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机构及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2535发布日期:2022-06-24 23:1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绕线机构及表面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绕线机构及表面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表面清洁装置主要用于对沙发、地毯、衣物等物品进行表面清洁。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2312815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抽取器的清洁工具,以及与该清洁工具一起使用的便携式抽取器。该清洁工具能够将清洁液从抽取清洁器喷洒至待清洁表面,并且能够回收被抽取清洁器从表面吸起来的液体和灰尘。
3.由于用户经常需要利用表面清洁装置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清洁操作,所以,表面清洁装置通常需要配备较长的电源线,以满足较长距离进行电连接的需求。这虽然能够满足电连接的需求,但在收纳时也会对用户造成困扰。部分厂商为了解决电源线收纳的问题,选择在表面清洁装置上设置卷线器,卷线器包括卷簧和绕线轮,通过卷簧驱动绕线轮卷绕电源线,以实现收纳电源线的目的。这类卷线器通常需要设置制动机构,但现有技术中的制动机构要么制动效果较差,要么结构复杂且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绕线机构及表面清洁装置,使得该绕线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制动效果较好。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绕线机构,包括:
7.壳体,其内部有绕线腔;
8.绕线轮,其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绕线腔内,所述绕线轮上设有沿其周向布置的第一制动面,所述绕线轮构造为沿第一方向旋转以卷绕线缆;
9.卷簧,其与所述绕线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轮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10.制动组件,其包括卡条、旋钮、支架和摩擦轮,所述卡条上具有第二制动面,所述卡条邻近所述第一制动面设置,且所述第二制动面和所述第一制动面相对且呈角度布置,所述第一制动面和所述第二制动面之间的距离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渐缩,所述旋钮和所述支架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绕线腔内,所述旋钮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壳体外,所述旋钮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卡条的位置处,所述摩擦轮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处;
11.其中,当所述旋钮在施加于其一端的外力作用下旋转时,带动所述支架旋转并通过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带动所述摩擦轮与所述第一制动面和所述第二制动面相抵接,以限制所述绕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或带动所述摩擦轮与所述第一制动面和/或所述第二制动面相松脱,以使所述绕线轮在所述卷簧的带动下能够沿第一方向转动。该绕线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制动效果较好。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向所述支架施加弹力;
13.当所述旋钮在施加于其一端的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带动所述支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通过所述支架带动所述摩擦轮与所述第一制动面和/或所述第二制动面相松脱,以使所述绕线轮在所述卷簧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14.当外力撤销时,所述支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并带动所述摩擦轮抵紧所述第一制动面和所述第二制动面,以限制所述绕线轮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
15.如此,只要松开线缆,支架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带动摩擦轮抵紧第一制动面和第二制动面,实现自动制动的目的。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呈l形布置并互相连接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自所述支架的旋转中心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逐渐向所述第一制动面靠拢,所述摩擦轮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杆的自由端处,所述第二支杆自所述支架的旋转中心处向远离所述绕线轮的轴心的方向延伸,所述旋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杆的自由端搭接。既能够满足将摩擦轮延伸至楔形的制动部内的需求,还方便旋钮顶推支架旋转,避免部件之间发生干涉。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杆的自由端处设有滑槽,所述摩擦轮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18.当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摩擦轮在所述第二制动面的顶推下沿所述滑槽滑动,并与所述第一制动面相松脱。通过第二制动面、摩擦轮和滑槽相互配合,能够稳定的带动摩擦轮向远离所述第一制动面的方向移动,并与第一制动面相松脱,以稳定的解除制动。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杆的自由端处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臂,两个所述支撑臂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滑槽,且两个所述滑槽互相平行;
20.所述摩擦轮的相对两端分别凸设有第二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滑槽内。这样,摩擦轮能够稳定的连接在第一支杆上,两侧受力均衡,不容易损坏。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第一支杆的位置处设有止挡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止挡部相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杆相抵接,所述弹性件用于向所述第一支杆施加朝向所述绕线轮的轴心方向的弹力。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钮包括:
23.轴部,其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24.第一扇形部,其沿周向包绕所述轴部的部分周面,所述第二支杆的自由端搭接在所述第一扇形部的一端处;
25.钮部,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扇形部连接,所述钮部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壳体外。该旋钮能够与支架紧密配合,结构紧凑,设计巧妙,且操作方便。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钮还包括:
27.第二扇形部,其沿周向包绕所述第一扇形部的部分周面,所述钮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扇形部连接,所述第二扇形部的一端能够与所述止挡部相互止挡,以限制所述旋钮的旋转角度。如此,巧妙的利用了止挡部实现限制旋钮的旋转角度的目的,避免支架过转。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机构还包括卷簧支架,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绕线腔内,所述卷簧支架和所述绕线轮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卷簧支架和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卷簧支架连接,所述卷簧用于通过所述卷簧支架带动所述绕线轮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29.一种表面清洁装置,包括机体和如上所述的绕线机构。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线机构,通过卡条上的第一制动面和绕线轮上的第二制动面形成楔形的制动部,通过旋钮和支架带动摩擦轮抵紧第一制动面和第二制动面,以实现制动,或带动摩擦轮与第一制动面和/或第二制动面相松脱,以解除制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较好的制动效果。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线机构的立体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线机构的爆炸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线机构的立体剖视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线机构的主视图;
35.图5为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制动组件的剖面图;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表面清洁装置的立体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00-绕线机构;110-壳体;111-第一壳体;112-第二壳体;113-绕线腔;114-止挡部;120-绕线轮;121-第一制动面;130-卷簧支架;140-第一转轴;150-线缆;
40.160-制动组件;161-卡条;1611-第二制动面;162-旋钮;1621-轴部;1622-第一扇形部;1623-钮部;1624-第二扇形部;163-支架;1631-第一支杆;1632-第二支杆;1633-支撑臂;1634-滑槽;164-摩擦轮;1641-第二转轴;165-弹性件;
41.200-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43.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绕线机构100,该绕线机构100包括壳体110、绕线轮120、卷簧(图中未示出)和制动组件160。壳体110的内部有绕线腔113。可选的,该壳体110可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111可呈碗状,第二壳体112可盖设在该碗状的第一壳体111的碗口处,以共同围成该绕线腔113。绕线轮120通过第一转轴14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绕线腔113内,所述绕线轮120上设有沿其周向布置的第一制动面121,所述绕线轮120构造为沿第一方向旋转以卷绕线缆150。卷簧与所述绕线轮120传动连接,卷簧释放时能够驱动所述绕线轮120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以卷绕线缆150,在拉出线缆150时,绕线轮120能够带动卷簧收紧。
44.制动组件160包括卡条161、旋钮162、支架163和摩擦轮164,所述卡条161上具有第二制动面1611,所述卡条161邻近所述第一制动面121设置,且所述第二制动面1611和所述
第一制动面121相对且呈角度布置,所述第一制动面121和所述第二制动面1611之间的距离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渐缩。实际上,通过第一制动面121和第二制动面1611形成了一个楔形的制动部。可选的,第一制动面121和/或第二制动面1611上可设置有防滑纹,例如,齿状或网格状的防滑纹。所述旋钮162和所述支架163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绕线腔113内,所述旋钮162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壳体110外,所述旋钮16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163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支架163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卡条161的位置处,所述摩擦轮164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架163的另一端处。
45.当用户需要使用线缆150时,可拉拽线缆150,线缆150带动绕线轮120克服卷簧的弹力沿第二方向旋转,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绕线轮120能够带动摩擦轮164沿第二方向移动,摩擦轮164能够向楔形的制动部的扩口侧移动,与第一制动面121和第二制动面1611二者中的至少一个相松脱,制动失效,绕线轮120可自由旋转进行放线。
46.当需要对绕线轮120进行制动时,用户可按压或拨动旋钮162的一端,所述旋钮162在施加于其一端的外力作用下旋转时,带动所述支架163旋转并通过所述支架163的另一端带动所述摩擦轮164抵紧所述第一制动面121和所述第二制动面1611,以限制所述绕线轮120沿第一方向转动,实现对绕线轮120的制动,如图7所示。
47.当然,在具体实施时,如果撤销对线缆150的拉力,绕线轮120也可在卷簧的带动下沿第一方向旋转,并带动摩擦轮164沿第一方向移动,向楔形的制动部的缩口侧移动,抵紧第一制动面121和第二制动面1611,实现制动,限制绕线轮120继续沿第一方向旋转,绕线轮120停止绕线。
48.当需要收纳线缆150时,用户可按压或拨动旋钮162的一端,所述旋钮162在施加于其一端的外力作用下旋转,带动所述摩擦轮164与所述第一制动面121和/或所述第二制动面1611相松脱,以使所述绕线轮120在所述卷簧的带动下能够沿第一方向转动,卷绕线缆150,实现收纳线缆150的目的。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绕线机构100,通过卡条161上的第一制动面121和绕线轮120上的第二制动面1611形成楔形的制动部,通过旋钮162和支架163带动摩擦轮164抵紧第一制动面121和第二制动面1611,以实现制动,或带动摩擦轮164与第一制动面121和/或第二制动面1611相松脱,以解除制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较好的制动效果。
5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可为顺时针方向,也可为逆时针方向,相对应的,第二方向可为逆时针方向,也可为顺时针方向。
51.配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动组件160还包括弹性件165,所述弹性件165用于向所述支架163施加弹力。当所述旋钮162在施加于其一端的外力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时,带动所述支架163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通过所述支架163带动所述摩擦轮164与所述第一制动面121和/或所述第二制动面1611相松脱,以使所述绕线轮120在所述卷簧的带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当外力撤销时,所述支架163在所述弹性件165的弹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并带动所述摩擦轮164抵紧所述第一制动面121和所述第二制动面1611,以限制所述绕线轮120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如此,只要松开线缆150,支架163在弹性件165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带动摩擦轮164抵紧第一制动面121和第二制动面1611,实现自动制动的目的。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63包括呈l形布置并互相连接的第一支杆1631和第二
支杆1632,所述第一支杆1631自所述支架163的旋转中心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逐渐向所述第一制动面121靠拢,所述摩擦轮164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杆1631的自由端处,所述第二支杆1632自所述支架163的旋转中心处向远离所述绕线轮120的轴心的方向延伸,所述旋钮16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杆1632的自由端搭接。通过设置第一支杆1631和第二支杆1632,既能够满足将摩擦轮164延伸至楔形的制动部内的需求,还方便旋钮162顶推支架163旋转,避免部件之间发生干涉。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杆1631的自由端处设有滑槽1634,所述摩擦轮164与所述滑槽1634滑动连接;当所述支架163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摩擦轮164在所述第二制动面1611的顶推下沿所述滑槽1634滑动,并与所述第一制动面121相松脱。通过第二制动面1611、摩擦轮164和滑槽1634相互配合,能够带动摩擦轮164向楔形的制动部的扩口侧移动的同时,向远离所述第一制动面121的方向移动,以与第一制动面121相松脱,稳定的解除制动。
54.需要说明的是,摩擦轮164与第一制动面121相松脱可以是摩擦轮164与第一制动面121完全脱开,也可以是摩擦轮164与第一制动面121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卷簧的弹力,使得弹力能够克服摩擦力带动绕线轮120旋转。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杆1631的自由端处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臂,两个所述支撑臂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滑槽1634,且两个所述滑槽1634互相平行;所述摩擦轮164的相对两端分别凸设有第二转轴1641,两个所述第二转轴1641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滑槽1634内。这样,摩擦轮164能够稳定的连接在第一支杆1631上,两侧受力均衡,不容易损坏。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内靠近所述第一支杆1631的位置处设有止挡部114,所述弹性件165的一端与所述止挡部114相抵接,所述弹性件16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杆1631相抵接,所述弹性件165用于向所述第一支杆1631施加朝向所述绕线轮120的轴心方向的弹力。可选的,该弹性件165可为弹簧,该止挡部114可呈u形,弹簧的一端可伸入到该u形槽内并与该u型槽的槽底相抵接,弹簧的另一端可伸出至u形槽外并与第一支杆1631背向绕线轮120的一侧表面相抵接,该弹簧可配置为处于压缩状态,以能够向第一支杆1631施加朝向所述绕线轮120的轴心方向的弹力。当然,该朝向绕线轮120的轴心方向应理解为包括弹簧的弹力方向正对绕线轮120的轴心和近似于朝向绕线轮120的轴心。
5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钮162可包括轴部1621、第一扇形部1622和钮部1623,轴部1621与所述壳体110可转动地连接,如轴部1621的中心可具有一轴孔,该轴部1621可通过穿设该轴孔的销轴或销钉与壳体11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扇形部1622沿周向包绕所述轴部1621的部分周面,所述第二支杆1632的自由端搭接在所述第一扇形部1622的一端处。钮部16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扇形部1622连接,所述钮部1623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壳体110外。使用时,可拨动钮部1623,带动第一扇形部1622绕轴部1621的轴心旋转,通过第一扇形部1622的一端顶推第二支杆1632的自由端,使支架163沿第二方向旋转。该旋钮162能够与支架163紧密配合,结构紧凑,设计巧妙,且操作方便。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钮162还可包括第二扇形部1624,第二扇形部1624沿周向包绕所述第一扇形部1622的部分周面,所述钮部16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扇形部1624连接,所述第二扇形部1624的一端能够与所述止挡部114相互止挡,以限制所述旋钮162的旋转角
度。如此,巧妙的利用了止挡部114实现限制旋钮162的旋转角度的目的,避免支架163过转。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机构100还包括卷簧支架130,所述第一转轴140固定连接在所述绕线腔113内,所述卷簧支架130和所述绕线轮120均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140上,所述卷簧支架130和所述绕线轮120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140连接,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卷簧支架130连接,所述卷簧用于通过所述卷簧支架130带动所述绕线轮120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可选的,该卷簧支架130可呈碗状,该碗状的卷簧支架130可扣设在绕线轮120的一侧轮面上,从而与该绕线轮120围成用于放置卷簧的空间,卷簧可置于该空间内,卷簧的一端可与转轴固定连接,卷簧的另一端可连接在该碗状的卷簧支架130的内周缘处。
60.参见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表面清洁装置,该表面清洁装置可包括机体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绕线机构100。由于上述绕线机构100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制动效果较好的优点,所以,应用上述绕线机构100的表面清洁装置也具有上述优点。可选的,该绕线机构100可连接在机体的外表面上。
61.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