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轴承在加工前需要对原料进行热处理操作,但是目前在原料进入设备时主要是通过人工向设备内送料,送料效率低,增加了人工的操作量,影响了生产的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包括架体,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用于对圆柱原料进行抬升的抬料机构,所述抬料机构后侧设置有用于对抬升后的原料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输送原料进行限位分离的固定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一侧的用于将原料推送入加工设备的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所述固定机构、所述输送机构、所述抬料机构均与所述架体连接;
6.所述抬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架体上的料斗,所述料斗后壁前侧间隔设置有两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间设置有推动座,所述推动座下端穿过所述料斗连接有液压柱,所述料斗上侧位于所述输送机构后侧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一侧设置有放平组件,所述放平组件前侧设置有与所述料斗连通的回料槽;
7.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斜板前侧的输送架,所述输送架上通过支撑轴设置有网状输送带,所述输送架前端设置有与支撑轴连接的伺服电机,所述输送架上远离所述伺服电机一侧设置有限位座;
8.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架后侧的夹持座,所述夹持座后端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夹持座连接的第一导柱,所述输送架前侧位于所述夹持座两侧均设置有立杆,其中一侧所述立杆上位于所述网状输送带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另一侧所述立杆设置有挡杆;
9.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推块,所述推块后端连接有第二气缸、第二导柱,所述网状输送带前侧与所述推块对应位置设置有v型滑槽,所述v型滑槽一侧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一端连接有第三气缸。
10.进一步设置:所述放平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平行设置有两处调整槽,所述调整槽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调整块。
11.如此设置,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调整块与所述网状输送带的夹角,对所述网状输送带上的竖立状原料进行阻挡,然后通过所述回料槽流入所述料斗。
12.进一步设置:所述放平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两处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下端连接有第二调整块,所述调整螺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
13.如此设置,通过所述调整螺杆的转动调整所述第二调整块与所述网状输送带的夹角,对所述网状输送带上的竖立状原料进行阻挡,然后通过所述回料槽流入所述料斗。
14.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下端转动连接有压轮,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挡杆均与所述立杆转动连接。
15.如此设置,通过所述挡杆、所述压轮对所述网状输送带上的原料进行辅助限位。
16.进一步设置:所述液压柱设置有两处,所述推动座与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相邻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推动座的上端面间距相同。
17.如此设置,使所述液压柱稳定的推动所述推动座上下移动,与所述导向块的位置进行交替变化,将原料向上推送。
18.进一步设置:所述输送架上位于所述固定机构、所述推送机构处设置有缺口槽。
19.如此设置,便于对所述夹持座、所述推块进行移动避让。
20.进一步设置:所述输送架前侧与所述推块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v型滑槽连通的平台。
21.如此设置,便于对所述网状输送带上的原料推送入所述v型滑槽内。
22.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座与所述输送架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座位于所述网状输送带宽度上的中心位置。
23.如此设置,便于所述限位座在所述输送架上进行位置调整,适应不同加工长度的原料。
24.进一步设置:所述夹持座高于所述网状输送带的上表面高度。
25.如此设置,使所述夹持座对所述网状输送带上的原料进行顶推固定。
26.进一步设置:所述顶块为圆盘状,所述v型滑槽与所述网状输送带输送方向平行。
27.如此设置,使所述顶块在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下,将所述v型滑槽上的原料向加工设备推送。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9.通过抬料机构的推动座在导向块间上下移动,将料斗内的原料向上抬升到输送机构上,然后通过固定机构、推送机构将输送机构上的原料逐个的推入加工设备内,使整个加工过程实现自动上料,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的实施例1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的实施例1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的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的抬料机构的俯视局部结构示
意图;
35.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的抬料机构的仰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36.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的抬料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7.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的推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8.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是图8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41.1、架体;2、抬料机构;21、料斗;22、导向块;23、推动座;24、斜板;25、液压柱;26、放平组件;261、第一连接板;262、调整槽;263、第一调整块;264、第二连接板;265、调整螺杆;266、第二调整块;27、回料槽;3、输送机构;31、输送架;32、网状输送带;33、伺服电机;34、限位座;4、固定机构;41、夹持座;42、第一气缸;43、第一导柱;44、立杆;45、第一连接杆;46、压轮;47、挡杆;5、推送机构;51、推块;52、第二气缸;53、第二导柱;54、v型滑槽;55、第三气缸;56、顶块。
具体实施方式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45.实施例1
46.如图1-图7所示,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包括架体1,设置在架体1上的用于对圆柱原料进行抬升的抬料机构2,抬料机构2后侧设置有用于对抬升后的原料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一侧设置有用于对输送原料进行限位分离的固定机构4,以及设置在固定机构4一侧的用于将原料推送入加工设备的推送机构5,推送机构5、固定机构4、输送机构3、抬料机构2均与架体1连接;
47.抬料机构2包括设置在架体1上的料斗21,料斗21后壁前侧间隔设置有两处导向块
22,导向块22间设置有推动座23,推动座23下端穿过料斗21连接有液压柱25,料斗21上侧位于输送机构3后侧设置有斜板24,斜板24一侧设置有放平组件26,放平组件26前侧设置有与料斗21连通的回料槽27;
48.输送机构3包括设置在斜板24前侧的输送架31,输送架31上通过支撑轴设置有网状输送带32,输送架31前端设置有与支撑轴连接的伺服电机33,提供网状输送带32转动动力,输送架31上远离伺服电机33一侧设置有限位座34;
49.固定机构4包括设置在输送架31后侧的夹持座41,夹持座41后端连接有第一气缸42,第一气缸42两侧设置有与夹持座41连接的第一导柱43,输送架31前侧位于夹持座41两侧均设置有立杆44,其中一侧立杆44上位于网状输送带3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5,另一侧立杆44设置有挡杆47;
50.推送机构5包括推块51,推块51后端连接有第二气缸52、第二导柱53,网状输送带32前侧与推块51对应位置设置有v型滑槽54,对原料向加工设置送入,v型滑槽54一侧设置有顶块56,顶块56一端连接有第三气缸55。
51.优选的:放平组件26包括第一连接板261,第一连接板261上平行设置有两处调整槽262,调整槽262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调整块263,通过调整第一调整块263与网状输送带32的夹角,对网状输送带32上的竖立状原料进行阻挡,然后通过回料槽27流入料斗21;第一连接杆45下端转动连接有压轮46,第一连接杆45、挡杆47均与立杆44转动连接,通过挡杆47、压轮46对网状输送带32上的原料进行辅助限位;液压柱25设置有两处,推动座23与导向块22滑动连接,相邻导向块22与推动座23的上端面间距相同,使液压柱25稳定的推动推动座23上下移动,与导向块22的位置进行交替变化,将原料向上推送;输送架31上位于固定机构4、推送机构5处设置有缺口槽,便于对夹持座41、推块51进行移动避让;输送架31前侧与推块51对应位置设置有与v型滑槽54连通的平台,便于对网状输送带32上的原料推送入v型滑槽54内;限位座34与输送架31螺纹连接,限位座34位于网状输送带32宽度上的中心位置,便于限位座34在输送架31上进行位置调整,适应不同加工长度的原料;夹持座41高于网状输送带32的上表面高度,使夹持座41对网状输送带32上的原料进行顶推固定;顶块56为圆盘状,v型滑槽54与网状输送带32输送方向平行,使顶块56在第三气缸55的伸缩下,将v型滑槽54上的原料向加工设备推送。
52.实施例2
53.如图4-图9所示,一种轴承生产线用上料装置,包括架体1,设置在架体1上的用于对圆柱原料进行抬升的抬料机构2,抬料机构2后侧设置有用于对抬升后的原料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一侧设置有用于对输送原料进行限位分离的固定机构4,以及设置在固定机构4一侧的用于将原料推送入加工设备的推送机构5,推送机构5、固定机构4、输送机构3、抬料机构2均与架体1连接;
54.抬料机构2包括设置在架体1上的料斗21,料斗21后壁前侧间隔设置有两处导向块22,导向块22间设置有推动座23,推动座23下端穿过料斗21连接有液压柱25,料斗21上侧位于输送机构3后侧设置有斜板24,斜板24一侧设置有放平组件26,放平组件26前侧设置有与料斗21连通的回料槽27;
55.输送机构3包括设置在斜板24前侧的输送架31,输送架31上通过支撑轴设置有网状输送带32,输送架31前端设置有与支撑轴连接的伺服电机33,提供网状输送带32转动动
力,输送架31上远离伺服电机33一侧设置有限位座34;
56.固定机构4包括设置在输送架31后侧的夹持座41,夹持座41后端连接有第一气缸42,第一气缸42两侧设置有与夹持座41连接的第一导柱43,输送架31前侧位于夹持座41两侧均设置有立杆44,其中一侧立杆44上位于网状输送带3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5,另一侧立杆44设置有挡杆47;
57.推送机构5包括推块51,推块51后端连接有第二气缸52、第二导柱53,网状输送带32前侧与推块51对应位置设置有v型滑槽54,对原料向加工设置送入,v型滑槽54一侧设置有顶块56,顶块56一端连接有第三气缸55。
58.优选的:放平组件26包括第二连接板264,第二连接板264上设置有两处调整螺杆265,调整螺杆265下端连接有第二调整块266,调整螺杆265与第二连接板264螺纹连接,通过调整螺杆265的转动调整第二调整块266与网状输送带32的夹角,对网状输送带32上的竖立状原料进行阻挡,然后通过回料槽27流入料斗21;第一连接杆45下端转动连接有压轮46,第一连接杆45、挡杆47均与立杆44转动连接,通过挡杆47、压轮46对网状输送带32上的原料进行辅助限位;液压柱25设置有两处,推动座23与导向块22滑动连接,相邻导向块22与推动座23的上端面间距相同,使液压柱25稳定的推动推动座23上下移动,与导向块22的位置进行交替变化,将原料向上推送;输送架31上位于固定机构4、推送机构5处设置有缺口槽,便于对夹持座41、推块51进行移动避让;输送架31前侧与推块51对应位置设置有与v型滑槽54连通的平台,便于对网状输送带32上的原料推送入v型滑槽54内;限位座34与输送架31螺纹连接,限位座34位于网状输送带32宽度上的中心位置,便于限位座34在输送架31上进行位置调整,适应不同加工长度的原料;夹持座41高于网状输送带32的上表面高度,使夹持座41对网状输送带32上的原料进行顶推固定;顶块56为圆盘状,v型滑槽54与网状输送带32输送方向平行,使顶块56在第三气缸55的伸缩下,将v型滑槽54上的原料向加工设备推送。
59.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原料倒入抬料机构2的料斗21内,通过液压柱25的伸缩带动推动座23上下移动,将料斗21内的原料逐次向导向块22端面上推送,最后推送到输送机构3的网状输送带32上向一侧输送,输送时通过放平组件26的第一调整块263或第二调整块266对竖立状的原料进行阻挡,使原料完全处于平放状态,在经过固定机构4的夹持座41时,通过第一气缸42推动夹持座41对原料进行固定限位,使通过固定机构4的原料在推送机构5的第二气缸52伸长下推入v型滑槽54内,然后第三气缸55伸长推动原料在v型滑槽54内移动,进入加工设备。
6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