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7600发布日期:2022-09-27 20:4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电梯的数量急剧增加,电梯的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有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诸多问题,比如,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是指原本需要电梯轿厢静止不动的时候,如上、下乘客时,轿厢却由于各种原因仍在移动,可能会对出入轿厢人员造成安全隐患,极易出现人员伤亡危险;故急需一种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监控电梯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可在电梯意外移动时,输出急停信号,经输出继电器控制曳引轮急停,提高了安全系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包括设有自锁回路、门区检测回路、门锁控制回路和急停控制回路的安全电路板,所述自锁回路包括一端经保护二极管与24v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第一继电器的线圈,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另一端依次经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24v直流电源负极相连,所述24v直流电源负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之间,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还与第一单向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一单向二极管朝向背离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闭触点的一端;
5.所述门锁控制回路包括依次与设置于所述安全电路板上的第一短接输出端子串联的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设置于所述安全电路板的上第二短接输出端子相连,所述第二短接输出端子经门锁开关所述第一短接输出端子相连;
6.所述急停控制回路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电路板上的封门信号输入端子和一端与所述封门信号输入端子串联的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并联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所述24v直流电源负极之间,所述封门信号输入端子与用于控制曳引机的制动器相连。
7.优选的,所述安全电路板上还设有反馈输入回路,所述反馈输入回路包括门区信号反馈电路和封门信号反馈电路,所述门区信号反馈电路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电路板上的门区信号输出端子和依次与所述门区信号输出端子串联的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8.所述封门信号反馈电路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电路板上的封门信号输出端子和依次与所述封门信号输出端子串联的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9.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均并联于所述保护二
极管和所述24v直流电源正极之间。
10.优选的,所述门区检测回路包括并联的上门区检测电路和下门区检测电路,所述上门区检测电路包括依次与上门区感应传感器串联的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还与第二单向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二单向二极管朝向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方向导通,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还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并联;
11.所述下门区检测电路包括依次与下门区感应传感器串联的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还与第三单向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三单向二极管朝向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方向导通,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还与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并联;
12.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和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均并联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所述24v直流电源负极之间。
13.优选的,所述门锁开关包括串接于所述第一短接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短接输出端子之间的厅门锁开关、轿门锁开关、后层门锁开关和后轿门锁开关;
14.所述厅门锁开关与所述第一短接输出电子之间还并联有安全回路。
15.优选的,所述厅门锁开关和所述轿门锁开关之间还串联有测试开关。
16.优选的,所述上门区感应传感器和所述下门区感应传感器均为常开型传感器。
17.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可在电梯意外移动时,输出急停信号,经输出继电器控制曳引轮急停,提高了安全系数。
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20.其中:1、自锁回路;2、门区检测回路;20、上门区检测电路;21、下门区检测电路;3、急停控制回路;4、反馈输入回路;40、门区信号反馈电路;41、封门信号反馈电路;5、门锁控制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设有自锁回路1、门区检测回路2、门锁控制回路5和急停控制回路3的安全电路板,所述自锁回路1包括一端经保护二极管与24v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第一继电器km1的线圈,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线圈另一端依次经第四继电器km4的常闭触点、第三继电器km3的常闭触点、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与24v直流电源负极相连,所述24v直流电源负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的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继电器km3的常闭触点和第四继电器km4的常闭触点之间,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线圈还与第一单向二极管并联,所
述第一单向二极管朝向背离所述第四继电器km4的常闭触点的一端;
23.所述门锁控制回路5包括依次与设置于所述安全电路板上的第一短接输出端子so1串联的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第三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和第四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所述第四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与设置于所述安全电路板的上第二短接输出端子so2相连,所述第二短接输出端子so2经门锁开关所述第一短接输出端子so1相连;
24.所述急停控制回路3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电路板上的封门信号输入端子sy和一端与所述封门信号输入端子sy串联的所述第四继电器km4的线圈,所述第四继电器km4的线圈的另一端并联于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和所述24v直流电源负极之间,所述封门信号输入端子与用于控制曳引机的制动器相连。
25.优选的,所述安全电路板上还设有反馈输入回路4,所述反馈输入回路4包括门区信号反馈电路40和封门信号反馈电路41,所述门区信号反馈电路40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电路板上的门区信号输出端子sx1和依次与所述门区信号输出端子sx1串联的所述第三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
26.所述封门信号反馈电路41包括设置于所述安全电路板上的封门信号输出端子sx2和依次与所述封门信号输出端子sx2串联的第一继电器km1的常闭触点和第四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
27.所述第四继电器km4的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均并联于所述保护二极管和所述24v直流电源正极之间。
28.优选的,所述门区检测回路2包括并联的上门区检测电路20和下门区检测电路21,所述上门区检测电路20包括依次与上门区感应传感器串联的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线圈,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线圈还与第二单向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二单向二极管朝向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的方向导通,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开触点还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并联;
29.所述下门区检测电路21包括依次与下门区感应传感器串联的所述第三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三继电器km3的线圈,所述第三继电器km3的线圈还与第三单向二极管并联,所述第三单向二极管朝向所述第三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的方向导通,所述第三继电器km3的常开触点还与第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并联;
30.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线圈和所述第三继电器km3的线圈均并联于所述第二继电器km2的常闭触点和所述24v直流电源负极之间。
31.优选的,所述门锁开关包括串接于所述第一短接输出端子so1和所述第二短接输出端子so2之间的厅门锁开关、轿门锁开关、后层门锁开关和后轿门锁开关;
32.所述厅门锁开关与所述第一短接输出电子之间还并联有安全回路。
33.优选的,所述厅门锁开关和所述轿门锁开关之间还串联有测试开关。
34.优选的,所述上门区感应传感器和所述下门区感应传感器均为常开型传感器。
35.工作流程:当轿厢处于门区时,门锁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轿厢发生意外移动时,上门区检测电路20或者下门区检测电路21其中一个未检测到门区信号时(脱离门区,脱开隔磁板),安全电路板上经第四继电器km4触发急停信号,利用制动器急停曳引机。
36.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电梯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可在电梯意外移动时,输出急停信号,经输出继电器控制曳引轮急停,提高了安全系数。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