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垫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9504发布日期:2022-07-15 23:5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支撑垫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垫片。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礼品包装盒内均设有支撑垫片,支撑垫片在礼品包装盒内起到支撑、缓冲以及加高产品的作用。现有的支撑垫片一般包括上u型垫片和下u型垫片,上u型垫片和下u型垫片需分两次弯折及两次放置,人员操作复杂,且设备自动化放置实现困难,装箱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支撑垫片的装箱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装箱效率较高的支撑垫片。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垫片,所述支撑垫片由垫片坯折制而成,所述垫片坯具有在非弯折状态下呈平板状的第一状态和弯折状态下呈立体的第二状态,所述垫片坯包括连接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板弯折形成的第一空腔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第二支撑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板弯折形成的第二空腔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第三支撑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板弯折形成的第三空腔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空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之间的空间用于固定产品。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垫片,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
6.第一弯折部,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适于相对所述连接板发生弯折动作;
7.第二弯折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适于相对所述第一弯折部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一致;
8.第三弯折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适于相对所述第二弯折部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一致。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垫片,所述第二支撑板包括:
10.第四弯折部,一端与所述第三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弯折部适于相对所述第三弯折部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三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
11.第五弯折部,一端与所述第四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弯折部适于相对所述第四弯折部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四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一致;
12.第六弯折部,一端与所述第五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弯折部相抵靠;所述第六弯折部适于相对所述第五弯折部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五弯
折部的弯折方向一致。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垫片,所述第三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端适于在弯折后延伸至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四弯折部适于与所述连接板相抵靠。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垫片,所述第二支撑板还包括第七弯折部,所述第七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第六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板相抵靠;所述第七弯折部适于相对所述第六弯折部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六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一致;所述第七弯折部适于与所述第三弯折部相抵靠。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垫片,所述第三支撑板包括:
16.第八弯折部,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弯折部适于相对所述连接板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
17.第九弯折部,一端与所述第八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弯折部适于相对所述第八弯折部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八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一致;
18.第十弯折部,一端与所述第九弯折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弯折部适于相对所述第九弯折部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九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一致。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垫片,所述第十弯折部适于与所述第五弯折部相抵靠,且所述第十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九弯折部的一端适于在弯折后延伸至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位置处。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垫片,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均为截面呈矩形的立体空腔。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垫片,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粘合区,所述第一粘合区适于与所述第四弯折部粘接;
22.所述第三弯折部上设有第二粘合区,所述第二粘合区适于与所述第七弯折部粘接;
23.所述第十弯折部上设有第三粘合区,所述第三粘合区适于与所述第五弯折部粘接。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垫片,所述垫片坯由b型瓦楞纸板或e型瓦楞纸板制成。
25.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垫片,由垫片坯折制而成,所述垫片坯具有在非弯折状态下呈平板状的第一状态和弯折状态下呈立体的第二状态,所述垫片坯包括连接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板弯折形成的第一空腔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第二支撑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板弯折形成的第二空腔固定于所述连接板上;第三支撑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板弯折形成的第三空腔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空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之间的空间用于固定产品。
27.支撑垫片由一个垫片坯折制而成,无需对两个垫片坯分别进行两次弯折,也无需在礼品包装盒内进行两次放置,便于人工抓取装箱,简化了人员操作的步骤,减少了人工操作强度,设备自动化放置实现简单,装箱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垫片的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30.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垫片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连接板;2、第一支撑板;21、第一弯折部;22、第二弯折部;23、第三弯折部;3、第二支撑板;31、第四弯折部;32、第五弯折部;33、第六弯折部;34、第七弯折部;4、第三支撑板;41、第八弯折部;42、第九弯折部;43、第十弯折部;5、第一粘合区;6、第二粘合区;7、第三粘合区。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7.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支撑垫片,由垫片坯折制而成,所述垫片坯具有在非弯折状态下呈平板状的第一状态和弯折状态下呈立体的第二状态,所述垫片坯包括连接板1、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第一支撑板2连接在所述连接板1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板2弯折形成的第一空腔固定于所述连接板1的一侧;第二支撑板3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远离所述连接板1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板3弯折形成的第二空腔固定于所述连接板1上;第三支撑板4连接在所述连接板1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板4弯折形成的第三空腔固定于所述连接板1的另一侧;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空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之间的空间用于固定产品。本实施例的支撑垫片,一般放置在礼品包装盒或者其他
包装盒内,用于支撑、缓冲以及加高产品。
38.支撑垫片由一个垫片坯折制而成,无需对两个垫片坯分别进行两次弯折,也无需在礼品包装盒内进行两次放置,便于人工抓取装箱,简化了人员操作的步骤,减少了人工操作强度,设备自动化放置实现简单,装箱效率较高。且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围成的空间用于固定产品,具有较强的承压稳定性。由一个垫片坯折制而成的支撑垫片还节约辅料配材。
3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2包括第一弯折部21、第二弯折部22和第三弯折部23,第一弯折部2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21适于相对所述连接板1发生弯折动作;第二弯折部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22适于相对所述第一弯折部21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1的弯折方向一致;第三弯折部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折部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23适于相对所述第二弯折部22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弯折部22的弯折方向一致。
40.第一弯折部21、第二弯折部22、第三弯折部23和连接板1共同围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在连接板1的一侧对产品进行固定、支撑,还起到缓冲的作用。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3包括第四弯折部31、第五弯折部32和第六弯折部33;第四弯折部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弯折部23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弯折部31适于相对所述第三弯折部23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三弯折部23的弯折方向相反;第五弯折部3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弯折部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弯折部32适于相对所述第四弯折部31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四弯折部31的弯折方向一致;第六弯折部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弯折部32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弯折部23相抵靠;所述第六弯折部33适于相对所述第五弯折部32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五弯折部32的弯折方向一致。
42.第二空腔设置在连接板1上,加高产品并对产品进行固定和支撑,还起到缓冲的作用。第六弯折部33的另一端与第三弯折部23相抵靠,增强第三弯折部23和第六弯折部33的支撑效果,可防止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分散。
4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弯折部23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22的一端适于在弯折后延伸至所述连接板1上,所述第四弯折部31适于与所述连接板1相抵靠,增强第一空腔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也增强第四弯折部31的强度。
4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3还包括第七弯折部34,所述第七弯折部34的一端与所述第六弯折部33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连接板1相抵靠;所述第七弯折部34适于相对所述第六弯折部33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六弯折部33的弯折方向一致;所述第七弯折部34适于与所述第三弯折部23相抵靠。第七弯折部34既增强第二空腔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也增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稳定性。
4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板4包括第八弯折部41、第九弯折部42和第十弯折部43;第八弯折部4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1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弯折部41适于相对所述连接板1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一弯折部21的弯折方向相反;第九弯折部42的一端与所述第八弯折部4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弯折部42适于相对所述第八弯折部41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八弯折部41的弯折方向一致;第十弯折部43的一端与所述第九弯折部4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弯折部43适于相对所述第九
弯折部42发生弯折动作,且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九弯折部42的弯折方向一致。
46.第八弯折部41、第九弯折部42、第十弯折部43和连接板1共同围成第三空腔,第三空腔设置在连接板1的另一侧,与第一空腔相对设置,在连接板1的另一侧对产品进行固定、支撑,还起到缓冲的作用。
4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十弯折部43适于与所述第五弯折部32相抵靠,且所述第十弯折部43远离所述第九弯折部42的一端适于在弯折后延伸至靠近所述连接板1的位置处。第十弯折部43既增强第三空腔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也增强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稳定性。
4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第三空腔均为截面呈矩形的立体空腔。结构稳定,且可相互抵靠增强支撑效果。
49.具体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折部21相对于连接板1发生90
°
弯折,第二弯折部22相对于第一弯折部21发生90
°
弯折,第三弯折部23相对于第二弯折部22发生90
°
弯折,第一弯折部21、第二弯折部22、第三弯折部23和连接板1共同围成截面呈矩形的第一空腔。第四弯折部31相对于第三弯折部23发生90
°
弯折,第五弯折部32相对于第四弯折部31发生90
°
弯折,第六弯折部33相对于第五弯折部32发生90
°
弯折,第七弯折部34相对于第六弯折部33发生90
°
弯折,第四弯折部31、第五弯折部32、第六弯折部33和第七弯折部34共同围成截面呈矩形的第二空腔。第八弯折部41相对于连接板1发生90
°
弯折,第九弯折部42相对于第八弯折部41发生90
°
弯折,第十弯折部43相对于第九弯折部42发生90
°
弯折,第八弯折部41、第九弯折部42、第十弯折部43和连接板1共同围成截面呈矩形的第三空腔。
50.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1上设有第一粘合区5,所述第一粘合区5适于与所述第四弯折部31粘接,实现连接板1和第四弯折部31的固定连接,保证第二空腔的稳定性;所述第三弯折部23上设有第二粘合区6,所述第二粘合区6适于与所述第七弯折部34粘接,实现第三弯折部23和第七弯折部34的固定连接,保证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稳定性;所述第十弯折部43上设有第三粘合区7,所述第三粘合区7适于与所述第五弯折部32粘接,实现第十弯折部43和第五弯折部32的固定连接,保证第三空腔和第二空腔的稳定性。优选地,第七弯折部34上还设有第四粘合区;第五弯折部32上还设有第五粘合区。
51.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垫片坯由e型瓦楞纸板制成。
52.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垫片坯由b型瓦楞纸板制成。
5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