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对重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0879发布日期:2022-08-06 04:1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对重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对重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2.曳引式电梯出于节能的需求,通常在钢丝绳1一侧连接轿厢,另一侧设置对重块5,对重块5装设在对重框架4上,通过导靴3可在导轨2上移动并且无特殊说明,电梯的平衡系数应在0.40-0.50之间。电梯使用过程中,钢丝绳1两端的对重框架4和轿厢同时拉伸钢丝绳1,导致钢丝绳1长度变长,这种现象在最新投入的电梯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钢丝绳1伸长后,轿厢侧保障平层精度,这样伸长的钢丝绳1会在对重侧进行补偿,最终导致对重框架4下移,副缓距离(对重下撞板与缓冲器上端面距离)会变小。当下移到一定程度后,电梯运行到上端站位置时,继续上行对重会先接触到对重缓冲器7,导致上极限开关失效,更甚者会直接撞到对重缓冲器7,导致电梯发生故障,停止运行。因此,电梯维护保养要定期观察记录钢丝绳长度,过分伸长时需要裁剪钢丝绳。同时,对于设有对重安全钳的电梯,轿厢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复位不当,容易导致轿厢安全钳和对重安全钳同时抱死、电梯上下均无法运行的情况,此时紧急救援就会比较麻烦。
3.目前钢丝绳裁剪和安全钳同时抱死时的紧急救援多会采用悬吊电动葫芦,将对重侧提起,然后在绳头(轿顶、机房或井道顶部位置)组合进行钢丝绳逐根裁剪和救援活动的开展,实际操作起来复杂笨重,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紧急救援以及裁剪钢丝绳时,使用电动葫芦将对重侧提起,使得开展救援活动和裁剪钢丝绳操作困难、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对重顶升装置,能够有效地替代电动葫芦的使用。该装置能够安全可靠地夹紧在对重导轨上,同时顶升对重框架,方便进行钢丝绳裁剪和紧急救援,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够提高维保和救援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电梯对重顶升装置,包括顶升结构和夹紧结构,且二者连接为一体;所述夹紧结构包括外壳、顶杆和两个楔块,外壳内部中空,且一侧开口,外壳的顶板和底板靠近开口一侧均设有用于供导轨穿过的凹槽;顶杆从外壳上方垂直插入外壳内,并可上下移动,顶杆底部通过安装弹簧与外壳底部连接;顶杆下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外壳内位于顶杆两侧对称设有两个钳臂,每个钳臂上均套设有与外壳固定连接的钳套;两个钳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倾斜的导向面,两个楔块分别布设在顶杆两侧,且两个楔块与连接块滑动连接同时保持与对应的导向面接触;移动顶杆可带动楔块沿导向面滑动,将导轨夹紧在两个楔块之间;夹紧结构夹紧在导轨上后,顶升结构顶部与对重框架接触并顶升对重框架。
7.优选的,所述连接块正面位于顶杆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滑槽,且两个滑槽分别与位于顶杆同侧的导向面平行;两个楔块均通过设置连接头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头与滑槽配合,使得楔块在沿导向面移动的同时可在连接块上斜着移动,对楔块的水
平移动和竖直移动进行补偿。
8.优选的,所述顶升结构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和油缸;第一液压缸与油缸之间通过第一油管连通;第二液压缸与油缸之间通过第二油管连通;第一液压缸与第二液压缸之间通过第三油管连通,按压第一液压缸内的第一活塞给第二液压缸供油,以推动第二液压缸内的第二活塞向上移动与对重框架接触并顶升对重框架。
9.优选的,所述第一油管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二油管设有回油阀;第三油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上方设有用于按压第一活塞的杆组;所述杆组包括连杆和杠杆,杠杆布设在第一液压缸上方;连杆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杠杆转动连接;第一活塞顶部与杠杆中部转动连接,通过抬压杠杆自由端以推动第一活塞上下移动;通过设置杠杆和连杆配合,使得第一活塞的移动更加方便、省力。
11.优选的,两个所述导向面之间的距离从上至下逐渐增加,两个楔块一侧与对应的导向面平行,另一侧与竖直面平行;通过设置两个导向面之间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增加,使得楔块在沿导向块向上移动的同时,两个楔块彼此靠近,从而夹紧导轨。
12.优选的,所述导向面前后两侧均设有限位槽,楔块与导向面接触的一侧设有与限位槽适配的凸沿,通过设置限位槽与凸沿配合,防止楔块与导向面脱离,从而使楔块的移动更加平稳。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紧结构,将对重顶升装置牢牢地夹持在导轨上,再通过设置顶升结构顶升对重框架,从而避免钢丝绳伸长后,对重框架下移带来安全隐患,同时使便于裁剪钢丝绳、开展紧急救援,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避免了使用电动葫芦操作繁琐,且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了电梯维保和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对重顶升装置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对重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夹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钢丝绳;2、导轨;3、导靴;4、对重框架;5、对重块;6、对重顶升装置;61、顶升结构;611、杠杆;6111、连杆;612、第一活塞;613、第一液压缸;614、第一单向阀;615、第二单向阀;616、第二液压缸;617;第二活塞;618、回油阀;619、油缸;62、夹紧结构;621、顶杆;622、外壳;6221、凹槽;623、钳臂;624、钳套;6241、导向面;625、楔块;626、连接块;6261、滑槽;627、弹簧;628、底板;63、支架;7、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梯对重顶升装置6,包括顶升结构61和夹紧结构62,且二者通过支架63焊接为一体;使用时,顶升结构61安装在导轨2上夹紧导轨2,顶升结构61顶部与对重框架4接触并顶升对重框架4。
21.如图3所示,夹紧结构62包括外壳622、顶杆621和两个楔块625,外壳622内部中空,
且一侧开口,外壳622的顶板和底板靠近开口一侧均设有用于供导轨2穿过的凹槽6221;顶杆621从外壳622上方垂直插入外壳622内,并可上下移动,顶杆621底部通过安装弹簧627与设置在外壳622底部的底板628连接;顶杆621下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块626;外壳622内位于顶杆621两侧对称设有两个钳臂623,每个钳臂623上均通过螺纹连接套设有与外壳622固定连接的钳套624;两个钳套62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有倾斜的导向面6241,两个导向面6241之间的距离从上至下逐渐增加;导向面6241前后两侧均设有限位槽。
22.两个楔块625一侧与对应的导向面6241平行,另一侧与竖直面平行;两个楔块625分别布设在顶杆621两侧,连接块626正面位于顶杆621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滑槽6261,且两个滑槽6261分别与位于顶杆621同侧的导向面6241平行;两个楔块625均通过设置连接头与对应的滑槽6261滑动连接;两个楔块625与连接块626滑动连接同时保持与对应的导向面6241接触,通过设置连接头与滑槽6261配合,使得楔块625在沿导向面6241移动的同时可在连接块626上斜着移动,对楔块625的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进行补偿;楔块625与导向面6241接触的一侧设有与限位槽适配的凸沿,通过设置限位槽与凸沿配合,防止楔块625与导向面6241脱离,从而使楔块625的移动更加平稳。
23.安装夹紧结构62时,按压顶杆621挤压弹簧627,楔块625随连接块626向下移动,同时沿导向面6241滑动,从而使两个楔块625之间的距离大于导轨2的宽度,此时,将导轨2安装在两个楔块625之间;松开顶杆621,此时顶杆621在弹簧627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带动楔块625沿导向面6241滑动,此时连接头在滑槽6261内滑动,使两个楔块625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将导轨2夹紧在两个楔块625之间,从而将夹紧结构62安装在导轨2上,并在对重框架4的重力作用下,使夹紧结构62受到向下的力,导轨2将带动楔块625上移,在导向面6241的作用下,楔块625将导轨2夹得更紧,抱死在导轨2上。
24.如图4所示,顶升结构61包括第一液压缸613、第二液压缸616和油缸619;第一液压缸613与油缸619之间通过第一油管连通,第一油管设有第一单向阀614;第二液压缸616与油缸619之间通过第二油管连通,第二油管设有回油阀618;第一液压缸613与第二液压缸616之间通过第三油管连通,第三油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615。
25.第一液压缸613上方设有用于按压第一活塞612的杆组;杆组包括连杆6111和杠杆611,杠杆611布设在第一液压缸613上方;连杆6111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杠杆611转动连接;第一活塞612顶部与杠杆611中部转动连接,通过抬压杠杆611自由端以推动第一活塞612上下移动。
26.将夹紧结构62夹紧在导轨2上后,抬起杠杆611,带动第一液压缸613内的第一活塞612上移,使液压油通过第一油管流入第一液压缸613内,再下压杠杆611,使第一液压杆613内的液压油顺着第三油管流入第二液压缸616内,第二液压缸616进油后,推动第二液压缸616内的第二活塞617向上移动与对重框架4接触,并顶升对重框架4;对重顶升装置6使用完成后,打开回油阀618即可将第二液压缸616内的液压油回流至油缸619内,使对重框架4可正常下降。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需要裁剪钢丝绳1或者开展紧急救援活动时,首先,按压顶杆621,使两个楔块625沿导向面6241下滑,再将两个楔块625安装在导轨2之间,并松开顶杆621,完成夹紧结构62的安装;接着按压杠杆611,给第二液压缸616供油,使第二活塞617上移顶升对重框架4,此时对重顶升装置6安装完成,可裁剪钢丝绳或者开展救援活动;直至
钢丝绳裁剪完或者救援活动结束,打开回油阀618,即可释放对对重框架4的支撑,再次按压顶杆621,即可取下对重夹紧装置6。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