对标准节的加减。
4.当拆除塔身上端与下支座之间的连接后,塔身的上端此时处于自由状态,使得塔身在遭遇强风等不确定因素时,容易产生晃动和偏移,导致顶升套架脱离塔身而下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塔身标准节及塔身,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升式塔机的塔身在脱离与下支座之间的连接后,顶升套架存在下坠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塔身标准节,包括:
7.外围框架,所述外围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人员通道,所述外围框架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外围框架的侧面固定有供顶升套架卡接的若干踏步;
8.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固定于所述外围框架的底端,所述支撑台的表面开设有与人员通道连通的人员通孔;
9.爬梯,所述爬梯位于所述人员通道内,所述爬梯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爬梯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外围框架上;
10.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固定于所述外围框架上,用于供所述顶升套架在所述外围框架进行固定。
11.可选地,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若干连接耳,若干所述连接耳间隔设置并均固定于所述外围框架的侧面,各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供所述顶升套架固定的固定孔。
12.可选地,各所述连接耳均分别位于各所述踏步的一侧。
13.可选地,所述外围框架包括立柱、横梁和连接组件,所述立柱和横梁均设置为4根,所述连接组件设置为4组,所述人员通道由4根所述立柱围合而成,各所述横梁均分别固定于各所述立柱之间,4组所述连接组件分别固定于相邻所述立柱之间,用于加强各所述立柱之间的连接。
14.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三根连接杆,各所述立柱的中间部位均固定有连接板,三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固定于各立柱的所述连接板上,三根所述立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相邻所述立柱上。
15.可选地,所述安装架设置有4个,4个所述安装架分别固定于四根所述立柱的顶端,各所述安装架均设置有供另一所述外围框架的所述立柱插设的第一安装插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安装插槽连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立柱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立柱插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插槽时,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
16.可选地,各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插槽一侧并供另一所述外围框架的所述立柱插设的第二安装插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安装插槽连通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立柱的底端设置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立柱插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插槽时,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四安装孔连通。
17.可选地,所述爬梯上设置有防护架。
18.可选地,所述支撑台上为网板,所述网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观察孔。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身标准节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外围框架、支撑台和爬梯,外围框架的内部设置有人员通道,外围框架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架,外围框架的侧面固定有若干踏步;各外围框架可通过安装架由下至上依序固定,形成塔架;顶升套架通过踏步卡接于塔架的最上端,下支座可拆卸的固定于塔架的最上端,支撑台固定于外围框架的底端,爬梯位于人员通道内;工作时,工作人员进入人员通道内,并通过爬梯并穿过支撑台上的人员通孔,沿塔架向上攀登,支撑台可供工作人员临时休整;塔架需要加节或者减节时,拆除塔架与下支座之间的连接,并通过顶升套架对下支座进行顶升,由于外围框架还设置有连接单元,外围框架通过连接单元固定于外围框架上,使得拆除塔架与下支座之间的连接拆除时,也不会因塔架上端的晃动而导致外围框架脱离踏步,进而消除顶升套架下坠的隐患。
20.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塔身,包括:
21.若干所述的塔身标准节,各所述塔身标准节依序连接形成塔架,相邻所述塔身标准节通过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
22.顶升套架,所述顶升套架上设置有连接架,所述顶升套架套设于所述塔架的表面并与所述踏步卡接,并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连接单元固定连接。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塔身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所述的塔身标准节,塔身标准节设置有连接单元,顶升套架可通过塔身标准节的连接单元实现与塔身的固定,使得拆除塔架与下支座之间的连接拆除时,也不会因塔架上端的晃动而导致外围框架脱离踏步,进而消除顶升套架下坠的隐患。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塔身标准节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塔身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塔身的顶升套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8.10—外围框架
ꢀꢀꢀꢀꢀꢀꢀꢀꢀꢀ
11—人员通道
ꢀꢀꢀꢀꢀꢀꢀꢀꢀ
12—安装架
29.13—踏步
ꢀꢀꢀꢀꢀꢀꢀꢀꢀꢀꢀꢀꢀꢀ
14—立柱
ꢀꢀꢀꢀꢀꢀꢀꢀꢀꢀꢀꢀꢀ
15—横梁
30.16—连接组件
ꢀꢀꢀꢀꢀꢀꢀꢀꢀꢀ
17—连接板
ꢀꢀꢀꢀꢀꢀꢀꢀꢀꢀꢀ
20—支撑台
31.21—人员通孔
ꢀꢀꢀꢀꢀꢀꢀꢀꢀꢀ
22—网板
ꢀꢀꢀꢀꢀꢀꢀꢀꢀꢀꢀꢀꢀ
23—观察孔
32.24—护栏
ꢀꢀꢀꢀꢀꢀꢀꢀꢀꢀꢀꢀꢀꢀ
30—爬梯
ꢀꢀꢀꢀꢀꢀꢀꢀꢀꢀꢀꢀꢀ
31—防护架
33.40—连接单元
ꢀꢀꢀꢀꢀꢀꢀꢀꢀꢀ
41—连接耳
ꢀꢀꢀꢀꢀꢀꢀꢀꢀꢀꢀ
50—塔架
34.60—顶升套架
ꢀꢀꢀꢀꢀꢀꢀꢀꢀꢀ
61—连接架
ꢀꢀꢀꢀꢀꢀꢀꢀꢀꢀꢀ
62—固定架
35.121—第一安装插槽
ꢀꢀꢀꢀꢀ
122—第一安装孔
ꢀꢀꢀꢀꢀꢀ
123—第二安装插槽
36.124—第三安装孔
ꢀꢀꢀꢀꢀꢀꢀ
141—第二安装孔
ꢀꢀꢀꢀꢀꢀ
142—第四安装孔
37.161—连接杆
ꢀꢀꢀꢀꢀꢀꢀꢀꢀꢀꢀ
411—固定孔
ꢀꢀꢀꢀꢀꢀꢀꢀꢀꢀ
611—钩爪。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塔身标准节及塔身。
40.实施例1:
4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塔身标准节,包括外围框架10、支撑台20、爬梯30和连接单元40,外围框架10的内部设置有人员通道11,外围框架10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架12,外围框架10的侧面固定有供顶升套架60卡接的若干踏步13;支撑台20固定于外围框架10的底端,支撑台20的表面开设有与人员通道11连通的人员通孔21;爬梯30位于人员通道11内,爬梯30的一端固定于支撑台20上,爬梯30的另一端固定于外围框架10上;连接单元40固定于外围框架10上,用于供顶升套架60在外围框架10进行固定。
42.具体地,通过设置外围框架10、支撑台20和爬梯30,外围框架10的内部设置有人员通道11,外围框架10的顶端固定有安装架12,外围框架10的侧面固定有若干踏步13;各外围框架10可通过安装架12由下至上依序固定,形成塔架50;顶升套架60通过踏步13卡接于塔架50的最上端,下支座可拆卸的固定于塔架50的最上端,支撑台20固定于外围框架10的底端,爬梯30位于人员通道11内;工作时,工作人员进入人员通道11内,并通过爬梯30并穿过支撑台20上的人员通孔21,沿塔架50向上攀登,支撑台20可供工作人员临时休整;塔架50需要加节或者减节时,拆除塔架50与下支座之间的连接,并通过顶升套架60对下支座进行顶升,由于外围框架10还设置有连接单元40,外围框架10通过连接单元40固定于外围框架10上,使得拆除塔架50与下支座之间的连接拆除时,也不会因塔架50上端的晃动而导致外围框架10脱离踏步13,进而消除顶升套架60下坠的隐患。
43.可以理解的,连接单元40可设置为大体积的连接块,顶升套架60通过若干,销钉固定于该连接块上。或者通过设置若干连接耳41,通过若干连接耳41实现与塔架50的固定。
44.可选地,连接单元40包括若干连接耳41,若干连接耳41间隔设置并均固定于外围框架10的侧面,各连接耳41上设置有供顶升套架60固定的固定孔411。具体地,顶升套架60卡接于踏步13后,将若干连接耳41的固定孔411与顶升套架60的孔位对应,并通过销钉穿过固定孔411和顶升套架60的孔位,即可实现顶升套架60与塔架50的固定。
45.可选地,各连接耳41均分别位于各踏步13的一侧。具体地,由于顶升套架60通过踏
步13与塔架50实现卡接,通过将连接耳41设置于踏步13的一侧,可有效稳固顶升塔架50与踏步13的连接,提升顶升套架60与塔架50之间的稳定性能。
46.可选地,外围框架10包括立柱14、横梁15和连接组件16,立柱14和横梁15均设置为4根,连接组件16设置为4组,人员通道11由4根立柱14围合而成,各横梁15均分别固定于各立柱14之间,4组连接组件16分别固定于相邻立柱14之间,用于加强各立柱14之间的连接。
47.具体地,外围框架10通过立柱14、横梁15和连接组件16的设置,在使其结构保持稳定的同时,能有效减轻外围框架10的质量。
48.本实施例中,支撑台20水平固定于四根立柱14的下端,爬梯30的下端固定于支撑台20上,爬梯30的上端固定于横梁15上。
49.可选地,连接组件16包括三根连接杆161,各立柱14的中间部位均固定有连接板17,三根连接杆161的一端均固定于各立柱14的连接板17上,三根立柱1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立柱14上。
50.具体地,由于三根连接杆161的一端均固定于同一连接板17上,三根立柱1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立柱14上,可使得立柱14和3根连接杆161形成两个三角形结构,可有效稳定相邻两立柱14之间的连接,使外围框架10保持稳定。
51.可选地,安装架12设置有4个,4个安装架12分别固定于四根立柱14的顶端,各安装架12均设置有供另一外围框架10的立柱14插设的第一安装插槽121、以及与第一安装插槽121连通的第一安装插槽121,立柱1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41,立柱14插设于第一安装插槽121时,第一安装插槽121与第二安装孔141连通。
52.具体地,塔架50加节时,将另一外围框架10的各立柱14插设于第一安装插槽121,立柱14上的第二安装孔141与第一安装插槽121连通的第一安装插槽121对应,通过销轴穿过第一安装插槽121和第二安装孔141,即可实现立柱14与安装架12的固定连接,仅需将销钉拆除即可实现立柱14与安装架12的拆卸。
53.可选地,各安装架12上还设置有位于第一安装插槽121一侧并供另一外围框架10的立柱14插设的第二安装插槽123、以及与第二安装插槽123连通的第三安装孔124,立柱14的底端设置有第四安装孔142,立柱14插设于第二安装插槽123时,第三安装孔124与第四安装孔142连通。
54.具体地,塔架50加节时,将另一外围框架10的各立柱14插设于第二安装插槽123,立柱14上的第四安装孔142与第二安装插槽123连通的第三安装孔124对应,通过销轴穿过第三安装孔124和第四安装孔142,即可实现立柱14与安装架12的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槽与与第一安装槽相配合,可稳固立柱14与安装架12之间的连接。
55.可选地,爬梯30上设置有防护架31。具体地,防护架31可对爬梯30的工作人员进行防护,保障工作人员的安装。
56.可选地,支撑台20上为网板22,网板22的表面设置有若干观察孔23。具体地,网板22可减轻支撑台20的质量,网板22的观察孔23可便于工作人员对网板22下方的环境进行观察,方便工作人员作业。
57.本实施例中,网板22上固定有护栏24。
58.实施例2:
5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塔身,包括顶升套架60和若干所述的塔身标准
节,各塔身标准节依序连接形成塔架50,相邻塔身标准节通过安装架12固定连接;顶升套架60上设置有连接架61,顶升套架60套设于塔架50的表面并与踏步13卡接,并通过连接架61与连接单元40固定连接。
60.具体地,通过设置的塔身标准节,塔身标准节设置有连接单元40,顶升套架60可通过塔身标准节的连接单元40实现与塔身的固定,使得拆除塔架50与下支座之间的连接拆除时,也不会因塔架50上端的晃动而导致外围框架10脱离踏步13,进而消除顶升套架60下坠的隐患。
61.本实施例中,连接架61上固定有钩爪611,钩爪611套设于踏步13的表面并与踏步13卡接,进而实现顶升套架60与踏步13的卡接。顶升套架60上还设置有固定架62,各连接耳41通过销钉固定于固定架62上,进而实现顶升套架60和塔架50之间的固定。
62.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