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行电梯轿厢导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9221发布日期:2022-09-10 08:2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斜行电梯轿厢导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行电梯轿厢导靴结构。


背景技术:

2.前述的斜行电梯大都用于轻轨、地铁、港口、景区、山坡和特殊建筑物(包括老楼加装)等场合,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钢丝绳与曳引轮的摩擦力而得以使电梯轿厢与对重沿倾斜敷设的轨道运行,达到运送(运输)人员和/或货物的目的。
3.如业界所知,电梯轿厢是与电梯导靴固定的,而电梯导靴是与电梯导轨相配合的,具体的配合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为滑动配合;二为滚动配合,前者主要用于垂直上下行电梯,即电梯导靴与电梯导轨彼此构成滑动副,后者主要用于斜行电梯,即电梯导靴与电梯导轨相互构成滚动副。进而如业界所知,斜行电梯与垂直上下行电梯的电梯导靴和电梯导轨的功能有着较大的差异,后者只要具备电梯导靴与电梯导轨之间的导向功能,而前者(即斜行电梯)的电梯导靴与电梯导轨除了具备良好的导向功能外,对电梯导靴的具体结构形式、强度、安全性等均十分严苛。
4.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斜行电梯轿厢导靴的技术信息,如公开号cn101148235a推荐有“导靴装置”,该专利申请方案通过增设与底座相连接的减振装置解决电梯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具体可参见说明书第2页最后一段至第3页倒数第二段。又如授权公告号cn20268769u提供有“电梯滚轮导靴”,该专利方案与前述cn101148235a具有异曲同功之效,具体可参见说明书第0013段以及第0020至0027段。
5.并非限于上面提及的专利方案虽然各自能够体现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通弊:其一,由于缺乏对与导轨的上表面构成滚动副的主轮(前述专利称滚轮或上滚轮)的临时性应急替代保护功能,因而一旦主轮损坏,则会殃及导靴本体(前述专利称底座)乃至损及电梯轿厢并且还伴随有安全隐患;其二,由于前述主轮处于露裸状态,因而不利于对主轮的保护,尤其是当外界异物侵袭主轮后会影响其运行的平稳效果甚至出现卡滞情形;其三,由于导靴本体的自身结构有失合理,因而与电梯轿厢底部的轿厢连接座的连接效果以及连接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6.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技术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体现良好的临时性应急替代功能而得以避免在主轮受损后引发电梯停运乃至损及导靴本体以及电梯轿厢并且确保安全的斜行电梯轿厢导靴结构。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显著改进导靴本体结构的合理性而得以确保与电梯轿厢的电梯轿厢连接座的连接效果、有便于对主轮蔽护而得以避免主轮遭外界异物侵袭并确保主轮与导轨之间的滚动配合效果的斜行电梯轿厢导靴结构。
9.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首要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行电梯轿厢导靴结构,包括一导靴本体;一左主轮,该左主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导靴本体的左端并且该左主轮在所用状态下与导轨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滚动副;一右主轮,该右主轮在与所述左主轮相对应的状态下转动地设置在导靴本体的右端并且该右主轮在使用状态下同样与所述导轨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滚动副;一下限位轮,该下限位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导靴本体的左端底部并且该下限位轮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导轨朝向下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滚动副;一侧限位轮,该侧限位轮在对应于所述导靴本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导靴本体的底部并且该侧限位轮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导轨的右侧的表面构成滚动副,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左保险轮以及一与左保险轮相对应的右保险轮,左保险轮在对应于所述左主轮的左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导靴本体上,右保险轮在对应于所述右主轮的左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导靴本体上,所述左保险轮以及右保险轮与所述导轨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之间各保持有间隙,当所述左主轮损坏并且与所述导轨之间的所述滚动副关系消失时,所述左保险轮与所述导轨之间的所述间隙便消失,并且左保险轮与导轨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滚动副;当所述右主轮损坏并且与导轨之间的所述滚动副关系消失时,所述右保险轮与所述导轨之间的所述间隙便消失并且右保险轮与导轨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滚动副。
10.为体现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导靴本体包括一前墙板、一后墙板和一主轮蔽护盖,前墙板与后墙板彼此前后对应,该前墙板与后墙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轮腔,该轮腔的左腔口以及右腔口是不封闭的,主轮蔽护盖在对应所述轮腔的上部腔口的位置同时与前墙板以及后墙板固定,在主轮蔽护盖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右主轮的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电梯轿厢连接座让位缺口,所述的左主轮、右主轮、左保险轮和右保险轮位于所述轮腔内并且由所述主轮蔽护盖蔽护,所述下限位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墙板的左端底部,而所述的侧限位轮在对应在于前墙板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前墙板的底部,所述导轨对应于前墙板与所述下限位滚轮之间。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墙板的左端开设有一左主轮前轴头孔,而在所述后墙板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左主轮前轴头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左主轮后轴头孔,所述的左主轮通过左主轮轴承转动地设置在左主轮轴套上,在该左主轮轴套的左主轮轴套孔内穿设有一左主轮支承轴,该左主轮支承轴的后轴头在对应于所述左主轮后轴头孔的位置支承在所述后墙板上,而该左主轮支承轴的前轴头在对应于所述左主轮前轴头孔的位置支承在所述前墙板上并且由旋配在左主轮支承轴的前轴头上的锁定螺母锁定;所述右主轮的结构与所述左主轮相同并且设置方式也同样与左主轮的设置方式相同。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前墙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右主轮的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前墙板轿厢连接座螺杆孔,在所述的后墙板上并且在对应于前墙板轿厢连接座螺杆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后墙板轿厢连接座螺杆孔,在对应于后墙板轿厢连接座螺杆孔的位置配设有一轿厢连接座螺杆,该轿厢连接座螺杆依次穿过后墙板轿厢连接座螺杆孔和前墙板轿厢连接座螺杆孔并且在该轿厢连接座螺杆的前端配设有一轿厢连接座螺杆锁定螺母,所述的电梯轿厢连接座让位缺口与所述轿厢连接座螺杆相对应。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墙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左主轮前轴头孔的左侧偏下部的位置开设有一左保险轮前轴头孔,而在所述后墙板上并且在对
应于左保险轮前轴头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左保险轮后轴头孔,所述的左保险轮通过左保险轮轴承转动地设置在左保险轮轴的中部,该左保险轮轴的后轴头在对应于左保险轮后轴头孔的位置支承在后墙板上,而该左保险轮轴的前轴头在对应于左保险轮前轴头孔的位置支承在前墙板上并且由旋配在左保险轮轴的前轴头上的保险轮轴头锁定螺母锁定,所述右保险轮的结构与所述左保险轮相同并且设置方式也同样与左保险轮的设置方式相同。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墙板的长度方向的底部构成有朝着背对所述轮腔的方向折展的一前墙板第一折边,该前墙板第一折边与前墙板垂直,在前墙板第一折边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向上折展有一前墙板第二折边,该前墙板第二折边与前墙板高度方向的下部并行,并且在前墙板第二折边与前墙板之间间隔设置有折边增强支撑板,所述的下限位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墙板第一折边的左端底部,而所述的侧限位轮在对应于前墙板第一折边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前墙板第一折边的底部。
15.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前墙板第一折边的左端开设有一对下限位轮轴支架固定螺钉孔,所述的下限位轮通过下限位轮轴承转动地设置在下限位轮轴上,该下限位轮轴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下限位轮轴支架上,而该下限位轮轴支架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下限位轮轴支架固定螺钉孔的位置固定在前墙板第一折边的底部。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下限位轮轴支架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下限位轮轴的位置以纵向状态开设有一下限位轮轴调整孔,下限位轮轴的前端穿过该下限位轮轴调整孔并且由旋配在下限位轮轴的下限位轮轴前轴头上的下限位轮轴前轴头锁定螺母锁定,在下限位轮轴支架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下限位轮轴支架固定螺钉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对支架固定螺孔,在该对支架固定螺孔上各配设有一支架固定螺钉,该支架固定螺钉在对应于下限位轮轴支架固定螺钉孔的位置与前墙板第一折边的底部固定,并且由旋配在支承固定螺钉上的固定螺钉锁定螺母锁定。
17.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墙板第一折边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侧限位轮的位置开设有一侧限位轮轴调整孔,所述侧限位轮通过侧限位轮轴承转动地设置在侧限位轮轴上,该侧限位轮轴的上端探入侧限位轮轴调整孔并且由旋配在侧限位轮轴的上端的侧限位轮轴锁定螺母锁定。
18.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间隙为2.5-3.5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设置了左保险轮和右保险轮,因而当左主轮损坏时便由左保险轮作临时性替补,并且当右主轮损坏时则由右保险轮作临时性替补,因而既可保障电梯轿厢的运行,又能避免导靴本体与导轨摩擦而损及导靴本体以及避免损及电梯轿厢并且确保安全;之二,由于导靴本体的自身结构更趋合理,因而能确保电梯轿厢通过轿厢连接座与其连接的连接效果和可靠性;之三,由于由主轮蔽护盖对左主轮以及右主轮良好蔽护,因而能避免外界异物侵袭左主轮以及右主轮,确保左、右主轮与导轨的滚动配合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23.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4.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导靴本体1;示出了一左主轮2,该左主轮2转动地设置在导靴本体1的左端并且该左主轮2在所用状态下与导轨8(图2示)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滚动副;示出了一右主轮3,该右主轮3在与左主轮2相对应的状态下转动地设置在导靴本体1的右端并且该右主轮3在使用状态下同样与前述导轨8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滚动副;示出了一下限位轮4,该下限位轮4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导靴本体1的左端底部并且该下限位轮4在使用状态下与前述导轨8朝向下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滚动副;示出了一侧限位轮5,该侧限位轮5在对应于前述导靴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导靴本体1的底部并且该侧限位轮5在使用状态下与前述导轨8的右侧的表面构成滚动副。前述左主轮2与右主轮3的外径相同。
2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斜行电梯轿厢导靴结构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左保险轮6以及一与左保险轮6相对应的右保险轮7,左保险轮6在对应于前述左主轮2的左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导靴本体1上,右保险轮7在对应于前述右主轮3的左侧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导靴本体1上,左保险轮6以及右保险轮7与前述导轨8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之间各保持有间隙10。当左主轮2损坏并且与导轨8之间的前述滚动副关系消失(即丧失)时,左保险轮6与导轨8之间的前述间隙10便消失,并且左保险轮6便与导轨8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滚动副;同样的道理,当右主轮3损坏并且与导轨8之间的前述滚动副关系消失(即丧失)时,右保险轮7与导轨8之间的前述间隙10便消失并且右保险轮7与导轨8朝向上的一侧的表面构成滚动副。这种结构设计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之一并且消除了已有技术中的相应的不足。前述左、右保险轮6、7的外径相同。
26.前述的导靴本体1包括一前墙板11、一后墙板12和一主轮蔽护盖13,前墙板11与后墙板12彼此前后对应,该前墙板11与后墙板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轮腔14,该轮腔14的左腔口以及右腔口是不封闭的,主轮蔽护盖13在对应轮腔14的上部腔口的位置采用蔽护盖螺钉132同时与前墙板11以及后墙板12固定,在主轮蔽护盖1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右主轮3的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电梯轿厢连接座让位缺口131。前述的左主轮2、右主轮3、左保险轮6和右保险轮7位于轮腔14内并且由主轮蔽护盖13蔽护,前述的下限位轮4转动地设置在前墙板11的左端底部,而前述的侧限位轮5在对应在于前墙板11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的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前墙板11的底部,前述导轨8对应于前墙板11与前述下限位滚轮4之间(图2示)。这种结构设计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之一和之二并且相应地消除了在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欠缺。
27.在前述前墙板11的左端开设有一左主轮前轴头孔111,而在前述后墙板12的左端
并且在对应于左主轮前轴头孔111的位置开设有一左主轮后轴头孔121(图2标示),前述的左主轮2通过左主轮轴承21转动地设置在左主轮轴套22上,在该左主轮轴套22的左主轮轴套孔221内穿设有一左主轮支承轴23,该左主轮支承轴23的后轴头在对应于左主轮后轴头孔121的位置支承在后墙板12上,而该左主轮支承轴23的前轴头在对应于左主轮前轴头孔111的位置支承在前墙板11上并且由旋配在左主轮支承轴23的前轴头上的锁定螺母231锁定。由于前述的右主轮3的结构与左主轮2相同并且设置方式也同样与左主轮2的设置方式相同,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28.在图1中还示出了设置在左主轮轴套22上的并且分别对应于左主轮轴承21的前侧和后侧的各一个限位隔圈222。
29.在前述的前墙板1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右主轮3的左侧的位置开设有一前墙板轿厢连接座螺杆孔112,在前述的后墙板1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墙板轿厢连接座螺杆孔112的位置开设有一后墙板轿厢连接座螺杆孔122,在对应于后墙板轿厢连接座螺杆孔122的位置配设有一轿厢连接座螺杆15,该轿厢连接座螺杆15依次穿过后墙板轿厢连接座螺杆孔122和前墙板轿厢连接座螺杆孔112并且在该轿厢连接座螺杆15的前端配设有一轿厢连接座螺杆锁定螺母151,前述的电梯轿厢连接座让位缺口131与轿厢连接座螺杆15相对应。由图1所示,前述的轿厢连接座螺杆锁定螺母151带有开口销槽1511(也可称涨紧槽)。
30.在前述前墙板1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左主轮前轴头孔111的左侧偏下部的位置开设有一左保险轮前轴头孔113,而在前述后墙板12上并且在对应于左保险轮前轴头孔113的位置开设有一左保险轮后轴头孔123,前述的左保险轮6通过左保险轮轴承61转动地设置在左保险轮轴62的中部,该左保险轮轴62的后轴头在对应于左保险轮后轴头孔123的位置支承在后墙板12上,而该左保险轮轴62的前轴头在对应于左保险轮前轴头孔113的位置支承在前墙板11上并且由旋配在左保险轮轴62的前轴头上的保险轮轴头锁定螺母621锁定。在图1中还示出了设置在左保险轮轴62的两端即分别对应于左保险轮轴承61的两侧的各一个隔圈622。由于前述右保险轮7的结构与左保险轮6相同并且设置方式也同样与左保险轮6的设置方式相同,因而申请人不再重复说明。
31.在前述前墙板11的长度方向的底部构成有朝着背对前述轮腔14的方向折展的一前墙板第一折边114,该前墙板第一折边114与前墙板11垂直,在前墙板第一折边114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向上折展有一前墙板第二折边115,该前墙板第二折边115与前墙板11高度方向的下部并行,并且在前墙板第二折边115与前墙板11之间间隔设置有折边增强支撑板116,前述的下限位轮4转动地设置在前述前墙板第一折边114的左端底部,而前述的侧限位轮5在对应于前墙板第一折边114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转动地设置在前墙板第一折边114的底部。
32.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前墙板第一折边114的左端开设有一对下限位轮轴支架固定螺钉孔1141,前述的下限位轮4通过下限位轮轴承41转动地设置在下限位轮轴42上,该下限位轮轴42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在下限位轮轴支架421上,而该下限位轮轴支架421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下限位轮轴支架固定螺钉孔1141的位置固定在前墙板第一折边114的底部。
33.在前述的下限位轮轴支架42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下限位轮轴42的位置以纵向状态开设有一下限位轮轴调整孔4211,下限位轮轴42的前端穿过该下限位轮轴调整孔4211并且由旋配在下限位轮轴42的下限位轮轴前轴头上的下限位轮轴前轴头锁定螺母422锁
定,在下限位轮轴支架421的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下限位轮轴支架固定螺钉孔1141的位置开设有一对支架固定螺孔4212,在该对支架固定螺孔4212上各配设有一支架固定螺钉42121,该支架固定螺钉42121在对应于下限位轮轴支架固定螺钉孔1141的位置与前墙板第一折边114的底部固定,并且由旋配在支承固定螺钉42121上的固定螺钉锁定螺母42122锁定。
34.由上述说明可知:下限位轮轴支架421可在一对支架固定螺孔4212的孔长范围合理调节,同样,下限位轮轴42可在下限位轮轴调整孔4211的孔长范围合理调整,从而能使下限位轮4与导轨8朝向下的一侧的表面良好接触并且与导轨8的宽度方向的中部相对应。
35.在前述前墙板第一折边114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侧限位轮5的位置开设有一侧限位轮轴调整孔1142,前述侧限位轮5通过侧限位轮轴承51转动地设置在侧限位轮轴52上,该侧限位轮轴52的上端探入侧限位 轮轴调整孔1142并且由旋配在侧限位轮轴52的上端的侧限位轮轴锁定螺母521锁定。在图1中还示出了设置在侧限位轮轴52的上端的隔离套522。
36.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间隙10优选为2.5-3.5

,较好地为2.8-3.2

,最好为3

,本实施例选择3

。此外,前述的左、右保险轮6、7的直径显著小于左主轮2的直径,而左主轮2的直径与右主轮3相同,下限位轮4以及侧限位轮5的直径可以与左、右保险轮6、7的直径相同。
37.请参见图2,在图2中示出了电梯轿厢9以及示出了上面已反复提及的导轨8,导轨8与导轨固定架81固定,电梯轿厢9通过其底部的电梯轿厢连接座91在对应于前述电梯轿厢连接座让位缺口131的位置探入到前述的轮腔14内并且由轿厢连接座螺杆15穿过预设在电梯轿厢连接座上的螺杆孔而将其固定在前、后墙板11、12之间。依据专业常识,电梯轿厢9的另一侧与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