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架与钢平台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6252发布日期:2022-08-20 04:3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货架与钢平台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仓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货架与钢平台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仓储设备的不断进化,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结构也在不断更新,为有效利用仓库高度空间,增大仓库面积,有些仓库在货架的外侧设置钢平台,以便于客户依据自身要求堆放不同的货物,作为办公区使用,或放置输送设备和检修作业等。然由于现有的货架立柱大多为类似u形的板材结构,u形结构板材的两弯折边朝向钢平台,现有的连接结构难以为钢平台的相接端提供支撑,而通过单支支柱为钢平台提供主支撑不仅用料增加,且会占据大量地面空间,不经济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能力稳定,安装效率高且可节省成本及仓库空间的货架与钢平台的连接装置。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货架与钢平台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6.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呈l形设置的安装板和固定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装配孔,用于通过紧固件与货架连接;
7.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三装配孔,用于通过紧固件与钢平台连接。
8.可选地,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顶部抵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支撑件的侧边抵接于所述固定板外侧壁。
9.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筋板,所述筋板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所形成的夹角内,所述筋板的顶部抵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面。
10.可选地,所述支撑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外壁,所述筋板的侧边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
11.可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侧边搭设于所述连接板的顶沿上。
12.可选地,所述连接板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固定板;所述支撑板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连接板。
13.可选地,所述连接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板的宽度。
14.可选地,所述筋板的顶端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位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板的夹角处。
15.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三装配孔对称分布于所述筋板的两侧。
16.可选地,所述第三装配孔为长孔;所述第三装配孔沿垂直于所述固定板的方向延伸。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1.通过使用l形连接件,将该连接装置固定装配于货架立柱与钢平台的中间段侧壁而非面向钢平台的两u形弯折边上,保证该连接装置的支撑能力和力学稳定性。
19.2.相较于货架立柱与钢平台相邻的弯折边,货架立柱的中间段侧壁具有更大的装配面积,能够使连接装置获得更高的装配稳定性。
20.3.整个连接装置可直接组成制式件,在使用前加工完成,避免使用时现场焊接,使用时只通过螺栓装配固定,可显著提高安装效率。
21.4.取消了钢平台头端单支支柱的使用,可大幅降低钢平台支撑结构的材料成本,并且节省仓库的地面空间,经济美观。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货架与钢平台的连接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货架与钢平台的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货架与钢平台的连接装置的侧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货架与钢平台的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26.图中:
27.1-第一连接件;11-安装板;111-第一装配孔;12-固定板;2-第二连接件;21-连接板;221-第三装配孔;22-支撑板;23-筋板;231-倒角;10-货架立柱;101-第二装配孔;20-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货架与钢平台的连接装置,用于仓储系统中货架与钢平台的装
配连接,或者适用于u形支柱对其他型材的支撑固定,以节省单支支柱的使用,并提高装配的效率。
3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货架与钢平台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其中,第一连接件1用于和货架立柱10装配固定,第二连接件2用于支撑钢平台。
34.具体的,第一连接件1整体弯折成l形,折痕方向竖直,第一连接件1的两弯折端分别为安装板11和固定板12:安装板11上均匀开设有数排数列的第一装配孔111,该第一装配孔111与开设于货架立柱10上的第二装配孔101位置相对,具体数量可根据承重需要进行设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孔111的数量为四排三列共十二个;使用时,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将安装板11与货架立柱10较宽的中段侧壁装配固定;为保证装配的稳定性,第一装配孔111和第二装配孔101的尺寸相匹配。固定板12则弯向货架立柱10与钢平台相邻的较窄一侧,第二连接件2固定于固定板12外侧壁。
35.第二连接件2包括作为钢平台主要支撑结构的支撑板22,该支撑板22通过焊接垂直固定于固定板12的顶部,顶部为承托钢平台的水平平面,支撑板22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装配孔221,该第三装配孔221与钢平台底部的工字钢支撑梁20上所设通孔的位置相对应,使用时,可经穿设于第三装配孔221与支撑梁20底部通孔的螺栓进行装配固定,第三装配孔221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36.为提高支撑板22的支撑强度,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2与固定板12之间的夹角处设置有支撑件,该支撑件的顶部抵接于支撑板22的底面,侧边抵接于固定板12外侧壁,与支撑板22和固定板12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支撑板22的承重能力。
37.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支撑件包括筋板23和连接板21,连接板21固定焊接于固定板12的外壁,筋板23竖直固定于支撑板22与连接板21之间,筋板23的顶部固定焊接于支撑板22的底面,筋板23的侧边固定焊接于连接板21上,其中,筋板23为主要的结构增强件,连接板21则为辅助件,以避免筋板23直接焊接在固定板12上造成固定板12变形,影响其受力强度。
38.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撑件或筋板23也可选用钢管、方形管、u形管等条状结构进行代替,即该条状结构呈三角形支撑于支撑板22和固定板12所形成的夹角内。
39.在其他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撑件也可选用槽钢或方钢等结构整体代替,由槽钢或方钢的顶面对支撑板22进行支撑,或直接由槽钢或方钢的顶面作为支撑板22结构。
40.在其他又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22和连接板21也可选用整体弯折的l形结构件,即支撑板22和连接板21作为l形结构件的两弯折端,由连接板21与固定板12焊接固定,而筋板23或其他支撑件则固定于该l形结构件的三角形夹角。
41.继续参考图1-图2,为进一步提高支撑板22的牢固度,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2的侧边搭设于连接板21的顶沿上,由连接板21对支撑板22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并可以通过焊接对连接板21和支撑板22的相接处进行加固。而为了避免筋板23的顶角对固定板12和支撑板22造成干涉,本实施例中,筋板23位于固定板12和支撑板22犄角处的顶端还设有倒角231。
42.进一步的,参考图3-图4,为了便于焊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1的宽度大于固定板12的宽度,连接板21的宽度为图3中其两竖直边之间的横向距离,同时,较宽的固定板12还可以为支撑板22提供更宽的顶部支撑面积。
43.参考图4,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三装配孔221对称分布于筋板23的两侧,以平衡筋板23两侧的支撑板22受力,避免因受力不均造成局部受力超出承受范围,影响连接装置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2上设置有四个第三装配孔221,两两对称分布于筋板23的两侧。
44.作为一种更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第三装配孔221优先选用长孔,以便于装配时对支撑梁20的装配位置进行调节,同时可为连接装置在使用时造成的滑动及位移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具体的,由于可能的位移来自于支撑板22及钢平台的受力,由此,为了与可能的位移方向一致,该长孔沿垂直于固定板12的方向延伸;当然,若实际使用时,受力方向有所变化,长孔的延伸方向也可根据实际使用的情况进行调整,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45.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