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抱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8918发布日期:2022-07-08 21:5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抱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空作业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抱式高空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2.目前高空作业平台上的工作平台上周边用护栏封住,人员进出通过翻转门,当工作区域为凸出的墙体结构时,目前的工作平台无法实现,只能单边接近工作区域,还需要不断移动工作平台,有时候需要两台设备同时工作,有些时候,会在平台内部放置梯子,让操作者站在梯子上工作,带来很大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环抱式高空作业平台。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抱式高空作业平台,它包括:
5.底板、开设在所述底板一侧的缺口、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部且靠近所述缺口的第一立柱、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部的第二立柱、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的第一固定柱、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柱之间的第二固定柱、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第三固定柱、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上的转门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立柱上的升降杆,所述转门和升降杆设置在所述缺口的两侧。
6.优化地,它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底部的第一挡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底部的第二挡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柱底部的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以及连接所述第四挡板的立板。
7.优化地,它还包括一体连接在所述第二立柱外侧的外凸柱、固定在所述外凸柱顶部的顶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顶板一侧的翻转板、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柱和转门之间的翻转单元、固定在所述转门另一侧的挡片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立柱上的套环,所述套环固定在所述升降杆两端。
8.优化地,所述翻转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柱和转门上的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且配合使用的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之间的扭簧。
9.优化地,所述第一翻转部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第一固定板以及一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两侧的第一限位板。
10.优化地,所述第二翻转部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第二固定板以及一体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两侧的第二限位板。
11.优化地,两块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小于两块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的距离。
12.优化地,所述第三挡板位于所述转门和升降杆的下方。
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4.本实用新型环抱式高空作业平台在底板一侧设置缺口,在实际使用时可将缺口插
入凸出的墙体结构处,让操作者在工作平台内部就可以接触到工作区域,提高了工作效率;底板两侧的转门和升降杆方便操作人员的进出,挡板避免了工作人员发生滑落事故,翻转单元使得转门只能向内推开,而不能向外推开,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翻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底板;2、缺口;3、第一立柱;4、第二立柱;5、第一固定柱;6、第二固定柱;7、第三固定柱;8、第一挡板;9、第二挡板;10、第三挡板;11、第四挡板;12、立板;13、转门;14、升降杆;15、套环;16、翻转单元;161、固定部;162、第一翻转部;1621、第一固定板;1622、第一限位板;163、第二翻转部;1631、第二固定板;1632、第二限位板;164、扭簧;17、挡片;18、外凸柱;19、顶板;20、合页;21、翻转板;22、角柱。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4.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环抱式高空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它固定在高空作业车的伸缩臂上,通常可以在特殊的区域工作(如凸出墙体的结构),它包括底板1、缺口2、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第一固定柱5、第二固定柱6、第三固定柱7、第一挡板8、第二挡板9、第三挡板10、第四挡板11、立板12、转门13、升降杆14、套环15、翻转单元16、挡片17、外凸柱18、顶板19、合页20、翻转板21和角柱22。
25.底板1呈矩形状,它作为整个平台的底部,主要起支撑的作用,同时搭载工作人员便于户外的工作。缺口2开设在底板1的一侧(矩形状的底板1有两条长侧边和两条短侧边,缺口2开设在底板1其中一条长侧边的中部,底板1和缺口2构成一个“凹”字形的形状)。第一立柱3有四根,它们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且靠近缺口2(第一立柱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3位于缺口2的四个角处)。第二立柱4有六根,它们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第二立柱4也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底板1的顶部,且第二立柱4与第一立柱3的高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其中的四根第二立柱4位于矩形状底板1四个角处,另外两根第二立柱4间隔固定在底板1的另一条长侧边上)。
26.第一固定柱5固定在第一立柱3之间(第一固定柱5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立柱3之间,以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如图2所示,开设有缺口2的底板1长侧边的上方未固定第一固定柱5,这样是为了在处理凸出的墙体结构时,缺口2部分可以插入凸出的墙体部分,便于操作员的工作)。第二固定柱6固定在第二立柱4之间,第三固定柱7固定在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之间(第二固定柱6和第三固定柱7均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如图2所示,开设有缺口2的长侧边的上方固定有第三固定柱7,另一条长侧边的
上方固定有第二固定柱6,其中一条底板1短侧边的上方未固定第二固定柱6,另一条底板1短侧边的上方仅有一条第二固定柱6,这样是方便从底板1短侧边的方向进出工作人员)。在立柱与固定柱的连接处焊接有角柱22,提高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27.第一挡板8有三块,它们固定在两根第一立柱3的底部(开设有缺口2的底板1长侧边的上方未固定第一挡板8,这样是为了在处理凸出的墙体结构时,缺口2部分可以插入凸出的墙体部分,便于操作员的工作)。第二挡板9有两块,它们固定在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的底部(第二挡板9设置在开设有缺口2的长侧边上,且与第一挡板8的高度相同)。第三挡板10和第四挡板11各有两块,它们固定在两根第二立柱4的底部(第三挡板10位于底板1的两条短侧边上,且第三挡板10的高度小于第一挡板8的高度,因为工作人员要从底板1短侧边的方向进出,因此第三挡板10不易过高;第四挡板11设置在底板1的另一条长侧边上,第四挡板11和第一挡板8的高度相同,固定在底板1顶部的挡板可以起到保护工作人员的作用,防止工作人员滑落)。立板12连接在两块第四挡板11之间(立板12设置在底板1的另一条长侧边上)。
28.转门1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立柱4上(转门13位于底板1其中一条短侧边的上方,方便工作人员的进出)。翻转单元16固定在第二立柱4和转门13之间,用于转门13的转动,如图6所示,为翻转单元16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固定部161、第一翻转部162、第二翻转部163和扭簧164。固定部161有两组,它们分别固定在第二立柱4和转门13上(固定部161为“[”形状,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第二立柱4和转门13上,“[”形状的固定部161的开口朝向第二立柱4和转门13)。第一翻转部162固定在第二立柱4上的固定部161上,它包括第一固定板1621和第一限位板1622,第一固定板1621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固定在固定部161上,第一限位板1622有两块,它们一体连接在第一固定板1621的两端。第二翻转部163固定在转门13上的固定部161上,它包括第二固定板1631和第二限位板1632,第二固定板1631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固定在固定部161上,第二限位板1632有两块,它们一体连接在第二固定板1631的两端(两块第二限位板163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块第一限位板1622之间的距离,且第二限位板1632与第一限位板1622之间安装有转轴)。扭簧164套设在转轴上(工作人员可以从外侧推开转门13,此时扭簧164发生扭力形变;当工作人员松开转门13后,由于扭簧164的自复位作用,带动转门13自动闭合)。挡片17固定在转门13远离第二翻转部163的一侧上(当转门13自动闭合之后,挡片17会卡在第二立柱4的内侧,因此转门13只能向内推开,而不能向外推开,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0029]
如图5所示,套环15有两个,它们套设在第二立柱4上,升降杆14固定在两个套环15之间(升降杆14位于底板1的另一条短侧边的上方,工作人员也可以提起升降杆14而从底板1的另一侧进入内部)。外凸柱18一体连接在第二立柱4的外侧(外凸柱18位于立板12的上方,且与缺口2相对设置)。顶板19固定在外凸柱18的顶部,翻转板21可转动地设置在顶板19的一侧(翻转板21与顶板19之间安装有合页20,用于翻转板21的翻转;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方便平台内部的工作人员操控,因此翻转板21可保护位于顶板19底部的控制器)。
[0030]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